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五军沿革

【湖湘之子】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陈明仁(1903—1974),湖南省醴陵市洪源乡洪源村(今南桥镇洪源村)陈家岭[1]人。1924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在革命生涯中,历任国民革命军少将旅长、中将师长、军长、兵团司令官、湖南省政府代主席等职。1949年8月4日率部在长沙起义,后任第二十一兵团司令员、湖南省临时政府主席、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第五十五军军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1974年5月21日在北京逝世。</b></p> <p>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5军的前身是第48军军部及第144师和49军第145师、第21兵团第215、第219师,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2师以及1949年11月长沙起义之国民党军一部。</p><p>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5军的前身是第48军军部及第144师和49军第145师、第21兵团第215、第219师等部。</p><p>第144师的前身系1947年10月由冀察热辽军区乌丹军分区直属部队和热辽军分区一部合编组成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3师。1948年3月,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1纵队成立时,独立第3师改编为第33师,归第11纵队建制,纵队副司令周仁杰兼任师长,陈文彪任政治委员。该师组成后,先后参加了隆化、平泉、昌黎、北戴河、绥中、锦西等战斗。1948年10月,参加冀东及北宁线作战。同年11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军第144师,副军长周仁杰兼任师长,钟文法任政治委员。1949年4月,随军南下,参加渡江、赣南追击等战役,配合兄弟部队解放了湖北及赣西南广大地区。9月,该师兼宁都军分区,张书祥兼任司令员,李庭序、钟文法分别兼任第一、第二政治委员。担任宁都、雩都、兴国、石城、广昌、会昌、寻邬、瑞金等地的剿匪任务。</p><p>第145师的前身系抗战胜利后,在阿城成立的哈东保安司令部,何延川任司令员,下辖3个大队。1945年11月,温玉成率新四军200余名军政干部到达哈东后,以哈东保安司令部为基础组成哈东军分区,温玉成任司令员,董浩然任政治委员,并将原辖之3个大队改编为第1、第2、第3团。担任哈东地区的警戒和松江地区的剿匪任务。1946年11月,为适应形势的需要,奉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命令,以哈东军分区机关一部及第1、3团与哈北军分区之第4团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2师,温玉成任师长,张池明任政治委员,该师组成后,先后参加了三下江南和东北夏、秋、冬季攻势。1948年2月,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2纵队成立时,独立第2师改编为第34师,归第12纵队建制。10月,参加解放东北最后一战。11月28日,第12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9军,第34师改编为第145师,温玉成任师长,谭友林任政治委员。同年12月,参加了天津战役。1949年4月,随军南下,先后参加了渡江、衡宝、广西等战役。1950年1月,兼管平乐军分区,执行剿匪任务。</p><p>第21兵团第215、第219师,前身均系1949年11月长沙起义之国民党军。11月28日,将起义军中一部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2军第215师,张景白任师长,江腾蛟任政治委员。</p><p>大事记</p><p>1947-1949年记事</p><p>第144师的前身系1947年10月由冀察热辽军区乌丹军分区直属部队的热辽军分区一部合编组成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3师。1948年3月,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1纵队成立时,独立第3师改编为第33师,归第11纵队建制,纵队副司令周仁杰兼任师长,陈文彪任政治委员。该师组成后,先后参加了隆化、平泉、昌黎、北戴河、绥中、锦西等战斗。1948年10月,参加冀东及北宁线作战。同年11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军第144师,副军长周仁杰兼任师长,钟文法任政治委员。1949年4月,随军南下,参加渡江、赣南追击等战役,配合兄弟部队解放了湖北及赣西南广大地区。9月。该师兼宁都军分区,张书祥兼任司令员,李庭序、钟文法分别兼任第一、第二政治委员。担任宁都、雩都、兴国、石城、广昌、会昌、寻邬、瑞金等地的剿匪任务。</p><p>1945-1949年记事</p><p>第145师的前身系抗战胜利后,在阿城成立的哈东保安司令部,何延川任司令员,下辖3个大队。1945年11月,温玉成率新四军200余名军政班干部到达哈东后,以哈东保安司令部为基础组在哈东军分区,温玉成任司令员,董浩然任政治委员,并将原辖之3个大队入编为第1、第2、第3团。担任哈东地区的警戒和松江地区的剿匪任务。1946年11月,为适应形势的需要,奉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命令,以哈东军分区机关一部及第1、3团与哈北军分区之第4团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2师,温玉成任师长,张池明任政治委员。该师组成后,先后参加了三下江南和东北夏、秋、冬季攻势。1948年2月,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2纵队成立时,独立第2师改编为第34师,归第12纵队建制。10月,参加解放东北最后一战。11月28日,第12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9军,第34师改编为第145师,温玉成任师长,谭友林任政治委员。同年12月,参加了天津战役。1949年4月,随军南下,先后参加了渡江、衡宝、广西等战役。1950年1月,兼管平乐军分区,执行剿匪任务。</p><p>1949-1951年记事</p><p>第21兵团第215、第219师,前身均系1949年11月长沙起义之国民党军。11月28日,将起义军中一部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2军第215师,张景白任师长,江腾蛟任政治委员,一部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3军第219师,周笃恭任师长,王恨任政治委员。改编后,经过一年的教育和整训,使部队得到脱胎换骨的改造。1951年1月,进入广西,参加桂林、柳州、南宁地区的剿匪作战。</p><p>部队列编</p><p>1952年10月8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命令,第21兵团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5军,陈明仁任军长,王振乾任政治委员,欧致富、魏镇任副军长,高体乾任参谋长,钟文法任政治部主任,张鸣夫任后勤部部长。下辖第144师,张永森任师长;第215师,张景白任师长,江腾蛟任政治委员;第219师,程启文任师长,高先贵任政治委员。</p><p>部队参战</p><p>1953年2月,第55军奉中南军区命令,由广西桂林地区移防至广东湛江地区,担任守卫雷州半岛的任务。</p><p>“文革”时期,55军在广西的柳州、百色、贵县等地一带驻防;</p><p>1967年2月第220师(原广州军区边防师)。</p><p>1968年9月归第43军,1969年改称第129师) 改归第55军。“文革”后与41军换防而进入广东,分布在潮安、普宁、惠来、揭阳等地一带。</p><p>1979年2月,第55军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取得重大战果。全军共歼敌10309人(不含配属单位)。</p><p>部队撤编</p><p>1985年10月31日,第55军番号撤消。163师归42军仍驻守潮州一带。164师移驻广东湛江归41军,165师分出了一部分进入广东的武警部队番号撤消。163师后来成为驻香港部队。164师后来成为海军陆战旅归属于南海舰队。</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