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漪丨生命无法承受之重——写给宝宝的第二十三封信

涟漪

<h3>爱的里程——</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 25, 25);">趁时光未老,我陪你长大</b></h1><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生命无法承受之重</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写给宝宝的第二十三封信</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 黄新贵</p> <p>亲爱的宝宝,见字如面。</p><p><br></p><p>记得《生命中无法承受之轻》的作者米兰·昆德拉说过:有些事只发生一次,而只发生一次的事,根本上就从未发生过,这便是生命中的轻了。</p><p><br></p><p>妈妈觉得,相对而言,生命无法承受之重,指的应该就是那些一次次发生,一次次在我们的脑海中浮现,又一次次让我们感知生命的渺小和脆弱的事物了。</p><p><br></p><p>这个寒假,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场生命的灾难,让我们猝不及防。</p><p><br></p><p>1月23日,惊闻武汉封城,这是一个沉重得令人无法承受的消息。</p><p><br></p><p>1月24日,除夕——春节假期第一天,妈妈回到百色,刚踏进家门,就听到一个令妈妈感到焦虑与不安的消息:你返程搭乘的动车,曾经停武汉10分钟,你务必如实向社区报告并居家观察14天,每天都要向学校报告身体健康监测情况。在你居家观察的日子里,妈妈备受煎熬。那些天,健忘的妈妈,熟背了你搭乘的列车车次、车厢信息,关注了所有登载急寻同乘人的公众号,利用同乘查询工具,每隔几分钟查阅一次,直到你居家观察满14天。</p><p><br></p><p>1月27日,妈妈提前返岗上班。在后来的两个月时间里,天天外出的妈妈不敢回外公外婆家吃饭,偶尔能正常下班,外公外婆就会盛好饭菜,戴上口罩,等在单元门外。每次把饭菜递给妈妈时,外公都叮嘱妈妈,你天天在外面,要戴好口罩。外婆说,她每天晚上都要听见妈妈回家时走过她窗前的脚步声才睡得着觉。</p><p><br></p><p>那段时间,妈妈和同事们一起加班加点排查重点人群,反反复复追访,反反复复记录,反反复复上报,我们不停地重复着这项工作,没有感觉到枯燥,因为我们知道这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阻击战,一疏忽即是大患,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p> <p>3月4日,雨天路滑,妈妈不小心脚崴了,到中医院打了封闭针,取了药,又继续工作。你知道后,在微信上给妈妈留言:“强制休息书:黄新贵同志,自大年初三至今,你一心扑在疫情防控战线上,已连续工作38个日日夜夜!从个人身体状况和单位全盘考虑,经研究,命令你从明天起居家休息三天!不得违抗!”妈妈看到后,既好笑又感动。看到这纸强制休息令,妈妈不禁想起了非典时期,那时候,妈妈每次要进村入户排查登记,小小的你总是哭着抱住妈妈不让出门。</p><p><br></p><p>3月8日,一大早,你就在微信上祝妈妈节日快乐,并嘱咐妈妈要注意休息,中午也要“偷”息。中午1点钟,你和爸爸从百色到田阳看妈妈,在单位门口,一看见妈妈,你一边喊妈妈一边跑过来,或许是突然想到要保持防控安全距离吧,你急停在离妈妈3米远的地方,盯着妈妈不说话,妈妈瞬间泪目……一个寒假,妈妈才陪了你3天,一别又是42天,那个瞬间,妈妈觉得,就这样看着,不说话,已经很知足了。</p><p><br></p><p>3月12日,妈妈问你家里还有没有口罩,你说还有一百个,前方更需要口罩,为了节省口罩,你已经半个月不出门了。</p><p><br></p><p>3月25日,妈妈担心你开学后在学校买到口罩,就在江安口罩销售点买了150个口罩,以备你上学之用,结果高校春季学期网上授课,用不上。</p> <p>说到开学,你说有个别奇葩同学说希望疫情不要结束,他们不想上学。</p><p><br></p><p>听你这样说,妈妈想起了一句话:一场灾难,就是一面照妖镜。</p><p><br></p><p>妈妈的同事在电话核实武汉返乡大学生及追访监测时,有一个女大学生这样气呼呼地回答:我不是某某某,是联合国的(工作人员)。一个返乡过节的武汉高校老师,竟然打电话到办公室,质问妈妈和负责电话核实的同事怎么知道她的行程信息,把我们骂个狗血喷头,威胁及恐吓无所不尽其极,还扬言要告我们侵犯她的个人隐私。</p><p><br></p><p>令人欣慰的是,大多数人是积极主动配合的。有个湖北返乡女大学生,她主动报告自己连续三个下午至晚上发低烧,问妈妈该怎么办。妈妈安慰她:别紧张,有我们在。并立即给她联系了医院,医院派出救护车连夜接她去就诊。检查排除后,她真诚地给妈妈留言道谢。</p><p><br></p><p>写到这里,妈妈想跟你分享《流浪地球》的一句台词: “<b>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与每个人息息相关。</b>”</p><p><br></p><p>亲爱的宝宝,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脱离了社会,我们不可能生存和发展,更不可能成就任何事业。社会是一个整体,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你对他人负责,他人也对你负责;你对自己负责,说到底,也就是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只有这样,社会才会更加安全,更加美好。</p> <p>在这场灾难中,最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不是像妈妈和妈妈的同事这样守在后方的平凡的工作者,而是84岁高龄仍带队出征的钟南山院士、每天仅睡3个小时与死神赛跑的李兰娟院士及身患绝症仍坚守一线的张定宇院长、用生命践行救死扶伤的庄重承诺的梁小霞护士等医护工作者和志愿者。</p><p><br></p><p>美国国际问题专家、前国务卿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b>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b></p><p><br></p><p>鲁迅先生也曾说:<b>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b></p><p><br></p><p>从上古时期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直至1998年洪水、2003年非典、2006年禽流感、2008年汶川地震和南方特大雪灾等各种大灾大难,我们不仅看到过忧虑,看到过恐惧,看到过悲伤,看到过泪水,更看到了执着逆行的勇气,看到了不畏牺牲的坚守,看到了涓滴成海的爱心,看到众木成林的团结,看到了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努力。</p><p><br></p><p>妈妈跟你说这些,是要告诉你,<b>每一张安静的书桌和每一个祥和的日子都是来之不易的,请你敬畏生命,敬畏自然,珍惜生命,珍惜健康。</b></p><p><br></p><p>希望今年发生的一切,成为你人生永远的疫苗。在你即将面临的争取直博、保研或考研以及未来的工作生活中,请你记住:<b>道阻且长,行则可至;若行不至,请勿苛求,尽力就好。</b></p><p><br></p><p><b>这个世界永远充满不确定性,身心健康地活着,就是幸福。</b></p><p><br></p><p>亲爱的宝宝,愿你快乐常伴,平安久长。</p><p><br></p><p> 爱你的妈妈</p><p> 完稿于2020年7月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