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是真资格的老党员

索菲亚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后排左起:哥、母亲、大姐</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前排左起:我、三妹、二妹</p><p>这张照片拍于1959年成都。父亲1958年由省保险公司下放到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支边后,母亲也即将带我们姐妹告别成都去冕宁,哥那时已工作休探亲假回来与我们拍下珍贵的合影。</p> <p>哥是我姑妈的儿子,姑妈患病早逝后,奶奶便把才五岁的哥和三岁的大姐接到我家和我们一起长大,从此相依为命,所以是我们的亲人。姑妈是父亲唯一的亲姐,爸妈待哥视如己出,而哥也投李报桃待爸妈如亲父母,待我们为亲姐妹。父亲在世时经常夸哥是我家的雷锋,要是家中谁办事不力,父亲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就是:“要是你哥在就好了。”</p><p><br></p><p><b>哥1954年入党、1955年参加工作、1995年退休,工龄40年、党龄66年,一生高调做事低调为人,退休前哥是铁道部成都机车车辆厂的财务处长,却一尘不染两袖清风。今年七.一党的生日,家族群里姐妹们纷纷为党庆生,谈到各自的党龄时,大家异口同声称赞说:哥才是我家真资格的老共产党员。</b></p> 学生时代哥品学皆优 <p>哥初中曾就读于重庆南开与成都清华中学川西成都中学即后来的成都二中又名北师大附中。1952年初中毕业时,为减轻家庭负担哥考入那时免生活费的西南铁路工程局中级技术学校,即如今的成都铁路工程学校读中专。学生时代,哥一直品学皆优,连续两年评为优等生,担任过铁路工程学校团总支宣传委员。1954年哥刚满18岁便向党组织提交入党申请书并很快被批淮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b>哥18岁入党,在我家兄弟姐妹中无人能及,一直是我们心目中的好榜样,也令爸妈为之自豪。</b></p><p><br></p><p><b>1955年哥从铁路学校毕业,面临工作分配他和班级的几名同学联名给当时的铁道部长滕代远写信,要求分配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自己。</b>结果出人意料,哥被分配到了北京铁道部第四工程局财务处实习。</p> 主动扎根基层数年 <p>在北京局机关实习一年后眼看再半年即将定职,哥又主动申请到基层实习锻炼自己,于是1956年哥到铁四局笫一工程处二队(队址在山西省平定县下盘石村)工作,该队的任务是修建从石家庄到阳泉的复线,全是桥墜工程。在<b>基层吃住条件比北京差远了。住的是高梁秆糊泥巴搭建的简易工栅,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吃的粗粮占80%,哥与全队职工苦乐与共毫无怨言。</b></p><p><br></p><p>在此期间恰逄四处财务处长到山西基层视察工作,见哥踏实肯干群众反映好要调哥回北京,哥对处长提出不回北京继续留在基层。对许多基层工作的人来说<b>回北京是求之不得的好机会,可是哥却傻傻地拒绝了,要求留在基层,就这样</b>哥又在山西晋城铁道部四局一处勤勤垦垦地工作了整整6年,担任晋级后的会计员工作,于1962年才因照顾与嫂子的恋爱关系调回到了成都,在铁道部成都机车车辆车一直工作到退休。</p> 哥身上的光环 <p>哥一生从事财务工作,竞竞业业、坚持原则,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已谋私利,为他人开后门,在金钱名利引诱面前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两袖清风一尘不染,深受领导信任群众拥护。<b>哥的一生有无数光环:他是机车厂党委纪检委员,处处以身作则、勤奋工作、廉洁奉公,曾多次被评为工作单位的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1984年在铁道部成都机车车辆车7000人大厂被评为仅有十人当选的先进标兵之一。</b></p><p><br></p><p>在机车厂工作期间为了按时完成工作进度,哥经常加班工作到深夜,有一次竟然把铺盖卷搬到厂里财务科,在办公桌上睡了五个晚上。</p> 坚持党性原则抵制高薪诱惑 <p>从1955~1995年,哥为国家工作了整整40年终于退休了。因为在企业工作,比我们早工作十几年的哥,退休工资每月才700多元,不及我们在高校工作工资的一半,大家很为哥打抱不平。当时哥的一些朋友看哥身体好业务能力强,出于好心便纷纷介绍哥到私企和外资企业打工多挣一些钱养老。我们听说哥找到了新工作也为他高兴,可是不久就听说他辞职不干了。</p><p><br></p><p>其中一家大型娱乐公司聘请哥为财务主管,月薪上万,是哥退休工资的几十倍。但要求哥做两套账来对付税务,以便偷税漏税,哥拒聘了。后来又有人介绍哥到新加坡独资企业工作,工资报酬不菲。工作一年后总经理要求哥做假账,改亏损为赢利。哥一听要他干违背原则法律的事又坚决拒绝并辞职不干了。<b>就这样哥退休后屡次拒绝了多次高薪返聘的机会,始终没有再另谋职业,守住了原则,守住了清贫,也守住了共产党员的做人准则。</b></p> 哥待父母如亲生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哥和父亲合影</p> <p>俗话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哥做到了。(嫂子也做到了)。哥叫爸么舅,叫妈舅娘,由于从小在我家长大,哥始终不忘报答爸妈的养育之恩,对待爸妈如亲生。爸妈退休后被返聘到新都四川省保险干校工作。哥和嫂子一年四季无论酷暑严冬,一有空就从成都往新都跑,殷勤看望陪伴爸妈。哥每回带上各种爸妈最喜欢吃的时令水果和小零食,嫂子进门就挽袖进厨房做全家人最喜欢吃拿手饭菜,令父母感动并称赞不已。</p><p><br></p><p>哥知道爸喜欢吃水蜜桃,有次成都龙泉的水蜜桃上市已是下午四点,哥就买了往新都送。担心从新都返回的班车收车早,哥就来回骑自行车往返数小时不辞辛苦地把又大又甜的新鲜水蜜桃送到爸妈家里。只要爸妈喜欢吃的东西,哥千方百计都能买到送到。每年春节家族团年,嫂子的烧什锦、八宝饭、咸烧白,更是年夜饭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硬菜,一上桌就被抢光。</p><p><br></p><p>1981年哥带父母去北京旅游,在天壇公园与父母留下的合照保存了近四十年,此孝心天地可鉴。<b>爸经常对我们说说哥是咱们家里的雷锋,是因为他与雷锋一样,助人为乐、孝敬老人、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爸的观点我们都心悦诚服。</b></p> 哥调回成都后照顾我生活 <p>1962年哥调回成都工作,我上高中仍然住校。60年代是农业连续遭灾国家最困难时期,多少人吃不饱,学校伙食也没有油水,我们又正在长身体阶段。周未和节假日哥会经常代替爸妈来学校看我,接我出去改善生活吃一顿。龙抄手、钟水饺、赖汤圆、担担面……,成都的名小吃差不多都是哥那时带我吃的,至今回味无穷。60年代在远离父母妹妹千里求学的日子里,有哥的关怀照顾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呦。</p><p><br></p><p>哥爱好体育,除了喜欢打蓝球、打乒乓球外,还喜欢音乐。成都有几次音乐会,哥带我去听过,有一首小提琴合奏的轻音乐是甘肃民歌《花儿与少年》,轻快活泼的旋律一下子就让我喜欢上了,之后马思聪的小提琴独奏《梁祝》也让我听得如痴如醉。从某种意义上讲,哥还是我的音乐启蒙人哩。</p><p><br></p><p>1965年我高中毕业考上了武汉测绘学院,哥主动提出送我一程,为此推迟了与嫂子的婚期。大学五年,前三年哥坚持每月给我寄生活费,为爸妈减轻了不少的生活负担。</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哥和嫂子的生活照</p><p><br></p> 哥为我看护房子 <p>我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地工作,每次探亲回来,哥仍忘不了要为我们接风,让人感动。后来我在成都买了房,退休后起初东北四川两地生活,我委托哥给我看家,哥是风雨无阻坚持每月到我家帮助检查水电气和家电,打开门窗给房子通风,并有每次值班的详细记录,这大概是多年从事财务工作养成的一丝不苟的职业习惯吧。</p><p><br></p><p>每次哥知道我要从东北回故乡,便和嫂子为我备好回家后的方便食品。打开冰箱就看到哥和嫂子包好的饺子馄饨整整齐齐冻在里面,心里暖暖的。近两年考虑到哥年事已老,而我已基本在成都定居才不让哥再来回奔波为我看房了。<b>哥心细如发,处处为他人着想,是我们最信仼的人。</b></p> 哥是真资格的老党员 <p><b>哥一生艰苦朴素</b>,作为机车厂财务处长退休的哥,至今还居住在仅54平米的老厂区分给职工的福利房,连现在科级干部的住房面积都不如。哥的两间卧室不宽但整洁明亮,厨房窄小几乎容不下两个人同时操作,却是嫂子大展厨艺的地方。</p><p><br></p><p><b>父母去世后哥担当起长兄如父的职责,经常组织我们姐妹聚会聚餐…</b>…。人世沧桑岁月变迁,如今哥已是80后老人,我们姐妹也都先后进入了老年行列,但那份浓浓的手足亲情却始终温暖着我们的心。</p><p><br></p><p><b>哥的一生学习优秀、对工作尽职尽责、不谋私利、廉洁奉公、以身作则;对家人孝敬长辈、关怀姐妹,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哥也许是千千万万共产党员中平凡的一位,却是我们身边最熟悉最敬重的一位真资格的老共产党员,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好榜样。</b></p><p><br></p><p>今年是党诞生99周年生日,谨以此文向党的生日献礼!</p> <p>注: 此文昨晚在我的朋友圈发表后,我侄儿、哥的儿子,立即转发到他的朋友圈,阅读量up,up,好评如潮。侄儿还补充了哥在任期间曾经骑自行车亲自进城为厂里200余名退休职工送退休工人工资一事,真感动。截图如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