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 有一段时间没有写书评了,一是业余时间少了,跑步占据的时间相对多了,这样看书的时间少了,况思想上有点偷懒;二是近来读的作品中,确实没有能够触动我的内心,少有眼前一亮的文字。直到读了老舍的《月牙儿》,就像在这个炎热的夏日里注入了一丝清凉,沁入心脾,让我心神俱震。其实作品本身与我是有年代差距感的,与当下的社会没有太多的关联,但好的终究是好的,这和年代是不相干的,关乎文字的精美,语言的流畅,篇章结构的布局,尤其是比喻的深意,让人着实喜欢。</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是的,我又看见月牙儿了,带着点寒气的一钩儿浅金。”这是书的第一句话,这样的比喻实在是高级,一下子把我拽进了主人公----“她”的时空里。</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老舍的中篇小说,月牙儿是再寻常不过的景色了。月圆月缺,总会在夜色里看见月牙儿披上浅金色的外衣,让人浮想联翩。月牙儿是新月,散发着微光,是一点点希望;而这样的光亮又是惨淡的,暗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暗示了那个时代社会环境的凄凉,暗示了我在那个时代生存的艰难和结局的悲哀。所以《月牙儿》这名字特别好,特别有寓意。</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作者按照我成长的时间顺序,从童年母养女到成年女养母,在旧社会里艰难生存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个妓女,其母也曾以此为生,然而我看完后,并没有在心理上有任何一点的不屑或者鄙视。七岁的时候,由于爸爸的早亡,只能和妈妈相依为命。那个年代,一个女人没有什么经济来源,靠临时的缝缝补补养活不了一老一小,甚至想让女儿上学读书改变命运,不再走自己的老路,索性靠出卖色相来赚钱养家,不然就要饿死,比起死亡,脸面和廉耻显得微不足道。我在读书期间,因母亲的离去,不得不自寻生路,在命运轮回里,在迷茫困惑中,不得不和母亲一样,走上同样的老路,也能够理解当初母亲无奈的选择。“一点云就能把月牙儿遮住”,月牙儿这样容易失去,同时失去了自我。两代人母女同样悲戚的命运,控诉了旧社会的黑暗和罪恶。</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月牙儿作为景物,贯穿全篇文章里,无论是父亲去世、母亲改嫁、还是囚入铁窗,都出现了对月牙的描写,而且并不雷同,与当时的心境非常契合,寓情于景。比如对于父亲的离世,就写道:“带着寒气的月牙儿”,写出了失去父亲的痛苦,失去了全家的顶梁柱,凄惨如月牙。即便是被迫为外室,被对方的正室发现而找上门来,仍心存良知,只好放手,这时描写道:“一点云便能把月牙儿遮住,我的将来是黑暗”。所以即便是月牙的微光,对于主人公来说,都是一种寄托,一种希望,然而最后连一点月牙儿都不见了,只是漆黑的一片,暗示这个社会是如此的黑暗,让人没有生活的力气。</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文章的结尾因政府要扫清暗门保留正式的妓女,我进了感化院,而所谓的感化是要学一些本事,能够自食其力,可那些在我看来无济于事,并不能挣口饭吃,因此入狱,可我并不想出去,因为世界比这里强不了许多。这世界本就是地狱,没有自由。当我在狱中再次看见月牙儿的时候,让我想起了亲人,想起了往事。与文章的开头相互呼应,意味深长,似乎再次掀开读者记忆的闸门,与我一起进入回忆当中,一起回忆那月牙儿下熟悉的往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