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谋圣 英雄神仙——陕西留坝张良庙游记

彭吉新

<p>  张良庙是“汉张留侯祠”的俗称,位于秦岭陕西段西南部的留坝县紫柏山。张良是汉初三杰之首(另两杰是萧何与韓信),在扶助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功成名就之后,毅然辞汉归隐于紫柏山,精心修炼老庄道家之术,终羽化成仙,后世赞其为“英雄神仙”。张良十世孙张鲁成为汉中王后,感念先辈厚德,在紫柏山建立“汉张留侯祠”。随着道教的不断发展,张良庙成为道教主流全真派的圣地,延续千年而不衰。现张良庙为明清建筑,依山滂水,山青水秀,云霭缭绕,飘渺无常,幽静典雅,不愧是一处“仙境”。</p><p> 张良庙,我在退休前因工作的缘故,从省会到汉中,这里是必经之路。因而,曾多次游览。但每次都是来去匆匆,既未仔细观赏过其建筑与园林,更未想到品味其文化内涵。这次不同了,赋闲之人,在庚子年端午节期间,与家人一起在留坝农家小院小住,用半天时间游览了这一洞天福地,收获满满,略有感悟,作此游记。</p> <p> 张良庙山门。山门为青砖砌就,正面看,其高其宽皆为九米,为一正方形牌楼,雄浑厚重,庄严肃穆。牌楼正檐下,用大型砖匾镌刻着五个大字:“汉张留侯祠”。这五个大字被涂上鲜亮的中国红,格外醒目。大门两侧,一副砖雕楹联,令人浮想联翩:</p><p> 博浪一声震天地 圮桥三进升云霞</p><p> 其实,这副楹联是描述张良出道前的两个历史故事。上联指张良曾在博浪(今河南原阳)这个地方雇人暗杀东巡的秦始皇而未遂的故亊;下联指张良在圮桥(今江苏沂水)这个地方三拜道家高人黄石公为师的故事。这副楹联告诉人们,这两个故事就是张良的人生转折点,这位“千古谋圣”从此跨入了“运筹帷屋,决胜千里”的大门。</p> <p>  进履桥,是进入山门后的第一个建筑,其功能是跨过庙前的小河,其寓意与山门楹联的下联一致,意指张良为黄石公这位“神人”在圮桥拾鞋穿鞋、三次拜师的故事。</p> <p> 灵霄殿,是当你跨过进履桥而进入庙区的第一个院落。张良庙属于道教宫观与宗族祠堂俩相合一的建筑群落,在建筑布局上,首先突出的是道教宫观。张良在道教中具有祟高的地位,其一是由于他本身笃信道家思想,对于道文化的传承具有历史贡献;其二是道教由张良八世孙张道陵所创立,道教信众后尊张良为“凌虚真人”、“凌虚天尊(天尊是道教神仙体系中的最高神)”。</p><p> 灵霄殿是道教宫观的第一殿,其中供奉五百灵官之首的王灵官。灵官,是道教宫观的护法神。</p> <p>  三清殿,是道教大型宫观中必有的建筑。道教信奉多神,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一个厐大的神仙体系,最高神是“三清”:一为玉清元始天尊;二为上清灵宝天尊;三为太清道德天尊。这里的太清道德天尊,就是道家思想的创立者老子。老子在秦岭终南山楼观台开坛讲"道德经",成为道家与道教的源头</p><p>。故而,道教尊老子为道教的“教祖”,奉为最高神——太清道德天尊。</p><p> 三清殿,在大型宫观的建筑布局上,一般都在最重要、最突出的位置。张良庙中的三清殿,位于宫观院落中的最左测。在我国文化中有左为上的历史认知。这一院落里,还有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和三法殿(也称三宝殿,指道宝、经宝、师宝)。</p> <p> 张良庙主殿。这是张良庙的第二个院落,也可说是核心院落。当你穿过宫观院落,进入该院时,一座建筑雄浑庄严,“相国神仙”四个金色大字匾额耀眼肃穆。”相国神仙”系清代康熙王朝著名的清官能臣——于成龙所题写。当代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张良庙,乃于成龙在任兵部尚书时,入川经过此处后恭请时任道长主持修建,不少达官贵人与富商巨贾捐款捐物。</p> <p>  主殿供奉的张良塑像。在主殿有不少匾额与楹联,歌颂张良的丰功伟绩与道德情操。抄录几幅于后:</p><p><br></p><p> 开国良相文韬武略名当世</p><p> 归山逸士闲情雅趣迪后人</p><p><br></p><p> 秦世无双国士</p><p> 汉庭笫一名臣</p><p><br></p><p> 富贵不淫有儒者气</p><p> 淡泊明志作平地神</p><p><br></p><p> 善运筹英雄本色</p><p> 知进退圣贤气质</p><p> </p><p> </p> <p>  褒扬匾额</p> <p> 褒扬匾额</p> <p>  褒扬匾额</p> <p> 五云楼。五云楼位于主殿院南侧的南花园,取意张良辞汉归隐后在五彩祥云间修炼。该楼为二层木结构建筑,五个开间。一楼一般用于集体性祭祀,二楼可用于接待达官贵人与社会名流。仅近现代就有蒋介石、于佑任、陈立夫、冯玉祥、白祟禧、何应钦及周恩来在此下榻。</p> <p>  南花园内的辟谷亭。辟谷,道教修炼成仙的方法。辟谷亭,意在纪念张良通过辟谷而羽化成仙。</p> <p>  南花园内的梭罗树,相传张良归隐紫柏山,曾栽种过梭罗树。这棵梭罗的树龄240多年。</p> <p>  北花园内的拜石亭,意在纪念张良在圮桥拜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黄石公为师。</p><p> 拜石亭旁树有一碑:英雄神仙。这通石碑,可说是后世对张良最简明而最具高度的褒扬。</p> <p>  位于北花园的碑廊。碑廊有历代达官贵人与社会名流赞颂张良的题词石刻五十余通。</p> <p>  冯玉祥题词碑:</p><p> 豪杰今安在 看青山不老 紫柏常存 想那志士名臣 千载空余凭吊处</p><p> 神仙古来稀 设黄石重逢 赤松再遇 得此洞天福地 一生愿作逍遥游 </p> <p>  北花园的古紫柏,树龄为400余年。</p> <p>  曲径通幽的竹林。位于南花园后面通向授书楼的山径两侧。这片竹林中的翠竹,被称为“拐拐竹”,翠竹靠近根部有一段呈弓状,就像人们屈膝行跪拜大礼一般,其意像征历代达官贵人,路过张良庙,必须落轿下马,入庙向张良这位”英雄神仙”行大礼!</p> <p>  拐拐竹</p> <p>  授书楼。授书楼位于张良庙的最高处,从南北花园皆有山径通往。该楼是纪念黄石公向张良传授周文王所著《太公兵法》。黄石公授书,既是张良成功之路的起点,又是张良人生的最高境界。</p> <p>  张良庙中的当代铜雕。</p> <p> 游张良庙感怀</p><p> 彭吉新</p><p> 运筹帷幄胜千里 进退自如一圣贤</p><p> 助刘兴汉立伟业 英雄归隐真神仙</p><p> 信步汉张留侯祠 往亊如烟似流年</p><p> 谋圣一生万世师 淡泊名利自陶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