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是择邻而居,还是睦邻而处,这是一个千年话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出台,相邻关系又成了社会热议的话题。作为律师,我一直苦于相邻权纠纷的处理,并持推诿态度。近日,孝义市园林局刘继红局长因拟以仁义巷题材在城区筑雕建园,邀我和梁镇川先生到古城考察,使我不仅从文化旅游角度认识到了这个故事的价值,也从相邻关系的处理认识到了他的意义。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像先贤霍冀那样高风亮节,像他的家属和邻居那样互谅互让,息诉止讼,和谐社会可以冀焉。</h3> <h3> 有明一代,山西孝义县出了个大人物,该人姓霍名冀,字尧封,号思斋,孝邑宣化坊人,嘉靖甲辰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曾权倾一时。传说隆庆年间,家人因宅基地与李姓邻里发生纠纷,遂向霍冀写信借势,以求通融。霍冀主张撤让,遂修书敦睦,内容是:“千里捎书为堵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该信言简意赅,晓以大义,充满哲理。家人会意,退让三尺;邻人感之,也让三尺,遂成六尺之巷,出入敞通。时人美之,将涉诉胡同命名为仁义巷,以彰其风,以旌其德。历时四百多年有余,该巷却形制仍在,风貌犹存,既可注孝义之风,也可为当地一景。该传说是否有附会之处尚难定论,但他却对息讼止争、妥善处理邻里纠纷、构建和谐社会不乏教化意义。遂写小诗一首,与大家共享共悟:</h3> <h3> 【说明】</h3> 首联:犨(chōu)垣,突出的墙垣;奈我天:奈我何的意思。本句描写霍冀家人因宅基地相邻权与邻里讼争,互不相让,家属遂驰书借势、志在必夺。唐·陆龟蒙 《奉和袭美二游诗·任诗》:“犨墙绕曲岸,势似行无极。”<br> 颔句:宣坊,指宣化坊,霍冀是孝邑宣化坊人。偏关,代指长城。这里是说作者来到仁义巷,面壁忆先贤、思古训、登上中阳楼,遥望长城韵,遂想起“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箴言。 <h3> 颈联:清桐事,指清代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孝义篇,指明代孝义“仁义巷”的故事。此句说谦让宅基、互退三尺的佳话,不仅发生在清代安徽铜城,在山西孝义以及其他地方也有不同版本,良风美俗,不局一处。</h3> 清·姚永朴《旧闻随笔》:“张文端公(即清·康熙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据说山东聊城、江苏泰安、河南安阳等地也有相似说法。孝义仁义巷的故事有鼻有眼,遗址犹在,至今相传,可为借鉴者也。<div> 尾句:今后民间发生邻里纠纷诉诸法律时,法庭不妨带当事人到仁义巷现场开庭,亲临其境,接受熏陶,借古引今,促使当事人冰释前嫌泯恩仇,相逢一笑化玉帛。宋·卫博《答吴子文》:“东游吴苑定何年,犹有佳名处处传。殆过百闻今果尔,相逢一笑两欣然。”鲁迅《题三义塔》:“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br></div> <h3> 【感悟】<br><p> 1、仁义巷或“六尺巷”“三尺巷”的故事,不仅在安徽桐城,在全国不少地方都有类似的版本。究竟该故事起源何时、何地尚无定说。和睦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不必过分拘泥。其实一地有楷模,各地效仿、学习之也是有的。仁义巷的故事之所以广泛流传,无不基于相邻关系这一永恒的主题,基于互谅互让这种高尚情操,基于人们的清官情节,基于“打油诗”这种群众艺术形式。各地对于这一优秀的文化艺术遗产,也应当像故事的主人一样持谦让态度,不必非此即彼,功成必我。</p><div> 2、登高远眺,方能不为浮云遮望眼。霍尚书之所以规劝家人息诉止讼,以德为邻,就是因为他能高瞻远瞩,有广阔的胸襟。有人说,让步不是一种懦弱,而是一种格局,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其实让步也是一种智慧。《菜根潭》上有这样一句话,叫“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食。”退一步看似吃了小亏,其实赢得了主动,赢得了人心。孝义历史上也有一些高官,但被民间广泛赞誉的还是霍尚书。这一方面固然与他金榜鸣县、告老还乡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他“温恭而大体不渝,居官处事灵活周全”的性格有关,更与他的底线意识有关。曾国藩说“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只有我们对法律心存敬畏,保持底线,行为才会不愈规矩,从而在人生道路上保持定力,行稳致远。</div></h3> <h5> 特别声明:为匹配文章主题,增强阅读体验,本文通过美篇功能插入了图片和背景音乐。需要说明的是,该作品归著作权人所有,如您有任何异议,请及时联系删除。<br><br>----------------------<br>胜之溪·所务通讯(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br>刊号:2020年第18期,总第52期<br>编 辑:文文(18334832161) <br>地 址:太原市迎泽区双塔寺街124号<br>电 话:13513617048 13593144186<br>邮 箱:guojianrongls@163.com</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