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日日谈 第17期

吴华平

<p>【原文】</p><p>颜回见仲尼[1],请行。</p><p>曰:“奚之?”</p><p>曰:“将之卫。”</p><p>曰:“奚为焉?”</p><p>曰:“回闻卫君[2],其年壮,其行独[3];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4],民其无如矣[5]!回尝闻之夫子曰:‘治国去之,乱国就之,医门多疾。’愿以所闻,思其所行,则庶几其国有瘳乎[6]!”</p><p>仲尼曰:“若殆往而刑耳[7]!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者忧,忧而不救。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p><p>“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p><p>“且德厚信矼[8],未达人气,名闻不争,未达人心。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者[9],是以人恶育其美也[10],命之曰菑人[11]。菑人者,人必反菑之,若殆为人菑夫!且苟为悦贤而恶不肖,恶用而求有以异?若唯无诏[12],王公必将乘人而斗其捷。而目将荧之[13],而色将平之,口将营之[14],容将形之,心且成之。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顺始无穷,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于暴人之前矣!</p><p>“且昔者桀杀关龙逢[15],纣杀王子比干[16],是皆修其身以下伛拊人之民[17],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挤之。是好名者也。昔者尧攻丛、枝、胥敖[18],禹攻有扈[19],国为虚厉[21],身为刑戮,其用兵不止,其求实无已[21]。是皆求名实者也。而独不闻之乎?名实者,圣人之所不能胜也,而况若乎!虽然,若必有以也[22],尝以语我来!”</p> <p>【注释】</p><p>[1]颜回:字子渊,孔子的弟子。仲尼:孔子的字。[2]卫君:一说指卫庄公,为寄寓之言,无需考订。[3]行独:行为独断专横。[4]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以国事的名义死去的人填满了山泽,有如蕉之枕藉不可计量。[5]无如:无处可去,无所归依。[6]则:法则。瘳(chōu):病愈。[7]若:你。殆:恐怕,将要。[8]德厚信矼(ɡānɡ):道德纯厚,信誉坚实。[9]术:通“述”,陈述。[10]是以人恶育其美也:这是以人之恶来炫耀自己的美德。有,一说为“育”之误,表示卖弄。[11]菑:“灾”的异体字。[12]诏:争辩,谏诤。[13]荧(yínɡ):眩。[14]口将营之:口里只顾得营救自己。[15]桀(jié):夏朝末代君主,以暴虐著称。关龙逢:桀时贤臣,因忠谏被杀。[16]纣:商朝末代君主,极残暴。比干:纣王叔父,因进谏被剖心。[17]伛拊(yǔ fǔ):爱养。[18]丛、枝、胥敖:三个古代小国。《齐物论》中作“宗、脍、胥敖”。[19]禹:大禹,传说为夏朝第一个王,因治水有功,舜让位给他。有扈:夏时国名。[21]虚:通“墟”,废墟。厉:厉鬼。古时谓人无后而死则为厉鬼。[21]求实无已:贪利不已。实,利益。[22]有以:有原因。以,原因。</p> <p>【译文】</p><p>颜回拜见孔子,向他辞行。</p><p>孔子问:“到哪儿去?”</p><p>颜回说:“将到卫国去。”</p><p>孔子问:“去做什么?”</p><p>颜回说:“我听说卫国的君主,他年壮气盛,行为独断专横,他轻率地处理国事,而看不见自己的过错;他轻率地用兵而不惜百姓的生命,以国事的名义使死去的人填满了山泽,有如蕉之枕藉不可胜计,百姓真是无路可走了。我曾听先生说过:‘安定的国家可以离开,危乱的国家应前往救助,就像医生的门前有很多病人一样。’我愿照先生所说的去想想办法,也许这个国家还有救吧!”</p><p>孔子说:“唉!你去了怕是要遭受刑戮啊!道是不能混杂的,混杂了就多事,多事就会受干扰,干扰就引起忧虑,忧虑时再自救也来不及了。古时的‘至人’,先充实自己而后才去扶助别人。如果自己还未立稳,哪有余暇去纠正暴君的行为呢?</p><p>“况且你知道‘德’之所以过分和‘智’之所以外露的原因吗?‘德’的过分是由于好名,‘智’的外露是由于争胜。‘名’这东西,是人们相互倾轧的原因;‘智’这东西,是人们相互争斗的器具。这两者都是凶器,是不可以尽行于世的。</p><p>“而且一个人德性纯厚、守信诚实,但未必能使别人了解,即使不和别人争名,也未必能达到别人的心意。如果强行用仁义规范的言论在暴君面前陈述,这样将被认为是以人之恶来炫耀自己的美德,这样将被认为是害人。害别人的人,别人必定会反过来害他,你恐怕要被人害了。况且,如果卫君喜欢贤人而厌恶不肖之人,何必用你去显示有异于人呢?除非你不向他谏诤,否则卫君一定钻你言论的空子而争取同你辩论的胜利。那时你的眼睛将会眩惑不清,面色平和下来,口里只顾得营救自己,卑恭的面容将会显露出来,内心也就顺着他了。这是用火去救火,用水去救水,叫做越救越糟。开始时就依从他,以后会没完没了,如果他不信忠厚之言的谏诤,你必定会死在暴君的面前了!</p><p>“从前夏桀杀关龙逢,商纣杀王子比干,都是因为他们修身蓄德,以臣下的身份去关爱人君的民众,以臣下的身份拂逆了在上的君主的心意,所以他们的君主因他们修身养德而排挤他们。这就是好名的结果。从前尧攻打丛、枝、胥敖三国,禹攻打有扈,使这些国家成为废墟,人成了厉鬼,国君被杀戮。这都是他们用兵不断、贪利不已所造成的,这都是因为求名贪利。你没有听说过吗?名利之心,有时连圣人都克制不了,何况你呢!虽然这样,你必定有你的想法,且说给我听听!”</p> <p>⊙品庄悟道⊙</p><p>以火救火,以水救水</p><p>用火救火,火势必越烧越旺;用水救水,水注定越积越多。向残暴的人推行仁义,只会令其更加残暴。庄子借孔子之口对这种做法予以了否定,提醒人们,不管人是否有意,用别人的缺点来显示自己的优点,都不足取。“以火救火,以水救水”的含义和“抱薪救火”相当,都有“用错误的方法解决问题,激化矛盾”的意思。不过,清代学者俞樾指出“以火救火”一词,并非出自庄子,而是出自墨子。</p><p>《墨子·兼爱》中有这样一段话:“非人者必有以易之,若非人而无以易之,譬之以犹以水救水,以火救火也,其说将必无可焉。”意思是说,天下之所以大乱是因为人做不到不分人我,不能彼此相爱,但单是找出社会动荡的根源还远远不够,若不能提出解决办法,就像以火救火,以水救水,与现实无益。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有人的地方难免有利益之争,光是知道人与人针锋相对是利益使然,于事无补。有时,直接讲明这点还会让双方的矛盾激烈化。因为,双方在未挑明对立关系时,言行举止多会有所顾忌,不好将事情做得太绝,而一旦对立的关系公开,大家也就不需要遮遮掩掩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