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这两、三年来,南浔的基础设施建没突飞猛进,新建的道路、桥梁更是气度不凡。也因此,该为这些新建的路、桥取个什么万古留芳的名字,大概成了领导们颇费思忖的大问题。今天,笔者仅就经常路过的几座桥名,提几点批评意见。</p><p> 一、一个小范围内的桥名不应该重复。近来发现,南浔竟然有三座桥用了同一个名字,都叫“阳安塘桥”。最老的阳安塘桥座落在南林村阳安兜南,跨阳安塘,是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水泥公路桥,桥额上虽字迹斑驳,但“阳安塘桥”四字仍依稀可辨。 第二座阳安塘桥在湖浔大道丁家桥村,桥南是息塘与七里塘的交汇处,桥北可见福丁古桥,更远处是恢弘大气的莲池大桥。但此处的水道不是典型的阳安塘水段,桥命名为阳安塘桥多少有些牵强。第三座阳安塘桥位于新建的三高线上(以三高命名公路总觉不妥),在老阳安塘桥以西,桥南是马腰新长村。阳安塘古称马溪,以流经阳安兜而名之,西通白米塘,东应该到池亭漾,现在把从池亭漾到康王寺桥的河段也一并称作阳安塘,欠妥。就算以上三座桥跨的都是阳安塘,也不该取同一个名字。</p><p> 二、在原址附近新造的桥,应该因循用旧名,不可轻易改动。浔练公路原有两座桥,跨池亭漾的原叫辑里大桥,稍南的原称宏济桥。去年,浔练公路整修,桥梁也拓宽改建,气象一新。但桥名却改了,七里村雅化成辑里村,已好几百年了,辑里大桥也建成几十年,现在却改成了“七里桥”,如此俗化,很不能理解。宏济桥原址有古石桥,俗称王弹桥,桥堍有慈云庵。现在改成了“宏齐桥”,“济”变“齐”,令人大跌眼镜。济是古代桥名常用的字,本意就是过河,济去掉了三点水,不但读音有差异,意境也毫无了。</p><p> 三、金象湖公园北面,朝阳路上的所谓“碟山圩桥”,此处北有何庄漾,西属笺五圩,东属牒三圩,“笺、牒”两字出自《千字文》“笺牒简要,顾答审详”一句,意思是给人的书信要简明扼要,回答别人问题时要审慎周详。古人用《千字文》为圩区排序是惯例,现在把位于牒三圩的桥命名为碟山圩,实在有些不伦不类,不通文理。</p><p> 就在去年六月,全国掀起了一股改小区命的热潮,某些洋名小区纷纷中箭,本镇的罗马花园后来不知被改成了什么名,恐怕已不为人所知。能不能在建筑物命名之前先多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权衡再三,才不至贻笑大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