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骂

滍水闲人

<p>  镗,镗,镗……街上突然响起锣声。</p><p>从后街到前街,时急时缓。伴随着锣声,是一个女人声嘶力竭的叫唤。她的嗓子已经哑了,但还继续骂着,“大白鹅,我日你血x祖奶奶,你偷人养汉不要脸……”她恨不得把一肚子的冤屈全倒出来。</p><p>正是晚罢晌喝汤的时候,听到锣声,大人小孩纷纷跑出来,端着碗看热闹。</p><p> 敲锣骂人的是后街楚聚财的儿媳妇俊妮,绰号小辣椒。“大白鹅”是楚聚财媳妇的绰号,原来是儿媳妇在敲锣骂婆婆,这下可有好戏看了。街坊们有直眉瞪眼瞅她的,也有背过脸去窃笑的,还有低头不语喝汤的,不管是啥做派,大家的耳朵都竖着,期待听到更刺激的内容。大白鹅,那么大岁数了还偷人养汉?有故事。</p><p> 俊妮骂了半天,一个劝的都没有。俊妮悻悻的,口无遮拦地数落着“大白鹅”的不是。</p><p> 楚聚财在城里供销社当售货员,不时拿回来一些稀罕货,有吃的也有往脸上抹的,媳妇吃了、抹了,就白白胖胖的,闻着有一股香味,聚财就叼着烟卷冲“大白鹅”乐,在聚财心目中,“大白鹅”无疑是老天爷赐给自己的一个宝贝。“大白鹅”扭着大屁股在街上走,能勾住半街男人的目光,总是带着笑的眼睛落在那个男人身上也让对方不自在。老光棍二怪忍不住摸一把“大白鹅”的屁股,惹得大白鹅怒骂,“就你这鳖样,还想占老娘便宜,回去拿镜子照照,你是啥脱生的,我扇你个赖种”上去就是一巴掌,打得二怪两眼直冒金星。</p><p>大白鹅是童养媳,乳名娥子。进门的时候才三岁。聚财六岁。娘说给他娶个媳妇,他问娘“娶媳妇干啥?”娘笑吟吟的看着他“娶媳妇啊,点灯说话,吹灯睡觉,给你生娃娃。”“生娃娃干啥?咋生啊?”</p><p>娘看着他笑,“看你这两桶鼻子,都吸溜嘴里了,过来,娘给你擦擦,还有两眼吃马虎,又没洗脸吧!”</p><p> 聚财娘也算是个有远见的女人,节衣缩食让儿子读私塾,聚财他娘居然还能讲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在对待聚财的读书上可是没少下功夫。</p><p>她特别愿意听聚财在自己跟前背《三字经》,聚财眯起眼睛,摇晃着脑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昔仲尼,师项橐……。”</p><p>“娘,先生说,项橐7岁就给孔子当老师,还说项橐就是咱这儿人,他是那个村子的?”聚财问娘。</p><p>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在这一带家喻户晓,都是老一辈传下来的。聚财娘当然听说过,就对儿子说:“那孩子是揽车的。”揽车是叶县的一个小村庄,归邓李乡管辖,现在叫銮场李。</p><p>“他真有能耐,7岁就给孔子当老师,我想找他去玩,问问他是咋当上老师的”聚财在娘怀里撒娇。</p><p>“中,带你去。”娘说。</p><p>揽车有会日,娘抱着娥,爹搀着聚财,一家四口过河去揽车赶会。</p><p>快到揽车的时候,娘指着眼前的一条大道对聚财说:“孩呀,就在这个地方,孔子认项橐当老师的?”</p><p>聚财眨眨眼睛,“那项橐呢?”</p><p>娘笑了,“这孩子,还木虎着呢。项橐是几千年前的人,他在天上享福呢。”</p><p>民间传说,孔子坐着马车周游列国路过揽车村,看到许多孩童在路边嬉戏,其中有个叫相橐的小孩,正在道路上独自玩着筑城的游戏。孔子便走到小孩的身边,告诉他车子要经过,请他到路旁玩。项橐看着孔子,理直气壮地说:“我只听过马车饶着城走,没听过拆城让马车过的道理。”因此,孔子拜项橐为师。</p><p>聚财学习用功,毛笔字有模有样,过年贴对子,就有村民拿着红纸上门请聚财写字,聚财娘就一脸喜气地看着聚财写字。聚财娘不会生养,聚财是娘家大哥的儿子,和聚财娘是姑侄关系。聚财娘就格外腾聚财,她让聚财读书就是盼着有朝一日聚财能出人头地。</p><p>叶县成立供销社缺人手,村干部找到聚财娘说让聚财去供销社,聚财娘二话不说就给聚财收拾行李,临离家前,聚财娘叮嘱聚财,“你这可是去城里某差事,好好干,娘指望享你的福呢。”聚财凭借几年私塾的底子成为了吃官饭公家人。每月按时发工资和粮票。布票是按年发。聚财成婚的铺盖,娥子的穿戴,用了聚财两年的布票。</p><p>娥子跟着聚财屁股后头晃悠渐渐大了,朦朦胧胧知道了男女之事,也就爱打扮自己了。娥子把指甲花和明矾一起捣碎了,抹在指甲上,看着亮闪闪的指甲,她的心里头就别提有多高兴了。她盼望着早日和聚财圆房,成为聚财真正的女人。她问娘说:“聚财哥过年虚岁十九了吧?”娘抿嘴乐:“着急了吧。”娥子脸一红“娘……”</p><p>聚财和娥子养育了二男三女。俊妮丈夫国清是老三,上面两个姐姐。国清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妹妹小国清八岁,弟兄小国清十三岁。</p><p>国清和俊妮结婚好多年没有生育,到医院去查也没查出啥毛病。娥子就给俊妮甩脸色,说酸脸话,俊妮就战战兢兢的,生怕娥子拿不生育说事让国清和自己离婚。国清在粮管所上班,每月也会把工资交给俊妮,那时候,俊妮过着舒坦的日子,经常到集上转悠,看到有人卖鱼她就想买,俊妮爱吃翘嘴和窜条。翘嘴肉嫩,吃着轩。窜条过油炸酥,用洛馍一卷,俊妮是边吃边哼哼,哼哼穆桂英挂帅。俊妮喜欢唱戏,村里有剧团的时候,俊妮就经常描眉画眼上台演出。后来,村里剧团散伙了,俊妮多少有点失落。就经常在后院哼哼,哪怕掐一把玉米菜,也要哼哼几句。弄得娥子就气恼,“也不着活晒啥,老母鸡还着嬎蛋,哼哼能哼哼出孩子来?”</p><p>娥子和国清商量,不中抱养一个吧。国清把娘的话带给俊妮,俊妮叹口气:“跟前没孩儿,横竖都看你不顺眼。抱个也中,要是抱回来怀上了咋办?”</p><p>“生,兴许抱回来冲冲,真能怀上,生个自己的更好。多个人口就是多添一双筷子的事。”国清对俊妮说。</p><p>刚过年,聚财踏着雪从县城回来,怀里抱着一个男孩,孩子用红被子裹着,聚财大氅兜里装着一个奶瓶,瓶里的奶还温乎着。聚财把孩子交给俊妮,孩子哇哇大哭,聚财赶忙用奶嘴堵上孩子的嘴,“饿了,饿了。”孩子嘬着奶嘴止住了哭声。看着聚财一脸笑容,孩子“噗忒”一声笑了,左脸一个浅浅的酒窝。</p><p>果不其然,聚财前脚把孩子抱回来,俊妮后脚就怀上了。俊妮想吃酸的,国清就把后院的麦黄杏给摇下来半篮子。麦黄杏还是清的,一看嘴里就流酸水。俊妮却不嫌酸,一会儿能吃一把。娥子暗暗高兴,酸儿辣女,头胎一定是孙子。娥子就没明没夜给孙子准备穿戴,尿戒子、屎戒子归置了一摞。</p><p>俊妮刚显怀,娥子就不让俊妮下地了。</p><p>娥子给聚财雪天抱回来的孩子起来个名字叫来弟,希望俊妮快点怀孕,最好生个男孩,给老楚家传递香火。</p><p>腊月十七,俊妮临盆,来不及去医院,国清把村里的赤脚医生叫到家来给俊妮接生。</p><p>俊妮疼的死去活来,抓着国清的手,嗷嗷大叫,嘴里骂着国清八辈祖宗。</p><p>“使劲,使劲,再使劲……露头了……”</p><p>哇的一声,孩子落地,是个妮儿。娥子心里凉了半截,嘴里嘟哝着:“可惜了一树好杏儿。”</p><p>……。</p><p>一连三台,一对半妮儿。</p><p>俊妮领着来弟背着小妮子回娘家,邻居大婶看着来弟,“这孩子,像个人。”</p><p>“像谁呀?”俊妮问。</p><p>“你仔细端详端详。”邻居大婶说。</p><p>俊妮仔细端详来弟,良久才说“嗯,像俺家国清,人家说跟谁生活久了,就像谁,还真是这个理儿。”</p><p>邻居大婶笑了。</p><p>“大婶,恁笑啥。”俊妮问。</p><p>“没啥,没啥。”说着,转身走了。</p><p>不久,街上风言风语就传来了,说来弟是聚财和一个大姑娘的私生子。这话传到俊妮耳朵里的时候,来弟已经十五六岁。</p><p>有一天,来弟放学回家的路上,一个女人拦住他,给他手里塞了一把钱,哭着走了。人们猜测,那是来弟的亲娘。</p><p>聚财在城里上班,常年不回家。偶尔回来也住不了几天。家里的农活基本都是娥子领着孩子们干。</p><p>随着闺女们陆续出嫁,给娥子撑腰的闺女们鞭长莫及,随着岁数娥慢慢变大,娥子和俊妮说话的强调也温和许多。分家的时候把三间新房子连同一个大菜园子都给了俊妮,自己和小儿子搬到东地过。用娥子的话说:“这院的东西全撇给你,我一根针也不带走。我跟谁过就让谁给我养老送终,你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就中。”</p><p>分家的时候,娥子叫上俊妮哥和村干部做中人,在事先拟好的分家单上,有村干部和俊妮哥的名字。</p><p>“分家归分家,将来孩子他爷爷退休,还得国清接班。”俊妮说。</p><p>“那得看情况,看国家让不让接班,要是不让接班,谁也接不成。要是让接班,也看条件,谁符合条件就让谁接班。”聚财也摆明了态度。</p><p>俊妮哥点点头,俊妮也没再说什么。就这样,聚财和娥子领着三个孩子住到东地。东地是村子上给聚财家新划的宅基地,新宅基地原来是村里的柿树园子,柿树陆续锯了,分给村民当宅基地。聚财家的宅基地东边是个大坑,据说大坑是五十年代叶县搞的聚雨工程,后来搞到一半停了。坑很深,雨季一坑水,蛤蟆乱叫,吵的人焦心。</p><p>分家不久,聚财退休了。</p><p>聚财的小女儿刚刚高中毕业,无论是岁数还是文化水平都符合接班条件,聚财和娥子商量着让小女儿接班。</p><p>娥子心里打鼓,和聚财说:“别的我都不怕,我就怕俊妮闹。”</p><p>“她能咋着,谁接班不接班,也不是咱说了算,国家都有政策。”聚财吐一口烟,喝一口酒。</p><p>“还是和她说说,省的她挑理儿。”娥子说。</p><p>“那明儿个喊他们到这院吃饭,顺便和他们说明白。”聚财说。</p><p>第二天,娥子一大早就起床了,赶集买菜割肉,碰巧有卖鱼的,还是俊妮爱吃的窜条,娥子买了一盆子。</p><p>娥子顺路拐到国清家,冲俊妮喊:“来弟他娘,中午过那院吃饭,一家子都过去。”</p><p>俊妮应承着:“咋,家里有事?国清下地了,回来我让他一块过去。”</p><p>中午,娥子做了一桌子好菜。聚财坐在上座,“今天,和大家说个事。”</p><p>“啥事?”</p><p>“我退休了。”聚财一脸笑容。</p><p>“退休了,那该享清福了。接班的事儿咋说”俊妮问。</p><p>“正要和你们说这个事儿呢,国家有文件,可以顶替接班。”聚财说。</p><p>“那让国清去吧,国清是长子。应该国清去。”俊妮也不动筷子,平常爱吃的窜条她看都没看。</p><p>“国清岁数大了,不符合条件,去不了。”聚财说。</p><p>“恁在城里待恁多年,舍脸和领导说说。”俊妮不依不饶。</p><p>“不是不想让国清去,国清去不了,米也别让恁爹作难。”娥子把话接过去。</p><p>“我让他作难,我作多大难恁俩着不着,恁在外边和相好的生个孩子,大雪天的给我抱回来养着,我说过啥?这样不要脸的事你都干,还说我难为恁,这饭,还吃个屁。”说着,俊妮站起来,把桌子掀扭身翻跑出门去。</p><p>聚财气的当场晕倒,娥子赶忙把聚财扶到床上,哭着喊:“这日子没法过啦。”</p><p>国清一跺脚追出门去:“看我不撕了她的脸。”</p><p>俊妮一路骂着跑回家,还不解气,翻箱倒柜找出演戏用的铜锣,一边敲一边骂,整个村子不得消停。</p><p>俊妮亲娘就在在村上当会计,听说俊妮在敲锣骂婆婆,急忙跑到街上,夺过锣锤,一把撇到水坑里,上去就骂:“不识好歹的东西,我姐呀养活你这样一个辣种,往后你别叫我,我不是你舅……”</p><p>俊妮一骂成名,谁见到她都躲得远远的,生怕沾一身晦气。</p><p>聚财一口气没上来,不久撒手人寰。国清也中风瘫痪。</p><p>过了几年,来弟谈婚论嫁,说了个邻村的闺女,人家闺女倒是愿意来弟,一听说俊妮是来弟的娘,就吹了。</p><p>后来,来弟去广州打工,领回来一个四川媳妇,结婚倒是顺利。婚后不久,俊妮敲锣骂婆婆的事情传到儿媳妇耳朵里,儿媳妇倒是没有慌张,直接对俊妮说:“你敲锣骂婆婆的事情我知道了,你要不想我也敲锣骂你,你就老实点。”</p><p>来弟媳妇坐月子,俊妮是忙里忙外,无微不至照顾儿媳妇生活起居。</p><p>俊妮也有一怕,就是怕媳妇上街敲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