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直白、、、

干勾于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来就来,六十轮到了自己。</p><p class="ql-block">人都说,六十过虚不过实。说是在世上活满五十个九年头,加上娘肚子里的时间,就叫六十虚。</p><p class="ql-block">我却不然,喜欢六十整。因为,一个精子和一个卵子在母亲的子宫里偶遇,结成一个细胞晶体黏附在子宫膜上,慢慢由小变大,由轻变重,重到粘不住了,便从阴道口里滑落了出来,连着一根绳子一样的脐带,被外面的一把剪刀“咔嚓“给剪断,接着“哇”地一声, 一个完整的生命落了地,这才算真正到了人间。</p><p class="ql-block">落地算人,之前为胎,所以六十甲子,就从这天开始。</p><p class="ql-block">此时晌午,烈日当空,火一般的阳光从头顶上方直射了下来,穿过一棵高高玉兰树上密密麻麻的叶片儿,变成了温柔的,一个个圆圆扁扁的光束透进窗户,摇曳着落在了我的办公桌上。两扇大窗户敞开着,丝丝凉风飘然而入,让我这个不喜欢空调的人,颇感惬意。</p><p class="ql-block">明天,2014年8月25日,我的六十整。</p><p class="ql-block">此时,我凝视着电脑屏幕,脑海里像翻书,一页一页地翻,冒出了许多个“第一天”“第一次”,如播放电影一般,一个镜头一个镜头接着展现出来……</p> <p>第一天去幼儿园。</p><p>妈妈送我去幼儿园,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事了.当晚,我早早上了一张四边竖着木条栏的小床,钻进了被窝就蒙住了头。第二天吃完早饭,我随小朋友一起向食堂门口走去,到了门口,我惊呼一声:“姥娘!”。姥娘正和一位阿姨在说话。她扭头见我,招呼我到她跟前。我攥紧了姥娘的衣褂角,听阿姨在说,说我昨晚蒙头睡得早,起床时,她一摸枕头湿了一大截,猜我哭了一晚。她说正准备打电话与家属联系。姥娘听了,转身一下腰把我抱了起来,说,“俺不在这儿了。不听你妈的。”他的脸又转向了阿姨,“俺带他回家去!”阿姨呆住了.......。就这样,住了一晚就结束了我的幼儿园生活。</p><p><br></p><p>在三个外孙里,姥娘最喜欢我。为了我要不要去幼儿园,姥娘和妈妈发生了争吵。</p><p><br></p><p>第一天上学。那天醒得早,起床后,洗漱好,穿上昨晚已经叠得整整齐齐,哥哥穿过的衣服、妈妈做的新布鞋;吃完早饭,背上新书包,跟在妈妈去上学啦!出妈妈单位大门是一条由西向东,可交回通过两辆车宽的石块马路。路右边是浩瀚的太湖;左边是一块块金黄色的农田。路两旁长着高高的杨柳树,杨柳枝飘飘扬扬的;路上不时飞来三五成群的小麻雀,离你脚步三四米的地方,叽叽喳喳,蹦蹦跳跳,一边啄着地上的食物,一边不住地抬头瞅向我们。</p><p><br></p><p>”从这儿到学校四里地不到,今后来回你得自己走了。”妈妈说。</p><p><br></p><p>“好的!”</p><p><br></p><p>“放学了,别贪玩,早点回家。”</p><p><br></p><p>“不贪玩就不是小孩了。姥娘说的。”</p><p><br></p><p>“又耍贫嘴了。”妈妈笑着朝我瞪了一眼。</p><p><br></p><p>“.......”</p><p><br></p><p>“看,前面那一排黑瓦房顶就是你们的学校!”</p><p><br></p><p>妈妈指向远方的学校。</p><p><br></p><p>到了校门口,我松开妈妈的手,快上几步,妈妈想跟上,我转回头说:“妈妈,再见!”</p><p><br></p><p>我把背影留给了妈妈,开始了我的学校生活。</p><p><br></p><p>第一次偷人家的东西吃。我的童少年是在家属大院里那种两层高,中间走廊两边住房的筒子楼里度过的。那天早上,哥哥和我俩刚出家门走在走廊,就闻到一股油煎香味。一眼望去,过几道门,一位叫贺叔叔的正在走廊边上的炉子前,弯着腰,盯着锅里煎着东西。当我俩刚走近时,他一个转身进了屋,可能去拿盘子来盛已煎好的东西。我俩看了一眼锅里黄灿灿、香喷喷的油煎馒头片,不约而同相视了一下,只看见哥哥两个箭步,猫一般地跨到锅旁,一手抓了两块;我三步并一步,两手各扐一块,先后飞一般到了走廊尽头拐弯处的楼梯口,依栏蹲下一声不吭,一边心乱跳,另一方直喘粗气。那边传来了一口带有苏北腔普通话的大声嚷嚷:“见鬼了,明明煎好五块馒头干子,怎么一转身变成了一块?”哥哥示意我捂住嘴不让笑出声,接着他又朝我使了一个眼色,我们就拔腿冲下楼梯,一溜烟地出了楼底的大门口.......。</p><p><br></p><p>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偷东西,也是最后一次。</p><p><br></p><p>第一次夹到了黄鼠狼。一个初春早晨,天蒙蒙亮,在离家不远的山坳坳里,我独自去收昨晚放下的黄鼠狼夹子,闻到了脚下湿漉漉的杂草堆里散发出的清香,听到各处传来清脆的鸟鸣声。突然,一股臭气扑进了我的鼻子,我身体里的荷尔蒙瞬间启动,兴奋情绪一下堵到了我的喉咙口。我飞奔了过去,看见一只黄鼠狼的屁股撅得高高,四脚乱蹦,一条金黄色尾巴甩来甩去,一边挣扎一边放屁。我一个箭步上去踩住了那个夹住它头的竹夹子,加快了它断气。</p><p><br></p><p>回到家,我学别的样把整张黄鼠狼皮给削剥了下来,然后用若干细竹条子把那张皮撑开,吊起来晒干。数天后,我又去街上把那张干透了的皮卖给了供销社。当时卖了多少钱,我没记,只记得我借过钱一把往兜里塞,兴冲冲回到了家,看见姥娘就把钱全交给了她。她开心极了,说:"一下子这么多钱在手心窝里,俺是头一回!"后来为这事,姥娘总在人家面前夸我。</p> <p>第一天进工厂。那是一九七一年七月一日,我十七岁。一早,从家门口走到梅园公交站花45分钟,再转两趟公交车,大约两个小时到厂门口,白底红字的厂牌写着:无锡太湖造纸厂。厂门口在通向市区的大马路边上,进了大门口是一条宽宽的石块路,由西向东笔直到底,是一条宽可走大船的河道。河的对面是一片宽广的农田;这边岸道的一块平地上是一座锅炉房,一根高耸挺拔的烟囱向天而立;烟囱向东就是一大片错落有致的厂房。我们这一群学徒排成了两行,跟着一位科室干部模样的,走马观花地兜了一个个车间,也记不住叫什么,只看见看热闹的工人师傅们,个个好奇地看着我们,有的交头接耳议论着,有的指指点点评价着.......。</p><p><br></p><p>等兜完了回到了厂办公楼会议室,得知被分配在厂政工科,我一下惊呆了。学徒就进科室,这在当时简直天方夜谭。一定是唯成分论年代惠顾了我!若干年后,我才朦朦胧胧意识到,这可能是天堂里的爸爸对我这个九岁就失去父爱的儿子的恩泽吧!</p><p><br></p><p>第一次领工资。那天,我第一次从工资员手中接过了被一根工资单纸条缠绕着得学徒工资,十八元整。记得清楚,拿到工资也没数,就往裤袋里一塞,下班后回到宿舍,兴冲冲地打开抽屉往里一放,既没想自己怎么花,也没想着给妈妈。直到妈妈去世了,我才想起这件事,非常后悔当时没把第一次领到的工资全交给妈妈,而是放进了冷冰冰的抽屉!</p><p><br></p><p>第一次遗精。夏日的晚上,在睡梦中,我那部位唤起,短裤被褪下,我那双手豪情雄迈地搓揉它,直到一股憋不住的黏状体的东西喷射了出来,踢里踏拉地挂在右边帐面上,整个蚊帐被i浓烈异味弥漫了,我才呼呼入睡。</p><p><br></p><p>第一次被贬。我在政工科里干得好好的,突然接到工作调令,调到造纸车间里当三班倒挡车工。当时我想得简单,年轻人嘛,不应老呆在科室,下车间锻炼理所当然。在四十年后的一次聚会上,一位一起进厂学徒的女同事告诉我当时调动缘由,我方才大跌眼镜!事情是这样的:当时她在厂财务科做出纳会计,不料被厂支部书记相中,想让她做儿媳妇,便托财务科姓周的女科长约她去书记家吃晚饭。她毫不知情去了。过后,女科长向她明说了书记的想法,她也和盘托出自己的心事,说她一直在暗恋我,所以不可能与书记儿子谈恋爱的。女科长把话传了过去,谁知书记动了小脑筋,以为把我从科室调去车间,她就会死心。那时,科室与车间有天壤之别。事情的结果,他想儿媳妇的事泡汤了;我被贬了反而锻炼了我,成了我日后职业生涯的一块铺路石。</p><p><br></p><p>还有,我第一次恋爱、第一天当爸爸、第一次下海、第一天走马上任当厂长、第一次读自己写,由机械出版社出版的书……。</p><p><br></p><p>........</p><p><br></p><p>现在,我停住了脑海里的翻书,张开了思维的翅膀,让那积累的思想碎片自由地扑落下来吧:</p><p><br></p> <p>一、退休</p><p><br></p><p>退休,在古代,属于朝廷官人辞官于朝,赋闲于家,颐养晚年的专利,名曰致仕。</p><p><br></p><p>作为一种社会福利制度,发端于西方资本主义,得益于资本阶级与无产阶级利益冲突的结果,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不过,这一制度历来与农民无缘,因为,他们祖祖辈辈的脚下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所有的可耕种土地。</p><p><br></p><p>退休有以下属性:</p><p><br></p><p>一种无奈——不管你喜欢不喜欢,都会来到你的面前;</p><p><br></p><p>一种公平——不管是谁,到龄即退。至于具体人之间的差别只是愿意与否重复退休以前的事而已。</p><p><br></p><p>一种互换——当失去了上班名利的束缚的同时,获得对时间的自由支配和对不劳而获过程的享受。</p><p><br></p><p>一个信号——如把人生比作一根抛物线的话,那么,出生为起点,上班为高点,退休为低点,死亡为终点。</p><p><br></p><p>一个分号——之前,被名利所累;之后,为健康而为;</p><p><br></p><p>一种限制——以前,可以犯错,错这错那;之后,必须收敛不再犯,因为,上帝不会原谅老人犯错的;</p><p><br></p><p>一次释放——解开了套在被子那根名利缰绳,告别了江湖身不由己的羁绊,从此,随好为之,由心所欲了。</p><p><br></p><p>退休就是卸掉了肩上担子过日子的一种生活方式,即是一种福报!</p> <p>二、知孝</p><p><br></p><p>母在不知孝;知孝母不在。</p><p><br></p><p>妈妈在时,我的主要心思不在妈妈身上,也不知道怎么对妈妈。等妈妈走了,我才恍然大悟。</p><p><br></p><p>我曾想,如果时光倒转,我会顺她、依她、哄她、骗她,绝不让她去养老院,像连根带土拔出一棵老树,硬塞到一个玻璃体的东西里面,而是让她呆在自己的家,让她和那些个她熟悉的、喜欢的角角落落、瓶瓶罐罐、桌子椅子、床被毯子在一起,让她感到儿子是她背后的一座山!</p><p><br></p><p>这个世上有如果吗?</p><p><br></p><p>有两个画面一直在我脑海里留着:</p><p><br></p><p>一天下午,我兴致勃勃去妈妈家,推门进去直呼一声“妈妈!”。靠在沙发上打盹的妈妈猛地抬头,满是皱纹的脸膛一下舒展了开来,像似一朵花上的花瓣重新排列了一下后绽放了开来,她笑着说:“今天是什么风,把我的儿子给吹来了!”</p><p><br></p><p>另一个在养老院。那是个周日下午,我去了妈妈的房间里,她正好午睡起来。我帮她洗了洗脸,又梳了梳头,让她坐上轮椅,推她去外面的花园兜兜。她的话比以前少了,说出来的也都是重复了不知多少遍的。到了吃晚饭的时候,我把她推回房间扶她坐好,正想道别转身走时,你从床沿上站了起来,拿起靠在床边柜前的拐杖,移步到门边,说要送我。出门是一条长廊,我走几步回头看看她,她站在门框边,一言不语望着我;我又走出几步再回头向她挥挥手,示意她回屋去,你没动,望着我;我不禁转过身停下脚步,一边挥手一边说:</p><p><br></p><p>"妈妈,回屋吧!"</p><p><br></p><p>"……"</p><p><br></p><p>"妈妈,回吧!"</p><p><br></p><p>"……."</p><p><br></p><p>她拄着拐杖,直直站着,微微驼着,一动不动望着我,像一尊雕塑。</p><p><br></p><p>到了走廊尽头我一个转身,转到转弯墙角,双手捂住脸,让噙在眼眶的泪滚下来.......</p><p><br></p><p>现在,我也老了,退休了,有时间了。我多么想陪陪她,摸摸她的脸,梳梳她的头,帮她洗洗脚,剪剪手指甲和脚趾甲,望着她那弯曲的背影……</p><p><br></p><p>能吗?我的上帝!</p><p><br></p><p>也许,孝是一个伪命题,不然,何有子欲孝而亲不待之说?</p> <p>三、放 下&nbsp;</p><p><br></p><p>放下是佛语。</p><p><br></p><p>我对佛只知皮毛,对放下尤为用心。</p><p><br></p><p>六十前,为了得到;六十后,就得放下。</p><p><br></p><p>放下是一种内在开悟,靠独自力量完成。外界丝毫帮不了。</p><p><br></p><p>我的放下想这么做:</p><p><br></p><p>先,放下名利。名利属于过去必须努力的事;现在,或多或少,或贵或贱,已成定数。这个定数,非佛意的命理和天命,而是指一个人在六十之前所作所为的结果。六十后,在定数面前一一放下,才是一个人修得的真功夫。</p><p><br></p><p>然,放下纠结。人有四样东西一去不复返:扔出去的石头、说出口的话、错失了的机会、逝去的时光。过去了的对错,再纠结已无济于事。所以,淡漠自己对别人的好,铭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忘记别人对自己的伤害,淡漠依赖子女想法……</p><p>思空空,心安安,方才乐乎乎!</p><p><br></p><p>再,放下情。所谓情,无外乎亲情、友情,爱情。亲情流在血管里,不管怎样,都血管里淌;友情,你觉得有,就有;爱情,两个人的事,或融于肌肤,或渗入骨髓,或化为亲情,都已足矣!</p> <p>四、&nbsp;走在回家的路上</p><p><br></p><p>这是一条通向天堂的路。</p><p><br></p><p>退休前,没多想这回事;退休了,方才彻底明白。</p><p><br></p><p>这条路有多长?不知道,连孔子也不知道。</p><p><br></p><p>所以,我在想,既然已经彻底明白了,那么,在这条路上,我将遇见什么,做点什么呢?</p><p><br></p><p>1、孤独。</p><p><br></p><p>孤独不等同于寂寞。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庄子不是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能与天地往来岂不饱满!蒋勋先生在《孤独六讲》一书中说:孤独是一种福气。</p><p><br></p><p>由福气一说想开来:孤独不仅是一种饱满,更是一种高贵!</p><p><br></p><p>不是吗?远古把孤独比作皇帝。孤为王者;独是地位,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象征</p><p><br></p><p>在哲学家叔本华眼里,孤独是高贵的人为了不落俗套而选择的一种生存境界。</p><p><br></p><p>六十后,不管谁,愿意还是不愿意,喜欢还是不喜欢,惧怕还是不惧怕,孤独都将不期而遇:身边的人越来越少;扎堆的事越来越远去;兴趣的能力越来越弱;能做的事越来越力不从心,尤其到了晚年末期,孤独必将惨不忍睹。</p><p><br></p><p>不过,蒋勋说过,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p><p><br></p><p>所以,学习孤独、习惯孤独和享受孤独,乃老者们人生收笔之妙才是!</p><p><br></p><p>2、解套</p><p><br></p><p>从出生那天起,人人开始了往自己脖子上套东西的欲望和行动。我估了一下,应该有六个:名套、利套、情套、亲套、命套。个别人还会多加了一个套,名叫狱套。这些套都是人们自愿套上的。</p><p><br></p><p>我知道我脖上的那些套都是轻的。不过接下去,我将一一给解下来,扔掉。</p> <p>3、兴趣。</p><p><br></p><p>人往往对始于童年的羁绊难以割舍,尤其那时留下的兴趣。</p><p><br></p><p>人有各娶。有的人从小带着自己的兴趣走上了成功之路;有的人埋下儿时的兴趣,去忙工作、家务和应酬;有的人既能忙着工作事业,还能兼顾兴趣....。</p><p><br></p><p>我是埋下了儿时兴趣的那个人。</p><p><br></p><p>我一岁,跟着父母来到一个依山傍水,鸟语花香,闲云野鹤,几乎与世隔绝的世外桃园——华东疗养院。这是建国初期专为那些受过战争创伤国家高级干部和著名知识分子、艺术家们提供疗养胜地。这座疗养院盘居在无锡太湖之滨的大箕山上,整个设计由苏联建筑专家负责,里面有一个俄罗斯风格的,专供休养员消遣娱乐的俱乐部(院内职工和家属也能入内)。它二楼有一个小房间,里面放着一台年代已久的俄式古典钢琴,什么牌子我没注意过。</p><p><br></p><p>一次去二楼的阅览室看画报,经过那个小房间,里面传出动听的琴声,我禁不住停下了脚步,走上前小心推开虚掩的门,露出一点点缝好奇地望进去,看见一位女士,头发花白、气质优雅,上身穿着一件雪白长袖衬衫,外套着一件浅米色毛衣背心。她端坐在钢琴前,那舒缓优美的琴声正从她跳跃着的指尖下飘散了出来。她似乎感觉到了,眼睛朝门口瞅了一下,停下键盘,向我招手,示意我进去。我轻轻推开门,胆怯地走了过去。她微笑着从背心右边的口袋里掏出来两颗糖。</p><p><br></p><p>“给,拿着。”</p><p><br></p><p>我心里既紧张又欢喜,两只手贴紧裤边,站着。</p><p><br></p><p>“过来!”</p><p><br></p><p>我抬起头,慢慢挪了两步,伸过手,摊开手掌,看清了她白净的脸庞上细细的皱纹和淡淡的红晕。</p><p><br></p><p>她把两颗糖放在我的手心上。</p><p><br></p><p>(当时来疗养的个别休养员,喜欢在口袋里放些糖果之类的,遇见了我们家属小孩,时常会从口袋里掏出糖果来。尤其遇见郭沫若的日本太太,当时她每年都会来这儿疗养,不仅能吃到她从挎在手臂上的小包里取出了的日本糖果巧克力,更从她那优雅的语气和姿态里,感受一股不一样的气息!</p><p><br></p><p>“谢谢阿姨!”</p><p><br></p><p>"不谢。喜欢钢琴?。"</p><p><br></p><p>我点点头,望着她,她脸上写满了温和。</p><p><br></p><p>"好听嘛?”</p><p><br></p><p>"好听!"</p><p><br></p><p>“ 学过吗?”</p><p><br></p><p>“没有。”</p><p><br></p><p>说着,我摇摇头。</p><p><br></p><p>她伸过手摸了一下我的头。</p><p><br></p><p>“好,我再弹一首!”</p><p><br></p><p>………</p><p><br></p><p>这是一个短暂而清晰的记忆,一直伴随着我走过了少年、青年和壮年……。</p><p><br></p><p>当我把学钢琴的念头告诉妻子,她一口答应。过后,我兴冲冲地把KAWAI钢琴买回了家。</p> <p>在学钢琴过程中,我还把油画爱好拾了起来。</p><p><br></p><p>真可谓,各人各趣,千奇百怪:有的是趣乐,有的是趣迷,有的是趣痴。</p><p><br></p><p>我不是趣痴,也不是趣迷,只是一个趣乐者。</p><p><br></p><p>兴趣是孤独的伴侣,退休者理当好好养着哦!</p> <p>4、自然。</p><p><br></p><p>”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诗句现在读来感触完全不同。它极大地诱发我对大自然更加贪婪与向往。</p><p><br></p><p>在想,退休了,何不用自己的眼睛远眺不同地方的蓝天的高;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世界各地的长;用自己的身体去漂泊五湖四海的宽;用自己的味蕾去品尝异国他乡的美味;用自己的心灵去抚摸满地遍野的花花草草……</p><p><br></p><p>面对大自然,我不会自己停下脚步,更不会收起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我不喜欢懒惰在床上,就像那诗句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因为我知道,人躺着的时间总归比站着的时间要多得多!</p><p><br></p><p>一位长者曾对我说:情愿死在路上,不要死在床上。这是他对大自然由衷的寄托和对自己生命的赞美!</p><p><br></p><p>对此,我心领神会。</p> <p>5、&nbsp;心灵。</p><p><br></p><p>人有心脏,是用来维持生命延续的;人有心理,是用来计算日常生活的;还有一个叫心灵,是用来关照精神世界的。</p><p><br></p><p>所谓心灵,在每个人的精神深处。不是每个人都不知晓得。我到了中年才慢慢意识到,它像一个花园,一个虚无而实在的心灵花园。</p><p><br></p><p>比如,一个人的由生以来,会走过见过呆过许许多多地方。你会不会意识到,其中一个或两个地方会让你特别情有独钟,而且很愿意时不时一个人去那儿坐坐,发发呆?在我生活中发生过。我把这样的地方称为:心灵之地。</p><p><br></p><p>比如,一个人的由生以来,会想过做过用过许许多多东西。你会不会意识到,其中有一件或两件东西会让你念念不忘,深藏于心,时不时会被拨动心弦,总想一个人看一看?我有的。我把这样的东西称为:心灵之物。</p><p><br></p><p>再如,一个人的由生以来,会相遇相识相处过许许多多的人,但是,你会不会意识到,其中极少几个人让你梦牵魂绕,终身难忘?我自己的体验是有的。我把这样的人称为:心灵之人</p><p>以上说的心灵之地、心灵之物和心灵之人,听上去虚无,实际上是实在,也就构成了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里的心灵花园。</p><p><br></p><p>当你意识到它的存在,你就会独自去那儿浇浇水,拔拔草,喝喝茶,看看书,发发呆,和那儿的他(她)它说说话…….。</p> <p>7、夫妻。</p><p>夫妻是婚姻中的两个人。</p><p><br></p><p>婚姻是一场赌博,由两个人共同面对未来的赌博。这场赌博的开始,谁都以为会赢;到了最后,谁都会有遗憾。</p><p><br></p><p>婚姻像一个茧,两人自愿亲手结的。结好了,几乎没有不是兴高采烈一起钻了进去的;一进去,就开始了折腾,毕竟是两个不同成长经历和身世的人。其结果:有遍体鳞伤的,破茧而出的;有别别扭扭,凑合着的;有棱角磨光,相安无事的;也有恩恩爱爱,从一而终的……</p><p><br></p><p>婚姻始于爱情是美丽的,而归于亲情的是美满的。</p><p><br></p><p>夫妻之真谛:不在花前月下,不在激情激情四射,更不是相敬如宾,而是在日日常常、油盐酱醋、磕磕碰碰、酸甜苦辣、争争吵吵之中。</p><p><br></p><p>如果,中年夫妻,妙不可言,深不可测,那么,</p><p>到了老年,可能会出现一段危险期。这是因为以前各忙各的;以后同归于家,彼此六十年里形成的习性、观念被捆扎在一个狭窄的空间和固定的时间里,抬头不见低头见。以前也许见而不见,得过且过,接下去在各自的眼皮底下少不了前所未有的拧巴、对峙和纠结。弄不好,崩;弄得差,僵;弄得好,过,过到了老来伴的美好状态。</p><p><br></p><p>夫妻的最后责任:当其中一人不幸瘫痪不治在床,那么,另一个人无论如何别急,别烦,更不怨,要耐心伺候,好心陪伴,直至用心办好后事。</p><p>因为,在上帝面前,谁都要以最虔诚的心去陪伴另一半的他(她),一起走完回家路的最后一段。</p> <p>最近,我喜欢读川端康成写的小说,因为,他的文字充满美感。他是日本著名作家,197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我先后读了他写的《古都》《雪国》《岁岁年年》《生为女人》《伊豆舞女》《我的美丽日本》........。由于喜欢他的作品,自然关注了他的生平。当得知他在73岁时选择了自杀,用一根煤气管塞进自己嘴巴,再用一个购物塑料袋套上头绑住了自己头颈,活活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读了他的自杀,又让我联想起那些个自杀名人的名字:梵高、莫泊桑、海明威、三岛由纪夫、太宰治、老舍、三毛、海子等。由此让我认识到,自杀是一种精神选择,是这类精神者内心深处细腻、敏感和丰富的表现。</p> <p>可见自杀有两面:一是消极;二是积极。</p><p><br></p><p>所以,当剩下了一人时,身心又衰极,且理智还清醒时,选择这一方式不失为是积极的。</p><p><br></p><p>准备好了死亡,就不怕了死亡;直面了死亡,就能安然地生活。</p><p><br></p><p>最后想说的是:人过六十,方才明白自己走上了回家的路,一条通向天堂的路;方才相信身体被火焰化作了灰烬是灵魂;灵魂飘啊飘,飘到了天堂,在那儿与生我养我的爸爸妈妈重逢,可以尽我的孝心;与过去曾经心爱的人、喜欢的人相遇,与他们一起欢笑,这何不是在终极意义上的一种愉悦信仰?!</p><p>..........</p> <p>昨天黄昏,从办公室回到了家,坐下一口气写到了现在的凌晨。</p><p><br></p><p>此刻,窗外,星星不知躲哪了,一轮月亮挂在了青黑的半空;书房里,只听见我自己的细短的呼吸声,看着自己想的变成了这么多字,一股愉悦之情弥漫于我的心。</p><p><br></p><p>这时,我想起了川端康成在诺贝尔文学获奖说的一句话,他说:要使人觉得一朵花比一百多花更美。当时读这句话时,只是感觉他的语言美。今天回想起来,把我把今后的这段年龄比作他说的,即要使自己这朵老年花开得比童年、少年、青年和壮年之花更美。</p><p><br></p><p>这是一位六十的人的直白!</p><p><br></p><p>写到这里,睡意全无,胸内释然,心里直呼:啊,六十!</p><p><br></p><p><br></p><p>于2014年08月25日凌晨</p><p>又2020年07月05日修改</p>

妈妈

六十

孤独

姥娘

一个

自己

心灵

喜欢

退休

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