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我的左邻右舍

陈生

<p>古人云,择居仁里和为贵,善与人同德有邻。</p><p>在部队安家,住房都是单位安排,容不得你个人择居。但善与人同,以德为邻则是我们个人的事。行要好伴,住要好邻,这是古今至理。</p><p>这幢红楼,初始时是用作机关单身的处级干部的住房。后来干部家属随军,双军人的增多,就变成了家属楼。</p><p>我于1978年入住该楼至1987年转业返沪,前前后后十个年头,经过了人生从而立至不惑的嬗变。因为我是这楼的"老房客",和一茬茬明朗战友在这幢房子为邻,留下了不少难忘的记忆,也不乏引人忍俊不禁的故事,容我慢慢絮述。</p> <p>我初入住时,楼后的马路还是碎石铺就的泥路。坡上是情报处的一排平房工作室。这条路的下坡处,有我一块约5平方米的小菜地,种上豇豆、青菜,路边还有几窝小瓜,结瓜不少。门诊部战友每天路过,都啧啧称奇。其实正是这特殊的地理位置,雨季雨再大再多,这里也不积水,我施足了底肥后,藤蔓长得好,瓜鲜嫩鲜嫩,炒菜烧汤时细胞都是活的。</p> <p class="ql-block">承通信处龚春凡战友的支持,发给多张通信处战友在昆明聚会的照片。这张4人合影中右边第一人张高祥战友,就住在这幢楼一楼南端,原保卫处李玉柱住的房子。通信处参谋张启、黄承池分别住在二楼和三楼。看高祥战友满脸笑容,他当时什么样的心情,是不难理解的。能在自己几十年前住过的房子前,照相留影,很难得,很有意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家老大在小楼边。</p> <p class="ql-block">我转业回沪后,曾两次回到山上,探寻那段难忘的人生足迹。2010年7月,我和老伴来到当年的住房,小外孙(老大的儿子)好奇地靠在我身旁,摄下了这张不可多得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令我们欣喜的是在走廊,看到了我家20多年前做的脸盆架还在。睹物思情,不胜感慨!</p> <p>照片上那个十分潇洒,酷似西部牛仔的秘书处何先华战友,就住在一楼的北端。小高是铅印室职工,是每天在水库边娘子军自行车队的一员。</p><p>他们转业离开后住的是工程部广东籍的王河江助理员。王助理平时话不多,他对做粤菜有一套,在楼下曾面授我们怎么去掉鱼骨,剖制鱼片。一年秋天凌晨下冰雹,栖息在楼前泡桐树上的麻雀,被打死掉落一地,他捡了几脸盆,洗净后煸炒,散发阵阵香味。我也捡了几只,不会烹制,觉得都是骨头,没啥味道,可见庖厨不易。</p> <p>瞧这两口子,2018年10月,昆指机关部分战友在长沙相聚时,还是那么年轻。</p> <p>管理处程德森会计和爱人小唐,和我们同住在三楼。他家房子原住作战处王绪奇处长,程转业后来住的是领航处高仁银参谋。</p><p>程会计一家,人特好。我那时工作忙,经常开会出差,老二小的时候多亏了同楼彭光成、刘洪印和程会计三家帮助照料。</p><p>我家老大和住这幢楼的好几个孩子是同学:何先华的儿子何家国,徐春苟的大女儿徐芳,程德森的二儿子程向前,彭光成的二女彭海燕。想起这些小崽崽上小学时的事,真引人发笑。</p><p>有次学校老师问同学,你们长大后想当什么?程向前回答说,要当铁臂阿童木。不知向前忘记没有,现在当了什么?</p><p>我家老大一次放学回来,特别高兴,说她赛跑得了第二名。问她有几个人比赛,她说和海燕两个人比赛……</p><p>当时山沟里的小孩上学,都是结伴而行,很少有家长送。有一次我老大和几个同学,从警卫连下边的营门口,往山上边走边玩到学校已上完两节课,弄得老师和家长都哭笑不得。</p> <p>雷达处周政军战友也是我的隔壁邻居。</p><p>此前该房住的是高炮处刘洪印战友,他家是山东人,爱人盛兆兰在铅印室。他们待人十分实诚,我老二小时候常爱去他们家和两个姐姐玩,一次不知什么缘故,竟然在刘凤华身上咬了一口,都咬出了血,真对不起小姐姐。我家两个孩子,特别爱喝他家的小米粥。</p><p>周政军和小万,我们相邻时间不长。政军特别能干,夏天明朗水库放水后,上游露出了一条条小河沟,其中小鱼小虾不少,他用网,用脸盆,每次打捞收获颇丰,回来都要送我家分享。就是打理费点时间,到后来我们只挑大的,小的喂鸡,吃的鸡肥得有七、八斤重。</p> <p>老战友彭光成和张老师一家,我们为邻时间最长,结下的友谊最深厚。不是兄弟胜似兄弟,不是姐妹胜似姐妹。这种友情几十年过去了,我们两家人还是和过去一样,都十分珍惜!</p> <p>张老师的妈妈张奶奶人太好太好。我家老二小时候多亏她老人家帮助照看,吃饭也常在那里。老彭一家搬下山住招待所后,我家老大陈雷读昆15中时,一年多时间吃住都在他们家,生活都有他们悉心照料,这种感情是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p><p>老彭家的房子,后来住的是领航处李世荣战友。</p> <p>湖北籍战友夫妻情特浓。这是管理处的徐春苟协理员和爱人小黄的靓照!</p> <p>徐协理员一家,开始住在一楼,后来搬上三楼,当时我们三楼小孩最多,邻里关系特别好,大家互相关心照顾,其乐融融。元宵节,小孩一块玩焰火,中秋节坐在走廊,一块吃月饼,吃花生,吃水果。平时你家蒸个包子,我家酿个甜酒,都大家分享品赏。有时开个大一点的西瓜,也拿几片让小孩子们吃。有次老徐下部队回来,带回一条十多斤重的大鱼,切成小块分给大家烹饪改善生活。</p> <p>住二楼的战友变动比较大。雷达处钟子光原住一楼,后来搬上二楼,住的时间比较长。他家的小儿子很机灵好玩,名字叫钟诚,我常和他开玩笑,你忠诚不忠诚?</p><p>二楼战友有几件事,我印象特深:</p><p>一是二楼北端车队王志勇家发生火灾。他爱人在伙房把煤油洒泼,引发地上、窗台上都燃起熊熊大火,我正巧在楼道,闻到煤油燃烧烟味,奔向他家,其爱人手足无措,我迅即从他家床上拿起一条旧军被,覆盖在火上,隔绝空气,火很快被扑灭,想起来有点后怕。</p><p>二是有一年大年夜,68年的陜西籍战友气象室谭文科,通信处张高祥,门诊部的景玉歧,毕歧娃等战友,在楼下燃起火堆,大家都从火堆上跳过去,红红火火迎新春。令人惊叹的是谭参谋,年近古稀的老母親,也一跃而过,堪称一绝。</p><p>三是安徽籍战友管理处段景发助理的爱人小张,一口巢湖话,把洗字读成死字。在一楼有洗衣台,洗衣服水龙头比较紧张。她总是很客气叫我先洗(死),我就和她开玩笑,你先洗(死),我等一会洗(死)。引得周围一片笑声。</p> <p>一楼住的人员变化最大。徐协理员搬上三楼后,直政处干事吴少华和小马住进这里,小马也在铅印室工作。他儿子小时很天真好玩,长大后很有孝心。可惜照片上这两人已先后离世,令人唏嘘。</p> <p>吴少华战友晚年多病,出行都得坐轮椅,他身残志坚,二年多时间坐轮椅走遍祖国大江南北,拜会各地战友,抱着病残之躯写下四十万言的巜微信时代的战友们》在2018年7月出版。</p><p>2018年10月,昆指机关战友长沙聚会,他坚持和其他湖南战友一起,筹备各项活动,各地战友都为他的真诚的友情所感动!</p><p>他在聚会后三个月不到,一病不起,永远离开了人世!令人痛心的这次聚会竟是我们的永诀!</p> <p>美丽的明朗水库畔,留下了我们串串足迹。一楼一房一室都有我们难以磨灭的记忆!远親不如近邻,我们这些邻居,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邻居。我们共同把青春献给军旅,献给兰天,我们的友谊根植于边疆,铭刻在历史!我们的身虽在五湖四海,远在天涯,但我们的心紧紧相连,近在咫尺!愿我的左邻右舍,我的战友们晚年幸福安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