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安徽省定远中学 林齐松</p> <p>参加读书会的老师和同学们:</p><p>大家好!</p><p>我们这一期读书会讨论的话题是:“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我就此发表一下看法,不到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p><p>从我们的读书材料可以看出,管仲、鲍叔都有过人之处。管仲有出众的才华,能够深得鲍叔和齐桓公的赏识,不负众望,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令人佩服。鲍叔能从国家大业出发,慧眼识才,直言举荐管仲,襟怀坦荡,令人叫绝。</p><p>而我感触最深的还数齐桓公。</p><p>没有齐桓公就没有管仲。历史上有管仲之才的人物不在少数,而他们中有很多人怀才不遇,碌碌一生。楚国的屈原虽有“美政”的才华和抱负,但在昏庸的楚怀王和群小当道的朝廷找不到自己的容身之处,到头来只落得国破人亡的凄惨结局。南宋不是没有能征善战的武将,但在软弱的宋高宗和奸臣秦桧当权的时代,岳飞、辛弃疾这样的英雄也只能发出“空悲切”“可怜白发生”的悲叹。齐桓公如果不给管仲为相的机会,管仲就不是一代名相,而是齐桓公处罚掉的一个逆臣。所以说,是齐桓公成就了管仲。</p><p>没有齐桓公就没有鲍叔。鲍叔能够慧眼识英才固然难得,而且他敢于直言举荐一个杀害主公未遂的逆臣,就更加难得。但如果没有齐桓公的宽宏大量和唯才是举,那么鲍叔的举荐轻则不被采纳,重则引来杀身之祸。商朝的比干也是头脑清醒、敢于直言进谏之人,而他不但没能帮助商朝成就复兴的大业,反而落得个被剖腹挖心的下场。所以说,是齐桓公成就了鲍叔。</p><p>没有齐桓公就没有齐国称霸的伟业。历史上从来就不缺乏管仲那样的有才之人,也从来不缺乏鲍叔那样的有德之人,而齐桓公那样宽宏大量、唯才是举的明君却不是一直都有的。如果没有齐桓公这样的明君来重用这些有才有德之人,齐国那样的称霸大业又如何能实现?</p><p>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了公心,才能有识人之明、举贤之胆、容才之量,才能做到唯才是举、任人唯贤。”齐桓公正是出于让齐国称霸诸侯的公心,才能不计前嫌,任用曾经谋杀自己的管仲,度量不可谓不大也。而齐桓公的以德报怨的胸怀也感动了管仲,管仲尽心尽力辅佐朝政,创下伟业,成就一段历史佳话。</p><p>而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存在少数领导干部,缺乏公心,缺少度量,不能唯才是举,不能任人唯贤。他们从私人利益出发,唯“亲”是举,重用亲人亲信;唯“钱”是举,重用请客送礼,溜须拍马的人;唯“权”是举,重用领导打招呼,拉帮结派的人;唯“色”是举,作风不正,滥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搞权色交易……用人门路五花八门,唯独没有“才”。这样势必导致单位人际关系复杂,乌烟瘴气,人心涣散。如此作风,如何能成就大业?</p><p>齐桓公只是历史上的一代明君,生活在2000多年前,尚能明白宽宏大量唯才是举的重要性。时代已经翻开新的篇章,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让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要想成就中华民族复兴的大业,必须唯才是举。</p><p>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个人物,都是难得的英才。但相比较,齐桓公这样的人物对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更加重要。</p><p>以上是我的个人看法,请老师和同学们批评指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