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二环城市绿道,走起(中)

黄子万

上世纪90年代初建成通车的二环路,是在祖国首都北京心脏围绕旧城而建的一条快速路。该路全长33公里,共有29座立交桥。这是北京第一条环城快速公路,也是中国第一条全封闭、全立交、没有红绿灯的城市快速环路。它的建成,是北京交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力的不断强盛,北京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在二环路及护城河两岸修建了环二环滨水绿道。在植草、植树、植花的基础上,依据沿线钟鼓楼、雍和宫、东便门、天坛、天宁寺、积水潭、德胜门等不同的历史风貌底蕴植入更多文化元素,让市民行走在绿道中不仅可以健身休闲,更能感受到老北京城的味道。 环二环城市绿道全程共有28个景区,按东南西北四环分布为:<br>  北二环:潭西胜境、德胜祈雪、钟鼓余音、晨歌暮影、古荷花雨、梵宫映月、春场新颜。<br>  东二环:水场拾趣、春门祈福、谷仓新貌、东二环城市公园、古垣春秋、金台秋韵、龙潭鱼跃。 <br>  南二环:左安品梅、临波问天、永定祥和、临河知耕、陶然春雨、右安闻莺、大观平渡。 <br>  西二环:应天怀古、太液金波、铜阙微澜、蓟碑霞蔚、天宁塔影、金融街绿地、顺成公园。<br>  这是一个开放式的环型公园系统,以满足步行功能为主,在车水马龙的交通洪流附近,你可以享受绿树如荫、繁花似锦的自然风光;你可以穿梭、倘佯在文物古迹、现代风貌中缅怀历史、展望未来。当年,北京城市建设的先贤们曾设想在城墙上建设一圈环型城市公园。如今北京的城墙早已不复存在,但是环型公园的设想却通过滨水绿道的形式得以实现。<br>  今年五、六月间,我用了将近30天的时间走过了这28个景区,拍摄了上千张的照片,整理成册留作纪念并与大家共享。 <h3><b>  </b>(接上集)</h3><h1><b>10.金台秋韵</b></h1><h3> 金台夕照是北京著名景点之一,北京地名中有金台路、夕照街,从广渠门到光明桥一段滨水绿道称为“金台秋韵”。在广渠门桥北有“广渠春晓”,桥南有“广渠秋韵”。两处都不大,主要是周边居民晨练和休憩的地方。<br></h3> “金台夕照”,源于燕京八景之一,具体在何处说法不一,1935年出版的《旧都文物略》上记载说是乾隆定点的“金台夕照”在朝阳门外东南二里许的“苗家地北高地”。2002年在施工建设北京商务区财富中心大厦开挖地基时,出土了乾隆帝御笔题金台夕照碑。 <div>  碑的正面为乾隆行书“金台夕照”四字,落款是“乾隆辛未初秋御笔”,下有两方御印。碑顶、碑座刻有吉祥图案,碑阴为乾隆草书七言律诗一首:“九龙妙笔写空蒙,疑似荒台西或东。要在好贤传以久,何妨存古托其中。豪词赋鹜谁过客,博辩方盂任小童。遗迹明昌重校检,辜然高望想流风。”</div><div> 经清理后的金台夕照碑立在财富中心大厦的庭院之中。石碑周围,广植花草,绿树成荫,碑后有喷水池,碑的正前方是燕京八景介绍和镶在地面上的燕京八景地形位置铜雕图。</div> 碑的东侧可见央视大楼,2008年地铁10号线一期开通时附近的车站借用金台夕照这个典故命名。 广渠春晓位于东二环广渠门桥东北角,公园入口处大石头上有一枝梅花枝和“广渠春晓”四个大字。 公园的小广场,里边有不锈钢的桌椅。 围墙上一个大大的“春”字。 晨练的居民 广渠门桥东南角的广渠秋韵也有一块巨石,但上面没有字。 这里也有一块小广场,广场的东侧是写字楼。 广场偏南有一块地雕,再现了当年的广渠门。 广渠门桥下二环路东的绿道。 广渠门桥向南有夕照寺中街,夕照寺就坐落在这条街上。 <div>  夕照寺,原为南城大寺。该寺始建年代虽然不详,但据各种史料看,夕照寺可能始建于元末或明朝的前期正统、景泰年间,爱国民族英雄兵部尚书于谦曾多次去该寺,当时的夕照寺已成规模。 </div><div> 目前位于夕照寺中街金台夕照会馆内的夕照寺应该不是原建,另外它与五星级的金台夕照会馆不知什么关系。<br></div> 去夕照寺时山门紧闭,不知是疫情影响还是没到开门时间,山门左侧是一尊高僧塑像,右侧有一悬挂的大钟。 <h1><b>11.龙潭鱼跃</b></h1><div> 光明桥向南,越过龙潭闸至左安门角楼一段,因西临龙潭湖公园而曰“龙潭魚跃”。 </div> 龙潭湖公园这一带原是明朝嘉靖年间为烧制城砖挖出的大片洼地而逐渐形成的水域,后由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设计整修成现在的模样,并取名“龙潭湖”。 公园龙吟阁景区 龙女牧羊景区 龙字石林 万柳堂景区在公园的东北部,景区沿湖两岸种植了品种众多的柳树,形成了“万柳”之景。 走出龙潭湖,河道直阔,两岸绿植如茵,修筑几多观景平台。 全民健身步道,上书篆体”龍潭“二字(倒过来看)。 左安门角楼是老北京外城东南角的角楼,2017年复建完成。 这里是北京东城、朝阳、丰台三区的分界处,西北是东城、东南是朝阳、西南是丰台,城楼下立有“国务院2014年”的界桩。 角楼对岸护城河畔垂钓人 <h1><br><b>12.左安品梅</b></h1><h3> 南护城河绿道左安门角楼向西至玉蜓桥一段称“左安品梅”,此段河道两岸狭窄,又被二环和高铁分割,并无多少景观。护城河南岸种植很多梅树,称作百米梅廊,只是时令已过,难见梅花。</h3> 延续龙潭鱼跃的健身步道一直向西。 京津城际铁路在这一段与南二环、南护城河并列同行,高架下成为附近居民晨练的好地方。 南护城河风光旖旎 南北两岸风光无限 北岸 南岸 百米芳华园,闹市中的僻静小路。 过了百米芳华园不远,途经玉蜓公园天坛驿。 天坛驿长廊北侧横匾上书有“穹宇亘横”,长廊中休息的游人不少。 玉蜓公园西面入口处,与街对面天坛公园南门隔河相望。 <h1><b>13.临波问天</b></h1><div> 二环绿道南护城河中段偏东,二千米之遥沿河营造、古色古香。24根汉白玉节气石柱冲天而起,24只花球散落玉盘。此段绿道,东有玉蜓公园,西有永定公园,中间镶嵌着二十四节气公园即临波问天景区。地处天坛西南的临波问天,虽只系城市绿地,无法与天坛相比,却因有一带碧水,增添了些许灵气,倒也弥补了天坛无水之憾,这也许是临波问天得名之由来吧?<br></div> 景区东端毗邻天坛南门,无意中拍摄的照片,透过门洞居然还可以看到祈年殿、皇穹宇的影子,实属有幸。 24节气公园分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四个主广场,自东向西依次伫立在南护城河北岸。“春种广场”的6根汉白玉石柱分别代表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六个节气,也就是儿时背诵的节气歌的第一句“春雨惊春清谷天”。 “春种广场”上的“二十四节气”碑,北京市崇文区人民政府2009年8月立。 碑旁的二十四节气汉白玉柱 汉白玉花球,每个球上雕刻着不同的花朵。 沿着护城河南岸行走,依次看到了“夏长广场“ “秋收广场”正中的两个篆体“秋收”大字。 绿道旁的休憩长廊依坡建造,在环二环绿道上也可谓别具一格。 接近“冬藏广场”时远处已依稀可见永定门城楼。 <h1><b>14.永定祥和</b></h1><div> 永定祥和景区位于老北京中轴线的最南端,与北面的晨歌暮影遥遥相对。</div><div> 永定门是明清北京外城城墙的正门,是北京外城城门中最大的一座,也是从南部出入京城的通衢要道。 永定门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寓“永远安定”之意,城楼形制一如内城,楼连台通高26米,永定门城楼和箭楼于上个世纪被拆除。</div> 2004年复建永定门城楼,但瓮城和箭楼并未修建,感觉略显单薄,缺少气势。建楼同时,周边修建成为公园, 北起南纬路,南至永定门,东西两侧抵达天坛与神农坛坛墙,绿地呈船型,称为永定门公园。 从24节气公园南岸走过来去永定门公园南广场时路旁的巨型宫灯,好一派祥和景象。 永定门南广场,因今年五一节后开始维修,所以无法从再往南的位置拍摄该广场。若能如此,还能增加一些前景,会更壮观一些。 广场横跨在永定门前的护城河与二环路上,在传统北京南中轴线上形成一处凌空飞建的独一无二"空中花园"景观。 城楼北面的御道连接南纬路,长达1000米。中间是石板路,两侧为灰砖贯穿南北,成为南中轴的标志。 城楼东北角处立有中华昆仑玉 御道上有中轴南端点里程星 御道东侧的一组地雕外部为圆形,中间雕刻有“敬天勤民”四个篆体字(御道东侧是天坛)。 西侧一组地雕外形为方,中间雕刻的是“农桑为本”(御道西侧是先农坛)。 永定门公园北门 永定门外西南方铁路桥南侧不远是近年来修建的燕墩公园,内有燕墩。 燕墩又称“烟墩”,是一座上窄下宽、平面呈正方形的墩台,始建于元代。元、明两代北京有五镇之说,南方之镇即为燕墩。因南方在“五行”中属火,故堆烽火台以应之。燕墩上竖有清乾隆皇帝御制碑一座,是北京著名碑刻之一,1984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h1><b>15.临河知耕</b></h1><div> 永定门桥至陶然桥一段叫做“临河知耕”。“临河知耕”因临河有座先农坛而得名,先农为风伯,雨师,灵星,先农,社,稷六神之一,明清两朝帝王每年开春行藉田礼于先农坛。外坛己经改建为体育场内坛仍存。</div> 此次去了先农坛体育场,即先农坛外坛所在地。先农坛内坛(现为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还没顾上去,北京新发地引发的疫情就来了,只得找出了2007年2月拍摄的几张照片充数(下面三张),那是我在京多年唯一一次去先农坛。 太岁殿,是祭祀太岁及春夏秋冬等自然神灵之地。位置处内坛中心地带,也是先农坛内最大的单体建筑。 太岁殿内的“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原是北京隆福寺穹顶藻井。 观耕台,是皇帝观看大臣行耕耤礼的观礼台(皇帝每年要在台南的“一亩三分地”亲耕耤田),砖石结构,须弥座以黄绿琉璃砖砌筑,装饰精美。台南是皇帝耤田之处,即一亩三分地。 永定门桥至陶然桥一段沿途滨水步道 路旁的装饰带有“营城建都”的字样 <h1><b>16.陶然春雨</b></h1><div> 过陶然桥继续西行至开阳桥一段为“陶然春雨”景区,因陶然亭公园在其北岸而得名。</div><div> 陶然亭公园,是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最早兴建的一座现代园林,它融古代与现代造园艺术为一体,素有有“都门胜地”之誉。</div> 慈悲庵,是创建于元代的古刹,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自清代以来一直成为封建士大夫、文人墨客聚会游览的地方,至今留下很多诗文作品。在近代,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先后在此进行革命活动,成为北京一处具有纪念意义的革命遗址。 陶然亭,是清代名亭,也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坐落在慈悲庵的西侧。清康熙34年(公元1695年),当时任窑厂监督的工部郎中江藻在慈悲庵内创建此亭,并取唐代诗人白居易“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之诗意,为亭题额曰“陶然”,这也是公园名称的由来。 <div>  公园以突出中华民族“亭文化”为主要内容,据说全园共有36座亭子, 还有一个园中园,叫《华夏名亭园》,园中以1:1比例仿造了国内十几座有名有故事的亭子得以赏玩。</div><div> 吹台亭,仿照扬州市瘦西湖吹台而建。吹台位于扬州市瘦西湖公园内,俗称钓鱼台。相传乾隆南巡的时候,曾在瘦西湖吹台钓过鱼,因此而得名。</div> 兰亭,江南著名园林之一,位于绍兴市西南的兰渚山麓,是东晋著名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园林住所。 浸月亭。浸月亭位于江西九江市长江南岸,相传为三国名将周瑜的点将台故址。唐代诗人白居易始建亭于湖中,当时白居易被贬江州,取其《琵琶行》诗句 “别时茫茫江浸月”,称为“浸月亭”。 百坡亭。四川眉州城内湖中的百坡亭,是眉山人为纪念苏东坡而建,原亭长二十米,中间为八柱小亭,攒尖式屋顶,筒瓦房面。亭边设飞来椅,供游人临池俯照。每当夏季莲花盛开,游人观鱼赏荷趣味甚佳。 荷花盛开时节是陶然亭公园最美的时候。 云绘楼。云绘楼和清音阁原在中南海中的南海东岸,是清乾隆年间的建筑。建国初期为了建新的中南海门诊部,云绘楼和清音阁曾在计划拆除之列,但最终议定将其迁移至陶然亭公园里。周恩来总理亲自偕同梁思成等先生堪踏选址,将这组古建筑迁地重建在陶然亭公园西南部,这是把古建筑迁地重建的创举。 清香阁。2014年10月云绘楼清音阁经过9个月大修,恢复了建筑的历史风貌。<br> <h1><b>17.右安闻莺</b></h1><div> 开阳桥向西至右安门桥一段因处在右安门旁而称“右安闻莺”,此段景区稍显平淡,亮点不足。</div> <h3>  从陶然亭公园出来后,我沿着右安门东街向西行走,过开阳桥后路北有一片绿地,但不见期望中的 莺歌燕舞。 </h3> 路旁设有路人休憩的座椅。 我来到路南,观赏南护城河风光。 路南沿河沿同样设有步行绿道。 护城河南岸 北京关心青少年教育协会,楼前广场还颇有秀色。 这里离大观园已经不远了。 <h1><b>18.大观平渡</b></h1><div> 右安门桥向西至大观园拱桥一段因大观园公园而得名“大观平渡”,这可能是护城河上唯一的拱桥了,小小码头上并无扁舟横渡。<br></div> 一个短短的通道上书“大观平渡”,通向那宝黛梦境:大观园南门。 女娲补天遗石,二百年前成就了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至今仍在大观园前站岗放哨。 一汪碧水,无限情深。 怡红院,《红楼梦》中大观园主景之一,男主角贾宝玉的住所。 蘅蕪苑,薛宝钗住所<br> “花淑”,大观园中别具一格的风光景点,是古时文人理想的武陵圣地,世外桃源。这里山石叠垒,石岸曲折,水声潺潺,幽雅清凉,是游客拍照的好地方。 大观楼,一座宫殿式两层建筑,琉璃瓦大屋顶,金碧辉煌,是元春省亲时亲属行觐见礼的场所。 省亲牌坊,耸立在大观园沁芳池北岸。正面上方“省亲别墅”四字金光耀目,背面正上方刻“国恩家庆”,是最具有大观园景区形象特点的建筑。 凹晶溪馆,为黛玉和湘云近水赏月处。因这几间就在此山怀抱之中,乃凸碧山庄之退居,因洼而近水,故颜其额曰“凹晶溪馆”。 大观园西面南菜园街口的“北京大观园”牌楼,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为这一带留下了不少的遗产,几百年后又会成为北京的历史文物。 <div>中集完,敬请继续观看下集。</div><div>部分文字源于网络,在此一并致谢!!!</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