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1978年的高考

水友

<p>  由于新冠病毒影响之故,2020年的高考将推迟一个月进行,这是无奈之举,毕竟天灾难料。然而在40多年前,也发生过一次推迟的高考,推迟的时间长达11年之久,其原因却不是天灾,而是人为。</p><p> </p> <p>  1966年5月16日,中央发布关于开展文革的“五一六”通知,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于是,一场全国性的,历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就发动起来了,全国千百万大中小学学生随即中断了正常的学业,投身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运动之中,不用上课,不用做作业,也不必考试,成天的生活就是写大字报,揪斗“牛鬼蛇神”(走资派和出身不好的教师),破“四旧”等。这场运动给全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以本人母校(省重点中学)为例,全校共79名教师中有78名被大字报点名,有2人入狱,1人自杀,2人被迫害致死。除此之外,教学质量也严重下降,如1976年高一新生480人,在一次数学摸底考试中,有120人恰占四分之一的学生(高一新生)居然不懂分数运算,并出现30余份白卷,省重点如此,其他的非重点和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的情况更可想而知了。</p><p> 这三幅图片就反映了文革初期的代表性场景。</p> <p>  毛泽东主席先后八次在天安门广场接见全国各地师生,把文革推向高潮。</p><p> 这是其中一次的画面。</p> <p>  不读书了,学生们都去参加“革命大串联”,满世界到处跑,坐车住宿甚至吃饭都免费,这是串联证、地图和车船票。</p><p> 由于去井冈山、韶山、遵义、延安等革命圣地串联的学生非常多,我班一位蔡姓同学不慎在井冈山染上脑膜炎不治身亡,十七八岁活蹦乱跳的小伙子出门串联,回家就是一盒骨灰。</p> <p>  学生们都不上学了,个个成为“职业革命家”,到处都成立革命组织,宣传捍卫毛泽东思想,抢夺枪支,各組织之间不时发生武斗,死伤不少,我们同年级一位习姓同学就在同学玩弄枪支时擦枪走火不治身亡。</p><p> 1968年秋季开始,城里的中学生开始“上山下乡”,本人也于该年10月下乡务农,一去就是10年。下面附拙诗一首:</p><p> 【上山下乡五十周年记】</p><p>运动三年人已困,且随五柳下乡村。</p><p>耕田耙地易知晓,割稻插秧难治贫。</p><p>正切正弦如画饼,种瓜种豆记工分。</p><p>东篱采菊心交痒,再探南山恐断魂。</p><p> 2018.10.3</p><p> 这是本人下乡耕种过的田地和生</p><p>活过的村庄。</p><p><br></p> <p>  1976年毛泽东去世,1977年8月邓小平主持召开科教座谈会,重点是讨论高校招生问题。</p><p> 这里有必要补叙一下十年文革期间的高校状况,自1966年文革开展以来,高校就连续几年停止招生,67年以后的所谓“复课闹革命”,也基本上不复课,只革命,教育基本处于停滞状态。</p><p> 到了1970年7月,毛泽东下达“七二一”指示,内容是:“大学还是要办的,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p><p> 于是,考大学变成推荐上大学,条件当然要根红苗正,家庭成分社会关系须绝对可靠,有幸被推荐上的称为“工农兵学员”,由于是推荐,不看成绩,拉关系走后门,请客送礼的现象也盛行起来,教育腐败日益严重。</p><p> 而在此之前的1958至1965年间,高考虽未中断,但却存在一种“不宜录取”和“降格录取”的内部规定:凡地主富农家庭出身,或家长划为右派分子,或有海外关系尤其是港澳台关系的,均不宜录取或降格录取,这一规定,使很多优秀学子失去上大学深造的机会。</p><p> 现在再回到1977年教育座谈会的问题上来,由于时间紧迫,教育部以“来不及改变”为由,主张仍按“文革”中推荐的办法执行,遭到普遍反对,小平同志主张立即恢复高考,时间来不及可适当推迟,并破除年龄、婚否、出身的限制,使之成为许多高龄考生逆转命运的唯一机会。</p><p> 1977年的高考由各省市单独命题,时间推迟至当年11月21日以后,全国共570万考生,录取27.3万,录取率不足4.8%。</p><p> 由于十年动乱,年青人普遍学业荒废,很多考生水平很低,如一名考生在语文考卷上作《答卷有感》的打油诗一首:</p><p> 小子本无才,老子逼我来;</p><p> 考试干瞪眼,鸭蛋滾滚来。</p><p>阅卷老师和之曰:</p><p> 小子尚有才,无才写不来;</p><p> 回去好好学,明年重新来。</p><p> 由于长期左倾思维的影响,当年的考生成绩没有公布,政审依然严格,对年龄大的出身差的社会关系不好的考生仍旧歧视,很多成绩好的考生沒有录取,甚至在报名时就遭到拒绝,葬送了他们的前程。</p><p><br></p> <p>  纪念“工农兵学员”上大学发行的邮票以及恢复高考的请示报告和国务院文件。</p> <p>  1977年恢复高考的考生</p> <p>  有了1977年的尝试,1978年的高考就顺畅多了,也完美多了。</p><p> 这年的高考是7月20日至22日,理科考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共五门,每门100分,满分500分,外语成绩仅作参考。和上年不同的是:1978年是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成绩公开,有疑问可以查阅试卷,对考生的年龄婚否和出身不设限制,严格执行“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政策。</p><p> 该年全国考生共610万,录取40.2万,录取率接近6.6%。2018年为高考40周年,亦有拙诗一首:</p><p> 《七律•高考40年记》</p><p>失学青年如失魂,被逼无奈当农民。</p><p>春耕夏耘苦撑支,囊羞体乏难斯文。</p><p>庙堂忽闻生变故,高校居然重考分。</p><p>枉度光阴十余载,复学已近中年人。</p><p> 2018.6.28</p> <p>  高考复习大纲和《江西日报》刋载的在本省招生的院校介绍。</p> <p>  这是1966年至1978年共13届高中毕业生共同面对的试卷</p> <p>  语文试卷</p> <p>  语文试卷</p> <p>  语文试卷</p> <p>  语文试卷</p><p> 就这份语文试卷,不及格的占绝大多数。</p> <p>  数学试卷</p><p> 是不是觉得太容易了?</p> <p>  本人当年在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这是准考证(上世纪80年代水淹受损)。</p> <p>  本人高考分数(总分430.5)。</p><p> 据1978年9月6日《 江西日报》,江西省当年重点大学录取线375,一般本科340,师专和分院320。</p><p> 全省400分以上639人,350至400之间4741人,320至350之间5468人。</p><p> 那时的大学只分重点大学、一般本科和专科三档,沒有985、211之分。</p> <p>  录取通知书</p> <p>  迟到11年的牵手</p> <p>  一份以安徽为主,来自鲁苏浙赣闽诸省,南腔北调,年龄差异巨大(1946至1963年),性别比例失调(男生女生比为9:1)的同窗名单。</p><p> 已婚者物探每班有两人,其中宿县籍王同学是位优秀的农村大队书记,30出头的年纪,父子俩同时上学,大学4年,都是老婆在家照顾老小。</p><p> 在全国各地的高校中,夫妻、兄弟、叔侄甚至师生成为同学的情况很多,老师比学生年青的情况也不少,更有甚者,师生身份错位倒置的现象也时有耳闻,因为有些文革期间幸运的年青人被推荐成为“工农兵学员”,后又留校任教,面对30多岁的年龄,登上高考末班车的高中老三届的那拨人成为自己的学生,师生身份错位倒置自然免不了。</p><p> 著名学者王立群和易中天均生于40年代后叶,高中之后,不能正常上大学,但他们学业功底深厚,长期执教中学,可谓桃李满天下,面对国家恢复的高考,为了避免与自己学生成为同窗,便直接考研,从而避免了可能的尴尬。</p><p> 奇葩年代奇葩事就是多!</p> <p>  1978年10月至1982年7月的四年间,合肥工大东区四号楼学生宿舍322室的六位拥有者。</p><p> 我与这五位兄弟来自三省(一赣二皖三齐鲁),虽是同窗,年龄却差异巨大,他们入学都是十六七八岁,个个聪明绝顶,身手不凡。</p> <p>  咱班冰雪聪明的四朵金花和三位来自“兼济天下 海纳百川”霸都合肥的优秀男生。</p><p> </p><p><br></p> <p>  精明练达 出类拔萃</p> <p>  共砚四年 情溢终生</p> <p>  一班同学毕业留影(敝人中排右六)</p> <p>  二班同学。</p><p> 咱物探专业两个班共70位同学入校,68位顺利毕业(其间一位转学从医,另一位不幸溺亡)。</p><p> 如今,年长的同学早已耄耋,年青些的也正陆续退休,整体进入老年,在此祝各位同学身体健康,家庭幸福!</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