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婚?

飘雪

<p>李银河在奇葩说上讨论婚姻制度终将消亡这个话题上说:“‘婚姻制度即将消亡’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准确地说是婚姻制度开始式微,开始走下坡路了。”</p><p>结合我们国家适合结婚的人口比重依然很大,但是高离婚率、低结婚率,以及适龄结婚人口晚婚甚至不婚的情况,可以推测出不结婚作为一种反对婚姻制度的形式,其比重正在增大。</p><p>也就是说,不婚主义越来越多。</p><p>这不是一个舆论观念,而是一个确切存在的社会现象。</p><p>那么,为什么不婚主义者会越来越多呢?</p><p><br></p><p>被物化的女性</p><p>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写道:</p><p>“婚姻的产生是为了男性更加方便地剥削和奴役女性。”</p><p><br></p><p>研究婚姻不是建立在个体性爱的基础之上的,而是建立在如何分配生产资料的基础上的。</p><p>在类人猿阶段,是随意的杂乱交配阶段,因为这个阶段生产力低下,所以交配率很高,为了尽可能地繁育更多的后代。</p><p>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人类开始打破杂乱交配,形成了同辈通婚,打破了不同辈分的交配,但是这个阶段存在近亲交配的情况。</p><p>接下来是旧石器时代的族外群婚,就是一个家族的和另一个家族之间的群婚。</p><p><br></p><p>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都是采集渔猎时代,这个时代是母系氏族时代。</p><p>原因是女性负责采集,采集总是有稳定的成果,而男性负责的渔猎有可能没有成果,男性也不一定能够活着回来,在这个阶段是以女子为中心的对偶制。</p><p>在母系氏族时代的孩子只知其母不知其父。</p><p>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人类由采集渔猎时代进入农耕畜牧时代,在这个时代,男性的生产力大大提高,男性成为了土地的主人,出现了私有财产,而血缘成了私有财产的继承依据。</p><p>男性为了保证血缘的纯正性,诞生了一夫一妻制(多妾),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是很严重的。</p><p>现在提倡不婚的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女性,为什么呢?</p><p>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这个时代还残留着很多封建思想,女性仍然存在着被物化的情况。</p><p><br></p><p>虽然这个时代是一个普遍被物化的时代,但是仍然有很多男性存在性别优越感。</p><p>例如“男性理性、女性感性”“男性更擅长数学”这样的说法,但事实是现在的学霸很多都是女性。</p><p>在米勒的《亲密关系》中强调了同时具有工具性特质和情感性特质的男生和女生的重要性。</p><p>随着女性知识水平和经济能力的提高,女性不需要依附男性才能生存,情感上也能自给自足,自然就不会出于利益和社会观念的原因走入婚姻了。</p><p>城市化的发展</p><p>现在中国的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的环境氛围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小城市环境闭塞、民风保守,更加强调人情世故。</p><p>而大城市的流动性很高、包容性很强,再加上大城市的竞争压力很大,人和人之间更加以个体为单位。在大城市就算你衣衫褴褛,别人也没有闲暇来议论你,每个人都忙着自己的生活。</p><p><br></p><p>社会分工由封建社会的家庭为单位到现代社会的个人为单位的转变,婚姻甚至成为了成本高昂的存在。婚姻从需要准备房、车、存款,高昂的生育孩子的成本,再到高昂的离婚成本。</p><p>尤其是最近出台的离婚冷静期更加增加了女性的恐婚程度。</p><p>城市化的发展一方面增加了个人的生活成本,另一方面减少了人情联系,提高了个人自由度。</p><p>被满足的心理需要</p><p>人类天生具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的需求,以前通过婚姻制度来实现这些需求,但是现在能够满足安全感、归属感的需求的东西非常多。</p><p>婚姻作为其中一个成本高昂、风险未知的选项,并不一定被人们青睐。</p><p>一方面独生子女正在成为主要的适婚年龄人群,而独生子女具有比较自我的特征,很难在恋爱和婚姻中妥协,还有个人主义的文化也会间接影响人们对待婚姻的态度。</p><p>另一方面人们生活在消费主义时代,强调活在当下的享乐主义心态,在这个时代,获得感官刺激和心理满足的条件很低。</p><p><br></p><p>还有一大部分人群目睹了父母婚姻的失败,难以信任婚姻制度。</p><p>并且现在高离婚率和高出轨率也在不断打击未婚人群的信心。</p><p>婚姻制度能够延续这么长时间,还有一个原因是,这是一种集体无意识。</p><p>而当代社会的人自我意识很强,未必会顺从集体无意识。</p><p>不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时代进步的表现,也是个人意识的觉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