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丝路明珠:喀什</b></h1><p><br></p><p>喀什是我国最西端的边陲之城,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南线与中线交汇处),向西开放的门户;自古便是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和战略要地,2010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经济特区。别名喀什葛尔,素有丝路明珠、瓜果之乡、美食之乡、美女之乡、歌舞之乡等美誉。在喀什,美景是天地造化的恩赐,美味是地域文化的集中。</p><p><br></p><p>喀什地处欧亚大陆中部,新疆西南部。像一颗油绿的宝石,镶嵌在大雪山和大戈壁中间。它三面环山,一面敞开,北有天山南脉横卧,西有帕米尔高原耸立,南部是喀喇昆仑山,东部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整个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p><p>独特的地势地形,形成了喀什独特的气候。夏无酷热、冬无严寒,自古就是“气候和畅,风雨顺序;稼穑殷盛,花果繁茂”。原因是印度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北冰洋的寒冷气流也较难穿透,造成喀什地区干旱炎热的暖温带荒漠景观----域内四季分明,光照长,气温年和日变化大,降水很少,蒸发旺盛;夏季炎热,但酷暑期短;冬无严寒,但低温期长;春夏多大风、沙暴、浮尘天气。山区的冰雪融水给绿洲的开发创造了条件,形成较集中的喀什噶尔和叶尔羌河两大著名绿洲。边境有乔戈里峰,又称K2峰,公认的八千米以上攀登难度最大的山峰,海拔8611米,世界第二。</p><p><br></p><p>喀什,别名喀什噶尔,其中“喀什”突厥语玉石之意,“噶尔”则是地区、邦国之意,合译为“玉石之国”或“玉石集中之地”。古称“疏勒”、“任汝”、“疏附”,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2000多年。秦汉之际,属于西域三十六国中的部分国家,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曾至这里,东汉班超驻守疏勒(当时叫“盘橐城”)长达17年。唐朝设有疏勒都督府,为当时有名的“安西四镇”之一,保障了盛唐时期“丝绸之路”的畅通。"疏勒"指有水草的地方。</p><p>作为古代文明的交汇点,是中西方交通的枢纽和商品的集散地,即中外商人云集的国际商埠;也是古丝绸之路和现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集中体现了维吾尔族民俗风情、文化艺术、建筑风格及传统经济的特色和精华。马可.波罗来中国的第一站为喀什。</p><p><br></p><p>喀什新城和老城截然不同,给人一种时空错乱感。喀什古城,被誉为活着的千年古城。老城区的一砖一木、一屋一路都有着上百年的历史,在东南端的黄土高崖上(即高台民居),有一处维吾族居民群,这里房屋依崖而建,以土木为基,依次筑成----就这样,随着家族人口增多,便在祖辈的房上加盖一层,一代一代,房连房,楼连楼,层层叠叠,拓出一大片,似乎毫无章法,留下了四通八达、纵横交错、曲曲弯弯、忽上忽下的50多条小巷,如果没有本地人带路,对于外来人绝对是迷宫。</p><p><br></p><p>喀什是香妃的故里,称为西部童话城,维吾尔风情之都。骑着小毛驴的阿凡提,是维吾尔人的智慧星。喀什是新疆的缩影,是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人们常说:不到新疆不知祖国之大;其实,不到喀什也不知西域之美。甚至有人说:如果把新疆比作一本书,毋庸置疑,喀什就是美丽篇章中灿烂的一页;喀什是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因为上苍把所有的美都给了喀什。丝稠之路上的故事,伴随着马蹄声积淀。</p><p><br></p><p>在古丝绸之路的南、中两条干线上留下的数以百计的古城池、古墓葬、千佛洞等古迹,昭示着历史的悠久与沧桑;但由于气候的变化与人为的破坏,大多已成为人烟稀少的荒凉地,而喀什却至今熠熠生辉。喀什是南疆性子里的不羁——有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的胡杨;有呼啸的风沙肆无忌惮,温柔与狂烈同在,生机共荒凉并存……。正如诗人沈苇曾这样赞美:“喀什的美,是尘土中开放的玫瑰、风中摇曳的沙枣树、是褐色面纱下难以揣度的女性的禁忌和妩媚、是银鬓飘飘的老者阅尽人世沧桑后脸上的从容安祥,还有孩子们稚气大眼睛中深深的蓝。”</p><p><br></p><p style="text-align: right;">上海长宁</p><p style="text-align: right;">2020-7-8</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