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茶壶

nolan

<p>“喝茶是过日子的最低标准”,对爱喝茶人来说,不仅要会选择好茶,还要会选配好茶具。要冲泡好一壶好茶,你要了解每种茶性,再搭配一套合适的茶具,自然会泡出好茶。接触日本茶器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我买壶的标准是:喜欢、实用、性价比高,毕竟我还不具备搞收藏的实力,就是喜欢而已。</p> <p class="ql-block">常滑烧是日本最大茶壶生产地,手工朱泥壶是其代表产品。手作的常滑烧,带着匠人的理想与无心插柳的随意,一削一抹都按捺不住地想将心思与情怀赋予其中。我们每天在使用中茶器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匠人之心。</p> <p class="ql-block">作者:二代山田常山(小常山)</p> <p class="ql-block">山田常山家族的常山窑陶印款,山田常山家历代都是常滑烧的翘楚。壶嘴磕了,金鐥后特别的漂亮了。</p> <p class="ql-block">朱泥平型梨皮急须,作者:杉江诚一(木仙),常滑烧上一代巨匠,以手捻、手捏为特点,颗粒分明的调砂。</p> <p class="ql-block">木仙年轻时从事雕塑,中年期听从小西友仙的建议开始制作陶器,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技法。木仙于1981年去世。</p> <p class="ql-block">已故名家初代友仙绿泥窑变海藻挂急须。小西友仙初代,常滑烧传统工艺士,出生于1914年,师从清水石仙初代与二代石仙、木仙并称常滑烧“三仙”,是仅次于山田常山家族的常滑烧大师。</p> <p class="ql-block">常滑烧已故大师 梅原玉堂 朱泥千羽拭雕刻木曾街道(轻井沢),这把壶泥料好,打磨细腻,如婴儿般的肌肤一样光滑,工艺精湛。不愧是大师作品。</p> <p class="ql-block">壶身由青雲雕刻,画片《木曾街道六十九次》是歌川国芳的系列浮世绘作品。</p> <p class="ql-block">梅源玉堂出生于1936年,1962年开始独立名“玉堂”,玉堂雕工技术、千羽拭及其窑变工艺,是数一数二的级别。</p> <p class="ql-block">常滑烧老一辈名匠梅原宗平(宗弘、原号宗光)这把壶是他40年前的,朱泥重工雕刻东海道三嶋千羽拭急须壶,青雲刀。</p> <p class="ql-block">宗光生于1941年,是常滑烧陶艺作家“光山”的第四子,梅原玉堂的弟弟。29岁的时候以陶号“宗光”出道,后期才改名宗弘。</p> <p class="ql-block">森下宗则菊扇花雕侧把急需。这把壶的壶型、雕工、出断水我都很满意。</p> <p class="ql-block">宗则是常滑烧平面雕大师,自己做壶,自己雕刻,壶上的图案都是自己设计的。</p> <p class="ql-block">作者:龟冈克史(素三)已去世。素三的壶天马行空,奇奇怪怪,每件作品都有创意。我这把壶算是“最正常的”了。素三的作品辨识度很高。</p> <p class="ql-block">这把素三的壶有点益规的锤纹味道。一把中规中矩的壶,大球滤出水流畅。</p> <p class="ql-block">素三瓜棱壶,小容量的壶,我的最爱!</p> <p class="ql-block">蛙趣急须壶。素三壶的滤网是半球状的,手工制作的滤网细密,茶叶不易堵塞,出水流畅。这是一把既有良好使用性又能享受外观乐趣的壶。</p> <p class="ql-block">“我会做我觉得有趣的事情,而不用担心别人怎么想。”</p> <p class="ql-block">春笋的样子,很喜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素三最擅长的就是捏这个动物跟花,不同表情的动物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适合春天用的壶。每次使用茶壶都能感受到匠人的情趣。</p> <p class="ql-block">匠人的情感,都是以壶为寄托,内心世界的表达,都在壶里,他的壶都是有灵魂的</p> <p class="ql-block">作者:玲光窑 鲤江广,壶身每处都是精细的做工,工艺感极强。<span style="font-size:18px;">壶身雕刻六歌仙,</span>日本六歌仙是平安初期六位有代表性的歌人。其歌风优美,为古今调之先驱,在日本文学史上均有一定的地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玲光这把壶上手很舒服,尽管300ml的容量不是我的菜,但依然入了,就喜欢它优美的器型,光滑细腻的手感,壶身是鲤江廣妻子所雕刻的《奥之细道》。日本江户时代被称为俳圣的俳人松尾芭蕉从江户(现在的东京)出发,游遍东北、北陆、大垣,依据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为基础写成文学作品《奥之细道》。世界文学史上的巨作。</p> <p class="ql-block">鲤江广是常滑一线匠人,玲光家族被誉为常滑烧开创者,现任工艺协会正会员,常滑烧协会副会长。玲光的壶出断水非常好!值得拥有!</p> <p>常滑烧老匠人前川修三,初代雪堂的第子。这把壶出水很优秀</p> <p class="ql-block">作者:杉江弘隆(陶寿),铆钉后手壶,陶寿一位90多岁的老匠人,一辈子兢兢业业在做壶这件事上,而且他的壶,特点非常明显,一看就知道是他的作品(泥料不一样)。他的壶,出断水流畅。对于自己使用来说,买他的壶一定不会失望,而且他的胎都非常薄,手感非常舒适。</p> <p class="ql-block">能用常滑陶泥烧出枯木质地,常滑匠人中独此一位。</p> <p class="ql-block">铆钉双耳付环 炮口宝瓶 。这是淘寿最有特色的一款。旧仿铁锈风格,在常滑独树一帜。</p> <p class="ql-block">“爲了使用方便,采納了使用者的意見。将急須弄薄兼顧了美觀實用兩方面的追求。是非常費腦力的工作,在做工上仍然追求精益求精。由于薄,容量比看起來更大。”</p> <p class="ql-block">陶寿灵芝摘松树纹侧把壶。这颜值真是杠杠滴。</p> <p class="ql-block">松枝纹带环摘的大壶(430ml)很特别的一把壶。</p> <p class="ql-block">这把壶是我曾经很喜欢的。</p> <p class="ql-block">陶寿壶的环、木纹是特色之一</p> <p class="ql-block">陶寿于2022年2月13日去世,享年90岁。淳朴而又溫暖,其他人沒有的獨特的設計的陶壽,深得大家的喜爱。沒有後嗣,茶壺數量很少,所以非常珍貴。</p> <p class="ql-block">作者:水上清-樱山,纸揉纹印花急须。纸揉这种褶皱的纹理,印上的各种花纹图案,与众不同,</p> <p class="ql-block">水上清 樱山90多岁高龄,已收山不再做壶。樱山制壶技术卓绝,参加过数不清的展,作品更是拿了许许多多的金赏受赏,是名副其实的常滑烧大师级。</p> <p class="ql-block">作者:岩桥良一(應山)生于1919年。这是一把把玩壶,虽然很小,但做工精细,出断水还很好。</p> <p class="ql-block">作者:岩瀬弘二,白泥印籠盖後手急須壶。上覆清釉并经二次烧结而成,器形整体靓丽晶莹,圆润饱满,让人爱不释手,小容量壶。</p> <p class="ql-block">窑变横手急须,简单风格的窑变小壶,出水断水优秀,难怪壶堂的雕刻都用弘二的壶胚了。</p> <p>马未都的九宫壶是由四位常滑烧匠人完成:村田益规、清水北条、伊滕成二(甚秋),水野阳景。</p> <p>作者:村田益规。这是益规的典型风格的壶,锤纹带窑变,上面的凹凸颗粒,都是用小金锤锤出来的。马未都九宫壶“忘言”的作者。</p> <p class="ql-block">村田益规早期朱泥赤壁赋急须,泥料润泽,出水平稳,断水利索。在日本,茶人对苏子的赤壁赋推崇有加。</p> <p class="ql-block">益规南蛮窑变小壶,益规的窑变跟他的锤纹一样很有特色,红黑相间,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壶有一个小地方渗水,金缮后就是独一无二的属于我自己的壶了。</p> <p class="ql-block">作者:清水北条,藻挂横手急须。这也九宫壶“疏香”“松风”的作者。北条的壶曲线优美,壶比较轻,所以用着很舒服。北條的壶很有品位。适合在宁静的环境喝茶。</p> <p class="ql-block">从马未都的九宫壶知道了藻挂壶,在茶坯上裹上天然的海藻烧制,海藻高温后形成随机的釉迹,自然一体。</p> <p class="ql-block">北条套装。</p> <p>清水北条,五十多年的陶艺生涯,是日本常滑烧名师,常滑市无形文化财产保持者,日本工艺会正会员。</p> <p>作者:伊藤成二(甚秋)皲裂后手壶,壶身如肌肤的纹理,这种烧制技术非常独特,窑变效果太漂亮。壶胎很薄,是不是感觉会渗水😏。这也是马未都九宫壶“云腴”“寒雨”的作者。</p> <p class="ql-block">皲裂酒窝。窑变有一点胭脂粉,很好看。</p> <p>甚秋的白泥藻挂壶100ml,很小,很乖,出断水利索,很喜欢。</p> <p class="ql-block">这藻挂壶的颜色太漂亮了。甚秋算是我很喜欢的作者之一,他的壶颜值都高。</p> <p class="ql-block">伊藤成二是常滑烧的代表人物之一,感觉他的壶都好多创新,不断在努力。</p> <p class="ql-block">作者:水野阳景,梨皮火窑变大口急须,阳景的壶,做工都是非常细致,为了出断水的流畅,壶的滤网里面都修整的非常干净,没有一点多余的泥料,所以出断水都非常的流畅。阳景的茶壶特点是很轻,嘴细短,手短。</p> <p class="ql-block">南蛮风是他的拿手绝技,也是难度极高的工艺。此壶为马未都先生“九宫壶”中 [红裙]的相似款。</p> <p class="ql-block">这把阳景壶壶身木叶烧制,搭配窑变非常漂亮。阳景说:“茶壶当然是好用的,但也必须是可以用眼睛享受,经得起鉴赏的东西。特别重视整体的平衡。”</p> <p class="ql-block">马未都的九宫壶有4把壶是他做的:红裙、禅经、千日、杉脂。阳景是目前常滑烧匠人里学历最高的。</p> <p class="ql-block">常滑烧两大名家强强联合之作:传统工艺士、三代常山大弟子村越风月与无形文化财、东瀛第一刀吉川壶堂经典合作款“喜上眉梢”。壶堂的刀工肉眼可见,风月的手艺触手可及。</p> <p class="ql-block">凌寒独放,跟喜上眉梢配对的,这款比较少见</p> <p class="ql-block">吉川壶堂的雕刻,在日本常滑烧属于天花板级别的人,一刀一画细致入微,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作者:村越风月(风月)窑变黑急须,容量:260ML。壶型简单,出断水相当流畅,难得的一把简单又有质感的壶!</p> <p class="ql-block">村越风月作开雲雕,两位常滑大师共同合作完成,壶身简单圆润,雕刻细致,特别有立体感。壶身开雲雕刻金山寺图</p> <p class="ql-block">风月师从常滑烧人间国宝三代山田常山。</p> <p class="ql-block">作者:山田想。祖父是人类国宝三代山田常山,父亲四代山田常山。</p> <p class="ql-block">山田想1979年出生于人间国宝陶艺世家。祖父三代常山手把手把自己的全部手艺都传给他了。想说:我想用年轻人的感觉来制作作品,制作出年长的人想象不到的,或者同龄人里其他人做不到的,只有自己才会的作品”。青色贝壳柴烧壶是他独有的代表作品。</p> <p class="ql-block">作者:清水孝幸(小北条)。清水孝幸是北条陶房清水源二的儿子,这壶不管是壶型、做工还是出断水,都不逊老子,都是很优秀的水准了,据说小北条的职业是模特,人家做壶是玩票,看看这壶盖上的蕾丝设计是不是跟他的职业有关?很好奇这个模特长什么样子,网上找不到图片。</p><p class="ql-block"><br></p> <p>这照着老北条做的壶,可是一点都不差,更加时尚。</p> <p class="ql-block">常滑烧磯部辉之复古花纹侧把急须。这是磯部辉之最具代表性的印花图案,壶身精致的花纹引入注目,一把壶印花大约200多个。<span style="font-size:18px;">制作起来非常麻烦,</span>急须太薄的话,印花时容易破损,反之,太厚的话就很难使用。辉之的壶非常好用,是值得拥有的一把壶。</p> <p class="ql-block">磯部辉之南蛮风急须,这是辉之在高资陶房工作时代的作品,距今20年前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轻、好用、美观。实用性和艺术性兼备的茶壶,我想帮助使用者享受放松的片刻”这是辉之做壶理念!</p> <p class="ql-block">辉之之前在高资陶园,做了很多高资款的好作品。退休后开始了创建了自己的辉之窑。</p> <p class="ql-block">常滑烧的一个女匠人:松绫乃。瓷釉非常润,“波点”上的✈️跟壶把上的✈️好特别,用它喝茶有一种身未动,心已远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作者:加藤香臣 。生于1945年,香臣制作的茶器曾多次获得嘉奖,工艺讲究,精美细致,我觉得这把壶非常适合男士使用。</p> <p class="ql-block">很喜欢香臣的壶,做工好,但就是太“老气”,这把雕花的壶我喜欢,</p> <p class="ql-block">作者:森田伯勇(隐退)手捏老虎急须,森田伯勇,80多岁的老匠人,常滑烧的雕刻大师,师从木仙。这是老派做法,采用刀削,手捻技术做成的。</p> <p class="ql-block">老朱泥手捻狸猫摘侧把急須 ,狸猫捏得太可爱了,手拿酒壶酒杯,逍遥自在。</p> <p class="ql-block">狸猫“八相”:</p><p class="ql-block">1.斗笠:福报好运,隔离从天降临的灾难。</p><p class="ql-block">2.大眼睛:聪明正直、洞澈事务的目光。</p><p class="ql-block">3.笑脸:和气、凡事笑脸迎、人心平气和。</p><p class="ql-block">4.酒壶:先苦后乐,有耕耘必有收获。</p><p class="ql-block">5.帐簿:信用,一言既出,就像白纸黑字、说到做到。</p><p class="ql-block">6.圆腹:肚量,宽大为怀、和人为善。</p><p class="ql-block">7.巨大的蛋蛋:代表装满了钱的袋子,象征财源广进。</p><p class="ql-block">8.尾巴:有始有终、</p> <p class="ql-block">手捏青蛙栩栩如生,很特别!</p> <p class="ql-block">这是手捏的章鱼,有点萌。这把壶的泥料有些特别。容量130ml,我喜欢的乖巧。</p> <p class="ql-block">螃蟹摘</p> <p class="ql-block">生肖羊摘</p> <p class="ql-block">生肖猴子摘</p> <p class="ql-block">生肖马摘</p> <p class="ql-block">兔子壶</p><p class="ql-block"><br></p> <p>作者:白岩大佑,柴烧窑变壶。生于1985年的白岩大佑,常滑烧年轻工匠中的佼佼者,跟着师傅小西洋平一直勤勤恳恳的钻研,现在终于找到了一些自己的风格,白岩大佑的壶,在柴窑的作品里,可谓是性价比非常高的了,集古拙与华丽为一体,他多次入选日本传统工艺美术展。</p> <p class="ql-block">作者:山田陶游。陶山家族是早期常滑烧的代表型人物,初代陶山跟初代常山是亲兄弟,山田陶游是三代陶山的弟弟。我这把壶因为壶把有裂金鐥了的,很特别。</p> <p class="ql-block">作者:香畝,这把壶窑变漂亮,出水非常好。</p> <p class="ql-block">香畝藻挂壶。挂藻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香畝技艺超群,有人说他一生的锋芒被三代常山所掩住了。</p> <p class="ql-block">片山白山手工挂藻窑变后手壶。壶器型饱满,古朴深沉,稳重大气,手感温润细腻。</p> <p class="ql-block">作者~梅原美朗,款春山,泥料非常细膩,容量:100ml,绿色很特别。</p> <p class="ql-block">作者:喜多高资。容量110ml。</p> <p class="ql-block">也是高资的壶,器型跟冰壶有些类似。</p> <p class="ql-block">二代舜圆,朱泥卷制后手壶,这把朱泥的壶非常有特点,他不是传统的手拉胚壶,是朱泥炼制好以后,用擀面杖一样的东西,把泥料碾平,然后用手把它卷制而成的,非常有制作特点的一把壶,上面还刻上一些梅花做点缀,非常美的一把后手壶!</p> <p class="ql-block">作者:稲枼米纪(石水)石水的壶很有特色,别具一格突出手工痕迹。这把壶感觉是刺子绣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目前石水年事已高,很少做壶了,而他的儿子也不会做他这种样子的壶了。</p> <p class="ql-block">作者:磯村剛秀 二代拍水 , 出生于昭和22年 (公元1947年)。壶身刻岁寒三友:松竹梅。拍水是常滑烧制作者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壶特点明显,用料讲究,手感圆润出断水完美!</p> <p class="ql-block">初代拍水,生于1910年。他儿子磯村剛秀1965年从学校毕业后开始跟随初代拍水学习制壶技术,1982年继承了父辈创办的窑口,开创属于自己的风格急须壶。</p> <p class="ql-block">作者:登光。泥料润泽,雕刻精细。</p> <p class="ql-block">作者生于1938。</p> <p class="ql-block">作者:高美(皆川享也),40年前的作品,壶身上描绘了日本浮世绘上的人物。头发和衣领用手触摸,感受到刀刻的细腻。这壶的出断水超出我的预期。</p> <p>作者:陶仙。这是一把老壶。</p> <p>作者:梅原昭二(昭龙)壶胚拉得超轻超薄,手感很轻,基本上倒上水以后只能感受到茶汤的重量,而感受不到壶本身的重量。</p> <p>在日本,做天目盏的匠人有不少,但尽力将“天目釉”在茶壶上呈现的,只有昭龙。1994年,他被认定为日本常滑烧“传统工艺士”,也是“无形文化财保持者”</p> <p>昭龙的天目釉壶跟普通的常滑烧陶器最大的不同,是表面施了釉,且经过反复烧制,因此通体发黑,却又色彩斑斓,如同星辰一般耀目。</p> <p>作者:谷川仁(仁)灰泥藻挂宝瓶耳付。常滑焼为数不多的藻掛专家。日本的“匠人精神”,就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日本有很多窑口,但非常细化,每个只做自己最擅长的,可能就只有一两个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作者:都筑青峰(青峰)朱泥梨皮小花壶。壶面简洁,刻绘的小花让这把壶看起来很唯美。壶盖是光滑的,跟壶身梨皮形成鲜明对比。看介绍说他人很温柔,他作品就是像他。温柔,安静。精心。</p> <p class="ql-block">青峰早期作品,这把壶上手很舒服,出断水优秀。</p> <p class="ql-block">非常漂亮的小壶</p> <p class="ql-block">作者:都筑丰(豊)都筑青峰的儿子。灰泥宝瓶。这个可以叫他盖碗,可以叫他宝瓶,甚至可以当做公道杯使用,盖子上面又有滤网,可以很好的过滤掉茶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简洁、圆润的器型,壶盖上精美的“蕾丝花边”,把这把壶勾勒的特别漂亮。</p> <p>以下几把壶作者均为石龙陶园上村洋幸。这是我很喜欢的作者之一。</p> <p class="ql-block">壶身图案是彩色浮世绘板画《神奈川冲浪里》。由早上雕刻。日本画家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这是所有浮世绘里,最著名的作品。现存大英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壶身雕刻菊花,非常小清新。我喜欢。</p> <p>这把冰茶壶是窑变的。</p> <p class="ql-block">作者:前川淳藏,常滑作陶家协会会员,多次获得长三赏奖项,常滑年轻匠人中的姣姣者,风格独树一帜。白泥胚,配以点滴的彩绘,很像瓷器一般的质感,外面是有瓷器光泽的釉,里面是原汁原味的陶泥,很漂亮,很适合女士使用的一把小急须,常滑烧里为数不多的作品风格。</p> <p class="ql-block">壶身黑金釉,窑变漂亮,特别在阳光下金灿灿的。淳蔵不断研究日本各地陶泥。他壶泥料不是典型的常滑的。泥质,造型,釉 独特唯一,做出来个性美的壶。</p> <p class="ql-block">一大一小,夫妻对壶😄</p> <p class="ql-block">作者:远赤机能(光松)黑泥雕刻彩绘菊花侧把急须。</p> <p>作者:远赤机能(光松)茶泥雕花急须,这把壶,壶嘴很短,看起来很可爱,壶身和盖子的刻花,更显得有艺术感。</p> <p>这把壶也是光松的,丸型的。壶身打磨光滑。</p> <p>堀田宪儿手作绞泥壶。绞泥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泥料,经人工揉合、按压、层叠、镶嵌等多种手法绞和而成,再通过拍打泥片,并按要求切割泥片、镶接泥片,直至打好身筒,最后制作壶。</p> <p class="ql-block">常滑烧梅原家族非常低调的存在 —— 梅原功吏 。作为梅原家的成员,功吏传承了应有的严谨与精湛。手工雕刻则是找来了已故名家 — 拍水的兄长,磯村昭夫助阵。再搭配上千羽拭的打磨,使整体看起来非常高贵典雅。</p> <p class="ql-block">这把壶容量100ml,非常乖巧。</p> <p>我买的最多的是玉光窑梅元广隆的壶,一个理由:好看,便宜、好用。这就是口粮壶。</p> <p class="ql-block">这把壶是初代玉光的。初代玉光 梅原晴隆</p><p class="ql-block"><br></p> <p>“玉光”是作者梅原广隆先生的窑号。梅原广隆先生现年67岁,早年随从其父亲学艺,后继承玉光陶园成为第二代窑主(二代目玉光),现已被日本官方认定为常滑烧“伝統工芸士”,约相当于我国的“国家工艺美术师”称号。</p> <p>作者:昭萠窑 鲤江桂吉。黑泥侧把壶。壶身手感细腻,器型也漂亮。</p> <p>人水作朱泥扁壶,我起初用它泡过冰茶。人水的这两把壶我很喜欢它的壶型。</p> <p class="ql-block">日本早期匠人 南蛮柴烧名师!小川甚八 作品。南蛮手代表人物,日本笠间烧大师。南蛮手 直把急须。作品非常少,每件都是精品,纯柴窑烧制1个月左右长时间烧制。早期发酵泥。</p> <p class="ql-block">南蛮烧的朴素和张力与追求侘寂的日本茶道世界不谋而合。</p> <p class="ql-block">关于小川甚八的介绍</p> <p>下面这几把壶是万古烧,万古烧出自日本三重县四日市,最初万古烧是使用白色或黄色粘土。但是,由于白色粘土的过度使用造成缺乏,所以现在当地以紫泥来制作万古烧。每一把都是手捻和全手工雕刻的美品,你也一定会感受到他古朴和它的美。</p> <p>作者:醉月。清水醉月并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清水家每一代万古烧传承人继承后的新称。第三代主导清水洋, 沿用江户时代“木型万古”技法,以急须制作为主, “醉月陶苑”形成了品牌,自1976年开始,清水洋作品入选日本传统工艺展26次,多次进贡伊势神宫、天皇家族,入选日本国内外博物馆&nbsp;</p> <p class="ql-block">昭和万古烧福袋急须 大师木阿弥手捏茶壶&nbsp;。木阿弥是万古烧造型壶的翘楚,其造型生动逼真,兼顾艺术观赏性与实用性。</p> <p>一个老万古烧壶</p> <p class="ql-block">这壶很薄很轻,白色的花可以透光,特别的壶。</p> <p>盖钮和手柄小环能动,泡茶时常弄出些轻微的叮咚声,视乎在提醒你慢慢来,别急。壶身“天正通宝”铜钱印。只有80ml。</p> <p>作者:良香。万古烧</p> <p>萨摩烧小壶,带有精美的龟裂釉面和精细的彩色和饰金装饰图案。萨摩烧一种乳色的日本陶器,于18世纪末在九州岛的萨摩开始生产。</p> <p>清水烧,平安昭阿弥染付山水小壶。清水烧是京都陶瓷艺品,由于产自清水寺门前,所以被称为清水烧。后来附近聚集了许多著名的窑厂,所生产的陶瓷器就统称为“京烧·清水烧”。</p> <p>锅岛烧畑万作。日本青花中可称为官窑的是锅岛烧,锅岛烧是日本江户时代锅岛藩的御用窑。</p> <p class="ql-block">秋田烧道乐做。秋田烧起源于日本秋田县, 是日本的一种「伝统工芸陶瓷器」。 大约创立于日本的大正初年。这把壶盖上可以动的青蛙很特别。</p> <p>上野烧宝瓶。上野烧是从江户时代前期,由小仓藩主细川忠兴招揽朝鲜著名陶工金尊楷修建烧窑开始的。上野烧的材质薄而且重量轻,流釉经过烧制展现丰富多彩的描绘。</p> <p>结束语:“器物因被使用而美,美则惹人喜爱,人因喜爱而更加频繁使用,彼此温暖彼此相爱,一起共度每一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