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授课教师:田春艳</b></p><p><b>单位:朝阳市龙城区八里堡小学</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一、教学设计</b></p><p> (一)教学内容:</p><p>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匆匆》</p> <p> (二)教学目标:</p><p> 1、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p><p> 2、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感触写下来。</p> <p> (三)教学环节</p> 环节一:复习旧知引入主题 环节二:结合事例写出真情 环节三:直抒胸臆流露真情 环节四:布置作业好书推荐 <p> (四)板书设计</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二、《匆匆》教学设计阐释</b></p><p><br></p> <p> 习作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终极体现,因此也成为较难形成的语文素养之一。对于习作教学,教师也望而却步,或是总会指责学生写不好、习作能力不强。看来,习作不论是对于我们老师还是学生来说的确是个难点。统编版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关注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教授语文学习方法,引导教师从教内容迁移到教方法。</p><p> 想要讲好习作这一单元的内容,首先得弄清楚这一单元的特点。这种单元自成体系:课文分精读课文、习作例文两类。《匆匆》这课就是这一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习作单元精读课文不能同于常规单元,在理解内容、朗读课文、积累语言等方面不宜做过多要求,而应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习作方法。</p><p><br></p> <p>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让真情在笔尖流露”,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真情实感的?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匆匆》这一课的课后题2、3题就指向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指向本文的教学取向。在本单元的交流平台中也明确指出了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的流露情感。”“我们也可以把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匆匆》一文中,作者选取的事例都是生活中人们难以察觉的寻常事,让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变得具体可感,真切的让读者感受到了时光匆匆流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抓住这一契机,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读写结合的环节。让学生写写六年的小学生活的日常:上课、游戏、值日……这样的练笔内容,真实、自然,学生更容易表露真情。“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写文章就像说话一样,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匆匆》的第4自然段,作者用一连串的问句,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这种直抒胸臆的表达,很容易打动读者,借此机会,在教授完第4自然段之后,我也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时间流的感受,在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中,那不正是孩子们真情的流露吗?《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所以在学生多元解读文本,感悟岁月匆匆的基础上,再创设读写结合的情境,就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目的。</p><p> 对于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我是这么认为的:它是整个单元教学的基础;教学重点不在于生字、词的教学,不在于细致入微的品词析句,不在于深刻领悟文章所蕴含的人文价值,而在于着重理解课文表达方法。总的来说,我们应该调整教学思路,重置教学方向,把对精读课文的解读重点放在习作的基础要素上。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一点感悟,还请各位多多批评,指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