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峄县城西首,有一座独具魅力浩大的石榴园林。这里群山连绵,霸王山、汉王山、青檀山、石屋山、马头山,或连属,或相峙,或交错,构筑了一幅幅美妙的山水丹青画卷。在霸王山和汉王山之间形成了一条峡谷,自南向北,尽头便是“青檀山”。青檀山岩下有一座千年古刹,半隐在葱茏幽谷之中,青檀树环绕殿宇,清溪涓涓流淌,钟声不绝,香火袅袅,为这座佛寺平添了几许清幽和文化张力,这就是著名的“青檀古寺”。 据《峄县志·山川》卷记载:(县)又西七里,曰青檀山,亦名云峰山,旧有云峰寺,唐时立,今圮。据传“云峰寺”原址在山岩上。《峄县志》记述了“青檀寺”的地理位置,标注了“云峰寺”更名为“青檀寺”的史实。<br> “青檀寺”由山门、大殿、配殿、长亭等众多建筑物组成。“大雄宝殿”内供奉着三世佛,铜面金身,法颜慈祥。“天王殿”供奉有四大天王。<br> 大雄宝殿阶下有一口水井名曰“跑堂井”。此井水甘冽不涸,尤其大雨过后,喷涌而出,让人称奇。为什么叫它“跑堂井”呢?实际上是当时这个寺院的和尚,把厨房建在井边,把餐厅建在泉的下游。做好的饭菜茶水用托盘放在上游自然漂过去,形成“曲水流觞”之势,代替了跑堂之苦所以称为“跑堂泉井”。 青檀禅寺还有一株“雌雄同株”的千年银杏树,枝繁叶茂,果实累累,夏日苍翠欲滴,秋日黄叶拍天,映衬着庙宇更显古意盎然。这棵银杏树是唐朝开元年间建寺的时候种下的,远观是一株,仔细看是两株树,一雄树一雌树逐渐形成一体,到上面结成连理枝,甚为奇特。<br> 寺后还有一个蝴蝶谷,每逢春夏之交的季节,成千上万的蝴蝶在这里上下纷飞,觅食嬉戏,温存结伴,它们像“飞舞的花朵”,在山谷内自发云集,让古寺不再寂寞,让山谷充满了生机与奇趣。 青檀古寺大殿北岩上有宋代“金界楼”,门楣上书“金界”二字,取佛教“金刚界”的简称。据传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曾在此养眼。岳飞养眼期间与青檀寺主持法聪谈经论佛结下深厚友谊,“金界楼”因此被人们称为“养眼楼”。晋代文学家美男子潘岳(潘安)在这里被青檀树的英姿所折服,甘称自己为“檀奴”。明代“兵部右侍郎”贾三近与父亲贾梦龙迷恋这里的别样风光,与当地知名的文朋好友成立了“青檀诗社”,开创了峄地文化的盛世先河。<br> 另外,古峄县历代知县、宿儒都曾来青檀寺揽胜,诗咏青檀风物。峄县的知县何允济,重阳节这天,邀请朋友游览青檀寺后就写了一首《重九游青檀寺》,“风清策马问青檀,揽胜抠衣登几盘,为爱名山酬宿慕,兼逢令节缔交欢……” <div> "青檀寺"自唐朝始建,历经宋、元、明、清,由于社会动荡,时有兴衰,虽各朝都有重修,但最终也未能逃脱战乱和人为的破坏。从明、清两朝编修的峄县志上就能看到“今圮”的字样,说明当时“青檀寺”已损毁倾圮。<br></div> 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十分重视民族宗教和人文历史遗存保护与建设,加大了对旅游朝阳产业的投入。1985年斥资重建了“青檀寺“,先后建设了大雄宝殿、天王殿、岳飞养眼楼、卧佛殿、报国塔、念佛堂以及亭台楼榭,整修了进山道路和“青檀湖”。著名书法家舒同题写了“青檀寺”寺名,著名史学家胡绳题写了“古木幽峡”,浙江省原副省长刘亦夫题写了“青檀秋色”,迟浩田上将题写了“青檀精神万岁”。峄县老乡贺敬之部长还专门为家乡的石榴园风光写下了“四园诗”,为鲁南名刹注入了更多的文化信息,使“青檀古寺”更加绚丽多姿。 如今的“青檀寺”庙宇宏伟,高塔入云,僧屋如巢,古木幽峡……再现了贾三近“秋风古木前朝寺,僧屋如巢自在栖”的诗意。这里山水相依,晨钟暮鼓,底蕴深厚,传说动人,游人如织。这里尽显峄地之荣光,造化之神秀;这里尽显古峄新韵人文之美、生态之美、浪漫之美、和谐之美! <div>文字:孙 晰</div><div>编辑:孙中强 付尊超</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