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相信大家看了我们前面几期萍乡市跨区联动教研的“网络共研•同课异构”活动以后,对于“素质型音乐教育新体系”音乐理念的课堂非常的感兴趣,想要看看接下来的老师会有怎样的奇思妙想上我们的“新体系”音乐课吗?</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接下来就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小松鼠采松籽儿》的课堂吧!</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执教老师芦溪县南坑镇中心小学李菀薏简介:</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音乐学专业,钢琴主修,长笛辅修,中小学二级教师,高级中学音乐教师资格证,奥尔夫一级教师,中国奥尔夫协会会员。工作两年,2018年指导学生参加芦溪县中队会活动获得特等奖,2019指导学生参加芦溪县合唱节获得一等奖。</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执教老师经开区光丰小学刘卡莉简介:</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学校大队辅导员、音乐教师。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广场舞展演——江西省集中展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经开区音乐优质课二等奖,荣获江西省优秀共青团干部、萍乡市优秀辅导员等称号。</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李菀薏:</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首先,非常感谢市教研室陈峰老师给我这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机会,2013年在上海实习的时候接触到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之后就一直参加各大音乐院校举办的奥尔夫培训活动,我认为奥尔夫教学法真正的魅力在于他的理念是从音乐的原本性出发,综合性即兴性的学习音乐,让孩子不止是单纯的学习如何歌唱,而是通过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的去体会音乐,感知音乐,参与音乐,表现音乐。</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如何能把所学的方法融入到自己的课堂当中,如何加入自己的改编和新的想法,如何让学生快乐的学习音乐,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尤其是这次试课和剪辑视频的时候,我发现了自己平时没有注意到的很多不足的地方,这是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感谢这些问题的出现,能够帮助我更好的成长,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们。</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刘卡莉:</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非常荣幸在市教研室陈峰老师的带领下参与《“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新体系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的研究》省级音乐课题,跟着陈主任学习收获颇丰。接触音乐新体系以来,从刚开始的懵懂尝试到现在的清晰明了,这中间的学习都离不开课题组的教研活动。这次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同样是一次学习成长的机会。在课题组成员的打磨帮助下,我也获得了成长,《小松鼠采松籽儿》这节课最终以视频中的方式呈现。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们,因为你们,我才能够更好地成长。</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一堂好课离不开教研组一遍又一遍的打磨,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教研组从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对两位老师的课堂有什么评价吧!</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李菀薏老师执教的《小松鼠采松籽》以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为主线,从始至终贯穿整堂课的教学,通过问好歌,聆听钟琴,学生演奏,小树枝的传递,给小松鼠帮忙,节奏练习,学唱歌曲,背唱歌曲,加入声势律动的方式让学生快乐的体会音乐,感知音乐,参与音乐,表现音乐,并且进行同伴的合作互动,增强了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节拍稳定性,让音乐的原本性、综合性和创造性渗透在每位孩子的身心中。</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因为这首《小松鼠采松籽》全曲只有“5”“3”两个音,所以本节课我所设计的所有演唱歌曲都是和歌曲中的旋律和节奏一致的,目的是为了在不经意间让学生能够熟悉歌曲,课程的开始是通过高低的钟琴,让学生感知“5”“3”的高低,和音准。通过身体打击乐感受节奏的长短以及稳定的拍子,通过声势等互动让学生在表现音乐中增强身体的协调性,通过不同的配乐让学生体验音乐的丰富和美感。</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刘卡莉老师执教的《小松鼠采松籽儿》以故事为导入,SOL和MI的音高为出发点,通过柯达伊手势、SOL和MI唱名、学生演唱、以拍手的方式做传递松籽的律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音乐、感受音乐。整堂课刘老师创设森林公园情境,学生仿佛置身于森林中和松鼠一道采松籽,课堂活泼生动,老师和学生有效互动,增强了学生的乐感和身体协调性。</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刘老师这堂“新体系”音乐课跟我们平时上的“普通音乐课”进行对比,不难发现,新体系的音乐课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肢体,用肢体表达音乐,仿佛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随着音乐在活动,沉浸在音乐课带给他们的快乐中!</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新体系的教学方法体现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核心理论(即新三论:情感论、体验论、经验论)及其特有的音乐教育价值观,是实现其教学目标和完成其教学内容的具体方式和手段。</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新体系的教学方法是体验式教学法,课题组推出的第四期美篇这两节课体现了以下特点:</span></p> <p>4.要素体验分解构建</p><p>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音乐体验实际上是由对各音乐要素的体验整合构建的。</span>例如在歌唱时的音乐体验是由节奏体验、旋律体验和歌词内容体验综合而成的。应用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性原理,在教唱时如将各要素分解单独体验,可更容易实现情感体验,并对该要素产生的情感作用、更强烈。</p><p>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影响一首歌的情感体验有三个方面</span>:对直接音乐情绪体验影响最大是的节奏;对普通情感体验影响最大的是歌词;对音乐美感体验影响最大的是旋律。旋律不是一般的声音序列,而是乐音系列,而乐音系列是能产生美感的声音。</p><p>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要素分解体验的顺序是</span>:建立聆听经验→节奏体验→朗诵体验→跟唱律动体验→唱曲体验→演唱体验</p><p> 两位教师在教学只有两个音创作的歌曲《小松鼠采松籽》过程中充分运用了音乐要素分解体验整体构建的教学方法。集体轻声跟唱歌曲,配以简单体态律动;集体朗诵歌词,想象歌词的意境;不依赖录音,根据律动记忆歌词;集体跟唱歌曲旋律,校准学生的发声音高;将歌曲节奏单独抽出,用拍手、踏脚等体态律动方式集体表演。</p><p> (萍乡市教研室 陈峰)</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音乐让每一个孩子受益,音乐让每一个孩子在音乐实践过程中享受到美的愉悦、美的情感、美的熏陶。两位老师已为大家呈现了两堂生动的“新体系”音乐课堂,不管是怎样的构思,都是希望能够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