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八一电影制片厂片头闪光动画</b></h1><h1><br> 陈尔真是我哥蒋祖鉴的老师,小时候哥哥经常给我介绍陈尔真老师,由于好奇,70年代曾请教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片头闪光是如何制作的,这是手工动画,不是现在的电脑动画。但是当初创作这个动画可不是简单的过程。在这里祝陈尔真老师快乐幸福,健康长寿!<br><br> 作者:综合网络图文,西岗老杨、村长、徐悦、中山大学南校区总支等<br><br><b>师者——陈尔真</b> </h1><h1>作者:西岗老杨(2018-10-22)<br><br> 这篇博文,是2017年6月写在QQ空间的。没想到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整个虎林一中的学友,只要是陈老师教过的,都在传看这篇博文。不到一个月,浏览量就超过了6000。今天把它转到博客里,以便于在网上更好的传播。<br> 对于老师而言,每个人都在以后的日子里,因各种缘由记住很多老师。有的因老师喜欢你对你多加关照,有的因你的优秀经常受表扬,有的是因顽皮而受到多次的批评,也有的因某老师某门课讲的非常精彩,让你记忆犹新。<br> 但这种印象深的老师,大多是你的班主任或经常给你上课的老师。而对于我们虎林一中来说,有一位老师,可能平时教你的课并不多,但却在所有同学印象中十分深刻。他就是当时的美术和英语教师陈尔真老师。<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66年文革前的陈老师和爱人</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77年陈老师一家四口在虎林县的平房院子里</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右一为陈老师,身穿小洋服,很帅气的哟</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51年离家前家族成员在香港合影</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前排右侧第二人陈老师)</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红色女谍董竹君(右)和三女儿夏国瑛</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1979年2月陈老师在八一电影制片厂和老同事合影</b></h1> <h1>我的老师陈尔真 〈原创〉<br>作者:村长 2007-12-17<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村长</b></h1><h1><br> 学生时代从我的身边疾驰而过,转眼已经二十多年过去了。那些可亲可敬的老师,将伴随着我的记忆度过我这一生,因为是他们在我的少年时代的心灵寄托,他们是我的恩师;也是我的朋友。现在的生活已步入了另一个轨道,非常怀念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好想重温那段难忘的中学时光!特别是和陈尔真老师相处的那些日子。<br> 我会经常想起陈尔真老师,总会想到和陈老师在一起度过的每一天幸福的日子。现在也是一样,因为我是个比较念旧的一个人。而陈老师不一定还能记得起那个初一,那个喜欢画画而又调皮的小男孩了,毕竟已经过去了近三十年了。当时我们学年有500多学生,他担任我们的美术老师,而我只是500分之一,也许记得:也许不记得,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陈尔真这个名字已经烙在我心里,因为他是我的美术起盟老师,同时也是我做人的榜样!受益匪浅,享用一生。<br> 陈老师出生于1926年,广东汕头人,归侨。高级工程师。致公党中大支部首届主委,曾留美学电影工艺,并游历欧洲、中东、南亚等地。归国后曾参与抗美援朝新闻纪录片拍摄、编辑,参加筹建八一电影厂,八一厂美术片的制作工作。<br> 他的英语特流利。八一厂内部观赏美国、英国的原版“参考片”,几乎都请他在一旁对着麦克风边看边口译。所有观赏的人都称赞他译得好。整风鸣放时,他没讲过一句话,也没贴过一张大字报。但是“反右”一来,有多事者把他尊重原作、实事求是地照译不误,说成是“狂热地宣扬了资产阶级思想和美化了资本主义社会”,“贩卖资本主义货色”,给他扣了一顶“右派”帽子。那些曾不止一次地称赞他译得好的人,却没有一个敢于出来为他伸张正义、辩白冤情。而书生气十足的他本人,还是一句话也不说。<br> 1958年3月,打成右派后被下放到北大荒,在八五O云山畜牧场劳动改造,后被调到虎林一中担任美术教员,落实政策后到广州中山大学,任电教中心副主任,中大侨联主席,省政协委员,在华侨事务和海外联谊工作中成绩突出,1982年获国务院侨办和全国侨联授予“全国侨务工作先进分子”称号,再后来情况不详……<br> 他中等身材,瘦子,长脸,可能是混血儿的原因脸黑黑的。他总是穿一件黑色卡腰的皮夹克,〈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见皮夹克,那年代都是清一色的中山装〉戴一顶咖啡色的长沿毡帽,让人感觉他是那么的另类。他经常手里拿一盒粉笔,腋下夹着几本书,寒风中的身影总是显得那么单薄而无助。<br> 在那个踢开教育闹革命的年代,没人学习,而老师就是臭老九。可是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喜欢上他的课,无论你喜欢不喜欢美术,因为他的课是半堂美术半堂故事会。他讲的故事幽默诙谐并富有哲理,全部是外国幽默小故事,经常弄的同学们哄堂大笑。<br> 记的他讲过这样一则小故事说:“一位顾客到咖啡馆去喝咖啡,先要一杯红茶,红茶端上来以后,他又要求换了一杯咖啡。喝完了咖啡,他站起来就要走出去。侍者拦住他说,对不起,你还没有付钱。他问侍者:什么东西没付钱?侍者说,咖啡呀。他说,咖啡不是用红茶换的吗?侍者说,那红茶你也没付钱呀。他说,红茶我没喝呀,为什么要付钱呢?侍者一时间竟然无话可说”。讲完陈老师又说:“这位顾客明明是在诡辩,却好像处处都在理。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有些人明明是诡辩,却自封为辩证法”。我现在才知道那是他对那个时代的申辩和无奈。 <br> 陈老师对我们几个热爱美术的同学特别关照,还记的他的家住在一个粮店的旁边,〈粮店,时代的产物〉一间小草房。他时常带我们去他家看他发表过的作品,和一些我们从未见到过的名家作品。陈老师的爱人很热情,她好像是泰国人,他们收有一对儿女,大的是女孩;小的是男孩;他们家的日常用语就是英语,那时候的我们就象听天书一样一句也听不懂,因为那个年代还没有开英语课。再后来我还知道了我们经常看到的那闪闪发光的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片头就是他制作的,每当去电影院看到那片头都会想起我那可敬可爱的陈老师。我还记得他常讲给我们的一句话:“人之相知,贵在知心,人之相悉,贵在悉品,人之相尊,贵在尊才,人之相敬,贵在敬德”。我知道,他希望我们今后都成为心正、品清、才优、德高的人。<br> 我高一那年鲁美来我校招生,我们跟陈老师学习的五个学生都参加了考试,我还记得考试的内容:招考老师在讲台上放了一把水壶和一条毛巾让我们画素描,一切都很顺利。最后是政审关,我们四个男同学都落榜了,只有一位女同学如愿的考取了鲁美。<br> 陈老师是一位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人,他经常说:“要快乐的面对生活,不要把对生活的态度扭曲,不要对生活失去信心。”我经常会想起他说过的话,也是我后来做人做事的态度。<br> 偶尔会想起陈老师,想起他从老花镜上面看人的样子,想起他几乎整年不换的皮夹克,和那顶咖啡色的长沿毡帽,甚至会想起老师的家庭和他当时年幼的一双女儿。许多年过去了,有时总会有一种无奈和惋惜的情绪,对于我的老师,对于那个时代,对于人生路上出现的所有不幸和幸运。“风雨多加人未老,关心初度路犹长”。真希望现在我的老师能有一个好的晚年、好的归宿!陈儿真这个名字在我心里就像那默默无闻的树根,使小树茁壮成长;又使树枝上挂满丰硕的果实;却并不要求任何报酬。我会永远记住他的,记住他的一些话和与我们相处不长但已经建立起的那种师生情谊。师道有风,源远流长。我的陈老师,我记忆中永远挥不去的一份情谊。<br> <br><br> 2007.12.16/村长<br></h1> <h1> 每当我看到八一厂的片头,都会想起我的恩师陈尔真!他就象春蚕一样,一生没说过自诩的话,那吐出的银丝却是丈量生命价值的尺子。陈老师从未在别人面前炫耀过,当桃李盛开的时候他却远离了我们的视线。几十年过去了,非常想知道老师的近况。是否健在?是否安康?我在网上竭力搜寻他的消息,得到的还是知之甚少。我在中山大学的网站和贴吧都发了消息,但是却没有回音。如有那位路过我博的朋友认识陈老师,能提供陈老师的情况,给我捎来老师平安的消息,本人不胜感激!了却我积压在心里多年的牵挂,使我心中多一份宽慰和坦然。(这篇文章估计您能看到。)<br><br></h1><h1><b>有这样一位老人——陈尔真</b></h1>作者:徐悦 14-10-23 <br>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徐悦</b></div><br> 陈尔真先生是我非常佩服的一位老人,刚刚看了一部叫《暖》的电影。正巧最近在我生活中发生了一些宽恕和原谅,等待与承诺的故事。而陈尔真先生的一生就在用实际行动阐述着这一主题。在这一点上,他比我一直敬佩的外公,做的要好的多。<br> 见到陈尔真本人是在我去中山大学研究生复试的时候,他是我外公在虎林下放时的朋友,一生的挚友。刚见到他时,我对他并不熟悉,但被他爽朗的笑声吸引,他伸开手指,大声说,“我今年86啦。”两年之后,我研究生毕业,他又说道,“我现在88啦,我的初定目标是90。”<br> 陈老师出生于1926年,广东汕头人,归侨。高级工程师。致公党中大支部首届主委,曾留美学电影工艺,取得电影动画博士学位,并游历欧洲、中东、南亚等地。归国后曾参与抗美援朝新闻纪录片拍摄、编辑,参加筹建八一电影厂,八一厂美术片的制作工作。那闪闪发光的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片头就是他制作的。1958年3月,打成右派后被下放到北大荒,在八五O云山畜牧场劳动改造,经历了艰苦的岁月。同行的5人中有2人切腹自杀,2人喝毒药自杀,只有他活了下来。后被调到虎林一中担任美术教员,落实政策后到广州中山大学,任电教中心副主任,中大侨联主席,省政协委员,在华侨事务和海外联谊工作中成绩突出,1982年获国务院侨办和全国侨联授予“全国侨务工作先进分子”称号。<br> 他的学生回忆说他的英语特流利。八一厂内部观赏美国、英国的原版“参考片”,几乎都请他在一旁对着麦克风边看边口译。所有观赏的人都称赞他译得好。整风鸣放时,他没讲过一句话,也没贴过一张大字报。但是“反右”一来,有多事者把他尊重原作、实事求是地照译不误,说成是“狂热地宣扬了资产阶级思想和美化了资本主义社会”,“贩卖资本主义货色”,给他扣了一顶“右派”帽子。那些曾不止一次地称赞他译得好的人,却没有一个敢于出来为他伸张正义、辩白冤情。而书生气十足的他本人,还是一句话也不说。总是穿一件黑色卡腰的皮夹克,戴一顶咖啡色的长沿毡帽,让人感觉他是那么的另类。经常手里拿一盒粉笔,腋下夹着几本书。<br> 在那个踢开教育闹革命的年代,没人学习,而老师就是臭老九。可是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喜欢上他的课,无论你喜欢不喜欢美术,因为他的课是半堂美术半堂故事会。他讲的故事幽默诙谐并富有哲理,全部是外国幽默小故事,经常弄的同学们哄堂大笑。我妈妈当时住在他家隔壁,他经常晚上来我们家讲福尔摩斯的故事,讲到最精彩处就不讲了,妈妈姨妈和舅舅常常吵着要听下回分解。<br> 我看望陈老的时候,他说自己年八十六,但身体顽健,前紧后松(无尿频便秘),眼明耳聪,思路敏捷,行动如风。对自己的现状非常满意,他说古称要读万卷书,他还在努力,但万里路是已经做到了,去过十多个国家,住过五星级宾馆,也住过朝鲜战场的坑道,住过北大荒的马棚,也住过正式监狱345天(文革时)。现在托党的好政策,住在电梯有空调的高楼,附近有几处公园,又一次,他在公园捡到一群老人下象棋,棋盘、棋子已经残缺破烂,他就买了一副新象棋送给他们,下棋的二人一再向观众说是这位老先生赞助的。他一直强调当时竟有种霍英东、李嘉诚的感觉,但是大概只有八、九秒钟罢!<br> 退休之后,他看书也写书,初稿的有《名人轶事传说》、《文史哲中的咬文嚼字拾遗》、《打捞记忆》、《笑谈》、《你知道吗》《有趣的广告》、《看相的真善伪》。。。大概已积累数十万字。在他家的时候,他给我看他的每日一记。从几年前开始,他每天记录今天生活中发生的奇闻异事以及自己的感想体会,有时也会回忆过去的生活。比如他最近就从哈佛大学出版的一大本番鬼佬学汉学的书中,学到了不少中国书少有的知识,比如叶挺将军字“希夷”,英文书中的解释是:东西小到看不见叫“希”,声音细到听不清叫“夷”,他由此推断出叶挺将军取名字比郭沫若还谦虚。他甚至特地买了德文、意文、日文、法文字典,看到有趣的语言现象,仍像小孩子似得好奇和欣喜。已经记录了几大本了。他说这是防止老年痴呆的好方法,有机会要把这些杂笔出版呢。<br> 陈老一直说他很知足,工资能养得起自己,吃的还不错,住的是中大的自建房,现在价值翻倍,地段又好,在家君子动口不动手,有现成的饭菜伺候,饱食之余又忙自己的琴棋书画,琴,小提琴,水平麻麻的,书,练了韩苑分书小楷,也背诵王右石的草书十七帖口诀,画,已出一本水彩、水粉画册。永远讲的都是自己的所得,对于所失看的很开,他的一些朋友,终日揣度目标、方法、手段、人际关系。。。累的有点成仁取义了,留下的大多也健康欠佳,他对他们说:“我不和你比官大,我不和你比钱多,我和你比命长。”<br> 真诚希望陈老长命百岁,陈老,你在广州还好吗?<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1706陈尔真老师92岁高龄视频资料</b></h1> <h1><b>最新消息</b></h1><h1><b><br>中山大学南校区总支举办欢度重阳节活动</b></h1><h1><br>文章来源: 作者:中山大学南校区总支 添加时间: 2019年10月14日<br> 10月7日晚,中山大学南校区总支部在学校举办欢度重阳佳节活动。省委会副主委、省直工委主委年海,中山大学南校区总支主委梁琦,省委会参政议政工作处副处长黄静及总支党员等出席活动。<br><br> 梁琦表示,举办这次活动也是总支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别开生面的一次尝试。她在活动中朗读毛泽东同志的《采桑子•重阳》一诗,“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热烈欢迎各位成员的到来。<br><br> 年海作开场讲话,祝福参会人员重阳佳节开心快乐。他深情地说,各位老党员正是建设新中国和参与改革开放的老一辈人的代表,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老一辈人创造的。在座的各位也为致公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鼓励年轻党员多多向老党员学习,传承这份致公党人的精神,同时祈愿各位老党员身体康健,万事胜意。<br><br> 此次活动为致公党老中青三代成员相互交流提供了契机。年轻党员和青年学生向总支四名85岁以上的老党员献上美丽的花朵,以此致敬老一辈,传承致公党精神。<br><br> 94岁高龄的中山大学支部第一任主委陈尔真精神抖擞,激情满怀,表达了自己的开心以及对致公党的情怀与归属感,他祝致公党发展越来越好,祝大家身体健康。<br></h1> <h1>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我国著名的海洋水产生物学家、中大南总支老党员、86岁的老党员宋盛宪带来了他的著作《鱼类趣味知识》。宋老师曾当选农业部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媒体以《最美夕阳红》为题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中大南总支很多老党员们都曾经是我国科研战线上的尖兵、高教战线上的强将。<br><br> 此次活动特别设置抽奖环节以增加活动趣味。全体成员热情参与,情绪高昂,开怀畅谈,笑声朗朗。活动结束后,老党员们意犹未尽,在群里发表感想。<br></h1><div><br></div><div><br></div><h1><b><a href="https://www.meipian.cn/34upm5b9?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更多往事记忆及其它目录请点击这里</a></b></h1><div><b><br></b></div><div><b><br></b></div><h1><b><a href="https://www.meipian.cn/3axiutd3?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全国中考试题、答案、解析</a></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