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题简析及例文

千里马

<p>在这三个历史人物中,选择哪一个人物来写都是可以的,应具体说出为什么对某一人物感触最深。比如齐桓公志向高远、心胸宽阔,唯才是用,所以能成就霸业;鲍叔不计私利、审时度势、谦虚礼让,对齐桓公任用管仲起到了重要作用;管仲才能出众、恪尽职守、功勋卓著,有力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他们的品行、格局、人格境界、为国为民的情怀,不但让他们在历史上曾经发挥重要作用,展现出独特人格魅力和思想价值,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值得尊重和学习,能够让我们从历史人物中获得启发。</p> <p>2020年高考语文命题不忘铸魂育人的考试初心,牢记为国选才的崇高使命,贴近时代、贴近学生,关注思想导向、情感熏陶、人格养成,是较满意的命卷。</p> <p>掂過碌蔗[捂脸][捂脸][捂脸]</p> <p>广府文化,有朝(蕉)一日,掂过碌蔗[呲牙][呲牙]寓意:绝代双娇。</p> <p>同学们:</p><p>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人物是“齐桓公”。</p><p> 九合诸侯,管仲之力。孔子如是说。天下多鲍甚于多管,司马迁如是说。而功业之首,却仍应推公子小白、齐君桓公。因为,他用自己超人的意志,跳过心灵的狭隘,以他人为窗口,张扬了纳谏之心,最终实现定鼎天下的功业。纳谏,非常人所能为也。</p><p> 是的,人的视域如此窄,只能看到周围的一些事物。有定鼎天下之心的君主,却要面对纷繁芜杂的世界,多如牛毛的事物。所以,他们需要贤臣良将的辅佐;辅佐的最终落实,却在君主对谏言的采纳。纳谏,是一种勇气,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力量。</p><p> 纳谏,是一种勇气。齐桓公被管仲狙击,身如悬线,命若游丝。侥幸逃脱,正是杀敌人,保自身,报仇怨的时机。然而,鲍叔牙一劝说,立即改心换意。将曾经几乎置自己于死地的人抬上宰相之位。身边留下刺客,国家供给仇人,此等行为,只为富国强兵,成就霸业。此等行为,如何不是勇气?纳谏,不再是轻飘飘的“可”,而是实实在在的以命相托。如此,我们理解:李世民敢于接纳魏征,是一种勇气。</p><p> 纳谏,是一种能力。暴虎冯河,匹夫之勇。只是一种蛮力,让荆轲从容上前进言,不懂反击,秦嬴政也不得称始皇帝。齐桓公接纳管仲,未尝不是一种试探。合同制,和则继续,乱则分离。我们只看到了桓公接纳鲍叔的意见收容管仲,接纳管仲的意见争霸天下。我们没有看到的是朝中对管鲍诋毁者的进言,桓公不纳;我们没有看到的是即使是管仲、鲍叔的意见,桓公也不是全盘接纳。如此,我们知道:孙权拒绝投降曹操的谏议,是一种能力。</p><p> 纳谏,是一种力量。当勇气与能力合体,力量往往油然而生。项羽勇气过人,能人超人,自然力量难匹。但这不是真正的力量,也不是唯一的力量。纳谏,构造了优秀的君主形象。而这个形象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更多样的人才源源不断地汇聚到主事者身边,为他谋事,为其尽力,为之驱驰。心灵的狭隘,终于不再狭隘。个体视域的微小,终于借助群体窗口的透视,扩展成俯视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的浩大。个人的力量得到诸多良才的加持,而不再微弱。个人力量,因为纳谏而成为断流毁堤、破山卸岭的集体力量。如此,我们明白:始皇帝纳《谏逐客书》,是一种力量。</p><p> 今日是七月七日。七七事变,言犹在耳。纳谏,本质上说是听善言,行善事。日本右翼,不纳两国和平交往之善言,发动侵华,战败国丧,沦为笑谈。国民党反动派,不纳两党和平建国之善言,发动内战,战败奔逃,令人叹息。如今,港独分子,若不纳善言,仍然一意孤行,以自己个人小小的视域为限,坐井观天,无勇气、无能力、无力量,必被钉在耻辱柱上。</p><p> 中国,正值青年。青年中国,正要中国青年建设。青年个体视域狭小,请听善言,明纳谏,多开窗口,看遍世界,成就未来。青年中国,以“纳谏”之力,透窗口之外,筑青年中国。以功业论,我等不可能都为齐桓公;以发展论,纳谏善言,我等必可助力青春中国。</p><p> 谢谢大家。</p> <p>吉水作家刘建中的高考作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