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民国时期的老钱币

儒生

<p> 我们今天所聊话题中的“民国”时段,基本上是指1912~1949年这38年时间。</p><p>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满清封建皇朝退出历史舞台。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当年(1912年)为民国初年。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在大陆,“民国”退岀历史舞台。</p><p> 在这一段历史时期中,货币的种类繁多。国民政府在印制钞票,红色割据政权、八路军敌后根据地和解放区也在印制钞票。除了这两大部分外,还有各僻远省份的地方银行和日伪的维持会,也在印钞发行。</p> <p> 在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在全国的范围内,有三种货币流通。即法币、关金券和金元券。</p><p> 图片上是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版的500元法币。</p><p> 法币不是法国货币,也不是上海法租界发行的货币。它是中国民国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法定货币。</p> <p>  法币在1935年11月4日开始流通,到1948年币改,采用金圆券后退岀历史舞台。</p><p> 法币的发行,使各金融机关和民间储藏的白银和银元,统一由中央银行收兑,同时规定法币汇价为1元等于英镑1先令2.5便士,由中央、中国和交通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是一种金汇总本位制。</p><p> 抗日战争爆发后,政府实行外汇统制政策,法币成为纸币本位制货币。限期收回其他纸币。并且规定一切公私款项必须以法币收付,将市面银币收归国有,以1法币换银圆1元。</p> <p>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值。</p><p> 1937年,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日本投降前夕,已达5千亿;而到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到660万亿元以上。物价上涨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p> <p>  关金券全称为“海关金单位兑换券”。</p><p> 1930年1月,南京政府规定海关进口税改用金单位代替海关银两,时值0.601866克纯金等于0.4美元、19.7265便士或0.8025日元。但实际征税时并不接受各国货币,而是由纳税人支付关金券。</p><p><br></p><p> </p> <p>  1942年4月,关金券进入流通,与法币比率为:1关金券折合法币20元。</p><p> 1948年8月发行金圆券,关金券停用。</p> <p>  关金券先后由美国钞票公司和英国华得路等公司印制。钞票正面为国父孙中山像,印有地名和“凭票即付”等字样,背面图案为上海海关大楼。</p> <p>  关金券起初只为海关方面和国外货币兑换所用,到1942年进入流通,成为了变相发行的大额钞票。</p> <p>  解放战爭后期,国民政府为了支撑其崩溃局面而进行了币改。</p><p> 1948年8月18日,政府下令以金圆券取代法币和关金券。强制将黄金、白银和外币兑换为金圆券。</p><p> 第二天,国民党召开中央政治会 议,通过了由翁文灏和王云五提岀的货币改革方案。当晚,由蒋介石以总统名义发布“财政经济紧急令” ,全国广播并公布“金圆券发行法” 。其主要内容为:</p><p> 1)每1元金圆券法定含金量为0.22217厘,由中央银行发行;</p><p> 2)发行总额为20亿元;</p><p> 3)1元金圆券折合法币300万元。 </p><p> 同时规定禁止私人持有黄金,白银和外汇。凡私人持有者,限于9月30日前兑换成金圆券,违者没收。</p><p> </p> <p>  1948年底,金圆券发行量增至81亿元;</p><p> 1949年4月,增至5万亿;</p><p> 当年6月底,更增至130万亿。</p><p> 比十个月前的首次发行量增加了二十四万倍。金圆券的钞票面额不断加大,最终岀现了一百万面值的大钞,但仍不足以应付交易之需。</p><p> 至1949年5月,一石大米的价格要4亿多金圆券。各式买卖经常要以大梱钞票来进行。由于贬值太快,早上的物价到了晚上就大幅改变。市民和商人为避免损失都不想持有金圆券,交易后所得到的金圆券,皆尽快将其換成外币或实物,或干脆拒收金圆券。</p> <p>  1945年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看重东北丰富的资源和雄厚的工业基础,为了更好的维持在东北的统治,将东三省划为九省:即辽宁、安东、辽北、吉林、松江、合江、黑龙江、嫩江和兴安。</p><p> 图为1945年发行的“东北九省流通券”。</p> <p>  国民政府在台湾发行的法币</p> <p>  绥西垦业银号是民国时期由山西省创设的银行,也是山西的官僚资本之一。它存续于1932~1949年,为“山西省人民公营事业董事会”所属。</p> <p>  富滇银行位于云南,从1912年创立开始,直到1950年结束。以1932年为界,“富行”又分为“富滇银行”与“富滇新银”。</p><p> 富滇银行的设立,得益于蔡锷将军和护国运动。</p> <p>  由于解放战爭的形势需要,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将东蒙银行改组为内蒙古银行。</p><p> 1948年6月1日,又改名为内蒙古人民银行。</p><p> 1950年7月1日,在锡林郭勒盟和原察哈尔盟各旗设立支行。</p> <p>  1951年4月1日,内蒙古人民银行改组为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并由中国人民银行以人民币10:95的比价兑收内蒙币。至此,内蒙古跨入了全国统一货币和金融体系的行列之中。</p> <p>  鲁西银行,创建于1940年5月。起初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地方银行,发行的纸币(简称鲁钞或鲁西币)在30多个县流通。</p><p> 1941年7月,随着鲁西与冀鲁豫两个根据地的合并,又成为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其发行的纸币,流通范围扩大到三省结合部的50多个县。</p><p> 1943~1945年,随着根据地的扩大和合并,该银行纸钞流通范围扩大到116个县。</p> <p>  北海银行创建于抗战初期,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历史时期,其全部活动具有“战时金融”和“地方金融”的特点。</p><p> 该行发行的货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根据地的主币。在解放战争时期,又是华北,华中解放区的本位币。</p> <p>  抗战胜利后,在16家日伪银行的基础上,成立了大连银行。在1948年更名为关东银行,直属中国共产党关东公署领导。行长陈济生,副行长李占春,同时下设西岗区,大连县,旅顺和金县四家分行。</p> <p>  滇黔桂边区贸易局系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在云南的金融机构。</p> <p> 1941年9月,冀南银行总行在河北省涉县索堡村成立。隶属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晋冀鲁豫边区政府。</p> <p>  解放战爭时期,华南解放区的银行。位于陆丰县,名曰“新陆银行”。</p> <p>  抗战期间的 苏区货币</p> <p>  1927年,浏阳南乡金刚区农民协会成立,经区各公法团联席会议决定,以公有财产处的名义发行货币。</p> <p>  石首,是贺龙元帅“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起家之地。钞票上正面右边写着:“扩大赤色区域”!左边为:“实行武装暴动”!</p> <p>  海南琼崖红色割剧政权。发行的钞票正面写着:“武装保护苏联,打倒帝国主义”!“扫除封建势力,消灭军阀混战”!</p> <p>  陝甘宁边区钞票。上书“公私款项,一律通用”。</p> <p>  1939年的边区合作社</p> <p>  日伪政权的维持会流通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