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小暑(羊大为美)

羊大为美

<p>  小暑,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是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斗指辛,太阳到达黄经105度,于每年公历7月6—8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我国多地自小暑起进入雷暴最多的时节。今年的小暑在7月6日,已经过了两天。</p><p> 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毛犹小也。”所以即使此时的暑气已经非常重,也还是可以在前面添一个“小”字,以示酷热程度尚未大到极致。所谓“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夏季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多地高温潮湿多雨,白乡亦然。这个时节,虽然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但对于农作物来讲,雨热同期有利于成长。</p><p> 在古代汉族地区,小暑节气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人们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恳请保佑风调雨顺。并将新打的米磨成粉,制成各种美食,与邻居乡亲分享来吃,表达对丰收的祈愿。这个习俗在白族地不突出,但小暑吃藕、吃黄鳝和晒伏的习俗则是基本一至的。特别是吃黄鳝的习俗,民家人一向有“小暑黄鳝赛人参”。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而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的是黄鳝,黄鳝蛋白质含量较高,铁的含量比鲤鱼黄鱼高一倍以上,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黄鳝还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对食积不消引起的腹泻也有较好的作用,是白族人特别吃的一种美味。</p><p> 小暑有三候:一候温风至。温,暖也。南方火旺,温热之风至此而极矣;二候蟋蟀居壁。蟋蟀似蝗而小,黑色有光,如漆,有角翘,即今之促织,白语叫“区区”,生于土中。《幽风·七月》云:“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是说小暑时由于天气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安家到人类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三候鹰始挚。“鹰,鸷鸟,挚,犹搏也、击也。夏季之月,二阴既起,鹰感阴气而有杀心,故能搏攫他禽,所谓挚也。”</p><p> 小暑,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木槿花荣,茉莉吐芳,薄荷散清凉。鱼儿嬉戏游浅底,下关风吹上关花。断继蝉把远树,林下青苔入书房。幼孺荫下摇竹扇,对迎夏风啜瓜瓢。偶闻雷鸣山前雨,时有热浪滚滚来。坐卧吊床轻摇荡,心静自然凉。</p> <p>  (图片来自网络,特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