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烈先生(1940~2020)

刘大夫

<p class="ql-block"> 叶永烈先生简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叶永烈先生,男,汉族,诞生于1940年8月30日,于2020年5月15日辞世。叶永烈先生是浙江温州人,叶先生笔名有萧勇、久远、叶杨、叶艇等。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是著名的小说家、历史学家、报告文学家、科普作家。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上海文史馆馆员。叶先生一生著作等身,作品主要以长篇小说和纪实文学为内容。</p><p class="ql-block"> 2020年5月15日上午9时30分,叶先生病逝于沪,享年80岁。</p> <p> 短歌</p><p> 叶永烈处女作(11岁小学生)</p><p><br></p><p>全世界人民,个个都知道;</p><p>美国法西斯,武装两个贼;</p><p>要问它名字,日本与西德。</p><p>大家一听到,愤怒像火海。</p><p>举起大拳头,愤怒变力量。</p><p>打败美国佬,给它好教训;</p><p>咱们的祖国,不能受威胁!</p> <p> 我们的“传家宝”</p><p><br></p><p> ⏺叶永烈</p><p><br></p><p> 父亲是一个非常细心的人。有几件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是我的一周岁照片,他用毛笔在照片背面写着:“永烈周岁纪念,三、农七、二六。”这“三”是指民国三十年,即1941年,而后面的日期特地注明是农历二十七日,而他带着我在七月二十六日去照相馆拍摄周岁纪念照片,真是一天也不差!</p><p> 二是他保存了我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的成绩单,总共39张(其中还有期中考成绩单)。其中第一张是“民国三十四年”,即1945年,5岁的我两门不及格,读书(即语文)40分,作文40分。他还保存了我11岁向报社投稿时,报社写给“叶永烈小朋友”的信、信封以及当时我发表诗的报纸。在我成人之后,他将这些全部交给我,我才得以保存至今。</p><p> 三是我考上北京大学之后,他给我写信,信封上写“北京市北京大学第十一斋第一百十一室叶永烈君亲启”,下方写着家庭里的地址以及他的全名,还写着“19XX年X月X日发”。他见到我的信封上只写“北京大学叶寄”,便在信中强调:“你以后写信封,此须将收信人及寄信人的地址、姓名详详细细写出。”从那以后,我写信也像他那样“详详细细”。</p><p> 四是父亲故后,我看到他的日记,每天总是写着公历月日,星期几,农历月日,天气,气温,如1961年“11月20日,星期一,农历十月十三,天气阴,有细雨,温15”。温15,即气温为15摄氏度。天天这么写,一天不落。</p><p> 我原本是个粗心大意的孩子,尤其缺乏耐心。小时候我喜欢画画,跟一位发小居然在家里办了个画刊——把画贴在卧室的墙上。父亲见了,就带我到他的朋友、画家王知毫先生那里拜师。王先生是工笔画家,教我画松鼠,一笔笔画那成百上千根的松毛,而松鼠又爬在松树上,又要画不计其数的松针。我没有那样的耐心,就打腿堂鼓了。其实,细心的基础是耐心。只有不厌其烦的人,才可能细心。</p><p> 细心,还必须养成有条理的习惯。小时候我随手乱放东西,找一篇作文往往要翻遍书包和书桌抽屉。我见到父亲的书桌上有一个有许多格子的木架,分门别类放着各种文具和文件,整整齐齐。他抽屉里的文件也都分门别类,井井有条。</p><p> 父亲言传身教,家中的孩子也成了细心的人。我的姐姐保存了父亲数十年写给她的诸多信件,而在老家的弟弟则在父母故后保存了家庭珍贵的老照片以及种种家庭档案,包括父母的结婚证书、我们的奖状等。</p><p> 对我这个做文字工作的人来说,细心更使我受益无穷。比如,永久保存采访照片是一件重要的事。早年的照片是用胶片拍摄的,我买了十几本集邮册,专门用来插放底片,并在册页上写明底片内容、拍摄日期,便于查找。我还买了日期戳,盖在照片背面,以标明排摄日期。</p><p> 如今改用数码相机,则把数码照片分门别类存入电脑中不同的文件夹,文件夹上写明拍摄内容、地点以及日期,重要的照片则逐张在文件在文件名上也如此标明。每次出差回来,要花很多时间细心地做好照片的标记工作,有的合影要写上左为谁,右为谁。虽说很费事,需要足够的耐心,但是形成了容纳十几万张照片的庞大的照片库之后,出书时要配什么照片,只要搜索一下,如同探囊取物,那时候就深感细心带来的的方便。</p><p> 我的藏书日渐增多,达数万册。我的书信、作品的手稿、档案以及电脑文件也堆积如山。所幸养成了有条理的习惯,多而不乱。我的书分类保存于40多个书柜,书信、手稿、档案分存于30多个铁皮档案箱,至于电脑文件则分存于3个大容量移动硬盘,还刻在上百张光盘上。有一回我出差去广州,珠江电影厂需要我几年前发表的小说。我打电话到上海,妻子很快就按照我的提示,在书柜的某一格找到并用快递寄往广州。</p><p> 其实,对于任何人、任何工作,细心是永远需要的。细心、耐心、精心,三“心”高照,一丝不苟,心细如发,以工匠精神做事,就是成功的秘诀。</p><p><br></p><p> 《读者》2018年第20期</p> <p> 实秋最像一朵花</p><p> ⏺叶永烈</p><p><br></p><p> 1991年3月底,梁实秋(190</p><p>3年1月6日至1987年11月3日)夫人韩菁清女士从台北来上海,给我带来许多梁实秋的资料。其中有一本宣纸册页,多处有蠹虫蛀蚀的洞孔,表明这页册已有些年头了。</p><p> 我逐页欣赏那些已经泛黄的字画,忽地见到冰心(1900年10月5日至1999年2月28日)的题词,文末写着“庚辰腊八书于雅舍为实秋寿”。冰心这么写道:“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好朋友。我的男性朋友之中,只有实秋最像一朵花……”</p><p> 据梁实秋生前回忆,当冰心写到这里时,为梁实秋祝寿的朋友们(其中大都是男人)便起哄了:“只有实秋最像一朵花,那我们都不够朋友了?”</p><p> 冰心安然、坦然、泰然,徐徐而答:“少安毋躁,我还没有写完呢!”</p><p> 于是她继续写道:“虽然是一朵鸡冠花,培植尚未成功,实秋仍须努力!”</p><p> 冰心掷笔,众人拊掌大笑……</p><p> 这笑声逝去半个世纪之后,我读冰心题词,却有一点不解——她为什么说梁实秋是一朵鸡冠花呢?</p><p> 我问韩菁清女士,她说在梁实秋生前,未曾听他说起鸡冠花的含义。要解开“鸡冠花”之谜,唯有求助冰心本人。</p><p> 于是我赶紧把冰心的题词复印,函寄北京,向这位“世纪同龄人”请教。</p><p> 1991年4月5日,冰心亲笔给我复函。</p><p>永烈先生:</p><p> 谢谢您寄来的复印件。为什么说他是鸡冠花?因为那时还有几位朋友,大家哄笑说“实秋是一朵花,那我们是什么”,因此我加上了“鸡冠花”,因为它是花中最不显眼的。</p><p> 读了复印件,忽觉得往事并不如烟。</p><p> 冰心</p><p> 九旬老人的记忆如此清晰,她所回忆的情景与梁实秋生前的回忆完全一致——虽然隔着一道海峡,虽然往事已过去几十个年头。</p><p> 哦,往事并不如烟。正因为这样,当梁实秋听见传言说冰心在“文革”中谢世时,赶紧命笔写下《忆冰心》,把他记忆中的冰心往事清楚地向读者娓娓道来;1987年11月13日,梁实秋在台北病逝之后的第10天,冰心则在北京写下《忆实秋》,写出了她心目中的梁实秋。</p><p><br></p><p> 《读者》2017年第20期</p><p><br></p><p><br></p> <p>叶永烈:《亲历游轮救生课》</p> <p>金婚纪念</p> <p>走访美国老人公寓</p> <p>叶永烈:《改革开放的大功臣——万里》</p> <p>叶永烈、戴厚英与韩素音夫妇</p> <p class="ql-block"> 甩</p><p class="ql-block"> 叶永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当我从全自动洗衣机中取出甩干的衣服时,常想及人生。干衣筒只有在高速旋转时,才会把水分甩的干干净净。人生也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当你把全部身心扑在事业上,你就高速旋转起来,把各种杂念甩得一干二净。我无法查证汉字中的“閒”字是不是黄帝的史官仓颉所创。不过,这个“閒”字确属构思巧妙:门里望月,焉能不“闲”?</p><p class="ql-block"> 晏殊词云:“乍雨乍晴花自落,闲愁闲闷昼偏长。”这词味,跟李清照的“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有同样的旨趣!</p><p class="ql-block"> 闲人愁日长,志士嫌夜短,忙人无闲情。快节奏的生活,高效率的工作,甩掉了长吁短叹,甩掉了聊天磨牙,甩掉了无事生非,也甩掉了无病呻吟。人生匆匆,不过白驹过隙。只要发光,一瞬流星也会留下一道光芒。</p><p class="ql-block"> 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曾说道:“当我像嗡嗡作响的陀螺高速旋转时,就自然排除了外界的干扰。”</p><p class="ql-block"> 我想,他的话从另一个角度道明了这一人生哲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摘录自2023年第5期《读者》</p> <p class="ql-block"> 叶永烈先生著述目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叶永烈文集》(共50卷)</p><p class="ql-block">《叶永烈科普全集》(共28卷)</p><p class="ql-block">《双人伞:叶永烈的家庭传记》(与妻子杨惠芬合著)</p><p class="ql-block">《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之一)</p><p class="ql-block">《小灵通漫游未来》</p><p class="ql-block">《小灵通再游未来》</p><p class="ql-block">《小灵通三游未来》</p><p class="ql-block">《漫步欧洲》《科学掠影》</p><p class="ql-block">《中国福尔摩斯》《毛泽东复活》</p><p class="ql-block">《一百个问号之后》《三探俄罗斯》</p><p class="ql-block">《星条旗下的中国人》</p><p class="ql-block">《上海滩秘闻》</p><p class="ql-block">上海三部曲:《东方华尔街》《海峡柔情》《邂逅美丽》</p><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p><p class="ql-block">《中国科幻小说经典》</p><p class="ql-block">《从金字塔到迪拜塔》</p><p class="ql-block">《他影响了中国:陈云》</p><p class="ql-block">《傅雷与傅聪》《华丽转身》</p><p class="ql-block">《她,一个弱女子》</p><p class="ql-block">《南国风情录》《历史在这里沉思》</p><p class="ql-block">《历史的侧影》《历史的注脚》</p><p class="ql-block">《历史的绝笔》</p><p class="ql-block">红色三部曲:《历史选择了毛泽东》《红色的起点》《毛泽东与蒋介石》</p><p class="ql-block">《毛泽东的衣食住行》</p><p class="ql-block">《山之南,海之北》</p><p class="ql-block">《古生物及古人类》《白衣侦探》</p><p class="ql-block">《我的台湾之旅》</p><p class="ql-block">《叩开台湾名人之门》</p><p class="ql-block">《第三只眼识台湾》</p><p class="ql-block">《名流侧影》《君子国的秘密》</p><p class="ql-block">《哭鼻子大王》《“小溜溜”溜了》</p><p class="ql-block">《圆圆和方方》《行走俄罗斯》</p><p class="ql-block">《行走美国》《行走中国》</p><p class="ql-block">《奇异功能夏令营》《如画北欧》</p><p class="ql-block">《姚文元传》《张春桥传》</p><p class="ql-block">《江青传》《王洪文传》</p><p class="ql-block">《“四人帮”兴亡(重订版)》是《江青传》《王洪文传》》《张春桥传》《姚文元传》的重编版!</p><p class="ql-block">《“中央文革”三支笔——王力、关锋、戚本禹》《陈伯达传》</p><p class="ql-block">《走近华国锋》《多娇海南》</p><p class="ql-block">《彭加木失踪始末》《追寻彭加木》</p><p class="ql-block">《樱花下的日本》《风从东方来》《反右派始末》《陈云之路》</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和他的秘书们》</p><p class="ql-block">《用事实说话:我的采访手记》</p><p class="ql-block">《目击澳大利亚》《神秘的印度》</p><p class="ql-block">《科学家故事100个》(1)</p><p class="ql-block">《米字旗下的国度》</p><p class="ql-block">《绿叶的秘密》《蹦蹦跳先生》</p><p class="ql-block">《走进钱学森》《走近钱学森》</p><p class="ql-block">《这就是韩国》《受伤的美国》</p><p class="ql-block">《邓小平改变中国——中国命运大转折》(1)(2)《镜头看世界》</p><p class="ql-block">《雅舍窗前青青草:梁实秋韩菁清神奇的恋爱》《梁实秋与韩菁清》</p><p class="ql-block">《梁实秋的黄昏恋》《倾城之恋》</p><p class="ql-block">《爱国的“叛国者”——马思聪传》</p><p class="ql-block">《追寻历史真相——我的写作生涯》</p><p class="ql-block">《梦里南洋知多少》《彩虹南非》</p><p class="ql-block">《真实的朝鲜》《今日的越南》</p><p class="ql-block">《美国自由行》《澳大利亚自由行》</p><p class="ql-block">《欧洲自由行》《俄罗斯自由行》</p><p class="ql-block">《加勒比海风情》</p><p class="ql-block">《叶永烈海外游记》</p><p class="ql-block">《中国自由行:中西部卷》</p><p class="ql-block">《中国自由行:东部卷》</p><p class="ql-block">《中国自由行:台港奥卷》</p><p class="ql-block">中短篇小说集《爱的选择》</p><p class="ql-block">散文集《叶永烈笔下风情》</p><p class="ql-block">杂文集《人才成败纵横谈》</p><p class="ql-block">寓言集《侦探与小偷》</p><p class="ql-block">相声集《圆溜溜的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编后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编辑这个相册时,首先想到的是叶永烈先生的两本书:《十万个为什么》和《梁实秋•韩菁清情书选》(该书原价11.60元,因为仅剩一本了,5元钱买了回来,那是2013年的事)。</p><p class="ql-block"> 说来惭愧,叶先生著作等身,至今也只读过3本(后来买了二手的《江青传》)。</p><p class="ql-block"> 叶先生一生出版180多部著作,逾3500万字。生前曾经笑言:“在我故世之后,在墓碑上可以书写:请到上海图书馆找我!”</p><p class="ql-block"> 11岁发表诗歌!</p><p class="ql-block"> 18岁开始发表科学小品!</p><p class="ql-block"> 19岁出版第一本科学小品!</p><p class="ql-block"> 20岁大学在读期间编写《十万个为什么》!</p><p class="ql-block"> 21岁编写《小灵通漫游未来》!</p><p class="ql-block"> 22岁编写《科学掠影》等作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叶先生是喜欢写作的北大高才生,他是私家档案馆的馆长,他是喜爱数码产品的“技术控”,他是吹毛求疵的“细节控”,他是持之以恒地职业采访者,他是小说家、历史学家、纪实文学家……</p><p class="ql-block"> 叶先生在“文革”中被抄家批斗,被迫封笔,饱受煎熬。文革结束后,他笔耕不辍,冒着失明的危险终日辛勤写作,生命不息,写作不止,曾经以每年出10本书的速度创造了人间奇迹,为世人奉献了巨大的精神财宝。</p><p class="ql-block"> 叶先生虽然逝世了,但是,他的作品将永存,流芳千古!</p><p class="ql-block"> 谨以此文缅怀叶永烈先生!并且向叶先生表示深深的敬意!以后拜读您的著作时,会更加珍惜!</p><p class="ql-block"> 叶永烈先生永垂千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河南洛阳刘伟建敬挽</p><p class="ql-block"> 2020.7.10.</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