何开四畅谈文殊坊文创IP及发展之未来(文/图刘光) 何开四是著名的钱学专家、文艺评论家、作家、辞赋家……

刘光(经典乙森)

<p>何开四畅谈文殊坊文创IP及发展之未来(文/图刘光/乙森)</p> <p>1/导语:何开四是著名的钱学专家、文艺评论家、作家、辞赋家,多年来一直十分关心和支持文殊坊文创圈的文化建设,多次就文殊坊文化的挖掘、梳理等工作给予了积极健康有益的建议和参考意见。笔者根据2019年6月何开四老师在文殊坊的一次文创交流谈话记录整理如下。</p><p>我从六个维度谈谈文殊坊的文创IP建设。</p><p>一是文殊坊的原点文化。原点文化就是一座城市的起点文化。城市是怎么来的?城市是怎么发展的?都要追溯其原点文化的探究。而文殊坊可以说就是成都的原点,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于此,北面的剑门蜀道起点亦于此。任何时代商业发展、做生意看中的是口岸,我们讲文殊坊,重点就要突出讲原点。文殊坊的北面大安西路的“上河城”曾经是繁荣的北门水运码头所在地,“上河城”内的少许园林景观,多多少少折射出当年北门码头的风土人情。这里曾经同样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美妙和繁荣,同样是老成都民风民俗最真实的写照。</p> <p>2/文殊坊从“原点文化”延伸出来的“四道口文化”更是对“原点文化”的最好佐证和阐释,所谓“四道”便是指蜀道、水道、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一个国家其能源、材料、交通和信息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在成都的近代史上,通过这个“四道口”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大量的战略物资。这是成都这座城市的战略价值和影响力,也是文殊坊的价值和影响力所在。文殊坊紧邻“城市原点”,所以说文殊坊既有战略意义,也正是处在战略位置上。以原点开始的“四道口”,南涉岷江、抵长江,通江达海,北逾蜀道、跨剑门,剑指千里沃野,南丝绸之路和西出的茶马古道,这里才是千年悠悠的成都“站不移半步”“坐不改姓氏”的城市原点和中心!</p><p>一座城市的文化特质一定是与其原点文化息息相关的。文殊坊附近的“双眼井”有巴金祖父的家宅院落,说明那个时代成都北门的富裕和权贵的显赫。一座城市的原点同这座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密切相关,其交通口岸更是举足轻重。文殊坊的交通态势十分重要和有商用价值。北通蜀道川陕,南下岷江抵长江,南丝绸之路和西去的茶马古道,这四大交通要道是历史上的成都城市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大动脉。文殊坊所独有的这些历史文化特质,非常珍贵和精彩,一点也不弱于宽窄巷子、大慈寺和锦里。</p> <p>3/二是文殊坊片区的庙观聚落和坛庙文化。成都的坛庙文化和成都武侯祠的三国文化一样,历史久远而韵味无穷。历史上的成都,无论何朝何代,“成都”二字沿用至今从未更改,大多数的庙观也一直延续至今,佛缘、文脉连年未断,建庙也不断,这个方面在整个四川乃至全国的影响都很大。文殊坊片区历史上为什么有这么密集的庙观群落的存在和发展,集中说明了文殊坊的香火旺盛,人丁祥和,街市繁华热闹,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畅达便捷。我们收集了解和研究文殊坊的庙观群落,它是文殊坊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p><p>历史上文殊坊片区的名宅公馆多,名门望族都往这里挤,说明这里有助于官运亨通又旺财,周围寺庙又多还接佛缘。文殊院、爱道堂里历代的大和尚和法师也值得去研习,尤其是处于成都市内的文殊院,在那个特殊时期没有被破坏(大慈寺曾经被毁坏得厉害),香火从没有间断过,说明文殊院在历史上一直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和价值。文殊院是成都市内最大的佛教圣地(昭觉寺就属于城外的寺庙),我想除了人文历史方面外,必定会产生和形成诸如公馆文化、建筑文化、院落文化等,当然也有风水学方面的价值,所有这些方面的历史文化都值得我们去挖掘和探究。</p> <p>4/三是文殊坊片区的商业文化。任何一个地方的商业文明,一定是与交通口岸密切相关的,有交通就有物流,有大交通就一定有大物流。文殊坊处于成都城市原点,经济、商贸、物流十分发达。我们从现在文殊坊片区的街名金丝街、银丝街、东珠市街、西珠市街、东打铜街和北打铜街等,都可以感受到当年文殊坊的“金银铜铁”和“珠光宝气”,俨然达官贵人穿行于灯红酒绿之间。我个人觉得当年的文殊坊片区,才是老成都的奢侈品市场,文殊坊旁边的草市街80年代的皮草一条街也确实是“万元户”们摩肩接踵的地方。由此看来,当年文殊坊片区的商业之发达,市民之殷实,民风民俗之丰富,加之庙观群落聚集,大规模的庙会活动频繁而热闹,为成都商业的繁荣和发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说文殊坊是成都奢侈品所在之地,商业文明发达之地,庙观群落聚集之地,是市民信众相生相容之地,是欢乐祥和的福祉之地。这些都是文殊坊的独特文化、独特资源,也应该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言之成癖,广之成理,文殊坊的这些商业文化资源在成都的商圈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说服力和影响力。我们希望通过整理和研究这些老成都商业文明和传统文化,以期得到政府在这方面的更多支持。</p> <p>5/四是我个人认为文殊坊的发展和成长是有后劲的,也许成都市内景区景点的“第三次经济浪潮”应该是从文殊坊开始。通过我个人的了解和观察,凡是比较“火”的景区,基本上都是闭合的,文殊坊街区中间通车的这个问题,一定程度上挤压了游人的休闲兴致和一些商业空间,使一些游人不能安心停留下来尽兴游玩,来来往往的车流,也让街区游客的安全感大打折扣,希望文殊坊二期能建成相对闭合的街区空间和业态。文殊坊目前的各种美食和小吃还是很有名的,如“香园素餐”“清水荷花”“宫廷桃酥”“龙抄手”“钟水饺”“张二哥凉粉”“严太婆锅盔”“文殊豆汤饭”等等,也算得上是成都的一个特色“美食窝”。我建议在文殊坊街区恢复建立成都传统文化美食群落,把松散的文殊坊美食“相对集中”起来向游人集中推荐呈现,形成“文殊坊”的老成都传统美食公共品牌,进而打造推出文殊坊的文化美食IP。要把文殊坊美食的短板补起来,首先要向锦里和宽窄巷子看齐,尔后越之再迈步国际化。</p> <p>6/五是文殊坊的高科技智能化街区建设。现在的城市发展都在搞物联网智能化,都在搞智慧小区、智能社区。文殊坊在这方面也要加快步伐体现出来,紧跟时代高科技,建立一些有文殊坊历史文化资料展示、有公共实用服务信息自助查询和游客参与互动的电脑使用平台,使线上线下一样方便快捷,无论是文殊坊街区的老成都历史文化,还是街区的线上商贸买卖,都要尽量实现与手机的对接和智能操控,使文殊坊既有丰富现实场景的老成都传统文化街区,又有现代科技智能方便快捷的亲近感。如果可能,也可以集中开发建立“文殊坊游玩手机通——游购玩APP”。</p> <p>7/六是文殊坊的环境生态建设。如今,整个成都市都在向公园化的国际大都市迈进,到处都是绿道、溪流、草坪、鲜花和公园,处处都是美丽的图画。在这样的大环境背景下,文殊坊还应该在环境生态方面做得更加精细和出彩。文殊院内绿树成荫,古朴苍翠,生态植被很好,红墙外的文殊坊就要差点,在文殊坊街区大量栽树、植草坪绿地是不太现实的,但在街区和部分通道上,集中增加大量的鲜花展台和盆栽应该是可以做到的。胡桃里外面的那面鲜花绿草墙就很有特色,凡是来文殊坊的游客走在墙下都会多看几眼,或者拍拍照发个朋友圈。哪里有鲜花盛开,哪里就有欢乐和喜悦的笑脸,哪里就有爱美的人群穿行其间。文殊院长长的红墙,很长很美,是城市中一道无边的风景,如果文殊坊街区再有四季姹紫嫣红的鲜花盛开,一定会引来喜出望外的游客而流连忘返。红墙、庙宇、古街、院落、鲜花、游人交相辉应的文殊坊,一定是成都市内的一道最美的人文风景线,无论是晨曦初照,还是落霞余晖,留给每一位游客的除了无边的遐想,一定是一段最美的时光和一个最美的自己,并镌刻在自己深深的记忆里。另外,文殊坊的一些景点的文化资料和背景故事也需要细化加强,辅之文化内涵的渲染,并以一定的宣传方式呈现出来,供游人了解和品读。比如曾经的“麻将与茶博物馆”“李伯清书院”“肈第”等一些曾经事典,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文字形式或视频表现出来,传达给每一位来过文殊坊的人,除了来文殊坊游玩,还要有故事和精神收获带回去,以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p> <p>8/上面我从文殊坊的“原点文化”“庙宇聚落和坛庙文化”“商业文化”“美食文化”“智能街区”建设及“生态文化”六个维度谈了一些关于文殊坊的文创IP建设的一些初步思考,希望对文殊坊未来的发展建设有一些参考价值。最后,祝愿文殊坊的美好明天早日到来,我愿将来每一位来过文殊坊的游客,都有一个“面向文殊,四季花开”的好梦境!</p> <p>本文已刊载于2020年第2期《文殊坊》杂志,衷心感谢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文殊坊杂志的读者朋友们!(2020年7月10于文殊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