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八.拉萨</p> <p>18号晚上10:30一路颠簸经过安检顺利到达拉萨市区,进入拉萨的第一冲动就是想去一睹向往已久布达拉宫的芳容,我们来到布达拉宫广场,看到夜空下的布达拉宫,宏伟壮观,在华丽灯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美丽,金碧辉煌!一天的劳顿有布达拉宫的美景顿时觉得轻松很多,为了来往布达拉宫方便,我们就在附近的桦林宾馆下榻休整。19日早上我们吃过早餐,为了更好了解拉萨这个中国海拔最高的神秘城市,我们步行前往布达拉宫广场,一路上看到街上街道两边商铺林立,由藏汉同胞和谐共同经营,好多店铺都是10:00左右才营业,拉萨晚上天黑要比中国东部城市晚3个多小时,晚上9:00多才天黑。拉萨街道宽敞,市容市貌干净整洁,交通有序,藏族同胞对我们彬彬有礼,藏民步行不紧不慢,途中还不停摇曳手中的转经轮,不论何时何地都不忘修行,以求心灵的好归处,藏民普遍信仰藏传佛教,寺庙遍地,这就是藏族同胞的心灵家园,从他们淡泊名利宁静的生活当中折射出心灵的快乐。拉萨市区的房屋普遍都不高,以3~4层楼的民居居多,大多以方条形马条石垒砌而成,看起来非常紧固,徜徉拉萨街头丝毫感觉不到其他城市的那份压抑感,觉得非常惬意自在,和在成都的感觉类似,只是觉得拉萨的节奏比成都还要慢许多。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布达拉宫广场,看到广场有很多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在摆尽各种姿势拍照留念,都想留下一刻值永恒的杰作,白天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宏伟壮丽,布达拉宫是所有西藏行朋友的心灵圣地,拍照留影、观看是每个游客都要有的旅程,广场人群中最耀眼的是女游客租用藏式服饰、头饰照相显得格外妖娆美丽,引来无数游客投以羡慕的目光,有的游客迫不及待都想与这些漂亮的女孩合影留念,我也不例外,吸引游客的正是她们身上独特藏族文化特色的服饰。广场一隅看到很多市民、游客在喂养鸽子,鸽子与人这么近距离亲密接触是我有生之年第一次看到,最温馨的一刻是看到一个5~6岁的藏族小孩在父亲的怂恿下去喂食鸽子,小孩即害怕又兴奋,鸽子的心情或许和小孩一样,小孩边喂食边挪步挪向鸽群,小孩挪一步,鸽子就退一步,非常温馨滑稽俏皮的一幕让我不禁失笑。</p> <p>互相逗</p> <p>布达拉宫</p> <p>斗胆合影</p> <p>八廓街街景</p> <p>中午时分我们简单用过午餐,13:30左右就匆匆忙忙按布达拉宫提前预约门票的要求提前一个小时来到景区进行安检取票手续,进入布达拉宫惊叹先人的智慧文明程度,用不同大小石块与大小不一的木头垒成,经历千百年来的岁月,牢不可摧!是在大唐时期吐蕃王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的,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也是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p><p>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是藏式古建筑的杰出代表(据说源于桑珠孜宗堡),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是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背面的风景图案[1]。主体建筑分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主楼高117米[2],外观13层,内为9层。布达拉宫前辟有布达拉宫广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广场。进入布达拉宫这座神秘的宫殿,会让你惊叹,看起来简简单单的石块、藤木混搭垒砌的一个庞大的建筑群能经历千百年的风风雨侵蚀而如此完好无损,完胜我们当下现代钢筋混凝土建筑,不得不佩服我们先人的智慧壮举。布达拉宫内数以万计的佛像等佛教精湛工艺用品,琳琅满目、每一件都是价值连城,穿越在时光隧道,让您感觉到布达拉宫在佛教文化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无愧于佛教文化璀璨的魁宝,深深为中华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感到自豪!</p><p><br></p> <p>布达拉宫一隅</p> <p><br></p><p>游览完布达拉宫后,我和王哥一路步行到享誉中外的大昭寺,大昭寺因正在修缮,遗憾错过一睹真容的机会,我们沿着大召寺周边的大街小巷悠闲的转了一圈,了解拉萨佛教古城的风韵,岁月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商贾云集繁华,大召寺宏伟壮观,大昭寺(Jokhang Temple),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1]与这座佛像有关。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当下的“拉萨”。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现今的规模。[2][3][4]</p><p>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便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5][6]</p><p>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5][7]寺前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叩拜在门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长头的深深印痕。万盏酥油灯长明,留下了岁月和朝圣者的痕迹。</p> <p>布达拉宫附楼</p> <p>蓝白有致</p> <p>扎西德勒</p> <p>20号早上吃过早餐,我和王哥从下榻的酒店步行到八廓街周边,再次探访拉萨的大街小巷,以拉萨大昭寺、小昭寺为中心的八廓古街延伸的小街小巷完美的勾绘出佛教古城的原貌,穿梭在古街道上,仿佛穿越时光隧道,深深体会到拉萨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琳琅满目的商品应有尽有,有精美的藏传工艺品、服饰、生活用品…藏族同胞清澈明亮的眼神透露出纯真的善良,途中不停摇曳手中的转经轮总是对心中那份信仰的执着坚持!与世无争的淡定快乐溢于言表,藏汉同胞融合共荣谱写国泰民安的盛典,游行其中让身心合一,是心灵荡涤的好归处!拉萨不亏为佛教徒信仰修行的福地!藏竹同胞的友善热情好客给我们拉萨之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 <p>转经桶祈福</p> <p>千呼万唤始出来</p> <p>卿卿我我</p> <p>有模有样</p> <p>回眸</p> <p>心灵圣地———布达拉宫</p> <p>如愿以偿</p> <p>托起梦想</p> <p>夜幕下的布达拉宫</p> <p>白塔</p> <p>附:白塔一直被藏传佛教所惯用,现已广泛出现在各处,代表圣迹出现过的地方。</p><p>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西藏高原,建立了著名的吐蕃王朝,先后从唐朝和尼泊尔两个渠道引进佛教,印度佛教开始在我国藏区传播。佛塔也就从此时起,开始出现在雪域高原的大地上。白塔是根据尼泊尔带来的佛塔样式建造的,它的蓝本又是古代印度比较原始的覆钵式佛塔,这种覆钵式塔一直被藏传佛教所惯用,所以被人们俗称为“喇嘛塔”。由于它们的表面一般都涂抹着白灰,颜色洁白,又俗称“白塔”。</p><p>扩展资料:</p><p>1、藏式佛塔除了它的使用性,可以盛放圣贤的舍利,还可以放置活佛骨灰或遗体以及经书圣物等外,它的更深层意义和象征性,是供广大信教群众朝觐的。因此,我们看到藏地藏式佛塔,既是藏族信徒的一种崇拜对象,又是别具风格的藏传佛教建筑雕刻艺术。反映了藏区古老民族的优秀文化和高超的技艺。更是各个民族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p><p>2、甘孜州境内有多座白塔,今天的人们看待白塔,可以以文化的角度来看,可以从建筑的角度来看,也可以从信仰的角度来看,总之,白塔除了宗教意义,更是人们心灵寄托的一种,也是藏地符号之一。</p> <p>藏族民宅</p> <p>八廓街一景</p> <p>忘年交</p> <p>我们上午到达八廓街,不经意好奇的走进了一家藏民茶馆,老板是一位非常英俊潇洒魁梧的中年男子,他以友善微笑的面容迎接我们坐下,我们要了一壶酥油茶,一大壶酥油茶价格也不贵,才15元,和我们并排坐另外一桌的有一对藏族姐妹正在悠闲的喝酥油茶、享受她们当地的美食,非常自在惬意。不一会,老板一个5~6岁的小女儿一点不怯生来到我们身边,和我们开始聊东聊西的,年纪小虽然不谙世事,但小女孩的天真、活泼、可爱、漂亮非常让我和王哥喜爱,一会和王哥合影、一会和我合影,瞬间把我们哥倆带入童年时光,童年无欺的简单心态非常淡然愉悦,小女孩看到王哥的单反相机,总是好奇的在那里把玩,王哥索性就教她摄影,她不时要给我拍照,不时给她旁边的姐姐、爸爸拍照,她的天真总是逗得大家情不自禁的笑。通过与小女孩的融洽相处,让我们与并排的藏族姐妹倆也有一些聊天互动,因为文化的差异,成人的交流好像与小孩的交流障碍要大得多,但她们友善热情的态度还是让我们感动非常融洽,姐妹倆给我们拿了一些她们的美食给我们吃,好奇的是她们突然从包里面拿出一条长长的,类似我们晒干的腊肉一样的一块大羊肉,用刀各切了一块给我们哥倆吃,羊肉干巴巴的没有任何味道,应该说一点都不好吃,但出于尊重我们还是硬把这块肉吃了,我们的苦涩表情姐妹倆丝毫没有没有察觉,还问我们要不要了,我们婉言谢绝了她们的好意。</p> <p>藏汉友谊点赞</p> <p>天真就是好</p> <p>藏族姐妹花</p> <p>藏汉友谊源远流长</p> <p>吹牛</p> <p>在藏民茶馆我们小坐了一个多小时,虽然这是一次与藏民最简单的一次近距离接触,但对于我们对藏民的风土人情的了解却更近一步了,感概太平盛世,藏汉同胞的和谐共融的伟大时代,希望华夏同胞都世世代代和谐友爱!我们和男主人告别依依不舍离开,继续漫无目的地沿着古街往前走,不时看到有游客穿着别具一格的藏式服饰在不同的街道、不同的角度拍照留念,千姿百态,婀娜多姿。</p> <p>告别</p> <p>走到一个烤馍店,我看着好大只的烤馍心生好奇,正值中午时分,肚子有点饿意,我和王哥各买了一个烤馍吃,这也是我第一次这样干啃烤馍,觉得开始吃还有那么一点味道,大小比面包大一点,但比面包有嚼劲,我们就把一个馍当了一顿午餐充饥,在烤馍店我们即将离开的时候,正好来了一位中年藏藏妈妈背着一个2~3岁的女儿来买烤馍,我调侃这位藏族妈妈说,能不能给你们拍一个照片,她非常羞涩的笑着说可以,我急忙用手机把这母女拍了一张照片,谁知王哥说要和她母女俩合影,还不要说他三的合影还真像一家人,特别是小女孩拿着烤馍吃的时候与王哥同吃烤馍的深情对视宛如父女交流的眼神。</p> <p>一路闲逛,我们来到了一个规模宏大的集贸市场,里面商铺林立,但门庭冷落,整个市场缺乏人气,或许受疫情和经济的影响。一路走走停停,很多商铺都是藏民或者回民经营的商铺,我们也只是看看,不敢多问询价,怕不通风土人情纠缠不休,走到一个小店门口,一个高挑靓丽的老板娘正在用宏亮的嗓音“牦牛肉干免费吃了”招揽路过的客人,我和王哥好奇的走了进去,老板娘热情的用刚刚剪下来的小块牦牛肉干招待我们,这是一家经营西藏土特产以及古玩用品的小店,一起10多个平方吧,由夫妻俩经营,当时老板娘正在麻利地用剪刀把干牦牛肉条剪成一小块,一斤一包应该有10多包之多,正好有游客叮咛她应该怎么做,他先生在内堂接待另外几个游客,好像是在谈古玩生意,看起来好像有大宗交易。老板娘是一个性格外向开朗活泼的人,和游客总是有说不完的感觉,滔滔不绝,料理好其他游客的生意就开始和我们唠嗑,我们说明我们是从东莞来西藏旅游的,说到东莞一下子就让她找到了亲切感,夫妻俩是甘肃人,原来她夫妻俩年轻的时候就在东莞的大朗毛织厂打过工,而且她们的老板娘是潮汕人,跟随的时间有10多年,难怪她的生意比别人要红火,原来是得到号称中国犹太人的潮汕人生意经的真传弟子,我们一路走来,天气稍微有点热,正好就在她们小店休憩片刻,开始老板娘也不和你谈生意,只是一味的和你唠家常,久而久之也慢慢把我们带到了她的生意道上,开始推销西藏久负盛名的保健神品冬虫夏草、藏红花、天麻…老板娘细心给我们讲解了这些珍贵保健品的好坏、真假辨别方法。说到虫草再插一个场景,在稻城亚丁的时候Kerry听说她的闺蜜吃了6条冬虫夏草变得生龙活虎的传奇故事,就在亚丁25元一条分两次买了30多条新鲜的冬虫夏草,我告诉kerry,我在07年曾经托好友陈老板去西藏旅游的时候买了50条,合100元一条,当年也只是煲汤放几条,当年的儿子还在读小学懵懂无知,看到每次只能在煲汤的时候看到几条虫草,他天真的说能不能炒一盘虫草吃,当时就觉得儿子的天真真可爱,我们哈哈哈一笑。Kerry听到我当年的价格比她当时的价格高4倍,她觉得她买的价格非常低、实惠,所以沿途碰到买新鲜虫草的藏民都会看看询价,买了近40条新鲜虫草Kerry怀着喜悦的心情满载而归,看到Kerry还有其他游客购买新鲜虫草的兴致盎然,我也有购买的冲动,立马就给太太打了个电话询问一下意见,通过之前食用虫草也感觉不到什么特殊的效果,最后还是放弃了购买的想法,虫草曾经也是捧上天的神物,但真正有多少疗效谁也说不出一二三,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而已!Kerry购得这些虫草宝贝是一路呵护,按照藏民告知的保存方法,Kerry一路就不停的给每一条虫草包纸巾、换纸巾,就好像给婴儿换纸尿裤一样不厌其烦,过了一两天我们在路途好奇地要看看kerry的宝贝虫草,谁知道新鲜的时候看起来有筷子那么大,到她拿出来给我们看干了的虫草只有牙签那么大了,把我们一行人逗得哈哈大笑,眼泪都差一点要笑出来了。因为不懂行,即费心又费力,在我们旅行的沿途都经常遇见藏民兜售干的虫草,价格从8~50元不等,就是最便宜最小的好像都比kerry买的新鲜虫草看起来要好,真的是隔行如隔山,不熟悉的东西还是不要贸然行动,否则有可能上当受骗。再回到小店,当老板娘再说起虫草的时候我们丝毫没有任何兴趣,Kerry的故事让我们增加了见识,随后老板娘郑重其事地说起了藏红花,她顺手拿出了几款价格不等的藏红花给我们看,我也是第一次接触藏红花,我立马百度了藏红花的保健功效,觉得它的保健作用还非常广,我和王哥各自买了10g上等的藏红花,30元/g,在买的同时我们也上淘宝查询了一下平台商家的价格,价格高低不一,五花八门的价格都有,现在的商品价格就是眼花缭乱,让你无所适从,至于你会青睐那个商家就完全取决于你对她人的信任,我们会在这个小店购买这个老板娘的藏红花等商品也是通过短短几十分钟的交流对她夫妻俩有一份信任感,所以当他人对你有一份信任的时候,千万不要透支了这份信任,也不要辜负了他人的信任,这或许是您一辈子的财富!开始只是我和王哥一路先到小店,随后再发定位给队长和Kerry,说他们也要一起过来才4个人一起购物的,美美因为在来拉萨预约布达拉宫出差错没有和我们一起去参观布达拉宫,为了弥补这种缺憾她就报当地一天观光旅行团去参观布达拉宫了。Kerry和我们一样也买了一些藏红花,队长就买了一些野天麻。天气炎热,老板娘就给我们每个人沏了一杯藏好花茶,每个杯都放了3、5条藏红花,茶汤呈现淡黄色从花蕾周边散发开,看起来非常赏心悦目,细细品味也没有发现和其它的茶有什么太大的区别。稍作休整我们告别小店老板夫妻俩,老板娘要我们互相添加微信,待日后需要方便联系,叮咛我们帮推推她的商品,临走时还送我们每个人一个菩提手串,真的体会到她对生意经的领悟不同一般,不愧为是潮汕人的真传弟子。</p> <p>神奇的藏红花</p> <p>藏红花介绍———藏红花,中药材名。本品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花柱的上部及柱头。9~10月选晴天早晨采收花朵,摘下柱头,烘干,即为干红花。若再加工,使油润光亮,则为湿红花。以干红花品质较佳。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功能主治为:活血化瘀,散郁开结。治忧思郁结,胸膈痞闷,吐血,伤寒发狂,惊怖恍惚,妇女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扑肿痛。①《饮膳正要》:主心忧郁积,气闷不散,久食令人心喜。②《品汇精要》:主散郁调血,宽胸膈,开胃进饮食,久服滋下元,悦颜色,及治伤寒发狂。③《纲目》:活血,又治惊悸。</p><p>中文名</p><p>藏红花</p><p>汉语名称</p><p>Zang Hong Hua</p><p>别名</p><p>撒法即(《医林集要》)</p> <p>拉萨街头</p> <p>冬虫夏草介绍———虫草又称冬虫夏草、冬虫草,正式上则称为中华虫草,是一种寄生于昆虫的真菌,通常寄生于鳞翅目幼虫体内生长。如今虫草的身价都超过了黄金,其实在清代以前,虫草并没有被药典收录,直到清代《本草从新》这部医书首次收载冬虫夏草为一种药材。药用价值最高的都是产于青藏两地的虫草。国内口碑最好的两大虫草品牌都是来自以上产地。</p><p>冬虫夏草生长在海拔4000米的高山草地灌木带以及雪线附近的草坡上。土里的一种菌类孢子寄生于幼虫,在幼虫体内生长,吸取其养分至死亡。经过一个冬天,到第二年春天来临,菌类的菌丝开始生长,到夏天时长出地面,外观状似植物,幼虫的躯壳与菌丝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冬虫夏草”。菌孢把虫体做为养分。虫体似蚕,长3-5cm,直径0.3-0.8cm;表面深黄色至黄棕色,有20~30条环纹,近头部环纹较细;头部红棕色;足8对,中部4对较明显;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气微腥,味微苦。</p> <p>隐形的翅膀</p> <p>我们漫不经心继续前行,正看着几个藏着小朋友在旁边嬉闹,有一个小朋友还在用固定抓板做俯卧撑,看他们年纪也就8~9岁的样子,不失童真,为了激活与他们交流的气氛,王哥给每个小朋友买了一根冰棍,他们显得非常开心快乐,他们非常调皮可爱,我们要求他们一起合影,孩子们摆出了俏皮的姿势,王哥兴起抓起前面那个小孩的固定抓板一口气做了20个俯卧撑,非常了得,我也好奇的试了一下,勉强做了10个,每做一个都异常艰难,特别是我们突然之间来到高海拔地区,呼吸都异常艰难,不要说运动了,还是佩服自己的体能,孩子们看到我们两个大叔大爷级的都摆玩得那么开心,他们也纷纷效仿,他们什么滑稽的怪动作都有,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依依不舍告别孩子我们打道回府,看着孩子有不舍的情节,折腾了一天我们也困了,临别时有一个藏族小朋友急忙给Kerry送上一些宝贝吉祥石,孩子的天真可爱确实讨人喜爱,这个小朋友真的大方,想把所有的宝贝都送给kerry,Kerry只要了当中的一个。沿途穿藏式服饰拍照的靓女游客依然是我们归途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赏心悦目!</p> <p>布达拉宫(藏文:པོ་ཏ་ལ),坐落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玛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也是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p><p>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是藏式古建筑的杰出代表(据说源于桑珠孜宗堡),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是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背面的风景图案[1]。主体建筑分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主楼高117米[2],外观13层,内为9层。布达拉宫前辟有布达拉宫广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广场。</p><p>布达拉宫最初为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1645年(清顺治二年)清朝属国和硕特汗国时期护法王固始汗和格鲁派摄政者索南群培重建布达拉宫之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冬宫居所,以及重大宗教和政治仪式举办地,也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之地,旧时与驻藏大臣衙门共为统治中心。1988—1994年再次大规模修缮。[3]</p><p>布达拉宫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圣地,每年至此的朝圣者及旅游观光客不计其数。1961年3月,国务院列其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其为世界文化遗产;2013年1月,国家旅游局又列其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8年11月1日起至2019年3月15日,布达拉宫实行免费参观。[4]</p><p>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为避免人员聚集引发交叉感染,布达拉宫自2020年1月27日起闭馆,恢复开放时间另行通知。[5]3月1日,首次开放布达拉宫网络直播参观。[6]</p><p>中文名</p><p>布达拉宫</p><p>建筑风格</p><p>藏式</p><p>始建造者</p><p>松赞干布</p><p>重新修建</p><p>1645年固始汗和索南群培</p><p>保护级别</p><p>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宝物相送</p> <p>大昭寺(Jokhang Temple),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1]与这座佛像有关。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当下的“拉萨”。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现今的规模。[2][3][4]</p><p>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便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5][6]</p><p>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5][7]寺前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叩拜在门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长头的深深印痕。万盏酥油灯长明,留下了岁月和朝圣者的痕迹。[2]</p><p>中文名称</p><p>大昭寺</p><p>所属年代</p><p>唐至清</p><p>地理位置</p><p>西藏自治区拉萨市</p><p>占地面积</p><p>25100多平方米[8]</p><p>保护级别</p><p>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古朴典雅的建筑</p> <p>小昭寺(Ramoqê Gönba),藏语称为“甲达绕木切”,位于西藏拉萨八廓街以北约500米处,始建于7世纪中叶641年(藏历铁牛年吐蕃松赞干布时期),是文成公主奠基建成的。小昭寺现有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寺内主要供奉了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另有诸多珍贵文物。因此196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200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中文名</p><p>小昭寺</p><p>建立时间</p><p>7世纪中叶641年(藏历铁牛年)</p><p>所在地点</p><p>八廓街以北500米处</p><p>特点</p><p>与大昭寺连称“拉萨二昭”</p><p>开放时间</p><p>9:00~17:00</p> <p>八廓古街古巷</p> <p>大昭寺、八廓街</p> <p>挑战</p> <p>偶遇</p> <p>用心</p> <p>躲猫猫</p> <p>拉萨,别称逻些、日光城,是西藏自治区首府,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具有雪域高原和民族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1]。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3个区、5个县,总面积29518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82.8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54.35万人,城镇人口约33万人,城镇化率46%。</p><p>拉萨地处中国西南地区、西藏高原中部、喜马拉雅山脉北侧、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河谷平原,拉萨河流经此,在南郊注入雅鲁藏布江,是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也是藏传佛教圣地。[2]海拔3650米,全年多晴朗天气,降雨稀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全年日照时间在3000小时以上,素有“日光城”的美誉。拉萨境内蕴藏着丰富的各类资源,相对于全国和自治区其他地市,具有较明显的资源优势。[3]</p><p>拉萨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拉萨以风光秀丽、历史悠久、风俗民情独特、宗教色彩浓厚而闻名于世。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全藏,将政治中心从山南迁到拉萨。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欧洲游客最喜爱的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最具安全感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4]、2018畅游中国100城[5]等荣誉称号。</p><p>2017年,拉萨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6]2018年4月2日,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支持新一批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名单,全国17座城市入选,拉萨名列其中。[7]2018年11月,入选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8]</p> <p>牛就是牛</p> <p>九.璀璨明珠——纳木措</p> <p>美景打卡</p> <p>纳木措湖面</p> <p>21号早上我们一行匆匆忙忙收拾行装,开启了下一站的旅程,到达拉萨后。我们整个旅程也达到了自己心目中西藏之行的最高愿望,了却了我们西藏之行的心愿,让我们身心归一达到最完美的结合,虽然爬山涉水,沿途险象环生,悬崖峭壁,飞沙走石,还要克服高反的恐惧,多处海拔超过5500米以上,但所有的艰辛万苦都被我们一一克服,应验那句话“人生是条河,深浅都要过”,我们为自己大无畏的精神自豪、为我们的勇气点赞!经过在拉萨两天的休整我们身心得到彻底放松,再次铆足了劲,神采飞扬开启下半程旅程,平安到达拉萨相当于前半程完美收官。拉萨再见了!</p> <p>和谐一幕</p> <p>纳木措</p> <p>见证爱情</p> <p>告别拉萨我们向久负胜名的旅游景点纳木措沿着青出109国道进发,经过2个多小时的车程,一个辽阔美丽的大草原映入眼帘,密密麻麻膘肥的黑牦牛自由自在的在享受草原肥嫩的绿草,我们在观景平台停车稍微休整一下,少不了情节就是解手、喝水、照相…,拍照最激动的莫过于王哥,他是一位摄影爱好者,不放过一处美景,在观景台109国道旁矗立一块硕大的石头,上面雕刻了“行者·黑帐篷 , 念青唐古拉”,从碑文看这块碑石应该是一位叫“行者·黑帐篷”的爱心人士捐赠的,这充分体现了这位爱心人士对西藏这片神奇美景的热爱!矗立碑前我们对这位爱心人士深表崇高的敬意!这是他人生的丰碑,必将与这片绚丽的风景永恒!简单休整过后,我们整装待发,继续前行,中午时分在路边的川菜馆简单用过午餐,西藏行沿途最普遍的餐厅就是川菜馆,除景区的个别餐厅价格虚高外,大部分餐厅的价格还是很实惠的,住宿也不贵,为我们西藏行确实省了不少银两,或许受疫情影响也有可能,据路边餐馆、宾馆老板说,当下的游客不及往年正常时候的五分之二,对整个旅途业影响非常大。</p><p><br></p> <p>水天一色</p> <p>留下记忆</p> <p><br></p><p>下午2:30左右我们来到纳木措景区大门口买好门票,立马驱车前往景区,本来是想在景区门口期待观看预报说的全日食的天像奇观,因当时所在地阴晴不定,乌云密布,我们也就放弃了观看日全食的想法直接奔向心仪的圣地纳木错,驱车不多时,翻越一个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山,纳木措碧绿碧绿的湖面在左前方立马浮现在我们眼前,我们欢呼雀跃的兴奋起来,美美迫不及待地钻出天窗外去拍视频、照片,高山的寒流加上汽车快速行驶,冻得美美瑟瑟发抖,沿途很多美景照片、视频都是美美的勇敢,及无谓的付出拍到的,为捕获稍纵即逝的美丽风景确实付出不少,再次道一声感谢!汽车行驶几分钟后纳木措的湖面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而且行驶了几十公里一个多小时都不见纳木措湖面的踪影,我一直怀疑是不是司机开错了方向,与目的地南辕北辙,但进景区仅有一条路,按道理是不可能错的,在经过一个观景平台的时候我们停下车稍微休整一下,就在我们停下来不久,另外一台日产大SUV车嘎然而止,巧合的是这台车也是赣J车牌萍乡归宿地,车上下来一帅哥载着三位水灵灵的靓女,与队长一壶茶、Kerry是萍乡老乡,千里之外旅途遇老乡,大家觉得格外亲切,我作为赣州人,在萍乡有过读书生涯,自然和他们也有几分亲切感!观景平台周边辽阔的草原一望无际,远处的雪山白雪皑皑,宛如白色的哈达布撒在山际,美不胜收,车外寒风凛冽,不时飘着小雨,刺骨的寒冷让我们猝不及防,下车第一时间就是穿衣服御寒,风大寒冷我们不敢多逗留一刻,立马继续出发探寻纳木错,眼前闪过的纳木措突然就变得那么神秘,半天都没有见到它的踪影,真的就应验了那句古话“望山跑死马”,一点也不假,我们继续驱车几十公里后,才隐隐约约看到碗口大小的纳木措湖面若隐若现的在前方晃动,好大一会功夫,我们终于来到了神秘的纳木措湖畔,停好车我们都迫不及待奔向纳木措,一探和我们一路躲猫猫纳木措的神秘,下车最吸引游客的在停车场的车上或者地上有非常多的海鸥在觅食或嬉闹,即使人近距离走近它们,它们也不会做惊弓之鸟,非常淡然自在的我行我素,在他们眼里我们这些游客都是匆匆过客,它们才是这里的主人,自己的地盘自己做主天经地义。纳木错海拔应该有4800米左右,走路都感觉到呼吸急促吃力,但近在咫尺的美景让我们忘记了所有的不适,我们很快来到了湖边,湖水碧绿碧绿清澈透明,湖面辽阔无边,碧波荡漾,微风吹拂掀起层层涟漪在阳光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芒,不大不小的浪拍打在岸上溅起朵朵浪花,哗哗作响,远处皑皑雪山依稀可见,水天一色的场景增添了许多遐想的空间,宛如人间仙境一般,诺大的碧绿湖面就像一块大宝石镶嵌在天地之间。</p> <p>湖畔游人如织,都忘记了疲惫带着欣喜的心情在弄枝翘首拍照留念,看到藏民牵有2头健硕纯白色的牦牛供游客骑着拍照,牦牛看起来非常温顺乖巧,在主人的训导下已经没有多少牛的脾气了,看起来非常神圣讨人喜爱!湖畔每隔不远处有一对对的恋人在拍婚纱照,婚纱在风中飘曳就像仙女下凡,与梦幻美丽的湖面景色融为一体,美妙绝伦,恋人千里迢迢选择纳木措拍婚纱照,除了绝美的风景,更深的寓意是象征爱情的永恒、纯洁、幸福!湖畔不时有一群群海鸥翱翔天空,展开的飞翼上下撩动就像一个个翩翩起舞的蝴蝶,困了它们就飞到湖面嬉水傻闹。令我们好奇的是看到一对藏民夫妻在用法器做法招来很多鱼,这些鱼圆润细长,他们细心的往鱼群畏食,鱼儿吃的欢,一点也不怯生。纳木措湖面海拔4800米左右,游玩一会儿后还是感觉到了疲惫,我们逐渐收队,走到不远处,一个72岁的藏民大哥出现在我们面前,兜售一些手串、挂饰之类的东西,我历来不喜欢买这些东西,一个不识货,二来对这些东西也没有太大的兴趣,王哥乘着兴致好奇地问了他几个物件的价格,藏民大哥闪烁的眼神看着我们,仿佛看到了希望,眼睛一亮,从物件的价格来看,东西肯定是假的,但看他年纪那么大也是在这里讨生活不容易,就当着做好事帮他就买了两件所谓的宝贝,钱不多,也就一百来元,不买作罢,一买就不得了,其他的藏民以为我们是阔佬,蜂拥而至都向我们兜售他们所谓的宝贝,有的甚至纠缠不休,陪你走几百米非要你买不可一样,好在他们的态度不会野蛮强暴,还是可以接受的程度,我们快速离开他们,回到停车场驱车前往今天晚上的住宿目的地,天空开始阴沉下来,不时飘着小雨,我们开车10来分钟时,在我们车左侧突然出现双彩虹🌈,两条彩虹形成的双拱门就像凯旋门一样欢迎我们回家,预示我们一路都将好不断,这让我们已经疲惫的心情顿时活跃起来。</p> <p>给自己点赞</p> <p>美景尽收眼底</p> <p>海鸥</p> <p>人帅景美</p> <p>纳木错风景</p> <p>他乡遇故知</p> <p>再见纳木措</p> <p>吉星高照</p> <p>一路好运、一路美景</p> <p>来的路有多长,回去的路就有多远,一路颠簸到晚上8:00 时左右,我们到达当雄县城,这里海拔也在4800米以上,天气非常寒冷,劳顿一天下来,下车有一点头昏脑胀飘飘然的感觉,本来按计划今天晚上是要到达那曲,在那曲海拔低一点,安营扎寨会舒服一点,但时间已晚,到那曲还有160多公里,还要跑4个多小时,经过商议还是在当雄休整,决定明天早上5:00发车,去挑战西藏行最为艰难的旅程,1000多公里109国道的无人区,我们晚上稍微简单吃过晚餐,都想早早睡觉休息,吃晚餐的时候偶遇了两个90后河南焦作帅哥,一个叫大圣,一个叫小张,为了彼此有个照应,一起约定明天早上5:00时准点出发,考虑海拔那么高睡觉不舒服,队长还准备给大家开氧气房,但沿途不管海拔多高,我们原来备的氧气罐一次也没有用过,就怕有依赖性就麻烦,我们毅然放弃了氧气房,还是睡普通房,先适应环境,这样能更好的为穿越1000多公里,海拔在4500米以上的无人区地带,今夜静悄悄,我们带着疲惫的身躯进入了梦乡。 附纳木措简介——纳木错,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的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约1920km2。[1]</p><p>早期的科学考察认为,纳木错的最大深度为33米,但最近两年对湖泊的重新测量发现,纳木错最深处超过了120米。蓄水量768亿立方米,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2]</p><p>“纳木错”为藏语,蒙古语名称为“腾格里海”,都是“天湖”之意。纳木错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 纳木措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神湖,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3]</p><p>中文名</p><p>纳木错</p><p>外文名</p><p>Namtso</p><p>最深深度</p><p>120米</p><p>湖泊面积</p><p>2015km2(776平方英里)</p><p>库容量</p><p>93.2km3(22.3立方英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