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高考40年

逍遥游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 25, 25);">我们的高考40年</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76, 79, 187);">溪山遗爱</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76, 79, 187);">2020年7月7日感怀</span></p><p><br></p> <p>说好的今年春节高中毕业40周年,同学们要聚会。为了这人生难得的时间节点,各地同学跃跃欲试。尤其是镇守家乡闽中县城的同学,更是千辛万苦,提前谋划大事小节,考虑周密,场地、住宿、饮食、郊游,准备俱全。而在海内外的同窗,也早已规划行期,机票高铁揣在怀中,只等新春佳节到来,各自杀向心驰神往的故乡,心潮澎湃地去畅饮、海聊、回味、追忆。</p><p><br></p><p>然而,这一切终究没能到来,一场百年不遇的疫情改变了这一切,自然也使得让大家充满期待的盛会化为了泡影。</p> <p>疫情改变的何止是我们的40年聚会的佳期?世界秩序都为之重塑,每个人的生活工作都受到了冲击。经济增长放缓,小微吃紧,相关产出举步维艰,留学生归国一票难求。对我本人而言,创记录的从一月份以来半年没有离开京城,这使得长期满天飞翔的我,着实失落不已。</p><p><br></p><p>更有意思的是,高考也恢复了和我们40年前同样的日子:7月7日至9日,没记错的话,这个日子是2003年改成6月7日至9日的。(除77级第一届高考,在78年春天外,直至2002年,都是每年的7月7日至9日),没曾想今年因为疫情又调回到了7月7日至9日。</p> <p>“南美洲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有时仅仅一个小小意外,就可以撬动一切。“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p><p><br></p><p>没有什么会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不变,江月不变,江月下青春奋斗的激情,代代不变吧。</p> <p>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遥想40年前,我们这群山区的小屁孩啥都不懂。绝大多数人没出过闽中山区县,三明、南平不太知道,省会福州太遥远,上海、北京更只能是神话了。我不知道有多少同学是带着明确的目标学习的,起码我的学习节奏是被动的——反正高中了,反正高中毕业要高考,老师教得认真,要求严格,同学们都努力勤奋,似乎你也别无选择,只能按部就班,否则就会成了另类。</p><p><br></p><p>再者可能就是少年的虚荣心啦。一道道横亘在大家面前的方程式、函数、几何,还有物理、化学题,既是对你平时学习成果的有效检验,也是智力的比拼。人家不会,你会,自豪感油然而生,觉得脸上有光。小虚荣心,很是满足;人家都会,你更快,也会带来莫名的快乐。反之没面子,除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氛围外,这也应该是当年学理科吃香的原因。</p> <p>总之很多时候都是懵懂在学。正因如此,后来考上北大、清华的王同学、杨同学等一杆学霸那时成为了明星般的大红人,大人夸小孩赞,至今40年过去了仍余威不减,令人津津乐道。</p><p><br></p><p>那时的学习真不知为何而学,也不知道高考对人生究竟意味着什么,更不知道将来自己将行至何处,心安哪方,从事什么职业?总之,人生定位、生命价值,一切一切都无从谈起。一句话,在那个相对保守的年代,封闭的小山区,和城市孩子比起来,智力、勤奋或不输他人,人生指导那就欠缺太多了。这也是如今想来我们的同学,高考成绩十分优秀,但学校或专业以至后来的职业,都不太匹配的原因所在,此为后话。</p> <p>一切节奏都是被带入的,正因如此,自己在高中不够刻苦实属必然。整天在球场上飞奔,时不时耽误晚自习,即使在最紧张的时候,也照样打球图快乐。那时家长也没要求那么多,似乎也没多大期望,顶多时不时告诫一句,“书要好好念,考不上明年就做工去,家里可没钱供你复读”。</p><p><br></p><p>想想一生在温饱线挣扎的父母,没有多看几步的眼光,实属正常。现在的高考完全不一样了,成为了社会重大事件:一人高考全家倾巢出动,在考场边租酒店,让孩子吸氧,封闭考区道路不许出现噪音,母亲穿上旗袍,寓意旗开得胜,父亲穿上打勾图案的T裇,表示题题答对……林林总总,五花八门。</p><p><br></p><p>有时我想,不知道这对现在小孩到底是幸福还是不幸福?这种种仪式感除了表面热烈,难道不会对考生造成无形的压迫感吗?遥想40年前,我们个个自己跋涉数里头顶烈日,像日常期中期末考一样,轻松入场愉快离开,那种无知无畏,岂不快哉?</p> <p>  我的高考发挥不好,但也过了重点大学线。当年的重点线,应该就相当于今天的211线。那时的重点大学,全国才80多所,后来211高校还100多所呢。自己无知,学校也高兴,于是糊里糊涂去了广州的一所全国重点大学,由此大学生涯一槌定音,在昔日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州浸染了四年,之后北上定居京城,一晃就是36年。</p><p><br></p><p>人们常说“人生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如今想来,人的一生其实有很多条起跑线。高考仅是第一条或重要一条而已,第一奔跑成绩不如意,还会有第二场、第三场乃至n场。</p><p><br></p><p>当然了,这些认识对于已近耳顺之年的我们来说,或许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但我们还有儿子、孙子,他们的物质条件虽已今非昔比,但人生需要引领,这应该说是亘古不变的。</p> <p>假如我们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经验之谈,不知道还有没有一点价值。生命生生不息,我们能给子孙留下点什么有用的东西,价值观引领还算一条吧。</p><p><br></p><p>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p><p><br></p><p>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早已到被拍在沙滩上的年龄,但愿我们曾在沙滩上踩出的脚印,能多留一会,不被那么快的淹没……</p><p><br></p><p>有感于高考40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此杂感谨献给中学可敬的男神和可爱的女神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