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书香伴我度春秋!</p>
<p class="ql-block">(2025年更新)</p> <p class="ql-block">某天,我与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退休党总支书记进行了一次长达近一个小时的通话,交流的重点是关于即将开展的“品味书香·静享阅读”读书分享活动。为了不辜负她的信任与期望,我认真撰写了一篇美篇作为回应。至于登台演讲,我想,还是让更有活力的年轻人去展现风采吧。</p> <p class="ql-block">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便是一位良师益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更有高山流水与鸟语花香,引领我们走进一个又一个思想的殿堂,感受文字背后的情感与智慧。</p> <p class="ql-block">什么才是“有营养”的文字?其实标准很简单:是否值得记录与推敲。当我们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感到有所启发,那便是有价值的阅读。当我们忍不住想要将某些文字记下来,那便是心灵的共鸣与思想的碰撞。在记录的过程中,我们获得满足;在专注阅读中,我们沉淀思想,提升自我。那些被我们铭记的文字,终将融入我们的语言与行动,成为我们表达世界的方式,也成为我们判断信息、思考问题的根基。一旦我们开始这样做,便能从阅读中汲取更多深度与力量。若我们不甘于只是阅读他人的文字,那就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字世界吧。文字,是我们给予信息世界最珍贵的营养,也是构筑精神世界的骨骼。我们创造了怎样的文字,世界就会成为怎样的模样。愿我们在阅读中体会会心一笑,千书百炼,沁入心脾,沉稳练达,如一束光,温暖自己,照亮他人。让阅读沉淀为我们的力量,也将这份力量传递给他人。</p> <p class="ql-block">读过文天祥先生在牢狱中所写的“浊世求存”;读过张泽石先生的《我的朝鲜战争》,便能深刻理解宇宙法则,以及心念与信念对人体健康与生命状态的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朝鲜战争虽已过去六十余载,但它在中国人的记忆中,在世界历史的长河里,始终是一个难以言尽的重大话题。亲历者逐渐老去,许多历史真相却仍未揭开。《我的朝鲜战争》的作者张泽石先生,是志愿军第60军180师538团团政治处宣教干事,亲历第五次战役并负伤被俘,后坚决回国。他在战俘营中经历了更为残酷的窝里斗,也承受了历次政治运动的歧视与折磨,却始终坚韧不拔,自我振作,不断奋起,直到八十余岁高龄仍在为六千名归国难友奔走申诉、落实政策。这本书,是一位亲历者用亲身经历揭开的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真相。书中记录了残酷的战场见闻、不幸的战俘生活、痛苦的政治遭遇,以及深刻的社会反思,重新审视了中国传统的战争观念与战俘观念,蕴含着令人深思的历史文化价值。从人性的角度出发,重新解读朝鲜战争以及国家六十年建设中血与火、泪与恨、爱与痛交织的历史,从一个战俘群体的视角,揭示战争对个人命运的深远影响。《我的朝鲜战争》文风朴素,细节真实,配有珍贵图片,结合原始档案与其他历史著作,经过六十年时光的沉淀与二十多年的反复修订,成为一部独一无二、令人一气呵成、读后掩卷长思的厚重之作。</p> <p class="ql-block">二十年前,在武警部队医院工作的闺蜜极力推荐我阅读《我的朝鲜战争》,她说:“相信你读完这本书,任何艰难险阻都不在话下!”事实果然如此。原来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天堂!但有的人虽然身处天堂,却把生活过得像地狱;而有的人,即便身处地狱,也能将其过得像天堂。一生历经磨难的志愿军战士张泽石先生,始终在“地狱”中坚持为朝鲜战争受困的战友们撰写甄别材料;还有家喻户晓的影后刘晓庆,曾因漏税风波入狱,但她毫不气馁,在寒冬坚持冷水浴、绕着一亩三分地跑步,每日学习英语,出狱后迎来人生新的春天!</p> <p class="ql-block">最近,我又一次重温了这本书,掩卷沉思,我深感我们亟需一场关于“死亡”的教育,不要等到接近死亡时才懂得珍惜生命。葡萄牙伟大的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曾说:“除掉睡眠,人的一辈子只有一万多天。”我们是真的活了一万多天,还是仅仅生活了一天,却重复了一万多次?有些人或许对“精神世界”、“个人价值”乃至社会责任与使命毫无觉察,只能随波逐流,既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也难以理解社会的发展脉络,最终只能浑浑噩噩地走向终点。为理想而牺牲生命,是值得尊敬的;但轻言牺牲,绝非美德。一个人因救灾抗险而牺牲,常被歌颂,但他作为普通人的责任,才是真正的美德。即便牺牲不可避免,鼓励牺牲也绝非美德。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千成万的先烈在我们前头英勇牺牲了,让我们高举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我们当然可以从容面对死亡,甚至像我因医疗事故而屈死的父亲那样,在临终前叮嘱弟弟:“不要找医院和蔡光宇的麻烦。”像我母亲那样,早早备好寿衣,写下家书:“人间正道是沧桑。”她在重症病房反复吟唱她一生的写照:“温润一生,不用强,从容不迫,有主张,天圆地方,处处有空旷,还要退一步想一想,毕竟来路匆匆去路长,苦苦人生还要细思量……”盲人因黑暗而珍惜光明,聋哑人因寂静而珍惜声音,人在接近死亡时才懂得反思生命、珍爱生命。总有一个心愿不能忘,总有一个热爱不能凉。人生的意义,在于让自己活得健康、快乐、充实;人生的价值,在于让他人活得健康、快乐、充实!</p> <p class="ql-block">曾观看《中国青年大课堂》的一场演讲,演讲者是享誉海外的作家严歌苓。她身着一身得体的米色休闲装,外披一件时髦马甲,优雅地走上讲台,谈吐从容,如拉家常般娓娓道来,毫无刻意演讲的痕迹。最后,她回答在场学生的提问:“女人年轻时各有各的美丽,但若想美丽到老,就必须多读书、多学习。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确,与毕淑敏和莫言同龄的严歌苓,至今依旧美丽动人,她的美,藏在眉宇之间,是岁月沉淀下的智慧与从容。</p> <p class="ql-block">那天,她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从童年到今天,从学舞蹈的文艺兵到战地记者,从颇具影响力的小说家到漂泊美国的打工者。她谈到自己抱着对爱情的幻想嫁给了一个美国外交官,随他周游列国,开阔了视野,也丰富了阅历与灵感,从而更加一发不可收拾,成为每天必须与文字打交道的“瘾君子”。</p> <p class="ql-block">“瘾”为何物?“瘾”是一种走火入魔的状态,由灵魂而肉体,乃至灵肉合一。会过瘾的人,对唯心之辩的态度是付之一笑。过瘾的那一会儿,你就是个小神仙,无所不能,无我无他,无虚无实。</p> <p class="ql-block">严歌苓的演讲轻轻拨动了我的心弦,引发了我深深的共鸣。她讲述道,假如生命有度,把心与身的存在状态从低到高排列成度数,那么“瘾”就是一种超乎常态的生命度。达到这种生命度,又不扰他人的方法有很多,但这些方法的表象是受苦,真正的甜头藏在那一点点苦头之后。比如我们长跑和游泳比赛,追求的是那终点的舒适,而那穿越终点的瞬间,几乎是以垂死的状态去换取的。</p> <p class="ql-block">对我而言,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地研究全科医学与传统养生文化,喜欢与文字为伴,撰写博客与课件,也是一种秘密的“过瘾”。在单位开展全科医学培训与社区卫生工作的那些年,有人劝我歇歇吧,干得这么辛苦图什么?有时我也觉得自己挺悲壮的,披星戴月,废寝忘食,白天下社区调研,晚上码字配图,课件文档装满了两大书柜、几十个U盘。无论严寒酷暑,办公室一待就是整夜,累得腰酸背痛,满脸憔悴,真是何苦呢?</p><p class="ql-block">如今我明白,其实我是在偷偷地乐。</p><p class="ql-block">每当夜深人静,排除杂念,凝聚精神,唤起灵感,让感觉丰满到极致,新颖的构思与创意便如泉涌,组成一串串有说服力的文字与图片,再逼自己一步,越过一点不适,便获得心灵的慰藉。这时的我感到无比的畅快淋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