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日子里(微信特写:曹裕政)

曹国文化传媒

<p>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1955年向广大城市青年发出号召:“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这年正是我出生的年代,命运注定我一定要到深山老林里磨练一番。</p><p> 那是一九七一年的冬天,十二月的寒风凛厉,小雪风飞。在县灯光球场里摆着十几辆从各单位调来的大货车排的整整齐齐,一声令下,我们几百个高中毕业的机关、街道的少男少女们告别父母,踏着人生的第一步,上路了。</p><p> 我们车上有三个知青小组,都是一个公社,上面讲是石洪公社,当时的农村体制是公社为组织形式,我们这个组有三个人,我和赵长健,胡光年,方向是石洪公社新建大队一小队,还有一个组是新建大队二小队,另外一个组有个同学:彭友谊、许汉祥、姜红平、田开胜,以我们相距五里多路。</p><p> 车开进了石洪公社,各大队的党支部书记迎接我们。我们这个组分到新建一队保管室西头的一间大套房里,走进房内,屋顶是大石板盖的,墙角有一个厨柜和一个大灶台,屋内还有一个大苕坑,盖着木板,有一股烂苕味从坑中飘出,我们来了三人,因上次有知青来过,所以小队的男女老少也不稀奇了,除了小队长马老和保管员小涂为我们安排,马队长为我们整床,铺稻草,有一张断了腿的书桌,小涂指着厨柜说:“这里面还有盐和油,你们省着吃吧。”我问小涂:“没有米吗?”马队长看了一下小涂后,转身对我们说:“走一个小弯,有一个公社粮店,你们就可以去买粮了。”原来马队长知道带来了半年的粮油票,可以不用队里粮油了,又为生产队省了一笔粮油。我们一看天色,快到晚饭时间了,赶快收拾一下,三人去公社粮店去买粮了,不然的话,当晚还没饭吃。</p><p> 真得拐了一个大弯,来到粮店,真巧,粮店的营业员我认识,姓吴,我亲热地打招呼:“吴叔叔,您好。今后您要多关照了。”吴见是我,也很热情,还给我们倒了一杯茶。当我们拿出购粮本买粮时,吴说:“买粮要挞苕米的,百分之三十,这次就不挞了,下次要拿两个袋子来。”在那时,买粮都要挞杂粮,怎样做苕米饭,我们真不知道。</p><p> 回到住处,天己黑下来,下了一天的小雪,路上稀里糊涂的,巴满了土,回屋后,黑塗塗的,当年电灯没有到农家,我们只能点煤油灯,这也是上届知青留下来的,我们打开水缸盖一看,没有水,我们只得挑起水桶到一里多路的水坑里挑水,三个人,一个人打着电筒探路,一个人挑着水桶,一个人跟着,准备换一下。水挑回来了,得好在墙角有一筐土豆和一包干菜。这样,我们三个人第一次离家,第一次合伙做饭,第一次点着煤油灯做自已的事,第一次感到新鲜,来日怎样,就不管了,我们边吃边议论,其他组的怎样,他们吃上饭了吗?</p><p> 吃过饭,又要上厕所,可不在屋内,而要走出屋外,到一个搭起的茅草小屋里去解手,这茅房两旁里坟地,我们过去白天就怕到坟地去,晚黑了就更怕了,吃饱了,又要排出来,壮着胆子,打普电筒,走进黑炯炯的夜色,跨进茅房里,刚蹬下,突然“呼”里一声,紧接着喳里喳的响,一下子把我的头毛吓得竖起来,提着裤子就跑了出来,坟头里,有鬼,坟头里,阴沉沉,坟头里,有响动,一想起,浑身冷汗直冒,最后还是赵长建作伴,勇敢地走进茅房,装了一次“大爷家”,解了一次吓得要命的手。现在想起来真好笑,这就是现实生活,这就是锻炼意志,这就是体验农村生活的第一天。</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a href="https://weidian.com/?userid=851045356&amp;wfr=qzone&amp;sfr=app&amp;source=shop" target="_blank"><b>立即购买 4000-918-519</b></a></p> <p>一个时代带着时代的烙印</p><p> 时代在变,每个时代都印记着当时的烙印。我们上山下乡到农村,首先要认识各种票样,如粮票、肉票、布票、煤油票、付食票、肥料票、酒票等,几乎紧俏的物质都要票的限制。我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比较看重是肉票,一个人一斤肉的供应,在强度如此大的体力劳动下,消耗是相当大,对一个长身体的青年来说,一斤肉一天三顿都不够,这一斤肉是管一个月呀,一月三十天才有一斤肉油浑,真是看肉流馋,看肉心跳,看肉眼就盯着不放。吃到一点肉,就如过年一般快乐,能在公社的肉店多要一点肉,就是当时最幸运的人了。饿肉成了我们知识青年中一大心病,能在一月中多吃一顿肉,就是知识青年中最快乐的日子了,有时剩一点肉汤,也要添的干干净净。</p><p> 当年煤油票也紧俏,下乡了,每天都要看看书,写写日记,而每月煤油票少的可怜。只有省点用,有时从家里带点,还是用点时间学习一下,我喜吹画画,所以自己做了本速写本,晚上在煤油灯在找几本连环画小人书,照着线条画着。</p><p> 那时农村走亲戚送礼也很特别,两斤挂面十个鸡蛋就是拿的上桌面的礼物了。一份礼不知要转来转去转过多少人家。记得我们一次劳动回来,缸没有米了,我就找一户农家借了两斤面条,这户人家说:“你们买回来面条就赶快给我还回来,过两天有家要滿月子,要送去打喜。”我说:“没问题,明天到粮店买回来就还给你。”这农家对我们滿好,还送了我们三个鸡蛋。我们晚上可以吃鸡蛋面了。</p><p> 回来后,我们烧开了水,把面条倒了进去,面条一进锅,漂起了一层带丝的虫子,面条长虫子了,我们的肚子还饿着呢,顾不得这么多了,捞起了虫子,把鸡蛋打进面中,一个,散了,二个,又散了,三个,也是散花子。没有一个好蛋。只能是这样,总还是面条,软省些,比吃包谷面还是好些,只少不哽喉咙。再说,那时在山区农村,两斤面条是很贵重的礼品。</p><p> 记得在一个生产队,有一个漂亮刚过门的新媳妇,队长看在眼里,想在心里,一次机会来了,队长安排这家男人到公路上修路,一去有一个月回不来。这男人没有走三天,队长晚上到每家安排第二天的工,很晚了,队长又转回家,从猪圈里提出两斤面,直接到这新媳妇家中,得到了新媳妇的欢心,第二天就在保管室做轻杂活,工分也不低,说保管室的活儿是个仔细活,要特别负责的人才能做好,所以记工分也高,所以说,队干部两斤面条可以搞定一个新媳妇。</p><p> 顺应时代,记忆时代,表白时代,是文化大革命中最能体现的。在我下乡的生产队,有一户书香之家,夫妇都是教书的,男老师姓马,在一所农村初中任校长,虽然治校严谨,教学教管能力很强,那时“读书无用论”在学校广泛存在,学生都是“红小兵”“红卫兵”,动不动就有“黄帅”出来与老师对抗,所以教学都是应付而已,何况那时教材严重不足。</p><p> 这对教师夫妇有五个小孩,两个女儿,三个儿子,两个儿子还是双胞胎。他俩给五个孩儿取名为:马英、马勇、马红、马卫、马兵。联起来就是英勇红卫兵,这是多么响亮的口号,这就是时代的印记。这也记忆了这段难忘的历史。这对教师夫妇对他们的儿女都教育的不错。改革开放大潮到来,大姑娘马英出来工作,嫁给了当了副县长的向贤海,大儿子马勇在建行系统工作,当上了县建行行长,还有三个儿女也出来工作了,个个在社会立足。现在这对教师夫妇儿孙滿堂,书香溢室,是一个快乐幸福的大家庭。这正是:</p><p>火红时代火红人,</p><p>有人吃苦有人甜。</p><p>印记烙在时代中,</p><p>人随时代奇缘见。</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作者介绍</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曹裕政,中国共产党党员,1955年生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委办公室退休干部,祖籍大治市。</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作者善于写作,数十篇报告文学、通讯在全国报刊杂志发表。调研报告《群众欢迎什么样的县、市委书记》,《什么样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受欢迎?》。在半月谈,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五十多家媒体刊登。</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作者是全国根艺学会会员,《千年灵芝》等作品获得三届在北京展出的金银铜大奖。获得了中国文联,中国广播电视总局,国家工业局,国家林业局,中国根艺美术学会的奖励。</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作者的《三峡根艺》画册,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在2004年出版。同时他的《党旗飘扬在土家山寨》书籍,《长阳书画收藏集粹》,《博客诗画》上下册出版。多年来,曾任宜昌市《三峡林业》,《宜昌科技》,《扶贫开发》等内刊的编辑。</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目前作者正在筹划出版《中国土家族民间传统体育撰述》。</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更多精彩文章</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311k591v?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返乡种田当今年轻人的骄傲</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30r9n85q?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宜昌冬泳协会发来稿件</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zml4tni?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雾雨中的游泳</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yd1cf3u?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顾家店非遗切土砖活动(曹礼圣)</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y6djh7q?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传承家族文化 高唱曹家赞歌</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xfiqpu1?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爱我的男人 值得我深爱</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wrhuksl?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土家族的天井院落</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vjjm6oz?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5px;">你身边有认识曹姓朋友吗?战友?同学?同事?亲戚?恋人?值得转发!功德无量!</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ugw83i3?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湖北宜昌曾经有个地方叫做330</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p0wrxqu?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湖北曹国文化传媒征文活动获奖颁奖仪式举办通知</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snsc4dq?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一个佣人和孩子的故事</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pmhbo7l?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我的父老乡亲!</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