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font color="#b06fbb"> 林琳 201600450302</font></div><div><br></div><div><br></div>《我的祖国》是由郭兰英和中国歌剧舞剧院合唱团演唱的一首歌曲,于1959年录音 。收录于中国唱片集团公司1984年1月1日发行的专辑《著名歌唱家郭兰英独唱选》中 。此歌曲还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div><br></div> 作曲过程<br>1956年,沙蒙请刘炽为《我的祖国》作曲。刘炽为了让人们喜爱这首歌,调查研究了1949年至1955年人们喜欢唱的歌曲,从中选出十首歌曲反复倾听,最后从其中一首《卢沟问答》中的第一句找到了《我的祖国》开始的半句。刘炽在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小白楼创作时,为了避免外界的干扰,在门上贴了“刘炽死了”的条子。<div><br><div>歌曲鉴赏</div><div>《我的祖国》深切地表达了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唱出了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和英雄主义的气概。歌词真挚朴实,亲切生动。前半部曲调委婉动听,三段歌是三幅美丽的图画,引人入胜。歌曲虽然不同于很多红歌那般曲风硬朗有力,但前半部曲调委婉动听,后半部副歌,混声合唱与前面形成鲜明对比,仿佛山洪喷涌而一泻千里,尽情地抒发战士们的激情,唱出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和英雄主义的气概。 <br>《我的祖国》是一首优秀的抒情歌曲,深切地表达了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歌曲前一部分以抒情的女高音形式,一种汹涌而来的思乡之情,洋溢在甜美的歌声中,使人仿佛看到祖国江河帆影漂移、田野稻浪飘香的美丽景色。后一部分用混声合唱形式,与前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唱出了“这是美丽的祖国”的主题,激情澎湃,气势磅礴。<br></div></div> 全曲为F调,调性统一,该乐句为不在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全句分为A,B 两个乐段。A至领唱B副(合唱)。采用主副歌形式,突出祖国的伟大。<div><br></div> <div>乐段分析</div>A乐段是第1小结到第10小结,为一个乐段。<div>该乐段分为a.b.c.d 4个乐句。是一个起承转合的非方整性乐段。</div><div>a.乐句由2个乐节构成。乐曲开头第-个音为F宫(F调味主调)强调了调性,随后第2拍的后半拍和第3拍有一个徵音问的8度跳进之后旋律连续上行,该外旋律与歌词很好的结合,突出表现河的大与宽的气势磅礴之感。结束于开放型的属音上。</div><div>b.乐句开头第-一个音与a乐句的结尾音相同,该处采用了咬尾式的的手法,使句与句之间紧密相连,关系密切。随后旋律连续下行,结束于开放型商音上。</div><div>c.乐句也采用了咬尾式,结束于开放商音上,由2个音节构成。d.乐句由3个乐节构成,让整个A乐段变为非方正整乐段,结尾外音乐连续下行结束于收拢F(宫)主音.上,与乐曲开头第一个音相同,乐段首位呼应最后-句有起承转合的总结作用,让乐曲与乐曲前紧密相连。让句与句之间的更好的连接与传承。A乐段为女声领唱主歌部分,旋律婉转动听,优美亲切,情感真实细腻。</div> B乐段(10-- 18)该乐段为起承转合的方整性乐段。<br>B乐段分为e,f,g,h 4个又2个乐节组成的乐句。<br>B乐段引入了新的音乐材料,音乐刚劲有力,气势磅礴,与A乐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B乐段采用混声合唱的方式演唱副歌,与A乐段领唱的形式形成对比,B乐段的多处有速度的变化音乐力度有所加强,节拍,节奏拉长,力度的加强,乐句第一房子结束于D徵,2房子结束于T,S,T的完全中止式结束于收拢型主和铉。B乐段气势雄壮,豪迈的情绪于A乐段柔情的情绪形成鲜明的对比。<div><br></div><div> <font color="#b06fbb"> 林琳201600450302</font></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