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一儆百以儆效尤警醒他人(56)

孝感天地

<p class="ql-block">古时候,有一个人在山上抓了一只野猴子。他希望这只野猴子帮他做点事,便把这只猴子用链子锁在自家门口,希望能给他看家。一天,这个古人上山砍柴去了,结果发现家里的鸡被狐狸给偷了几只去,很心痛,就跑去教训猴子,可是猴子却幸灾乐祸,在那里叫。这个猎户非常恼火,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第二次又是一样的,他把猴子打了一顿,可是无济于事。第三次出去发现鸡还是不停地被狐狸偷吃,眼看着鸡快被吃光了,只剩下几只了。猎人就想,都被狐狸捉去了,还不如自己杀了吃。这天,他出去之前就在门口杀鸡吃,结果猴子看见猎人拿着刀子割鸡喉咙,怕得连忙用手遮住了眼睛,猎人想:这猴子怎么打都不怕,看来他怕杀鸡.所以在这以后,猎人每出门之前总做样子给它看,后来慢慢地猴子就不敢放肆了,就老老实实地给他看家了。</p> <p class="ql-block">相传猴子是最怕见血的,驯猴的人首先当面把鸡杀给它看,叫它看看血的厉害,才可以逐步进行教化。捉猴子的人就采用这杀鸡战术,不管它怎样顽强抗拒,只要雄鸡一声惨叫,鲜血一冒,猴子一见,便全身软化,任由捉获了。</p> <p class="ql-block">杀鸡儆猴,正是所谓的杀一儆百,这是古今中外各级最高官员乐此不疲的行事策略。大家往下看看高明领导者,如何运用“杀一儆百”手段来达到“亡羊补牢”目的。</p> <p class="ql-block">“杀一儆百”真实目的是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习“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就会明白了。亡羊补牢,意思是羊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从前,有一个农夫家里养了十多只羊。白天,农夫赶着羊群到山上吃草;傍晚,农夫将羊儿赶回羊圈,清点对数后,他才安心去睡觉。一天早上,下起大雨。雨水把羊圈冲坏了,羊圈上出了一个窟窿。农夫发现后没有立即动手修补羊圈,他想等哪天有空时再补吧。第二天早上,农户准备去放羊,刚走到羊圈,他发现羊圈上的窟窿更大了,羊也少了一只。他才突然意识到昨晚可能有狼进来把羊叼走了。农夫非常心痛自己丢失的羊,他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羊。看到地上的血迹后,他才明白羊是被狼吃了。好心邻居大伯知道后,忠告农夫应该赶快把羊圈上的洞修补好,否则,会有更多的羊被狼吃掉。农夫接受邻居的建议,他立即找来一些木材,将羊圈的窟窿修补好,修补后的羊圈比以前更结实更坚固了,羊圈里的羊再也没有丢失过了。</p> <p class="ql-block">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生活、工作、学习、人际关系出了差错,应设法及时补救,知错即改,免得再受损失和痛苦。那么,相同的或者相似的错误也就不会再犯了,正是孔子所说:“不迁怒、不贰过”。</p> <p class="ql-block">康熙和乾隆掌政时期,国家呈现出太平盛世的局面。康熙时期的繁荣得益于康熙治理天下有方,然而康熙晚年,国家却一直走下坡路。一方面是他晚年多病,不能勤政;另一方面是确立皇储的问题搅得朝中一片混乱。因此,在他统治晚年,朝中官员渐渐疏于政事,因循敷衍、懒散拖沓、贪污行贿,把官场弄得乌烟瘴气,一直蔓延到雍正初年。雍正登基后,决心全面整顿,改变朝廷大臣玩忽职守的态度和消极懒散的作风。他清楚这种作风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彻底废掉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如果对他们仅仅宣传一些大道理,恐怕收不到较好的效果。雍正想来想去,觉得不如来个杀鸡给猴看,说不定能产生大的影响,震住其他大臣。但是,到哪儿去找这只“鸡”呢?不久,雍正就找到了突破口。</p> <p class="ql-block">一天,雍正让手下趁别人不注意时,把刑部大门上的匾额拿回来,藏在屏风后面,然后雍正耐心地等待,看看刑部有什么反应。一天过去了,刑部没有什么异常。两天过去了,刑部没有什么异常。两天过去了,刑部依然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第七天,雍正再也沉不住气了。他命令召见刑部主管官员。一见面,他突然问道:“你们主管衙门外的大匾额还在吗?”官员不知雍正有何用意,毕恭毕敬地回答说:“在!”可是当他们抬头看皇上时,只见雍正脸色阴沉,不知自己说错了什么,慌忙补充说:“应该在吧!”说罢,不敢言语。雍正向近旁的侍从招招手,两个内侍便把刑部大门外的匾额从屏风后抬出来,刑部主管官员一看,吓得直哆嗦,一时不明白究竟怎么回事。雍正指着放在大殿中央的匾,厉声说道:“这块匾额放在这里七天了,可你们没有任何人发现!这么大的缺陷你们居然都没有注意到,不知你们平日会疏忽多少事务!堂堂一部之首尚且玩忽职守到如此地步,又怎么能以身作则,教导下面的人勤于公务呢?”雍正大发脾气,刑部主管吓得双腿发软,连连叩头,俯首请罪。他在皇上面前立下誓言,决心痛改前非,整顿吏治,提高效率。雍正对其他部门都没说,但自从这件事传开后,朝迋六部拖拖拉拉的办事作风很快就有了改观。</p> <p class="ql-block">中国历史上还有一名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孙子),他在自己的国家没有得到重用,于是就带着他的兵法十三篇来到了吴国。吴王阖闾想让他用自己的兵法训练队伍,但前提是他得用宫人来试,孙武答应了。于是吴王就命令宫中侍女一百八十人全部出来接受训练。孙子将她们分成两队,用吴王的两个宠妃分别作两队的队长,命她们都各拿一把矛。孙武对她们说,向前,就是看心。向左,就是看左手边。向右,就是看右手边。向后,就是看背。宠妃和宫女们都说明白了!布置完毕,于是将规矩三令五申,然后发令:向右!宫女们不仅不听,还放声大笑。孙子对她们说,规矩不明,号令不熟,是将领的罪过。又再将规矩三令五申。然后又击鼓发令:向左!宫女们依然大笑。孙武又对她们说,规矩不明,号令不熟,是将领的罪过。既然已经熟悉了而不按命令操练,就是官吏和士卒的罪过了。马上要斩了左右队的队长。吴王从台上看见要斩他的爱妃,大惊,于是派人对孙子说,大王已经知道将军善于用兵了,寡人要是没有这两个宠妃,就吃不下睡不着的,请不要斩她们。孙子却说道,臣既然已经受命做了大将军,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便斩了两个队长。然后,他将副队长任命为队长,再击鼓发令,宫女前、后、左、右、跪、站都没有不符合规矩的,没有一个敢出声的。于是孙子派人去报告吴王,“兵已经训练好了,大王可以下来观阵了。只要大王要使用她们,就是赴汤蹈火,她们也绝不会退缩。”于是吴王让孙子停止了训练,进屋休息,自己也不想观阵了。然后孙子对吴王说了一句话“原来大王只是喜欢我的兵书,并不愿意用它来实践啊!”于是吴王知道孙武善于带兵,就任命他为将军。后来吴国成为军事强国,攻破强大的楚国,北面威胁齐国,晋国,显名于诸侯。</p> <p class="ql-block">公元949年,后汉叛将李守贞率军进攻河西(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行动前,他叫人假扮卖酒商贩,以小利引诱河西郭威部众畅饮,然后乘其酒醉,偷袭河西军营。郭威得知后,立即下令:河西除犒赏、设宴外,一律不准私自饮酒,违者当斩。一次,郭威最亲近的将领李审违反规定喝了酒,他派人将李审找来怒斥一顿后,立即拖出斩首。河西官兵从此再也不敢随便喝酒。</p> <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建立之后,因为堕落腐化出了两名贪官刘青山、张子善。周恩来总理当时将这两人贪污的情况,以及河北省“法院”依法应判处死刑的案宗报告,上交给毛泽东主席并请示意见,毛主席对这两个人的案子前后看了好几遍,只说了四个字:有人问怎么办?毛主席说“死刑”,接着有人问“万一有人出面讲情呢?”毛主席又是两个字“不准”。毛主席对刘青山、张子善的案子的态度是坚决的。毛主席说:“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依法下决心处决他。只有处决他,才可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2万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1952年2月10日,河北省政府召开公审大会,刘青山、张子善获死刑。毛主席审时度势,依法处决了刘青山和张子善,杀一儆百以儆效尤,惩罚个别人来警告别的人。一下子就把贪污腐败的苗头给打下去了!事实上教育了全国广大党员干部,挽救了成千上万的人!这就是共产党践悟“亡羊补牢”的高度智慧。面对因循敷衍、懒散拖沓、贪污行贿等劣行,最高领导者心知肚明,一时难以解决,于是便想到了杀鸡给猴看的招数。与各个击破相比,杀一儆百的影响更为深远,而且要省时省力得多。</p> <p class="ql-block">就事论事只逮住一只“出头鸟”来杀一儆百,儆:警告。处死一个人,借以警诫许多人。通过举一反三,亡羊补牢,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否则,杀一儆百最多是刮一阵风,吓几个胆小的,最终还是于事无补。而且当事人很可能自叹倒霉,并不能从中得到深刻教训,真正做到口服心服。</p> <p class="ql-block">开展任何运动,纪委查处违法乱纪目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好像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被查处人就是等同文中的“杀一儆百”,然而“亡羊补牢”目的是为救千万人。按理说,获救者都要感恩救命恩人,“被查处人”牺牲个人来挽救他人。若是没有“被查处人”用生命唤醒警示,也许下一个“被查处人”是自己。可是现实是这样,当你被查处成为被杀的鸡时,不会有人站出来为你求情“刀下留人”,也不会有人感恩你,反而视作罪有应得,幸灾乐祸、落井下石。正因为事实如此,所以敬请大众慎记古训,遵纪守法,断恶行善,管好你自己,不给领导者添麻烦,不做别人的牺牲品。</p> <p class="ql-block">回馈社会:说诚实言,别人有特长,我没有任何专长,读书写作是我最大兴趣。我对社会没有特别的贡献,只想用写作方法帮助社会大众,也许这是我最大愿望吧!让中国老祖宗慈悲加持:“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致使字字生金、句句话成为天然美容品、篇篇文章暖人心。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初心和使命,如果夜晚失眠时读我其中一篇文章,就让你睡安稳觉;如果心理痛苦时,读我其中一篇文章,就能解除你心中的烦恼;当孩子不愿意接受父母教育时,读我其中一篇文章,教育方法尽在其中。本来都是非常普通的文章,不如美友写得好,只好向美友学习求进步,让文章蕴藏深奥的哲理启迪心灵。</p> <p class="ql-block">特别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创作者。如有侵权,联系删除。原创作品具有独特性,贯穿古今通达未来。本人创作与众不同的思维,把读者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择投稿“读书笔记分享会”,主要是让读者开卷有益,懂得读书写笔记,养成读书做笔记习惯。文章中的观点,仅代表我个人。本人文化水平有限,没有能力解答读者所提出的问题,更没有超强能力跟学者专家辩论,敬请美友理解。</p> <p>作者:黄勇哲</p> <p>2020年7月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