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母校…。作者:侯清田

快乐夕阳(侯清田)

<p class="ql-block">挥手告别离校园,五十余载转瞬间;</p><p class="ql-block">金色校园蓝色梦,百感交集忆当年。</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在古老的华北大平原,在养育我们的这片家乡热土上,在那袅袅炊烟升起的地方,有一个偏僻贫瘠的小村庄一一南皮县后印村。</p> <p>  在这个世外挑园般静谧闲适的小村旁,在白云飘散下的田野边,坐落着一座校舍简陋充满乡土气息的学校,它就是我记忆中的神圣殿堂,我成长的摇篮,我的母校一一一南皮县后印中学。</p> <p>  岁月轻轻地在流淌,记忆里的一切,似乎都在飘远,都在逝去,唯有在母校的三年求学时光,在我心中像盛开在春日里的🌸花朵一样,恣意的绽放,散发着醉人的馨香,每个人的成长初期都是在学校和同学一起度过,那些摸糊而又清晰的记忆,让人终生难忘。</p> <p>  静坐沉思,浮想联翩,对母校的思恋之情像一条坚韧而绵长的丝线,隔不开,剪不断,牢固的维系在我的心头,把我的思绪又重新带入了那激情燃烧而又令人遐思和憧憬的缥缥缈渺的校园生活,心灵中顿然萌动了一种庄严深沉而纯挚的情感,随之萌动了一种苍茫的历史感和沉重的使命感,情不自禁得打开了记忆的闸门,跟随记忆深处的脚步,捡拾些许学生时代的遥忆碎片,散记些许校园往事,记录些校友们青春年华里的点点滴滴…。</p> 艰难求学路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历尽沧桑,五十年后再回首,我的母校南皮县后印中学,创建于1956年,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艰苦岁月中诞生,同学们满怀求学报国之志,从各自小家庭踏入这所学校,清楚得记的我们在教室使用的是桌面斑驳的课桌和四腿晃动的櫈子,尘土飞扬的操场,老旧的学生食堂,只有厨房没有学生餐厅,只能集体把饭打回教室去吃。</p> <p class="ql-block">  五十年代入校的学生,大都出生于建国前的四十年代,伴随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烽火硝烟成长,他们曾经历了兵荒马乱的战争,颠沛流离得逃亡,国破家亡的痛泣,妻离子散的悲伤。六十年代入校的学生,则经历了“三反,五反”,“整风反右”,“三面红旗”,“四清运动”,“文革动乱”,“上山下乡”,经历了太多太多不尽人意的往事。</p><p class="ql-block"> (后印中学第一任校长)</p> <p class="ql-block">  在“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学习条件极其艰苦,吃的是发霉变质的山芋面窝头,掰开有老长的细丝,有的同学吃了后身上长出了不少带毒的脓疮,为了生存和学习,每到夏秋季节,放学回家时,有的同学就钻到庄稼地里去剜野菜,回家后用开水煮熟,掺上点面子米糠之类的,蒸成干粮带回学校充饥,夏天带三天的,冬天带一星期的,有不少同学带的是粗米谷糠做的饼子,由于糠多面子少,吃了经常大便干燥。</p><p class="ql-block"> 住的宿舍冬天冷的都结冰,为了取暖,有的同学2人钻一床被,省下能盖一床苫被,都是十四五岁的孩子,夜里经常“冲船”尿被,冬天阳光短,又羞于晒被,往往是“溲干”。</p><p class="ql-block"> 冬天穿着破棉衣一冬不能换,都生满虱子,浑身发痒。如此艰苦的生活环境,同学们经常是在饥饿难耐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听课学习,是当时那个年代最真实的“寒窗苦读”,同学们发出由衷地感叹:“真是难熬的初中。</p><p class="ql-block"> (后印中学第二任校长)</p> <p class="ql-block">  三年自然灾害过后,虽生活条件,学习条件有所好转,然天有不测风云,“文化大革命”运动又出人意料的爆发,同学们又遭遇了政治上的“困难时期”,学校停课闹革命,长期处于瘫痪状态,失去了继续升学的机会,上大学的希望更是成为泡影,同学们一度陷入了彷徨,不少同学在迷茫和无奈中终结了学生时代。</p> <p class="ql-block">  人生如秋风,吹皱的悠悠岁月,飘荡着几多惆怅,几多忧伤,几多纠结,几多彷徨。随着时间的推移,同学们慢慢从困惑中觉醒,莫叹息生不逢时,莫抱怨机不如人,我们誓言绝不在彷徨中颓废,纷纷在绝望的处境中奋起,路漫漫,踏征程,顶着困难上,迎着风雨行,经过苦苦的拼搏和艰难的奋斗,各自的人生坐标终于开始有了清晰的定位,成长伴随苦难,苦难孕育辉煌,同学们陆续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岗位。</p> <p class="ql-block">  走上工作岗位的同学们,或从政为民,或投笔从戎,或执鞭杏坛,或悬壶济世,或兴企创业,或荷锄耕耘…,为祖国为人民无怨无悔得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事业有成,各自都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在母校的求学之路虽然充满艰辛和磨难,但同学们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奋斗,学会了坚守,学会了自立,学会了自👍强,学会了奉献,学会了担当。</p><p class="ql-block"> 三年的求学时光,令人魂牵梦绕。在后印中学我们得到了心智的启迪,良知的熏陶,操守的培养和人生坐标的定位。在后印中学我们留下了人生的起航,成长的足迹,前行的动力和无限的期冀……。厚重的求学岁月让我们感怀,眷恋,仰望和追寻,艰难而又追梦般的求学经历令人难忘,让我们永远铭记于心。</p> 师生深情,德润校园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印中学的教师队伍是一个高素质的团队,並形成了良好的校风,他们都有一颗春风化雨般至纯的心和洁白如玉般崇高的品质,在母校,恩师帮我们开启了知识的大门,指引了我们前进的方向,不断校正着人生坐标,像培育亲生子女一样,把我们一批批送出校门,一个个踏上了遥远的人生征程,师生之间建立起了像大海一样的深情,永远留在全体师生的记忆里,发生了诸多感人的故事。</p> <p>一九五八年入学的四班学生邱金凯,上学期间正值“三年困难”时期,穿着单薄的小棉裤小棉袄,来回通校往返20里,脚冻了,走路一瘸一拐。这天瘸着上操场,脚痛的额头渗出汗,张法孔老师见此情景说:“走,上我办公室歇会去”,说着伏下身子拽着邱金凯的胳膊就往后背上拉,邱金凯说:“老师我能走”,张老师不容分说,背着邱金凯到他办公室,一会,邱金凯有点内急,说:“老师我得去厕所解小手”,“別去了,就在屋里吧!”说着拿来便盆,邱金凯还有些不好意思,几个老师在一起办公,还兼宿舍。他太感动了,父母也不过如此吧,心想张老师真好。</p><p><br></p><p> (张法孔老师)</p> <p>  后来邱金凯由初中升高中,参军入伍,当了将军,军区司令,从此师生天各一方,但邱金凯牢记老师的教诲和厚爱,经常电话问候,有一年驱车回南皮看望张老师,得知老师与师母去石家庄儿子那里了,邱金凯调转车头赶到石家庄,正赶上石家庄下了一场大雪,天气严寒,为表达自己对已届古稀之年的恩师的一份爱心,去商场花了三千余元买了件狐狸皮大衣送给了张老师,这段师生深情一时间在社会上传为佳话。</p><p><br></p><p> (前排左2为张法孔老师,前排右2为邱金凯)</p> <p>  邱金凯(右2)向恩师孙立通(左1)赠送礼品。</p> <p class="ql-block">  一九六O年入学的十班学生梁瑞增,家居梁庄距学校来回40里,一次从学校回家,左脚走的起了一个大泡,第二天回学校感染化脓,第三天疼得就不能走路了,上早操让同学给请假,班主任郭希格老师知道后,用自己的自行车带着他到了十里之外的寨子医院,医生说得做手术,做完了手术后,郭老师又骑车把他带回学校,累的郭老师满头大汗,在医院的一切费用都是郭老师付的,当时郭老师的工资也不过每月30元左右,每当忆起这件事,梁瑞增同学的心里总是热乎乎的,眼里总是含着感激的泪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郭希格老师)</p> <p class="ql-block">郭希格老师退休后的照片。</p> <p>  一九六二年入学的十五班学生郝书讲,一九六三年放秋假后,曾辍学三周,因家里无力供养四个孩子读书,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无奈之下他辍学卖起了馒头,还曾想去东北打工挣钱来供三个弟弟上学。</p><p> 正当郝书讲徘徊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关键时刻,班主任董书廷老师派同学送来了给其爸爸的一封劝学信:“令郎失学,深表遗憾,令郎品学兼优,困难是暂时的,不要影响孩子的前途…”,读着董老师的信,父亲沉默了半晌说:“还是董老师说得对,生活困难是暂时的,你再回学校上学去吧”。郝书讲又得以重返校园,初中毕业后考入了承德石油学校,现供职于中石化辽阳石化公司纪委书记,假如没有当初董老师的劝学信,他的命运将会改写,他的人生将会是另一番情景,正是浓浓的师生情改变校正了学子的人生命运。</p><p><br></p><p> (前排左3为郝书讲同学)</p> 人师世范,园丁楷模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后印中学的教师队伍堪称德艺双馨,才华横溢,园丁云集,人才荟萃,尤其五、六十年代的教师,大都来自外地,本县教师很少,大都是由大城市或外地下派和调入的高素质的教师,有的来自国家重点大学,学位居高,知识渊博,爱岗敬业。</p> <p><br></p><p><br></p><p><br></p><p><br></p><p><br></p><p>数学老师王希武多才多艺,数学,语文,音乐,生物门门精通,先后教授过多门课程,他善于自学,成果丰硕,讲课风格严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比喻生动逼真,容易接受。</p><p><br></p><p> 他爱好文艺,曾当过戏团的团长,他执导的文艺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别是他编导的话剧“杏花泪”,曾到学校周围各村演出,被称为阶级教育的活教材。他执导的后印中学落子队,更是远近闻名,多次到公社和县城演出,王希武老师样样精通,被称为全职教师。</p><p> (王希武老师)</p> <p class="ql-block">  后印中学第三任校长门清云调入后印中学任职时,正值“瓜菜代时期”,为渡过难关,他组织师生种菜,腌咸菜十几大缸,组织师生脱坯,打苫子,到大庄子人工拉砖,推砖,建宿舍,自打砖井,解决吃水困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治学严谨,纪律严明,恪尽职守,精益求精,坚持原则,对犯错误者绝不姑息,在生活上又爱生如子,平易近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后被提拔为县文教局副局长,主管人事财务工作,理财六年,凡是较大开支均由局长办公会集体研究决定。他的一个女婿是不在册的民办教师,有人建议为其转正成国办教师,当时县里有转正指标,招录条件是在册的民办教师,他主管人事,只要变通一下,就可招录为国办教师,门校长却说:“他是不在册的民办教师,此事不能变通,结果没办成”。门清云老师被称为南皮教育界最忠诚于党的好干部。</p><p class="ql-block"> (门清云老师,后印中学第三任校长)</p> <p class="ql-block">  黄国仕老师,原籍河北省丰润县人,一生经历坎坷,多灾多难,在五十年代曾担任过河北省教育进修学院天津专区指导站主任(处级),1958年整风反右运动中被错定“右派”而被解除领导职务,开除党籍,1959年先后下放到泊头一中,南皮一中劳动改造,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惨遭造反派的迫害,因体弱多病,不堪折磨,曾两次自杀未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1年黄老师由南皮一中下放到后印中学任教,教高中语文课。黄老师知识渊博,治学严谨,很重视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尤擅长教授古汉语和文言诗词课程,授课精确,由浅入深,耐心辅导,直到学生完全学懂弄通为止,深受学生爱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的知识功底,教学技艺,师德品质,敬业精神,令人敬佩。1971年12月下旬,黄老师突然接到家中电报,其家属因身患乳腺癌去世,很多老师学生赶到他的办公室,只见他背对门站着一动不动,这时上课铃响了,几个学生都说:老师今天别上课了,你放心我们会维持好纪律的”,黄老师慢慢回过身来,擦了擦脸上的泪水,拿起教案,慢慢向教室走去,硬是坚持给学生讲课,中年丧妻,人生之大不幸,他为了学生,为了工作依然挺着,他的园丁风貌和品德令人敬佩,他的质朴奉献精神深深影响着学生,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人帮”垮台后,文革从此结束,本已病退在家的黄老师,又从老家丰润县重返南皮,继续无怨无悔的从事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直到1979年才被彻底平反昭雪,恢复了党籍和工资级别。由于黄老师在“文革”中被摧残的病魔缠身,于1985年不幸病逝,享年仅6O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黄国仕老师虽不是南皮人,但他的生平事迹被收编到了1992年版《南皮县志》,为其立传,让南皮人民永远怀念这位博学多才,德艺双馨的人民教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执教桃李满天下,辛勤耕耘育后人,从老师身上,我们深深领悟到:老师是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老师是奶牛,精心哺育着学子;老师是雨露,滋润我们成长;老师是灯塔,照亮了我们的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左2是黄国仕老师,作者在南皮一中上高中时,正是黄老师教授语文课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桃李竟芬芳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悠悠五十载,挑李沐春风,后印中学久远的历史凝结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片热土人杰地灵,自1956年建校至2009年迁建黑龙村中学止,历经五十余年的风风雨雨,这期间共有一万余名学子由这所学校毕业,走向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各行各业。有的考入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等名校,将军,科学家,作家,书画家,教师,医生,企业家,全国劳模,若灿烂群星,在南皮大地上卓然而起。</p> <p class="ql-block">据不完全统计,后印中学共培养出省、军级高官2人,厅、师级干部20余人,县、团级干部40余人,有人统计九十年代初,南皮县科局级干部中,后印中学毕业的多达47人,几乎每个科局都有后印中学毕业的正、副局长,优秀代表有:</p> <p>(刘金廷:后印中学1956届二班校友,在职期间曾任交河县委书记,南皮县政协主席)。</p> <p>  (马清芬:后印中学1957届三班校友,在职期间任河北省公安厅付厅长,正厅级巡视员)</p><p><br></p><p><br></p><p><br></p><p><br></p> <p>  (刘义峰:后印中学1962届15班校友,在职期间任南皮县政府县长)。</p> <p>  (刁厚枝:后印中学1962届15班校友,在职期间任河北省交通厅纪检书记,正厅级)。</p> <p>  (张钰晶:后印中学1970届高中9班校友,在职期间任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会长,正司级)。</p> <p>  (薛择邻:后印中学1971届高中10班校友,在职期间曾任沧县县委书记,沧州市人大付主任)。</p> <p class="ql-block">吕双平:1980年后印中学毕业,同年入伍,2013年任河北省邢台军分区政委,正师级,大校军衔。</p> <p>  (高峰:后印中学1974届高中14班校友,在职期间任解放军南海舰队付司令员,少将军衔)。</p> <p class="ql-block">  党、政、军、工界的佼佼者当属1961年后印中学毕业的四班学生邱金凯,参军入伍后,从战士一步步成长为北京军区副司令员,被授予中将军衔,1979年任师参谋长期间,其所在师领导班子被“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干枝梅颂》,受到中央军委的通报表彰。1983年,任守备一师师长期间,因能严于律己,清正廉洁,被《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以《权高不忘责任重,位尊不移公仆心》予以报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邱金凯校友)</p> <p>  邱金凯和妻子李友霞长期两地分居20余年,妻子为照顾弟弟妹妹和祖父母,20多年在农村,一人支撑整个家庭,全力支持丈夫在边关“站岗值班”,被《解放军报》以《洒向军旗都是爱》予以宣扬,词曲作家石祥根据他们的事迹谱写了脍炙人口的歌曲《十五的月亮》,很快传遍大江南北,家喻户晓,邱金凯被称为“从盐碱地里走出的将军”,受到了中央军委的表彰和军委付主席迟浩田上将的亲切接见。</p><p> </p> <p>  科、教、文、卫界的优秀代表当属1962年毕业的学生张瑞霞,大学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38年,注重教学的研究和探索,先后在全省、全国学术交流会和全国各级报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和参于编揖化学专著3部,11篇论文分别获市、省、全国优秀科研成果奖,1999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中学化学特级教师”。</p><p><br></p><p> 作为老师她爱生如子,在实验中学执教时,学校曾招了一个被称为“朽木不可雕也”的特殊班,班上的学生都是各个学校招生剩下的,打架斗殴,散漫逃学,张瑞霞硬是接下了这个班,她用母亲般的爱心感化着每个孩子,从每一个孩子身上细心寻找闪光点,对每一个孩子逐一家访,开导,教育,鼓励…。使这群被社会上称为“小玩闹”的孩子感到了久违的尊重和理解,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个班毕业时被评为南皮县优秀班集体。</p><p><br></p><p> 作为妻子,张瑞霞的老伴孙新第1994年患脑栓塞,半身不遂,已在病榻20余年,后来完全成了植物人,她不嫌弃,喂饭、按摩、洗澡、擦身、端屎、端尿,无微不至,精心护理,她的感人事迹,2011年被《沧州晩报》以整版篇幅进行报道,並配发照片,好多人读后留下了同情、敬佩、感动的热泪,很多网友发帖赞叹。</p><p><br></p><p> 作为母亲,她有一双儿女,老伴得病时,女儿上高中,儿子上初中,她除了承担繁重的教学工作和精心护理丈夫外,更是全身心的培育、供养两个孩子上学,如今女儿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工作在北京,儿子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工作在上海,张瑞霞校友不愧是学生的良师,丈夫的贤妻,子女的良母,是后印中学培养出来的优秀学子。</p><p><br></p><p> 从后印中学走出来的每一位学子,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在事业上取得多大成就,在后印中学期间受到的教育、熏陶,学到的知识本领,在学校艰苦环境中锻炼成长形成的理念、作风、意志都是终身受益的,都离不开后印中学时期的影子。</p><p><br></p><p> 我们是后印中学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见证者和继承人,后印中学的名子是响亮的,闪光的,她会永远留在全体师生的记忆里,激励我们继续为母校争光,为人生添彩。</p><p><br></p><p> (张瑞霞校友)</p> 鹤发童颜重相聚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苦乐年华,如过眼云烟,点点滴滴的旧时光伴随着苦乐悲欢,像个沙漏一样,使我们的青春在雅嫩的指缝间悄然溜走,往事如白驹过隙,三年的学习时光,仿佛只是一瞬,初来时一脸的纯真无邪,离开时成熟已然写在脸上,如果说世界上有一种情义,像百合花一样纯洁,美丽,那就是同学情,同学情难舍难分,像风筝舞天,似藕断丝连,转眼间离别母校已50余年。</p> <p>  二O一一年五月,正值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田野绿翠,百🌸花盛开的季节,时光距焦于一个清风拂面,阳光和煦的日子一一2011年5月6日。我们阔別了五十个春秋的后印中学1962届同窗学友相聚在了寨子饭店。</p> <p class="ql-block">  绝大部分同学是毕业后的第一次见面,弹指一挥间,白了少年头,正如唐诗所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从童音朗朗,到了白发苍苍,同学们举杯欢歌,畅叙心曲,感君雅怀,恭祈直抒,一句句热情洋溢的话语,一叚叚刻骨铭心的回忆,一阵阵含泪的笑声,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一股股暖流在我们的胸中涌动,此间有喜悦,有酸楚,有感慨,亦有勉励…。</p><p class="ql-block"> 老同学,是一首歌,让你想起美好的校园。</p><p class="ql-block"> 老同学,是一片云,带你遨游梦幻的蓝天。</p><p class="ql-block"> 老同学,是一汪水,给你送来清凉和甘甜。</p><p class="ql-block"> 老同学,是一把火,给你带来激情和温暖。</p> <p class="ql-block">  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我们这一代“老三届”人经历了太多太多的人生磨难,当今有些年轻人问,“老三届”是什么?老三届是指一九六六年"文革”运动爆发时的所有初、高中在校生(初一至初三,高一至高三)统称为“老三届”。“老三届”是共和国的长子,自幼在风霜雨雪中成长,“老三届”是共和国的集装箱,承载着共和国的一切天灾与人祸;“老三届”是共和国的苦瓜,饱含着共和国所有的苦与涩;“老三届”是共和国的特邀终身演员,扮演着共和国的全部悲剧主角。我们经历的是怎样的青春?有人说,是蹉跎,有人说,是历练,有人说,是彷徨,有人说,是蹒跚,有人说,是抗争,要我说,是酸甜苦辣咸!一路走来,我们走的曲折,我们走的蹒跚,酸里拌着辣,苦里拌着咸。慢慢消失中的“老三届”呀,愿随手牵走世间的一切苦与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老三届”知青最难忘的一段人生经历。</p><p class="ql-block"> 岁月是一条历史的河,是蜿蜒曲折而百回千折的河,是奋斗,掽搏,奉献而壮丽的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光中,流逝了我们童年的梦,冲刷了我们的追求和理想。带走了我们青春焕发的容颜,留下的是我们勇往直前的可贵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年轮里,记载着我们与共和国同龄的沧桑岁月,承载着我们生活的酸甜苦辣,铭记着我们对祖国建设的巨大贡献。春夏秋冬,我们历经风霜雪雨,风雨兼程中我们忍辱负重,艰难困苦里,我们一路高歌。</p> <p class="ql-block">  知青,是一支动人的歌,歌声里,有我们昔日在广阔天地里那纯洁,质朴和青春闪耀以及战天斗地的峥嵘岁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知青,是人生的一次海上远航,那波涛汹涌,激流暗礁,惊涛拍岸,我们都曾经历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知青,是一首壮丽的诗歌,曾经纯洁的心灵,纯真的笑靥,弱小的身躯,在祖国的山川平原,草原和边疆,烙下知青的脚印,抒写下雄壮的诗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知青,是一座历史的丰碑,铭刻着我们在峥嵘岁月里青春激荡,历练了我们的勇敢和坚强,铸造出了我们的坚韧和顽强。</p> <p class="ql-block">  回顾历史,我们不曾因为年华已逝而叹息,因为我们这一代“老三届”知青是建国初期祖国建设的中流砥柱,是勇于担当重任的中华民族的脊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纵然光阴会慢慢流失,纵然我们会慢慢老去,但我们心中那颗同学心,如日辉映,与月同行。五十年的风雨历程,心灵深处没有丝毫龌龊杂质,如一潭清水,清澈见底,同学情如春之山花烂漫,充满芳香,如秋之果实挂满枝头,充盈静美,同学情谊没有因世事变迁而变淡,相反,却如一杯陈年老酒,绵远醇厚,历久弥香。</p> <p class="ql-block">  令我们感到欣慰和自安的是:五十个寒暑易节,面对诚实缺失,尘世浮华和拜金主义的侵蚀,我们良知未泯,铜臭莫染,节操不改。</p><p class="ql-block"> 不管世事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心里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信仰,像树根一样牢牢地扎在我们的心里,这就是“翻身不忘毛主席,幸福不忘共产党”。我们坚守信仰,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由衷地爱党、爱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爱岗敬业,报效祖国,矢志不渝,奋斗终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同学,是没有血缘的亲人,同学,因为没有名利的杂质,所以没有物欲的浊流,只有共同走过的一段黄金岁月,同学,因为至纯至真,所以像玉壶冰心,似银色月光,让人心生透明,魂魄温馨。</p><p class="ql-block"> 同学是一张不变的照片,虽然泛黄,在我们心里,却依然如新,同学是一只沿江而下的帆船,不在乎终点在哪里,只看两岸,郁郁葱葱,峰峦叠翠。</p><p class="ql-block"> 同学是相携相扶的臂膀,是遮风挡雨的那把伞,阳光里,同学是蓝天上飘荡的白云,是雨后的那道彩虹。</p><p class="ql-block"> 沧海浮尘,芸芸众生,有缘相识,有幸相知,岁月可以改变我们的容颜,无法改变我们的同学情,尽管学生时代一去不复返,记忆却是美丽而隽永的,同学情,常相伴,只要生命之树长青,友谊的桥梁,就永远架在我们之间。</p> <p class="ql-block">  按照中华民族传统理论的德行标准,我们信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同窗之谊,情同手足”的人生信条,我们始终不忘的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恩师的谆谆教诲,遵循的处事原则是诚实和守信,倡导的是同学之间的团结和互助,坚守的是安身立命的达观和骨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朗朗乾坤,厚德载物,我们自信活出了应有的价值和尊严,一生所作所为,对得起祖国,对得起人民,无愧于母校,无愧于恩师,无愧于父母,无愧于亲朋,无愧于社会,无愧于人生。</p> 放飞梦想,笑对人生 <p class="ql-block">世事风云多变幻,不尽江河万古流,往事如烟,匆匆而过。如今,后印中学已随着岁月的长河滚滚而去,将永远留在全体万余名师生的记忆和怀念中。</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一代人,从呱呱坠地到两鬓染霜,岁月的行囊里装满了酸甜苦辣, 在人生旅途上走过漫长路程的人,特别是到了老年,大都喜欢回头望望留在那段人生旅途上的足迹,和在这些足迹上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沮丧,奔波的艰辛和展望未来的暇想,我们的人生如冬天般洁白,如春天般淡绿,如夏天般火红,如秋天般金黄,多彩的人生,回味无穷,时常激起我们对往事的永恒眷恋。</p><p class="ql-block">(后印中学九十年代初建起了教学楼,教室里更新了教学设备)</p> <p class="ql-block">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春华秋实,岁月如歌,历史的年轮刻下了往昔的烙印,人生的记忆永驻心房,踏浪于岁月的海洋,云帆尽头,轻轻回眸,别有洞天,风光旖旎,起航新的梦想,驶向新的航程,让我们抛却那名利场上的恩恩怨怨,忘却那不尽人意的如烟往事,让是非成败付诸东流,让大半生荣辱随风飘散,让内心归于平和。</p> <p class="ql-block">  而今喜逢盛世,国泰民安,让我们放飞梦想,点燃希望,笑看世界,乐对人生,抚平心情,尽享太平,颐养天年,安度余生,在余下的人生岁月里,我们要放慢人生的脚步,拉着今天的手,牵着命运的线,大家相互照应,一路欢声,一路笑语,共同走过“夕阳红”的美好时光,快乐的度过每一天,每一年,每个人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直到永远…。</p><p class="ql-block">正所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十余载风雨程,同窗苦读桃李情;</p><p class="ql-block"> 历尽沧桑多磨难,精忠报国心永恒。</p><p class="ql-block"> 砥砺奋进千秋业,实干兴邦建奇功;</p><p class="ql-block"> 峥嵘岁月崎岖路,往事如烟淡功名。</p><p class="ql-block"> 鹤发童颜重相聚,中华崛起国繁荣;</p><p class="ql-block"> 远眺黄昏风光好,盛世欢歌夕阳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