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1965年10月,海边出生的我们踏上青海高原,常年积雪不化的昆仑山脉和浩瀚无垠的戈壁荒漠一路相随,如同走进了另一个世界。</p><p> </p><p> </p> <p> 当到达西行旅程的目的地,走上格尔木那座晃晃悠悠的吊桥,源自昆仑积雪融化而形成的河水清澈见底,欢快地从脚下哗哗流过,耳边传来人们高唱的名为“送你一束沙枣花”的欢迎曲:“坐上大卡车,带上大红花,远方的青年人,柴达木来安家。不敬你青稞酒,不献你香奶茶,送你一杯昆仑山的水,盛满知心话。”,青年们狂热的心冷静了下来,这就是我们的家了。从在这里喝上第一杯水、第一次洗去沿途风尘起,就与初次相识的雪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p> <p> 青海兵团(后改为农建十二师、青海农建师)的大本营在柴达木盆地腹部的格尔木。格尔木是蒙古语,意思是“河流众多的地方”。自然造化、雪山恩泽的格尔木地区河流有二十多条,其中我们最熟悉的有:格尔木河、清水河、雪水河、大格勒河、托拉海河、乌图美仁河等 。</p> <p> 格尔木的西郊有一块被格尔木河主流包围的土地,当地人称之为小岛,驻扎有农建师部分师直单位和工程团团部及所属连队。河水分成几股宽窄不等、急缓不均的水流从这里分岔后又汇合。因为是从雪山来,河水总是冰冷的。</p> <p> 远眺昆仑,近赏清流,军垦青年生活倍添情趣。严冬季节冰冻三尺,曾三五成群地在河上学溜冰。平日里高兴时面对河水唱歌跳舞,痛苦时跑到岸边流泪哭喊。得空趟过河水到别的连队走亲访友,节假日过桥渡河去城里逛街,好友相约河边促膝交谈,恋人黄昏桥下幽会散步。那些年格尔木蚊子成灾,酷夏季节户外出行必须戴防蚊帽或手持牦牛尾甩子驱赶蚊群。人们悠闲地拍打着蚊子照样徜徉在河边,也成为当地一道特有的风景线。悠悠流淌的河水静静倾听着青年人的诉说,默默分担着我们的苦和乐。</p> <p> 雪山水沿着兵团人在戈壁荒漠上修建的百里干渠奔流,滋润着万亩农田,也为各农业团连队提供了生活用水。几乎每个连队都有储水池,从水渠引来的雪山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即便是打机井,引出的地下水同样源自雪山。紧靠河边的连队也不尽是得天独厚。</p> <p> 工程团五连地处昆仑山采石场,驻扎在格尔木河上游,湍急的河水从旁边低于地面深约几十米的峡谷流过,近在咫尺,却难解缺水之急。有一复员老兵就因下谷底挑水,不慎滑到河里丧生。亡羊补牢,连队由三女一男组成拉水班,每天轮流赶着装有大汽油桶的牛车,沿公路南行去山下两三里地以外的河边去拉水,一趟来回就是两个多小时,冰封时节还要凿开冰层取水,连泥带土的水要沉淀多时才能饮用。大家喝上雪山水实属不易,洗漱用水更是倍加珍惜,比现在城里节水还自觉。</p> <p> 格尔木河流里生活着不少叫不出名字的鱼类,也让我们大开眼界、大饱口福。工程团二连在 45道班附近荒原上建筑营房,帐篷就扎在河边。眼尖的战友发现河中有相当规模的鱼群,在海边摸鱼摸虾长大的男青年们欣喜若狂地奔入水中,围追堵截,轻而易举地半小时捞了一大桶。此地多年无人打扰,鱼也是养得格外肥大。大家用铁丝串成串,连烤带煮,美美地饱餐一顿原生态的佳肴。当年临河的连队知青都有水中捕鱼的经历,至今回忆起来还是馋涎欲滴,意犹未尽。</p> <p> 雪山水在渠道奔流,像脱缰的野马,不甘束缚,水渠决口不时发生。激情燃烧的年代,“堵水抢险”是体现军垦战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的英勇行为。七十年代初,农建师承担了格尔木东西干渠水利枢纽的施工任务,工程团几个连队大会战。“干渠决口了!”呼喊如一声号令,一批男女青年纷纷跳入水中,筑成人墙,以血肉之躯挡住缺口,两边人员奋力抢修,舍身忘我,场面感人,胜似当今的抗洪抢险。高原的渠水冰冷刺骨,现场没人退缩,硬是咬牙坚持到任务完成。农业生产春灌季节,人员昼夜加班轮流巡渠放水,任务很繁重,风险无时不在。一名女战士在巡渠放水时,突遇水渠决口,喊人不及,毅然下水堵决口,待到大家发现赶来抢救时,她已经快冻僵了。之后,她受到全师通报表彰,被推选参加兰州军区先进典型表彰大会。关键时刻冲得上,满腔热血,奋不顾身,如此先进事迹当年出现过诸多。不少人也因此留下肢体的后遗症。</p> <p> 雪山之水养育了军垦人,也带来令人痛心疾首的隐患。工程团一济南女知青失足落入灌溉水渠,大家跟踪寻找,在下游发现遗体时,已被水渠的混凝土渠帮冲撞得面目全非,全连战士失声痛哭。为使其魂归故里,在戈壁滩支起铁板,火化遗体,由亲人带走骨灰回济南安葬。类似事故也为初到高原的山东青年们敲响了“珍爱生命,注意安全”的警钟。一团连队知青幼小的孩子玩耍时不小心掉进连队水池溺水而死,年轻的父母悔恨交加,痛不欲生,成为终生遗憾。从此,“关爱后代,远离危险”成为众人时刻牢记的警示。</p> <p> 在2005年纪念赴青海兵团四十周年的文艺演出中,格尔木赶来的青年演员们以“昆仑情”为题的舞蹈在舞台上再现了“以身堵渠”这一场景,老战友们无不为之动容,潸然泪下,犹如重回那艰苦岁月。</p> <p> 兵团战士们以青春热血艰苦拼搏建成的格尔木东西干渠水利枢纽如今成为当地引水灌溉的重要农田水利工程建筑。2010年7月昆仑山区连遭大面积降雨,导致格尔木市出现两千年一遇重大汛情,东西干渠水利枢纽经受了严峻考验,为戈壁新城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p> <p> 离开青海数十载,高原的生活情景还时常出现在我梦中。此间我曾三次重返格尔木,每次重登昆仑山,又饮雪山水,再见格尔木河,感慨万千,往事历历在目。</p> <p> 我特意去纳赤台昆仑泉专程带回青岛的两瓶雪山水,成为老战友们争相品尝的玉液琼浆。“饮水思源”,大家对那年月、那片土、那段情的怀念,溢于言表。如今昆仑泉的雪山水已成为格尔木的地方特产饮品,饮用者无数,但真正能品尝出其中深含的内涵味道的,只有宝贵青春与它结缘的我们。</p> <p> 苦乐年华得到过雪山水的滋润,风雨春秋经受住历练和磨难。蹉跎岁月融入了雪山水,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青春相伴的雪山水注入了我们的心田,成为人生历程的印证。</p> <p> 本篇文字写于2013年,配乐为青海兵团战友合唱团演唱原创歌曲《雪山之水》(王沛东作词、王金令作曲的组歌《柴达木之恋》选曲)。</p><p> </p> <p> 正如沛东的歌词意境表达:“雪山之水生命线,一线相悬几十年,滋润青春不枯萎,频频回首到今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