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枫泾古镇,属于上海金山区。</p><p><br></p><p>枫泾镇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名镇,历史上地处吴越交汇之处,素有吴越名镇之说。</p><p><br></p><p>枫泾古镇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古镇周围水网遍布,古镇内河道纵横,古桥梁有52座之多,现存最古的为元代致和桥,距今已有700年的历史。枫泾全镇有29处街、坊,80多条巷、弄。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有和平街、生产街、北大街、友好街四处古建筑物,是上海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水乡古镇。</p> 上海枫泾古镇游记 <p><b>枫泾的景区位置:</b></p><p> 中国>上海>金山区</p><p><br></p><p><b>枫泾古镇地址:</b></p><p> 上海金山区亭枫公路8585弄28号</p><p><br></p><p>交通:公交枫泾6路、枫泾8路、金枫线</p><p><br></p><p>停车场:枫泾古镇停车场</p><p><br></p><p>开放时间:8:00-17:00</p><p><br></p><p>门票价格:50元(进镇不需购票,但镇内的景点如人民公社、丁蹄作坊、三百园、程十发故居、朱学范故居等需凭票进入)</p><p><br></p><p><b>枫泾的到达方式:</b></p><p>上海市区乘坐地铁一号线到锦江乐园站,出站后向左走一分钟,在那里的西南汽车站坐枫梅线到枫泾,汽车站就在枫泾古镇门口。这个车全程高速的,大约50分钟就到枫泾了,返回也坐这个车。可以使用公交卡。全程约1小时</p> <p><b>枫泾牌坊</b></p><p>历史上,枫泾古镇以河为界,分属江浙,牌坊是分界标志之一。</p><p><br></p><p>现在的牌坊是在原址上仿古重建的。牌坊上醒目的“枫泾”二字,是国画大师程十发所题。牌坊梁坊柱基上刻着精致的传统花纹,四根冲天立柱上前后悬挂着四副镏金字联,内容主要体现枫泾的历史、人文、风土民俗。</p> <p>哈!由于我是第一次去,车子竟然还乘过了站头,乘枫梅线应该在枫泾牌楼(下客站)下来的,我以为是到终点站,大家都会下的,没注意,结果司机也没停继续往前开,害得我是直跺脚,多乘了一站在朱枫公路亭枫公路(枫景家园)(下客站)下来的。</p><p><br></p><p>然去问了一个正在扫地的环卫大姐,在她的指点下,我们是从友好下塘街进去的。</p> <p>入口处,小院墙上的一组丁聪漫画,与时俱进,亮点。</p> <p>和其他古镇一样,这里也分别是:一边是友好下塘街,一边是友好上塘街。</p> <p>早晨,宁静的水乡。水面上的倒影,美的令人沉醉。</p> <p>是谁,将这一潭碧水泛起阵阵涟漪。</p> <p>瞧:大早晨,忙碌的环卫工人就已经在水面污物清理中了,清爽干净的河流环境,源于美的使者。</p> <p>迷人的水乡风光,宁静、恬淡、舒适。</p> <p>白墙黛瓦的水乡建筑,连成一片。从市河望去,家家房子都枝出河面,组成一道多姿的水乡民居风光。</p> <p>古朴的石桥,无声的诉说着过往。</p> <p><b>宝源桥</b></p> <p>大早晨的友好上塘街,静悄悄的。</p> <p>是谁,已经在家门口纳凉了!</p> <p>看:小院围墙上的涂鸦墙画,吸睛。</p> <p>在这里,列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古桥已经有30多座。</p> <p><b>跻云桥</b></p> <p><b>张慈中书籍装帧设计艺术馆</b></p> <p><b>南大街</b></p> <p><b>南大街上古镇的旧书店,为读者找书,也为书找读者。</b></p> <p><b>致和桥</b></p> <p>建于元朝致和年(1328年),是枫泾现存最古老的桥梁。过去,新婚夫妻为了祈求神灵保佑,夫妻恩爱,必到桥上叩拜,一步三拜,故每个台阶都比较宽,而且都是用两块石头拚起来的,取意“夫妻石”。桥下还刻有双龙戏珠图案。致和桥桥端的送子观音栩栩如生,生动演绎了致和桥“庙连桥,桥连庙”的人文历史景观。</p> <p>优秀历史建筑</p><p>枫泾镇南大街149号</p><p><b>枫泾丁蹄——非遗文化展示馆</b></p><p><br></p><p>丁蹄作坊,江南传统民居。始建于1852年,砖木结构。一堂两厢三开间格局,南院墙有砖雕仪门,天井立面为木质雕花门窗。</p> <p><b>这样的竹蓝子,竹箩筐,你家有吗?</b></p> <p>自元代开始枫泾镇就是商业重镇,来往商贾云集界河两岸,如今街两边仍有很多店铺、酒吧、服装店、青年旅舍,也不喧闹,是上海滩难得一遇的好去处,是文艺青年打卡的地方,河边更是开了不少茶室。</p> <p><b>馨盏民宿</b></p> <p><b>中大街上古色古香的商铺,鳞次栉比。</b></p> <p>从这里走过去将是枫泾古镇最热闹的地方。</p> <p><b>烧卖、粽子门店。</b></p><p>(不想拎着吃力,可扫码网上买的)</p> <p><b>这里也有张小泉剪刀铺哦!</b></p> <p>穿过一座桥,刚走完一条小巷,转弯间又是一座桥,走过一条又一条的青砖石板的沿河老城厢,前面就是枫泾古镇最有名气的三里桥了。</p> <p><b>三里桥牌坊</b></p> <p>先在枫泾三桥石旁留个影。</p> <p><b>枫泾三桥</b></p><p>枫泾镇内河道纵横,桥梁众多,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巷”之称。枫泾三桥是枫泾南北、东西市河交叉口的一个景观,它由北丰桥、竹行桥、清风桥三桥相连,互为景观,组成枫泾一道极具特色的亮丽风景线。</p><p><br></p><p>这三桥的桥名是由著名的国画大师程十发和著名的书法家黄苗子所题写的。</p> <p><b>枫泾三桥(三座桥)全景,请把手机横过来看。</b></p> <p><b>竹行桥</b></p> <p><b>清风桥</b></p> <p><b>北丰桥</b></p> <p><b>“水乡小桥多,人家尽枕河”</b>是枫泾水乡的真实写照,古镇水网遍布,镇内河道纵横,有着“东方威尼斯”之称。</p> <p><b>沿河两岸,古屋河埠,晚清风貌依旧。</b></p> <p><b>鱼鹰</b></p> <p>船上的鱼鹰,学名叫做鸬鹚。这古老的捕鱼方式,在这里仍然可见。</p> <p>枫泾泛舟,眼朦胧,心迷恋。羡慕摇船的人儿,每天在如画的风景里生活,还能见识天南地北的人。</p> <p>河边是健康餐饮一条街,各类小吃名点汇集,枫泾丁蹄、枫泾黄酒、枫泾状元糕、枫泾粽子、枫泾臭豆腐干等。到了吃午饭的时候游客都集中在这里了,看菜单上都有明码标价,现金柜台可以用手机支付。我们也在这里吃了午饭,点了三个菜 ,味道不错,小坐休息片刻。</p> <p><b>古镇游船码头</b></p> <p>枫泾古镇既可步行穿越,你也可掏笔小钱登上游船,慢悠悠地从水上看岸上的世界。</p> <p>这里家家连水,户户见河,船可以停到自家门口,倚朱阁、小轩窗,美在小桥,美在流水,美在枕河人家。</p> <p><b>泰平桥</b></p> <p>站在高高的泰平桥上,映入眼帘的是重檐叠瓦,勾栏亭阁,近水楼台,一幅优雅多姿的江南水乡风貌。</p> <p><b>枫泾镇古戏台</b></p><p>重建后的古戏台面宽6.4米,进深4.4米,舞台面积28平方米,歇山式顶,飞檐翘角,古意盎然。一面紧紧贴街,一面临河。如逢演戏,那么从水路乘船而来的观众可直接坐在船上就能看戏了。</p> <p><b>和平街103号原派画馆</b></p> <p><b>和平街</b></p> <p><b>人民公社旧址</b></p> <p>和平街51号<b>“吕吉人画馆”</b></p><p><br></p><p>吕吉人毕业于上海美术学院,1981年赴美,现为职业画家,是目前唯一获得美国美术家同盟金奖的中国画画家。</p><p><br></p><p>“吕吉人画馆”由陈香梅女士题字。</p> <p><b>三百园</b></p><p>优秀历史建筑,枫泾镇和平街49号。</p><p><br></p><p>因宅内展示了三百多件展品——百灯、百蓝、百行等代表物件故称三百园。</p><p><br></p><p>原主人陈舜俞,枫泾人,曾任宋朝屯田员外郎,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农业部副部长。</p> <p>三百园,江南传统民宿。砖木结构。三进三落格局院落。前两进建筑为青瓦硬山顶,马头墙、观音兜山墙;第三进建筑为青瓦重檐硬山,设马头山墙,木结构梁柱精美雕花;两侧后花园为传统园林。</p> <p><b>枫溪长廊</b></p><p>长廊是江南水乡的标配,枫泾古镇的长廊属数一数二的,长廊的里侧是商店和民房,外沿是市河,水系来自浙江天目山,经枫泾流向黄浦江。</p><p><br></p><p>长廊不仅美观而且实用,“下雨不湿鞋,盛夏不撑伞”,出门不用看天的脸色。</p> <p><b>文中路</b></p> <p><b>界碑石</b></p><p>归属于上海之前,枫泾一半是浙江,一半是江苏。</p> <p><b>吴越界河</b></p><p><br></p><p>枫泾自立市以来,就南北分治,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疆域,最早可追溯到吴越之界,后为浙江和江苏两省之地界,由于浙江历来为越国故地,江苏为吴国故地,所以界河也被称为“吴越界河”,站在界河桥上,一步跨吴越,别有一番滋味。</p> <p>你梦中的古镇,或许有小桥流水烟雨人家,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镇,藏着浓烈的烟火气息,还有难得的清静。</p><p><br></p><p>小桥流水、青砖黛瓦,世世代代的枫泾人就居住于此,浸染着油烟酱醋的生活气息。</p> <p>这里的犄角旮旯之处都放上了花盆,透出南方人的细心和情调。徜徉在小镇,总有一个转角让你放慢脚步。</p> <p>步履匆匆,而真正的古镇游览应该在夜色中倾听小桥流水的静谧,体会经年古镇的韵味。</p><p><br></p><p>期待下次能在晚上再来游览古镇。(脑补一下,夜幕降临,乘上画舫,在摇曳的灯影中晃悠,在浆声的咯吱中沉醉,该有多美!)</p><p><br></p><p>还是回到现实中,赶紧打卡留影,我来过啦!</p> <p>手机拍摄于2020年7月7日</p><p>景点介绍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