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叔牙的智慧:大局为重,舍小我为大我

梁斌

<p><br></p><p>春秋战事多,丛林法则,弱肉强食,妥妥的江湖。泱泱中原,诸侯百国,你争我夺,处处杀戮,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至秦始皇统一中原。综观春秋数百年历史,唯有五霸让人记在心中。成千上万谋士贤臣,管鲍之交,深入人心。似乎鲍叔牙更让人们喜欢,就连鲍叔牙爱吃的鱼,都以鲍鱼相称。</p><p>以今日之眼光来看,管鲍之交似乎并不平等,据《史记*管晏列传》记载:“(管仲)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p><p>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每读到这些,总是难免感叹。这是一个自私的管仲,突袭公子小白,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有失风度。以一般人的思维来看,鲍叔是以德报怨。阻止齐桓公杀管仲,并让相位于管仲,甘居管仲之下,为谏大夫。</p><p>忠厚,是对鲍叔牙的印象。但随着年岁渐长,理解有变,忠厚之外,读出的更多的却是鲍叔牙的智慧。</p><p><br></p> <p><br></p><p>鲍叔牙的智慧,首先在识人。从小就知道到管仲比自己厉害。“鲍叔终善遇之”,这就是鲍叔牙的厉害之处,聪明之处。鲍叔牙不是对谁都“善遇之”,那是忠厚,是本性。鲍叔牙对管仲的“善遇”,是选择性的,是有判断力的,是一种人脉投资。</p><p>管仲才华显现,鲍叔牙也成为王佐,各为其主。在管仲的生死选择上,鲍叔牙又一次展现了自己的智慧。救下管仲,宁居其次,这不是傻,恰恰是鲍叔牙的聪明。外患临近,内乱不止,如果齐桓公不能称霸,鲍叔牙位置再高,也可能是刀下鬼。而鲍叔牙自知之明,管仲才是最合适的人选。否则,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果然,管仲帮齐桓公成就了霸业。表面上看来,那份荣耀本来应该是属于鲍叔牙的,其实不然。没有管仲,是不可能有这份成就的。这一点,鲍叔牙清楚,管仲清楚,实际上齐桓公也清楚。</p><p><br></p> <p><br></p><p>管仲病重,齐桓公想把相国给鲍叔牙。管仲说:“不行。鲍叔牙为人廉洁,做清官可以,做宰相不行。能力比他低的,他不放在眼里,谁犯错误,他知道了,终身不忘。他掌管国务,不当和事佬,上不讨好君心,下不迎合民意。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就会得罪大王你啦!”鲍叔牙听后笑说管仲说得正确,这是为国不对朋友徇私。管仲逝世,齐桓公听从遗言,让公孙隰朋称相。一月后,公孙隰朋逝世,齐桓公坚持让鲍叔牙称相,鲍叔牙说称相可以,但是必须辞去易牙、竖刁、开方三人。易牙烹子、竖刁自阉、开方父死不奔丧且舍弃千乘之国的太子之位,均不近人情。</p><p>齐桓公虽然照做了,但过了一段时间想念易牙、竖刁、开方三人,又把他们征召回来。鲍叔牙知道后因此抑郁而终。后易牙,竖刁、开方作乱,将齐桓公囚禁,活活饿死于宫中。</p> <p><br></p><p>鲍叔牙死后,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鲍叔牙的智慧,福佑子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