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特警练兵 科学防治热射

清风明月

<p>  ——热射病防治专家组组长、解放军总医院主任医师宋青</p> <p><br></p><p> 炎炎夏日,气温逐渐升高,特警的训练强度也不断加大,热射病防治进入关键阶段。如何高标准做好热射病防治工作?热射病防治工作关键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p><p><br></p> <p><br></p><p> 超前预防。要树立积极预防的理念,把立足点放在提高队员对热环境的适应性上。同时,将关口前移,从防中暑着手抓好预防,其根本措施是做好热习服。</p><p><br></p> <p><br></p><p> 按人员角色主要分为4个方面。</p><p> 组织者要掌握防暑知识、天气状况、队员身体状态等。一般来说,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热射病是中暑病人最为严重的一个阶段。组织者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中暑?什么是热射病?知晓热射病是可以创造条件避免的。其次,要关注周边温度、湿度、空气、风速等天气信息以及可能发生的变化;了解参训队员身体状态,特别是重点人群(新入警、休假归队、近期患病或不适、有中暑病史的队员等),不提倡带病参加大强度考核或竞赛。还要掌握科学训练的方法,避免“盲训”“野训”。</p><p> 训练的计划者和组织者要科学施训,做到“4个充分”。充分培训。加强训练、体育专业化、医疗卫生基本常识的培训。充分计划。制订训练计划和课目时,参考卫生人员的意见或建议。每年入夏前(各地入夏时间有所区分,以西安为例,端午节后),需组织防暑知识宣教和热习服训练。充分准备。针对训练中可能出现的极端环境和极端天气制订充分的保障措施,对可能出现的人员健康意外制订预案。充分协调。对疾病预防、急救、转运等措施统筹协调,避免职责不清、机制不畅。</p><p> 应做好防暑工作。一是防暑动员。定期开展防暑知识宣教,指导队员进行热习服训练。二是防暑预警。建立热射病预防和现场急救规范;大型训练前筛查重点人群,如刚入警人员、休假归队人员、严重腹泻、熬夜、睡眠不足和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人员;当地气温突然升高时应提前进行预警;考察周边医院分布,了解医院场地、设备和保障能力;提前与医院建立急救绿色通道,一旦发生热射病迅速联系运送车辆,联系接洽医院的行政部门及接洽科室,提前做好抢救准备。三是防暑物品准备。确保防暑物品充足,救护车配备空调且随时可用。四是防暑急救演练。定期开展热射病现场急救演练,熟悉热射病识别和救治流程。</p><p> 参训队员要学会自我监测和自救互救。掌握基本的防暑常识;主动向上级领导报告自己的身体和心理近况;科学训练,训练中出现身体不适及时报告,不隐瞒病情;养成自救互救的意识。训练中自己或队友发生异常情况时,第一时间实施正确的自救互救能挽救生命。</p><p><br></p> <p><br></p><p> 及时救治。夏日,关中地区热浪滚滚。发现突然头晕眼花、步履踉跄,还伴有恶心、呕吐、呼吸急促等症状。要卜他扶到树荫下平躺休息,解衣降温,后送医院。</p><p> “早期快速、有效、持续的降温措施是热射病成功救治的关键。热射病的早期处置原则是‘边降温边转运’,当降温与转运存在冲突时,应遵循‘降温第一,转运第二’的原则,为救治争取宝贵时间。</p><p><br></p> <p><br></p><p> 自我监测应知晓,自救互救最重要。为在训练中及时发现热射病,大家必须学会3个技能。</p><p> 一是测脉搏。将右手食指、中指及无名指指腹置于左手腕横纹外侧脉搏搏动最强处,自数脉搏15秒。将所测脉搏数乘以4,就是自己每分钟的心跳数。正常人安静时为60-90次/分;中暑或热射病发生时,心率可达160次/分以上且持续不降。此外,还要知道训练中的安全心率和最高心率。年轻人安全心率和最高心率的算法分别是(220-年龄)×70%、(220-年龄)×(80%-85%)。如20岁的队员,训练中安全心率为140次/分,最高心率为160-170次/分。</p><p> 二是及时发现预警信号。出现以下3种情况要小心:出汗比平时多或不出汗;出汗多未及时补水;训练过程中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慌胸闷、恶心呕吐、步态不稳等症状。当发现预警信号时,应立即停止训练,脱去装备、衣裤,口服淡盐水,向直接领导报告并逐级上报,电话联系医疗机构。</p><p> 三是学会互救。快速识别热射病的方法是“一看二摸”:看脸色是否潮红或苍白、摸皮肤是否灼热无汗、摸脉搏是否大于180次/分持续不降,并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跑步中出现醉酒状步态、站立不稳等情况时,应上前搀扶,让其停止运动,切忌拖拽跑。</p><p><br></p> <p><br></p><p> 若出现中暑症状,也要第一时间进行救治。出现中暑症状可根据中暑程度进行处理。若出现轻度中暑,应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平躺休息,脱去装具和衣裤,补充水和盐分,测量核心温度(推荐使用耳温枪测鼓膜温度),建议采取冷水喷淋的方式降温。若出现中重度中暑,除了以上措施外,应持续监测体温和其他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等。有条件时尽量采用冷水浴降温(水温15℃-25℃,可根据患者的适应性进行调整)。冷水浴时,应确保患者头部不会进入水下,并保护呼吸道,防止误吸和溺水。若现场不具备冷水浴条件,也可向全身浇凉水或用湿毛巾擦拭全身,并持续扇风。</p><p> 除上述降温和监测措施外,还应迅速补液扩容,观察尿量、尿色变化,保护气道,控制躁动和抽搐……及时有效的早期处置会为后续医院救治赢得宝贵时间,直接影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p><p><br></p> <p>  危害:体温调节功能失调,累及脑、肝、肾、心脏,引发神经器官受损,危及生命。</p><p> 并发症:急性肾衰竭、轻或中度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p>

热射病

中暑

防暑

训练

心率

互救

降温

热射

救治

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