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如何克服考试焦虑? <p>高考,中考前夕,考生精神压力大在所难免,高考,中考寄托了众多孩子及家长的志向及梦想。在这种期盼之下,孩子需要承受重大的压力,这也增加了他们患上焦虑症的概率,家长应做好孩子的安抚工作。</p> <p>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适当的压力有助于考生发挥出最好状态。但如果孩子压力过大带着焦虑症的病态进行参加高考和中考的话,对于他们以后的路途会有很大的影响,不仅高考和中考成绩可能不理想,严重的还会导致以后发展道路的闭塞。所以尽快调节好备考心态,让孩子顺利地参加考试。</p> <p>驻马店经济开发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专门为孩子们安排了一场改变孩子一生命运的直播课!正好印证了一句话——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加油!</p><p><br></p> <p>关王庙乡初级中学收到通知后积极组织孩子们认真观看和学习。</p> <p>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日昌老师对学生考试心态调整有着丰富经验,在高考和中考来临之际,向家长和考生分享如何克服考试焦虑和怎样提高应试技能。相信孩子们听完讲座后,不仅能够在考试时克服心理焦虑,从而更加充分的发挥,取得更高的分数,还能够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和应试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受益终生!</p> <p> 郑日昌</p><p>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生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北京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主任/北京高校心理咨询研究会理事长。</p> <p> 高考前焦虑症的表现是什么</p><p>家长在最后备考时期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焦虑状态,当发现孩子有以下表现的时候,要予以重视:</p><p>1、情绪焦躁</p><p>面对高考,每个考生都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会使我们的身体出现紧张的状态,适当的紧张状态会激活我们的神经系统,使我们保持一个良好的兴奋状态,可以更好地面对高考,但是过度的紧张,就会出现激动、烦躁、自制力降低等现象。</p> <p>2、经常走神</p><p>在高考的冲刺阶段,一般我们会进入自由的复习 ,在复习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的注意力总是不能集中静不下心来,干什么都跟心里长了草一样,这也是焦虑症的一个表现。</p> <p>3、思维迟钝</p><p>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注意力集中不起来,出现视听困难、记忆力降低等症状,在考试的时候什么都记不起来,出了考场又都想起来了,思维变得迟钝、混乱。</p><p>4、失眠、食欲不振.</p><p>还有一些考生因为平时的学习方法不科学,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一直很紧张。出现错题就着急,在这种情绪下越做越.错,恶性循环。其实这也是焦虑症的一种表现。</p> <p>5、怯场、厌学</p><p>还有的考生一想到考试就想放弃,总觉得学的不好,考也没有用,就破罐子破摔。有的时候出现这种情况不一定是真不想学习。也可能是焦虑症所致。</p> <p>如何克服高考焦虑症</p><p>1、端正认识</p><p>上大学固然是一条康庄大道,但决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 。</p><p>高考与其他考试一样,是一次对考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测试,考生没有必要过分紧张,而应该大胆地、全力以赴地投入高考,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p><p>不要去管考试的结果,考得上当然高兴,考不上也不等于前途渺茫,平静地对待高考,这或许就是那些平时成绩一般的学生考试时能超常发挥成功的主要原因。</p> <p>2、树立信心.</p><p>信心是成功之本,自卑的人常常扮演失败的角色,超越自卑,相信自己的实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十多年的寒窗苦读决不会付诸东流。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成功即会向你走来。</p><p>3、放松自己</p><p>高考中,几乎没有一个考生不紧张。稍稍紧张一点本是好事,运动员听到“准备</p><p>”立即能量被送到最需要的地方;演讲或辩论中,精神紧张,就能使人思维敏捷,妙语连珠,但过分的紧张会导致失败。</p><p>故有“高考焦虑症”的考生,务必放松自.己,不要老想着考试,考前可做些自我行为训练,如做做操,散散步,打打球,听听音乐。</p> <p>高考期间作息及饮食注意事项</p><p>高考期间注意事项</p><p>1、作息要调整、饮食要健康</p><p>考生学习压力大,通常复习到很晚,午夜后才睡,睡眠严重不足,因此,考前要及早调整。睡前洗个温水澡、泡泡脚形成晚10点左右.上床休息,早7点前轻松起床的好习惯。</p><p>远离父母或单独居住的考生要调好闹铃,更不要晚睡、贪睡。少吃零食保三餐,饮食要营养并以清淡为主,饮食习惯不要做大的调整,不要过饱饮食,尤其考试期间更应如此。考试当天早饭要吃稍干一点,咸一点,考试时不会因憋尿而分散精力。</p> <p>2、考务要做细,</p><p>遵守考场要求,要知道什么可以带,什么不允许带。考试用具、准考证或考试其他证明等放在一起管理好,放在家中显著位置。</p><p>了解考点地址及安排好交通工具,事先应.当前往考点看看,确认位置与行走路线,需要的时间等,做到心中有数。</p> <p>3、呼吸放松度难关</p><p>-般来讲,大多考生都能正常发挥,能够摆脱过度紧张的干扰。假如你进入考场后过分紧张,甚至有心慌、出汗、手颤、眼花等情况,你可以深深的吸入一口气,屏住,慢慢的呼出,多做几次,会有好转。做题时不妨先易后难,或找自己感兴趣的题做,慢慢你就适应考场气氛了。</p><p>4、保安全、防疾病</p><p>注意安全,避免剧烈运动,不饮生食水,现在是疫情期间,做好防疫措施,尽量不到人口过分密集的区域。虽然这是老生常谈,但这是家长考生需要保证或要做的最基本的事情。</p> <p>就要考试了,考生“临门一脚”的结果究</p><p>竟怎样在于他们平时的努力,应考技巧也会一定程度的影响他们真实水平的发挥。那如何提高应试技能呢?</p> <p>应考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除了考前积极备考掌握答题技巧之外,临场时还需要做好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压力调节。要做到正常发挥需要经过一些历练,掌握必要的方法,提高应试技能。</p> <p>考试是对平时学习的反馈,如果应考能力不强,不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会导致难的做不出来,会的没时间做,无法发挥正常的水平。</p> <p>有的孩子明明平时成绩很好,做作业也很少出错。可是一到考试,就心里发慌,有时候拿笔的手都哆嗦,写字也很别扭,原本熟悉的知识点却想不起来,会做的题也做不出。越紧张,状态越差,越是考不好。</p> <p>如果我们了解焦虑曲线的特点就会知道,这种情况属于压力水平进入破坏区,过度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干扰了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正常活动。其实考试也是在练习考试技能。每次考试都要有意识地去提高自己的考试技能,包括考前如何备考,考场上如何正常发挥,考后如何总结等等。</p> <p>当孩子能够用成长性思维来看待考试,把这些看成可培养、可成长的能力时,他面对考试就不再紧张了。</p> <p>考试是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试卷上的题目,这需要孩子在面对考卷的时候,能够从容不迫地进入答题状态,然后以最利于考试的方式答题。</p> <p>1.进入考场后闭目翻书,缓解压力。</p> <p>2.摆正心态</p><p>要重视考试。每次考试都是对自己学习成果的检验,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认认真真做好。考不好无所谓的态度,是不利于考试的。</p><p>考试的目标是要发挥正常水平。希望“超水平发挥”的心态也要不得,如果抱有这样的期待,就想着“快点答,多留时间做最难的题”。由于着急,担心时间不够,容易把题目漏掉,或者条件考虑不周就写上答案,结果错漏百出,本来可以做对的题目也会出错。</p><p>考卷发下来之后,要按老师的要求检查试卷是否有漏印、字迹不清等问题,然后把准考证号,姓名等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这些虽然是小事,但是先按要求做好,可以避免后面心里惦记这个事。</p><p>有的孩子拿到试卷就抢时间答题,答着答着想起该写名字了,又记不清老师前面提到的要求,反反复复检查打乱了节奏,不能集中精力答题,导致后面平时会做的题都做不出来。</p> <p>3.浏览全卷,了解题情</p><p>动笔答题之前先把试卷看一遍,对整个考卷的题型,每个题型分数的分布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答题的时候就能根据这个信息做出合理的决定,必要的时候调整时间分配。</p> <p>4.答题有章法</p><p>通常一套考卷,在难易程度上都是搭配好的,有简单容易得分的题目,也有难度大而不容易得分的题目。前面的题目容易,后面的题目比较难;前面的选择题容易,后面的选择题难;前面的填空题容易,后面的填空难...</p><p>一般情况下,答题要从前往后进行,这样做符合考试时的心理特点,从简单的题目入手,信心增强,会缓解紧张情绪,使思维进入到最佳状态。</p><p>如果做题过程中遇到难题短时间内解不出来,就标记一下,跳过这个题目做后面的。等其他题目做完了再回头来做。一时做不出来,往往会比较紧张,会抑制大脑思维,而回过头来再做,紧张情绪已经解除,需要的知识、经验往往会自然出现。</p> <p>5.“这题做过”,容易掉坑里</p><p>孩子平时做过很多题,解题步骤了然于心,考试的时候遇到类似的题目,直接根据记忆就答题了。其实考试的时候很少出和平时练习完全一样的题目,通常会改变某个条件,如果不仔细审题,很容易犯错误。</p><p>遇到熟悉的题目,一定要提高警惕。当然,平时让孩子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更重要。</p> <p>6.卡壳了怎么办</p><p>考试的时候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明明平时已经记住的知识点,或者做过的题目,答题的时候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孩子这时候会不甘心,冥思苦想,越想不起来越着急。</p><p>这种情况不用急躁,不要担心考不好。把自己的注意力暂时从题目上拉回来,做几次深呼吸,等情绪平静下来再做题,思维才容易活跃起来。</p><p>遇到熟悉的题目却想不起来,如果放松之后还是做不出来,可以放下这道题目接着往下做。也可以浏览一下试卷,很多知识是互相联系的,在试卷上可能会出现能够启发回忆的线索,就能刺激思维活跃起来,回忆起需要的知识。如果时间充足,也可以通过联想回忆法,想想这是哪一课哪一章节的知识, 老师当时怎么讲的,哪个同学回答过这个问题,自己当时做过哪些类似的题...</p> <p>当遇到了难题而做不出来时(如果别的简单些的题都已经做完),这时不要轻易放下,要仔细确认题中给出的条件,多方位进行思考。如果还是做不出来,就要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处理。如果是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代入法等试试,如果是简答题,根据实际情况,把会的部分写上,能答多少答多少。</p> <p>7.不投机取巧</p><p>不会的选择题都选A”这类投机取巧的方式尽量不要用,除非是升学考试。考试是对学习的反馈,正常发挥得到真实的反馈,比虚假的分数更有价值。</p> <p>高考和中考即将到来的紧张时刻,莘莘学子迎高考和中考,愿全国的考生都能以平常的心态参加高考和中考 ,发挥自己的水平,考上理想的学校。祝愿高考和中考顺利!加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