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大语文时代的语文教学,阅读的分量很重,有人说,一个学生的阅读力就是他的学习力;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阅读的作用很大,有句话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呢!</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那咱们就先让学生明确读书的意义吧😄</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1.且看中国人和犹太人两组数字的对比</span></p><p>第一组是人均年读书量的对比,中国人是4本,而犹太人是68本;第二组是获诺贝尔奖人数对比,只有百万人口的犹太民族自诺奖设立以来有167人次获奖,而泱泱中华迄今为止只有两位本土获奖者,一位是作家莫言,一位是医药学家屠呦呦。</p><p>据说犹太民族有一个习俗,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会在书上抹上蜂蜜,让孩子拿小手去翻用舌头去舔,意在告诉孩子——书甜如蜜。我们大家可以细品,占世界人口0.2%的犹太人却获取了29%的诺奖,是不是跟这个习俗有关系。</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2.身边的孩子证明,腹有诗书气自华</span></p><p>女儿在南开大学读研,她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书香的陪伴。虽然没有抹上蜂蜜,但孩子也是见书如蜜,很多时候我很忙,就像现在的家长扔给孩子手机一样,我扔给孩子几本小书,孩子就安静了。记得孩子9岁生日时,要我给买《哈利.波特》,说虽然看过电影了,但是更想看原著。于是我问两者的区别,她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一部书拍成电影,首先,它省略了许多细节;其次,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它剥夺了你的想象力。”9岁的孩子令教语文的我震撼了!首先——其次——剥夺——细节——想象力,可以说,这些都是来自书的滋养浸润。经常,她的作文是范文,阅读题是老师上课的标准答案,理科成绩也都遥遥领先,顺风顺水进了南开大学。</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3.名师名家谈阅读</span></p><p>“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潜在的差生。”——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p><p>“阅读是智力发展的指路明灯。”——苏霍姆林斯基</p><p>真的可以说,一本好的读物,就像一颗种子,播撒在孩子的心中,静静地抽枝发芽,当孩子长大成人,种子就变成了郁郁葱葱的大树,成为一道坚固的堤坝。</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怎样引领学生阅读</b></p><p>1.选择合适的图书</p><p>“合适”一词不仅内涵丰富,而且极为重要,因为一本书的思想内容、可读性、难易度等等都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效果和阅读进程。所以选择合适的读物,需要老师和家长做的功课很多。</p><p>2.指导阅读方法</p><p>五环节阅读法:读通——读懂——读清——读透——读活</p><p>3.创设安静和谐的读书环境</p><p>在学校阅览室或者在班级的读书课上,学生都能在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当中读书,除此之外还要支持他们在家中开辟一个读书空间,安静清爽、温馨和谐,有利于静心阅读。</p><p>4.创设合理有效的阅读时间</p><p>阅读成为习惯,书香才会慢慢浸染。所以,为孩子们创设阅读时间:每周一到两节读书课、早晨和中午到校后上课前、午休前、晚上睡前。我跟学生算过一笔账,每天阅读20分钟,按最基础的阅读速度每分钟300字,一年的阅读量是二百多万字,相当于十本20多万字的书,而十本好书给予我们的精神食粮不可小觑,而且,量的积累终会达到质的飞跃!所以我对自己也对学生说:无论多忙,每天20分钟的阅读,可以有的。</p><p>5.培养阅读兴趣</p><p>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乐此不疲。培养兴趣是需要我们动脑筋去做的。可以在读书课上搞读书交流活动、讲故事比赛、征文比赛,图书竞拍活动,同时还有师生共读、亲子共读,在读的过程中、活动进行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肯定、鼓励和表扬,从而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p><p><br></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分享操作经验</b></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1.家校携手资源广,图书丰富任你选</span></p><p>每个学期,我都列出适合学龄段阅读的书目,从学校图书室选出,充实班级图书角,然后动员家长,每个学期根据我开出的书单给孩子买2到3本书,读完后拿到班级,登记造册后放入班级图书角供学生借阅,学期末再认领回去。这样,每个学期,班级图书角就有几百本备选图书,够师生共享一场阅读的盛宴啦!</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2.读书课上巧安排,交流分享收获多</span></p><p>每周专设一节读书课,这节课的珍贵和丰富真的可以无限大。学期初的读书课上,师生共同选出书目、拟订阅读计划、规范阅读要求,每个同学制定自己个性化的阅读计划、方案和书单。学期内的读书课上有读书方法指导、读书笔记指导、阅读成果展示等,读的过程中孩子们的积极性可高了。古人讲“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没去想那些,但我看到的是书中自有甜如蜜,书中自有正能量!相信“以文化人”“书香育人”的力量吧,读书久了,我觉得班级管理、教室氛围、学生气质都与众不同。</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3.书香走进家庭里,宅家学习也充实</span></p><p>每年的寒暑假,我都会安排阅读的系列任务:买书——阅读——读书笔记,让家长协助孩子完成阅读任务,并支持鼓励家长跟孩子亲子共读。今年疫情导致的无限延长的假期,又恰恰是读书给宅家学习的日子增添了趣味和活力。</p> <p>三毛说过: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读过的书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也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p><p>在静静的岁月里,愿静心陪伴孩子们阅读、练笔,让每一个孩子都浸润书香,让我们静待芬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