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作业,我的探索历程

灿烂阳光

小暑都已经过了,2020年早已过半, 回想过去的半年,忙碌而充实、紧张而快乐、疲惫而收获满满。因为有微课征集活动,让平淡且枯燥的年复一年的初三教学和班务工作增添了几份新意,也让漫长、燥热的下学期多了些快感和凉意。 2019年冬,偶闻省教育厅、电教馆准备智慧作业的推广,让我产生了极大的好奇,有了些许的期待;而后参加了智慧作业的培训,让我对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跃跃欲试的冲动。 2020年春,进入“微课征集1群”正式开始了我的微课征集活动,群里的每一条信息我都关注着,虽然我很少发言;群里的每一项技能我都记录着,虽然我很少提问,时刻学习,只为能一展身手,多录些高质量的微课。4月底第一波微课姗姗来迟,但仍然激动和兴奋,心想:终于可以大干一场了。丢下所有的事,早早的守在电脑前,不停的刷新着抢题的网页,一分钟,五分钟,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可初中化学题还是没见,焦急的心充满了失落,为什么呢?心中顿时浮现各种可能原因,但万万没想到是初中化学这次没有放题,失落的心多了一些懊恼,都怪自己没仔细看通知。 收拾心情,整理技能,我想后面肯定会放题的。样课看了一遍又一遍,在群里继续跟着大家学习软件使用、微课录制、视频处理等等。<div> 第二波题目5月6日如期而遇,激动之余,仔细的看着通知和抢课要求,只为抢得一题初中化学的微课习题,第一次抢题,我是幸运的,我约到了4题。</div> 高兴未了,烦恼骤增。满脑子里浮现的是电脑设备、耳机耳麦、何时录制、哪里录制……一大串的问题接踵而来,瞬间就如冷水浇头——凉了半截。作为老师,常常和学生说:方法总比困难多,今天自己也要成为这句话的践行者。没电脑就借,没耳机、台灯就买,白天的噪音大就晚上。完成了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查完寝、和爱人一起带睡孩子,就去办公室做课件、录微课。 有一天晚上10:00左右,我和爱人带睡了两个孩子,就一起去办公室做课件、录微课。一直在办公室忙碌着微课的事,直到凌晨2点多才回房间。发现两孩子在床上、床下哭成一片,湿了一床,不知是尿还是眼泪……看着这场景,本疲惫的心又装满了自责和愧疚,从此再也不敢两人一起去办公室录微课了。 每次放题和捡漏我都很珍惜,除了繁杂的教学和班务工作外,每天最重要的就是捡漏了,经过两个多月的“缝缝补补”,微课也录制并通过50多节。但几波题目过后,早已忘记了第一次约到题时的激动,等待审核时的忐忑,通过时的喜悦,也让我身心有些疲惫,某个时间段也让我产生了放弃不再录制的念头,但看通知说这次微课在录用的基础上纳入省教育厅组织的“第二十六届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展示活动”评审范围,又让我多了几份动力,每天又再次沉入了捡漏、约题、录课的忙碌中。<div> 这段时间虽然累,但感觉收获许多。不仅录制了60节微课,还学会了如:camtasia、剪辑师、PS、希沃等软件使用,更认识了许多同行,多了些志同道合的朋友。</div> 在此感谢这个平台,感谢省教育厅、电教馆领导带给老师们这个好的项目,感谢“微课征集1群”领导、老师的不吝赐教,同时也感谢学校领导、同事的帮助。 <h5><font color="#333333"> 编者按:本文作者系赣州市上犹县社溪中学的邹鹏飞老师,他一直在罗霄山脉的偏僻乡村从教十来年,是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勇于探索的教师群体中的一员。</font></h5><h5></h5><h5><font color="#333333"> 作者荣誉:中小学一级教师,县化学骨干教师,曾获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曾参加“一师一优课”获省二等奖、市一等奖,曾参加县优质课竞赛、实验创新大赛、“教学通”课堂教学展示均获二等奖,辅导学生竞赛获市优秀辅导教师,指导学生学科评比获县优秀指导老师,指导青年老师分别参加市和县课堂教学竞赛获均获一等奖,曾参加名师送教下乡活动,撰写7篇教育教学论文在杂志发表或获奖,主持一个市级课题和一个县级课题正在研究。</font></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