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二环城市绿道,走起(下)

黄子万

上世纪90年代初建成通车的二环路,是在祖国首都北京心脏围绕旧城而建的一条快速路。该路全长33公里,共有29座立交桥。这是北京第一条环城快速公路,也是中国第一条全封闭、全立交、没有红绿灯的城市快速环路。它的建成,是北京交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力的不断强盛,北京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在二环路及护城河两岸修建了环二环滨水绿道。在植草、植树、植花的基础上,依据沿线钟鼓楼、雍和宫、东便门、天坛、天宁寺、积水潭、德胜门等不同的历史风貌底蕴植入更多文化元素,让市民行走在绿道中不仅可以健身休闲,更能感受到老北京城的味道。 环二环城市绿道全程共有28个景区,按东南西北四环分布为:<br>  北二环:潭西胜境、德胜祈雪、钟鼓余音、晨歌暮影、古荷花雨、梵宫映月、春场新颜。<br>  东二环:水场拾趣、春门祈福、谷仓新貌、东二环城市公园、古垣春秋、金台秋韵、龙潭鱼跃。 <br>  南二环:左安品梅、临波问天、永定祥和、临河知耕、陶然春雨、右安闻莺、大观平渡。 <br>  西二环:应天怀古、太液金波、铜阙微澜、蓟碑霞蔚、天宁塔影、金融街绿地、顺成公园。<br>  这是一个开放式的环型公园系统,以满足步行功能为主,在车水马龙的交通洪流附近,你可以享受绿树如荫、繁花似锦的自然风光;你可以穿梭、倘佯在文物古迹、现代风貌中缅怀历史、展望未来。当年,北京城市建设的先贤们曾设想在城墙上建设一圈环型城市公园。如今北京的城墙早已不复存在,但是环型公园的设想却通过滨水绿道的形式得以实现。<br>  今年五、六月间,我用了将近30天的时间走过了这28个景区,拍摄了上千张的照片,整理成册留作纪念并与大家共享。 <p>  (接中集)</p><h1><b>19.应天怀古</b></h1><p> 南护城河自大观园溯水北上至广安门桥,沿途应天怀古、太液金波、铜阙微澜和蓟碑霞蔚几个景观不再借景命名,而映射着营城建都四个大字,饱含着北京城廓的千年苍桑。</p><p> 八百多年前,金女贞族灭辽后在燕京(今北京)营城建都。公元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将金朝首都从女真故地上京(哈尔滨市阿城区)迁移至燕京(现北京)并改名中都,揭开了北京历史的新篇章,从那时起,元、明、清王朝都在这里建都。</p><p> 应天怀古景区(亦名金中都公园)是北京西城区“营城建都绿道”工程的一部分,地处菜户营桥东北,坐落在八百多年前金中都城内的部分遗址上,东西宽二百多米,南北长约一千米。景区从南到北分为“城台掠影”、“营城建都”、“金人游牧”、“主入口广场”和“宣阳驿站”五处景点。</p> <p>  进入景区南门首先见到的是“城台掠影”景点,这是园中的主要景点。它将金中都南城门一一宣阳门的造型抽象概括后,形成层台式主体景观,配以可遮荫避雨的千步廊和休息亭,浓缩出中都城的古韵雄风。</p><p> 这里被称作建都之始,室内是北京建都860年纪念展,向人们展示了北京城860多年的建都历史。</p> 廊亭与千步廊 千步廊 城台倒影 “营城建都”雕塑群由金代宫殿建筑一角演变而来,台基柱础造型和榫卯挺架结构体现了金代传统建筑特点。 左丞相张浩与工匠研究营造法式的情形。 精心操作的工匠 “金人游牧”雕塑。在白山黑水之间,青草依依。健硕的青年,游牧休息,卸鞍、抚马之情,跃然眼前,展示了那个年代的风貌。 公园内绿树成荫,繁花似锦。 “主入口广场”,三个金代铜坐龙守望着建都纪念阙。 建都纪念阙 “宣阳驿站”,如今成了书店。 <div>  宣阳桥,护城河上唯一的廊桥。它的修建连接了河的两侧公路,把公共设施和公园相融合,人们既可信步两岸和在园内欣赏美景,又可为行人提供方便。</div><div> 应天怀古将一个逝去的王朝形象的呈现在我们面前。</div> <h1><b>20.太液金波</b></h1><div> 太液金波,源自燕京八景之一“太液秋波”,位于金中都应天门西偏北的广安门南街西侧,这里原是金中都城内的苑囿区遗址。1984年公布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div><div> 图为从应天怀古到太液金波途中见到的“营城建都滨水绿道”字样。</div> 我按着导航费了很大的劲找到这里(其实就在鱼藻池遗址东北角),才得知是至今尚未开发的一片空地。 门前挂有“金中都太液池遗址”的铭牌。 门卫还不错,让我自己推门进去拍了院内的这张照片,也算“到此一游”。 <h1><b>21.铜阙微澜</b></h1><div> 从太液金波向东沿护城河往北,过鸭子桥北街不远就是铜阙微澜,这里是金中都宫殿故址。</div> 途中经过迎春亭,就在二环的旁边,便于游人休息。 护城河岸边风光旖旎 铜阙微澜景区广场中央伫立着北京建都纪念阙,纪念阙高12米,由四根方柱撑起整体结构,取“天圆地方,维系中央,四季平安”等寓意。阙是古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专用建筑物,具有装饰和象征的作用。 阙的东西南北四面各有一个金代文物铜坐龙金代仿制品,铜坐龙是金代皇室的御用器物,象征着吉祥。 阙身南北两面刻有“金宫殿故址”几个大字。 纪念阙东侧临护城河河岸的护坡上排列有五只铜辟邪,辟邪下是铜制的海水江崖斜坡,夏天会形成水顺坡流下的动态景观。 <p>  站在护城河东岸拍摄的纪念阙全景图。</p> <h1><b>22.蓟碑霞蔚</b><font size="4"> </font> </h1><h3> 在广安门桥北有一蓟城纪念柱与南面的北京建都纪念阙遥遥相望,这里就是蓟碑霞蔚景区。<br></h3><b></b><b></b> 去往纪念柱的环二环沿河步道 步行道地上刻有“营城建都”四个字 途径连接枣林前街的步行桥 过桥后继续沿河而行,风光愈加绚丽。 蓟城纪念柱是北京的历史地标。北京城肇始于蓟城,广安门一带是秦统一后蓟城所在地,春秋时成为燕国的都城,唐在此建幽州,辽南京是在幽州城基础上改建而成,金中都在辽南京基础上扩建,元朝不知是否因战乱的毁损兴建元大都时放弃了这里,明代嘉靖年间北京外城建成,广安门一带部分地区又被圈入城市核心区之内。<br><div>  由于历史遗存全无,原宣武区政府在广安门一带先后修建了蓟城纪念柱、北京建城纪念阙和辽南京燕角楼故址等历史地标。</div><div> 最初的蓟城纪念柱建于1995年,是为纪念建城3040年而建,后因城市建设改造,原纪念柱体量、尺度等与周边环境已不适应,2002年又在原址重建。</div> <div>  新建的蓟城纪念柱由古建筑学家王世仁设计,整体为花岗岩材料,高8.5米,底座1.5米,建于方型台基之上。造型借用汉代墓表式样,古朴凝重。纪念柱正面上方镌有柱铭:“北京城区,肇始斯地,其时唯周,其名曰蓟。”</div> <p>  纪念柱北面有铜铸北京地形雕塑,雕塑呈半圆球形,形象的展示出北京三面环山、东南是一马平川的地貌。圆型底座前有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撰写的“北京湾”,全文如下:</p><p> “北京小平原,三面环山,形如海湾,三千多年前沿太行山东麓北行的大道由此分途,向北穿越不同山口,将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区联系起来,古代蓟城就坐落在大道分途的地方,这一特殊的地理条件,使北京成为全国的首都。”</p> 纪念柱南面石碑上正面是“蓟城纪念柱碑记”,背面是侯仁之先生撰写的“北京建城记”。 纪念柱东面护城河风光, 有桥通往北线阁。 离纪念柱不远是宣武艺园,有时间可顺便去逛一逛。宣武艺园原址为善果寺,重建于明代,至清顺治时为京城第一胜地,被列为京师八刹三山之一,五十年代末由林地逐步改建为宣武公园,后因地震被毁。一九八三年重新进行了规划设计,翌年改建为宣武艺园。 宣武艺园内的盆景园。 <h1><b>23.天宁塔影</b></h1><h3> 景区位于天宁寺桥西南侧,要说离二环稍偏远了点,景点因天宁寺而得名。</h3><b></b> 天宁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当时叫“光林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寺中的古塔据梁思成考证应为辽代所建。 因新冠疫情寺院至今没开,下图是我在寺院门口请守在那的尼姑(?)进院内帮着拍的(慈悲为怀),一横一竖拍了两张,还真的挺不错。 走出寺院回程途中,经过寺院东侧的滨河公园桥,远远的可见天宁寺塔,只是塔背后二热的烟囱立在那,实在有点大煞风景。 见缝插针建起的天宁寺立交桥。 <div>  离天宁寺不远就是西便门城墙遗址公园。公园门前立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明北京城墙遗存——西便门段”标识和一块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侯仁之撰文,刘炳森书丹《明北京城墙遗迹维修记》。</div> 城墙遗址公园位于西便门桥区的三角地,因北京城城墙遗存而设立。据说上个世纪70年代修建地铁时, 地铁在它前面拐了个弯儿,所以才留存下来,成就了今日的西便门城墙遗址公园。 1988年对这一段残存的城墙进行了修复,在原来的夯土墙外,包上了一层城墙砖,但保留7处断面遗迹,并复建了一座城楼。下图即为登城口,遗憾的是因新冠疫情暂停开放,没能见到城墙上修复后所立的纪念碑。 公园的东南角有一座“首都建设世纪碑”,下书“青年突击队纪念” 世纪碑的镜面不锈钢雕塑十分壮观,值得一看。 <div>  走出西便门小公园,现代化的城市风貌会将你从历史穿越中拉回到现今。</div><div> 寸土寸金的二环内,有这么一个漂亮的街心公园,真是难得。但因为公园四周全都是快速路,游人要进入公园十分不便,所以这里比其他公园要清净得多。</div> <h1><b>24.金融街绿地</b></h1><div> 金融街绿地,南起复兴门立交桥东北侧的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北到阜成门立交桥畔的中国银行大厦,全长1700余米。这是北京乃至全国最有钱的地方,命名却是环二环城市绿道28个景点中最直白最缺诗意的,不知是无意还是有意?</div> <div>  金融街的标志——金融文化主题雕塑《古币·金融》。由战国布币造型的鼎座与刻有"开元通宝"等字样的球形组成。</div><div> 雕塑采用“布币”形象与“金”字造型相互融合,图形暗含“人”字变形,寓意北京金融街“汇金天下,人和政通”。“金”字笔触圆润,寓意“宝物之金,温润宽厚”。标识采用金色色彩,图形稳重大气,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金融理念有机融合,具有鲜明的识别性、感染力和时代感。</div> 道路两旁,鲜花遍地。 从月坛南桥到月坛北桥,步行道两侧是连绵不断的中外古币。东侧是各国硬币,头一枚是巴西的。 西侧是中国古币,此为南面第一枚永通万国(北周-公元579年)。 金融街雕塑都和理财有关,这是“时代对接" 雕塑 ”流通“,将古老是算盘与现代的计算器融为一体。 过了月坛北桥后,街旁的装饰转换为现代化的智能体育设施。这是动感单车,可以多人竞速。 从侧面看,可堪称是一件绝美的艺术品。 百米智能竞速跑道,可为步道用户提供体验自动运动竞速服务。 <h1><b>25.顺成公园</b></h1><h1><font size="4"> 顺成公园,原指百盛大厦至官园桥一段,但“环二环城市绿道28景”中将阜成门桥以南的金融街段单列为“金融街绿地”,故“顺成公园”只剩阜成门北至官园桥南一段了。这里靠近阜景文化街,布局上更多的考虑让人在游憩的同时能回忆起昔日四合院的情调,营造出古今对话的氛围。景区近800米的路段划分成阜成记忆、海棠花雨、绿茵闲情和荷塘逸趣四片小景区,实属不易。<br></font> </h1><div><font size="4"> 二环阜成门桥一带风光。</font></div> 阜成记忆,简易的长廊背后保留着京城古老的四合院。 海棠花雨,可惜海棠花期已过,明年有机会再来补片。 绿荫闲情,给炎热的夏季带来一丝凉意。 荷塘逸趣,成了小朋友们玩乐的场地。 沿途也有鲜花绽放 老爷爷驮着孙子放风筝的雕塑惟妙惟肖,使人叫绝。 <h1><b>26.潭西胜境</b></h1><div> 位于积水潭桥西北的潭西胜境,是在原积水潭水系基础上建设而成的狭长滨水景观。景区以清乾隆二十六年在积水所作即景诗为蓝本,在现有绿化的基础上,增加跨河栈道,连通南北两岸,并以自然水景为核心,打造荷风坞、浮烟舫、盈玉洲等众多景点,力求再现当年西海盛况。</div> 东入口处的盈玉洲 景区小路,深入秘境。 跨河九曲栈道连接两岸 仿古建筑荷风轩,“一座湖亭倚大堤” <div>  荷风轩里面悬挂乾隆皇帝的三首绝句“积水潭即景诗”。 <br></div> 浮烟舫,乾隆皇帝在积水潭的即景诗句“片时济胜浮烟舫”,如今在潭西胜境景区得以展现。 看守家园的野鸭 随处可见的千屈菜 <h1><b>27.德胜祈雪</b></h1><div> 德胜祈雪景区建设以德胜门箭楼为中心,重点突出城楼的古老巍峨。周围植树多以松柏为主。景区的得名源于历史上的民间传说:1757年天下大旱,乾隆皇帝出城祭祀归来,至德胜门处喜逢大雪霁下,故于德胜门赋祈雪诗二首,并建立御制祈雪碑,因此留下了“德胜祈雪”的典故。诗曰:</div><div> 春祀还宫内,路径德胜门。<br> 文皇缅高祖,渺已实无孙。<br> 力取权弗取,德尊果是尊。<br> 微尘郊外有,望雨复心存。</div> 德胜门是北京内城九个城门之一,是通往塞北的门户,因经常出入军队,故有“军门”之称。明清出兵打仗,一般均从这里出城,德胜门即象征为“以德取胜”。明永乐皇帝北征、清康熙皇帝平噶尔丹叛乱、乾隆皇帝镇压大、小和卓叛乱都是出师德胜门。 从北滨河公园至德胜门桥以东一段是北护城河最漂亮、最保留乡村野趣意境的一段。 河面上穿红色工装的环卫工人与清淤小船构成护城河一景。 <div>  继续向前走,看到的就是现代化的都市风貌了。</div><div> 城楼前的护城河月亮湾。<b></b><i></i><u></u><sub></sub><sup></sup><strike></strike><br></div> 纵横交错的立交路桥同样是一景。 德胜门桥。该照片位置即景区标识图中所标识的德胜祈雪位置,当年可能是最好的观景处,如今算不上了。 桥南的德胜公园,沿此绿道向东可到鼓楼地铁站。 德胜公园向西二环路南就是西海湿地。西海又名积水潭,经过对水面和绿地改造后的西海,2018年国庆节正式对外开放,重现了老舍先生笔下的如画风景。 西海湿地风光 西海之畔伫立着郭守敬塑像,以纪念他对北京通惠河水利工程的杰出贡献。 <h1><b>28.钟鼓余音</b></h1><h3> 钟鼓余音景区从28景图看应指德胜门东南一带,但“钟鼓余音”与“晨歌暮影”中都包含了钟鼓楼的元素,不知环二环城市绿道设计规划者是怎么考虑的,为了东西两城的平衡?其实按北京东城、西城区域划分来说,即便鼓楼大街打通后有了北中轴线,但东西城的分界还是按旧鼓楼大街来划分的,钟鼓楼是划归东城管辖的。所以最终我还是将钟鼓楼这部分归入了“晨歌暮影”景区。</h3><div> 下图是北滨河公园对面的“北护城河滨水绿廊”雕塑,最右侧浮雕景观为“钟鼓余音”。</div> 站在旧鼓楼大街桥上看到的北护城河南岸。 北岸的滨水绿廊 岸边不时传来悦耳的声音。 北滨河公园是以休闲、绿化为主适当配置群众性健身器材,以方便群众娱乐的公园,现已与奇石馆公园合为一体。 奇石馆,馆藏中国十几个省市百余种两千余方观赏石。 奇石馆内的雕塑 地铁鼓楼大街站旁的雕塑“西涯童嬉”。西涯旧指鼓楼及什刹海地区,雕塑是一组正在老城墙头嬉戏、捉迷藏的顽童。 站旁绿道休憩的建筑也带有鼓的造型。这些都是在修建地铁8号线鼓楼大街站时,为尽量减少对周边建筑、道路的影响而采取的一些补救措施,力求还原300年前老北京旧貌。 <div>  全文结束,谢谢观看!</div><div> 部分文字源于网络,在此一并致谢!</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