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听听,一路风情——息县东岳

杨雪

<p>  很多时候,固守一地,便以为就是简单闲适,怡情自明;很多时候,固守一隅,便以为能看遍世间百态,了然本心;很多时候,固守一方,便以为能听遍万千莺语,陶冶性情。这么多“很多时候”只因自己有着电源相伴,手机相随,网络相逢。</p><p> 但事实上确实不然,只因我一直在自己的舒适区,未能走出去。只有走出去,方能参悟大千世界,我只是一颗埃粒红尘;只有走出去,方能知晓风光园景,我只是一个匆匆游人;只有走出去,才能看尽沿途风土,我只是一名时光客人。故叹言,人应该走走听听,方能翱翔路途中的一番风情。 </p><p> </p> <p>  人常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机缘巧合下,一高副科级干部徐泽林校长一个相约旅程,让我有了深切的感切。2020年7月5日,在徐校长带领下我们一行自愿者”东岳采风团”在早上8:30出发了,带着一路的新奇,我们走上了国道,虽然路面不整,但仍然未能打消我的好奇心。善于言谈的徐校长,给我们聊聊当地地名以及沿途的标识物,讲一些风土人情,虽然我是农村人,但也觉得自己仍是个傻白。路途中我们询问了当地百姓,终于到了首站白土店夏述唐之墓。</p> <p>  至此我又了解了息县一位名人夏述唐,因为了解才会好奇,驱使自己去更深的研究夏述唐。徐校也是打算搞一个夏述唐纪念活动,可见我们此行的意义重大。据说夏先驱的后人也是个个才人能将。</p> <p>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今天采风的主要目的地,东岳镇。我们一行受到段杰明副镇长和主任的亲自接待,倍感荣幸,可能一直以来我自己都是小角色的缘故,突然感觉到自己被照顾重视竟有一丝虚荣心作祟,突然想发朋友圈显摆显摆。</p> <p>  在段镇长的带领下,我们去了“五七”干校经济所旧址。下车后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块石碑,上面刻字“中国社科院息县‘五七’干校旧址(经济所)”。进入院内虽然房子已是破败未曾修葺,但却能还原那个时代知识分子下乡改造的原状,如果让我加以想象,我会想到钱钟书和他夫人杨绛在田间地头谈论着高雅的文学著作,拔着草谈论着莎士比亚,我是在想,到底怎样的意志支撑他们在那个年代的苦中创作。当然,该旧址所涉名人不单是钱钟书杨绛夫妇,还有顾准,骆耕漠,吴敬琏,俞平伯,何其芳,苏秉琦,张作岩等有名人士。</p> <p>顾准</p> <p>骆耕漠</p> <p>吴敬琏</p> <p>俞平伯 何其芳</p> <p>苏秉琦</p> <p>张卓元</p> <p>  在瞻仰旧址的同时,段镇长又给我们介绍了东岳的两大支柱,一个是产业支柱,东岳的红薯,有八大品种;另一个是文化支柱,人文东岳——干校文化,唐坡文化,地名文化,石碾文化,每段文化都代表着东岳的新生活力与人文积淀。如果真正的研究可能会发现每一个主推的产业都是那么迷人与富有魅力。</p> <p>  东岳另一所五七干校(文学所),与刚才所游,相离甚近,这所干校为最近原状复原的修葺建筑,只是最后一排是原建筑,上面的题字虽然不清,但依稀可以看出是:“沿着毛主席五七指示光辉路奋勇前进”,这几个字完全展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尚与风貌。</p> <p>  临离别干校(文学所)时,我们又发现了干校的食堂,上面也有题字,依稀可以辨出“团结,活泼,严肃”,标语文化能够看出时代的烙印。展现中共的领导下中国的时代特色。</p> <p>  中午我们受到东岳总书记杨文科书记的亲自接待,他对东岳的文化产业给我们寄于殷切的希望,希望以人文东岳带动东岳产业发展,促进东岳经济政治之繁荣,他的言谈举止让我对官也有新的认识与感受,新时代的官员与时俱进,时时谋进步,刻刻谋发展。抖音带货镇长书记亲自上阵,只为一方水土一方百姓。</p> <p>  由于时间紧迫,我们中午回来之际又去参观了最后一个“五七”干校——张陶乡铁道部五七干校,这个干校是规模最大,面积最广,共计100多间房屋,介绍所说这里面曾经还有学校,一排墙上还写着“学高为师,德高为范”。</p><p> 半天的时间我们去了三个地方,紧凑中又充满节奏,我们沿着既定路线,一路上走走听听,看过一路风景,踏过一路尘土,听下一路乡音,记下一路新奇,只为一路风情。</p> <p>  时光流逝,兜兜转转,也许哪日再翻开今天的旅途,也不禁感慨:人生是一条长河,汹涌澎湃,风平浪静,激情昂扬,一切尽在奋发前进中;人生是一条长河,长途跋涉,跌宕起伏,酸甜苦辣,一切尽在无情回味中。</p><p> “五七”干校也许诸多人不知道,只因不曾了解,他日的干校也曾是钱钟书杨绛夫妇一段旅程,终将成为回忆中一粒尘埃,慢慢融入泥土。而今日东岳之旅也何尝不是我的人生一段旅程,途中可爱的人与风景将是我最大收获。有着“一路涉足、一路留恋、一路回望”的本心,但仍有着“依旧前行”的决心,愿以后之旅也如今日这般,走走听听,感受一路风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