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害虫松毛虫完整生活史

蝶哥

<p>温绍奎 图文</p> <p>  松毛虫 Dendrolimus 是鳞翅目枯叶蛾科松毛虫属昆虫的统称。又名毛虫、火毛虫,古称松蚕,共有 30 余种, 我国分布有 27 种,是松毛虫 种类最丰富的国家[1]。食害松类、柏类 杉类等重要树种。中国最早的记载见于1530年广东《龙川县志》:“明嘉靖九年,大旱时连年发生,毛黑,食松叶尽而立枯,作茧松枝上,冬末乃化尽。”至今,松毛虫仍是森林害虫中发生量大、危害面广的主要森林害虫。 在我国 ,林业上最严重的害虫当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松毛虫属 Dendrolimus 昆虫 ,其中以马尾松毛虫指名亚种 Dendrolimu punctatus punctatus Walker、赤松毛虫 D .punctatus spectabilis Butler、落叶松毛虫 D .superans Butler、云南松毛虫 D .houi Lajonquiere、思茅松毛虫 D . kikuchii Matsumura 为典型代表, 给林业生产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不同种类的松毛虫,不论世代多少,生活习性大致近似。</p><p> 产卵:雌蛾多产卵于松针上,呈块状,每一雌蛾产卵200~800粒,一般300~500粒,云南松毛虫最高产卵量高达1700多粒。幼虫在上午6~9时孵化,初孵幼虫在3龄前比较集中,有吐丝下垂习性,借风力传播,3龄以后分散活动,幼虫期共有6~9龄,以3~5龄幼虫越冬。</p><p> 越冬 : 长江以南除高海拔地区的思茅松毛虫下树越冬外,一般均以幼林松针丛为越冬场所。大树则有部分在大树树干皮层中越冬。在黄河、淮河流域,赤松毛虫、马尾松毛虫大部分在树干皮层,一部分在树冠针叶丛中越冬。华北地区的油松毛虫以树皮下或地面石块下为越冬场所,东北的落叶松毛虫在地被物以下越冬。幼虫以最后一个龄期取食量最大,占整个幼虫总食量的70~80%。老熟幼虫在树枝上、针叶丛中或地被灌木上结茧化蛹,老熟幼虫体上及茧上均有毒毛。成虫多在傍晚羽化,交尾、产卵均在夜间进行,趋向生长好的松林产卵。成虫飞迁是扩散的主要方式,飞迁的距离与地形地势、松林分布、受害程度、光源有关。</p><p> 下面以我亲自观察拍摄的云南省曲靖市常见的马尾松毛虫为例揭示它们完整的一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