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打仗话当年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 </span></p><p class="ql-block"> (前排左五是作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2021年7月,作者获中共中央颁发"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当兵打仗话当年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作者:谢柏海</b></p><p class="ql-block"> 血战沙场,军魂犹在。我曾经是一名军人,参加过打仗,在战场上舍生忘死的日日夜夜,象刀刻石凿,永远铭刻在脑海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于1949年10月,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我在1969年1月入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高级陆军学校。在部队历任班长、排长、连长、军务股长、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师副参谋长、副师长、部队生产基地主任。1997年转业到地方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世纪70年代中叶,越南在中国支持下结束抗美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后,背信弃义,忘恩负义,反目为仇,把中国视为“头号敌人”,中越关系急剧恶化。越军多次越境骚扰我边民,中国边疆的和平、安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捍卫国家主权,保卫国家安全,为了创造维护良好的国际环境,保证改革开放的順利进行,在此情况下,1979年2月17日,遵照党中央、中央军委命令,中国边防部队对侵犯中国领土的越南军队进行自卫还击作战。</p> <p>  我当兵二十八年,两次进入越南打仗,分别是:第一次在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以营长身份作为"主攻营"入越作战,历时二十八天。第二次是在1985年11月至1986年5月,历时7个月,以师副参谋长身份带领全师侦察分队参战。下面谈一谈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入越作战的情况: </p><p><br></p><p> 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我在步兵第365 团三营担任营长。三营在第一次对越战斗中,担任了“主攻”的任务,负责对敌阵地撕开一个“口子”。三营在各级首长的直接指挥下,全营干部以身作则,模范带头,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冲锋在前;战士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在生与死的战场上,整整拼搏了28 个日日夜夜,共毙敌189 人,伤敌5 人,俘敌8 人,缴获武器弹药一批。九连副连长邓海均和八连四班长冯成球荣立一等功,八连代理三排长陈健康和九连四班长戴华章荣立二等功,八连三排和八连二排四班荣立集体一等功,九连荣立集体二等功。三营在对越作战中,伤亡88 人,其中有14 名干部战士光荣牺牲。</p><p> 下面是战斗头几天的具体情况:</p> <p>(1986年靠矛山脚下侦察地形、敌情。)</p> <p>一、敌我双方态势</p><p>1、地形:</p><p> 朔江属越南河广县与我国广西靖西县、那坡县接壤。西北面(孟麻方向)为石山溶洞地貌,石山林立,山高沟深、狭窄,山涧小路多沿狭谷、石山绕行,石山岩洞多,大的可容纳百多人至几十人,小的可容十个八个人,最小也可容2 至3 个人。越军利用石山岩洞,石缝分散配置兵力,能藏能打。</p><p><br></p><p> 东南面(平孟方向)土山连绵,草深林密,土山构筑有碉堡、隐蔽部、坑道,公路附近的村庄、房屋、建筑物等改造成能打能藏的明碉暗堡,整个朔江形成了石山土山村庄相结合,设置正、侧、倒、斜多方向的明暗火力点,还设有地雷、铁丝网、板钉、竹签、防坦克壕等障碍物,易守难攻,向来有朔江天险之称。</p><p><br></p><p> 历史上唐、宋、元、明、清五朝,有四朝打过越南,都以失败而告终。再是法国、日本都在朔江失利。因此,越南扬言,若中国军队要打下朔江,必须要三个月时间,伤亡两万人,损失坦克过百辆。</p><p><br></p><p>2、敌情:</p><p> 在朔江地域,越军的兵力部署是:驻守朔江地域有越军三个步兵营一个混合炮营,两个公安中队共六个步兵营,另加一个炮兵营,总兵力约4500 人,还有难以统计的地方民兵。</p><p><br></p><p> 246 团是越军总参直属主力团,敌在我营作战地域的兵力部署是:在那良诺高地有一个连的兵力;在473 高地、胡志明展览馆后山高地有一个连的兵力,还有一个连的兵力部署在纵深作为预备队。</p> <p>(三营部分战友2018年贺州聚会)</p> <p>3、我师作战任务:</p><p> 在靖西县孟麻镇至那坡县平孟镇一线展开战斗,歼灭朔江地域的越军,夺取朔江地域,为大部队向高平进军打开通路。</p><p><br></p><p>4、我师兵力部署:</p><p> 在孟麻方向是364 团加365 团1 个营(我们三营),三营是突破前沿阵地的部队,为364 团向纵深发展开辟道路;在平孟方向是365 团的一营和二 营;366 团担任穿插任务。</p> <p>白色箭头为我营(三营)主攻方向</p> <p>5、三营基本概况:</p><p> 我们步兵第365 团三营,长期担负生产施工任务,在1968 年底调防到湛江,先是在廉江挖坑道,后是在鸭母港种水稻,在1976 年又被调到广西富川种花生,在1978 年调到广西桂林步校建靶场。一直到了365 团向广西集结地域开进时,三营才接到命令从桂林赶往广西边境,到达广西集结地域后,才开始按照军队训练大纲科目转入临战训练。战前对三营的领导进行了大调整和加强,我由团军务股长调任战时的三营营长。</p><p><br></p><p>6、三营作战任务:</p><p> 1979 年2 月17 日的任务是夺取那良诺1、2 号高地、473 高地、胡志明展览馆后山。从越军的防御前沿阵地中打开一个口子,为师主力向墩张突击创造条件。第二天(18 日)的作战任务是:在坂红村以东进入战斗,打开坂黄、大黑山通道,保证师主力投入战斗。</p><p><br></p><p> 三营下属七、八、九三个步兵连和一个重机枪连、一个炮兵连 。重机枪连和炮兵连战前其班排已加强和配属到三个步兵连参加作战。下面分述七、八、九连在战斗中的情况。 </p><p><br></p> <p>二、战斗经过</p><p>1、七连的作战任务是:</p><p> 攻占473 高地,控制公路,保障后续部队进入战斗。</p><p><br></p><p> 担任前卫任务是七连三排,排长名叫张池宋,1976 年的兵,广东恩平人,高高的个头,黑黑的皮肤,上进心很强,训练也很刻苦,他在战前被提升为排长。2 月17 日4 时40 分,122 师远程炮兵开始对越军阵地实施炮火轰击,越军纷纷钻进了工事躲避弹片的杀伤。</p><p><br></p><p> 七连利用炮火轰击的效果,在黑暗中跨过边界,迅速进入了黑沉沉的山谷。在漆黑的山谷中,坚韧的藤蔓,带刺的树枝,锯齿状叶片的高草,好象一张密不透风的巨网。三排战士用砍刀在前边开路,带刺的草木划破了他们的军服,划破了身上的皮肉。经过近三个小时的披荆斩棘,三排终于插到473 高地的侧后。</p><p><br></p><p> 排长张池宋,把人员清点了一下,全排一个人也没有少,可是加强给他们的无后座力炮没有跟上来,也不见连指挥所和其他排的踪影。张池宋意识到连指挥所和两个排在穿越密林时掉队了。张池宋同赖燕权副指导员商量了一下,认为虽然存在许多不利因素,但越军并没有察觉三排己经插到了侧后,可以出敌不意地突然发起攻击。张池宋命令八班向高地西侧攻击,七班从高地东南侧攻击,九班在七班后跟进,各班利用茂密的丛林,隐蔽向越军阵地靠近。</p> <p>(七连部分战友2019年到靖西祭拜牺牲了的战友)</p> <p>  这时我们的远程炮兵正在轰击473 高地,炮弹不断在高地上爆炸,在炮火翻犁后的北峰面貌全非。山顶上的一个高射机枪工事,被一发122 毫米炮弹直接命中,炸散了架的高射机枪抛在了工事外面。就在越军藏进工事躲避炮火的时候,三排大胆向前靠近,战士们不顾一切的向上爬,一直爬到距离越军堑壕只有三十多米时,掏出了手榴弹发起冲击。弹片不时从他们的头顶呼啸掠过,三排战士冒着被自己炸弹误伤的危险,最大限度接近敌方阵地,这需要战士们具有非常大的勇气。要知道他们其中的一半人,还是刚刚入伍才两个月的新兵。</p><p><br></p><p> 远程炮火开始向越军纵深阵地延伸射击了,三排的战士们立即从地上跃起,向越军的堑壕投出了一排手榴弹。他们跳进了战壕,把手榴弹塞进了越军的工事里。越军怎么也没有想到中国士兵会突然出现在他们的后方。在三排的突袭下,近一个班的敌人还来不及抵抗,就被打死在工事里。三排无一伤亡,占领了473 高地的南峰。</p><p><br></p><p> 473 高地分别由北峰和南峰组成,北峰在前南峰在后,形状象一个“8”字,北峰直接朝向中越边界,是越军前沿防御阵地。三排长张池宋命令各班继续向北峰发起进攻,不给越军有喘气机会。在北峰越军的火力点开火了,密集的子弹像飞蝗般飞了过来。“扑扑”作响的钻进脚下的泥土中,溅起了一米多高烟尘。七班被猛烈的火力压在了地下。担任掩护的轻机枪手,立即向火力点开火,掩护火箭筒手接近火力点。火箭筒手利用树丛爬到了离火力点只有15米时,对准火力点发射了火箭弹,一声炸响,越军的重机枪被炸飞了,战士们乘势突入了北峰越军阵地。</p><p><br></p> <p>(三营机炮连部分战友长沙聚会)</p> <p>  这时,从北峰向后增援的越军也赶到了,狹路相逢勇者胜,双方在堑壕里展开激战。越军隐蔽在堑壕的拐角,向七班占领的堑壕投来了手榴弹,七班长许洪活和一名战士当场就被炸伤了。中越双方士兵展开了手榴弹大战,手榴弹在空中穿梭飞过,堑壕里的越军终于支持不住了,被迫沿着堑壕从原路逃回,七班重新占领了这段堑壕。</p><p><br></p><p> 就在七班与越军激战的时候,八班利用丛林隐蔽迂回到了北峰的东侧,炸开了堑壕上的铁丝网,向山顶推进。突然从山顶附近的三座草棚里,打出一串串的子弹。九班的轻机枪手,爬到一道土坎处架起机枪,用火力掩护全班的行动,越军的火力被他吸引了,子弹暴雨般打来。机枪手打了几个点射立刻变换位置,当他再次变换位置射击时,一串子弹飞了过来,轻机枪被打坏了,他也被击中滚下一土坎,机枪手用鲜血换得了极为宝贵的几秒钟时间。 </p><p><br></p><p> 就在越军集中火力对付机枪手时,九班战士抓住时机发起冲击,歼灭了北峰西侧越军,一举攻上了北峰。最后只剩下三座草棚工事的越军还在抵抗。九班的一名战士,从侧后接近到了一座草棚工事旁边,抽下插在背后的爆破筒,拉燃了导火线,猛地将爆破简插入草棚,然后迅速翻滚到了一边。“轰”的一声巨响,草棚被炸飞了。另外一座草棚工事,也被九班炸毁。剩下的一个草棚工事,是一座很大的隐蔽部,八班战士区伟能爬到隐蔽部,用火柴点燃了干燥的棚草,熊熊的大火引爆了工事里的弹药、草棚,工事被彻底炸毁了。七连三排在与连主力失去联络情况下,孤军深入,奋勇作战,以3 人受伤的微小代价,歼灭了近一个排的越军,攻占了473 高地。不幸的是,排长张池宋在473 高地战斗的两天后,踩上地雷牺牲了。</p><p><br></p><p> 七连于2月18日15时45分,在炮火支援下,在八连的协助下,攻占了坂黄村;18时30分,全部歼灭了坂红、坂黄村以北地区之敌,随后按上级指示巩固已得阵地。</p><p><br></p> <p>2、八连的作战任务是:</p><p> 攻打那良诺1 号2 号高地一个连的前沿阵地。</p><p><br></p><p> 开战第一天(17日),因前期炮火轰击时,未能有效地摧毁那良诺高地的越军工事,工兵以“320”爆破开辟通路也未成功,没能扫清这一带前沿阵地障碍物,部分战士向前运动踏响地雷,连长等42 人伤亡,建制打乱。战至8时40 分,364 团(兄弟部队)领导决定该团七连提前加入战斗。并组织一个122 毫米榴弹炮营,一个100 毫米迫击炮连,三个82 毫米迫击炮连,向那良诺1 号高地实行破坏性射击。当炮火延伸时,七连全面发起冲击,并在八连的协助下,在12 时半攻占1 号高地。尔后七连继续向2 号高地发起攻击,八连在1号高地打扫战场,巩固阵地。</p><p><br></p><p> 八连2月17日那良诺高地战斗失利,让八连官兵们,感到了一种说不出的耻辱。可是他们不会忘记,倒在地雷爆炸火光中同伴的身影,他们更不会忘记,连长向师长哭喊的请求:“我们还能打!”这句话成为了八连官兵的庄重承诺。他们要经过浴血奋战,实现庄重的承诺,夺回失去的荣誉和尊严。 </p><p> </p><p> </p><p> 在18日下午15时,为了迅速扫清坂红一带的越军,保障师主力顺利投入战斗,团指挥部命令三营在坂红村以东地区再次加入战斗,首先在18时前夺取359高地,尔后协助364团九连消灭坂红地区的越军。三营决定将作战任务交给八连执行。八连官兵们热血沸腾了,他们有了夺回尊严的机会。八连代理连长邹锦新为争取时间,边组织连队开进,边向各排下达作战任务。八连三排担任攻占359高地任务。在17日那良诺高地战斗中,三排伤亡较大,全排剩下了十几个人,原来的三个班编成七班和八班两个班。为了加强三排指挥,连副指导员陈润锡下到三排加强领导。三排受领任务后,新任命的三排长带着两个班长,观察359的地形及越军的防御情况,下达进攻战斗命令。17时10分,排长发起攻击的信号,战士们在重机枪的掩护下,迅速接近359高地。跟随步兵进攻的火箭筒手,抓住敌火力减弱的机会,将火箭弹直接射入了洞口,摧毁了岩洞里的越军重机枪。七班在火力的掩护下,向359高地射击,掩护八班向359高地迂迴。八班火箭筒手冒着弹雨,爬到一块岩石的后面,对准岩洞发射了火箭弹,只听“轰”的一声,火箭弹直接击中了吐着火舌的机枪,趴在机枪边的4名越军士兵,顿时炸得血肉横飞。八班、七班从两侧发起攻击,一举突入越军堑壕,剩下两名越军见大势已去,放下武器投降了。八连三排经过近1个小时的战斗,击毙越军13名,俘虏2名,于当日18时攻占了359高地。</p><p><br></p><p> 三排在打下359高地后,协助364团九连向坂红方向发展进攻。三排两个班迅速跨过公路发起冲击,一举突入了石山脚下的越军堑壕,击毙了壕内的10名越军,仅用20分钟就占领了大石山越军阵地。八连三排经过1个多小时的奋战,连续攻克了两个越军阵地,击毙越军官兵23人,俘虏2人,而三排无一伤亡,战斗打得干净利索,战后八连三排荣立集体一等功。八连冯成球小组3人,与连排失去联系,独自作战,利用夜暗摧毁敌人3个火力点,毙敌9人,缴获高射机枪、重机枪、班用机枪各一挺。战后冯成球荣立一等功。</p> <p>(八连部分战友2019年梧州聚会)</p> <p>3、九连的作战任务是:</p><p> 攻占展览馆后山,控制公路以保障坦克部队进入战斗和前送后运的安全。</p><p><br></p><p> 17 日4 时10 分在炮火轰击之前,连长李宝珠率领前卫排开始穿插。一排进至三岔路口,被街得西侧之敌察觉,敌两个班当即向一排开火,并以60 炮、高射机枪、重机枪火力拦阻射击。一排长吴德成指挥本排迅速占领有利地形,以火力还击,二班火箭筒手首发命中摧毁了街得西北侧一个火力点,我以密集的火力毙敌10名。</p><p><br></p><p> 由于山高距远,步谈机与营指挥所失去联系。当四班接近至北侧洼部时,遭到敌人的两面夹击。五班步机枪一起齐射,火箭筒连续发射3 发炮弹将敌人倒打火力点击毁,六班火箭筒手韦忠业肩扛火箭筒射击,首发命中第三个山垭口左侧火力点。此时在二排长袁亚初的指挥下,先后歼敌11 名,击毁轻机枪两挺,掩护连主力顺利通过3 个山垭口,全连进至488高地北侧。</p><p><br></p><p> 7 时40 分攻击发起,首先60 炮对该高地进行炮击,三排七班在排长江汝钳的指挥下,迅速占领通马西侧山坡。在火力掩护下,五、六班以小群多路战法,顺利攻占488 高地,毙敌5 名,缴获重机枪一挺。连长李宝珠指挥无座力炮、火箭筒集中火力摧毁了地堡和山洞火力,五、六 班乘机攻占了山顶。四班长戴华章带领四班勇猛攻占了左姆南侧高地,歼敌5名。 11 时全连已进至无名高地地区穿插3200 米,先后歼敌46 名,缴获武器弹药一批。</p> <p>(九连部分战友2017年在中山聚会)</p> <p>  围歼展览馆后山之敌。根据地形、敌情、我情,连领导决心以部分兵力在东侧吸引敌人,让主要兵力从南侧实施主要攻击。12 时发起攻击,二排六班距敌30 米时,全班向敌投出4 枚手榴弹,消灭敌人一个火力点。在六班占领有利地形后,五、九班以迅速的动作占领了后山南侧小山头,在进攻中被后山东侧敌山洞火力压制在左姆南侧洼地。八班长叶协球带着陈萝生连续跃进至山洞一向侧,向敌人投入5 枚手榴弹,将敌人炸死在洞内。</p><p><br></p><p> 连长李保珠带领重机枪8 班,82 无座力炮二门和民兵30 人,沿无名高地东南侧迂回到后山东侧,遭到山顶敌高射机枪火力的压制。这时,五、九班勇猛向东攻击,毙敌高射机枪手两名,冲上了山顶,缴获高射机枪1 挺。并由九班一名新战士看守机枪,部队继续向北追歼残敌。</p><p><br></p><p> 隐蔽在东侧草丛中的敌人,见山顶只有一名战士坚守,即沿壕反扑,新战士阵地被敌占领,高射机枪被敌夺去,该敌以高射机枪和冲锋枪疯狂向五、九 班射击,五班班长周道思等三人牺牲。</p><p><br></p><p> 为夺回阵地,连长李宝珠,带领重机枪八班隐蔽地接近敌人,距敌60 多米时遭到后山东侧山洞敌火力射击,重机枪即占领阵地向山洞之敌还击,即被山顶敌人发觉,敌用高射机枪向八班射击,当时我重机枪手受伤,正副班长牺牲。此时指导员指挥一排3具火箭筒在一排火力掩护下,对敌人山洞进行连续射击,发射炮弹11 发,压制了敌山洞之敌。连长李宝珠亲自操枪射击,被高射机枪子弹击中牺牲,副营长和指导员被南面大石山多次火力压制在南面大石山北侧山脚。</p><p><br></p> <p>  在这紧急关头,副营长黄建明即呼叫师炮群向反击之敌炮击。在我炮火支援下,副连长组织60 炮在鞍部占领阵地对大石山炮击,一边率连部号兵等4 人,利用草丛荫蔽接近山顶。距敌高射机枪30 米时,副连长邓海均向敌投出一枚手榴弹炸死敌射手2 名,便随即跳入第一道堑壕,4 人与敌人展开了壕内战斗。右侧有一散兵向副连长射击,副连长眼明手快向右侧一闪,一个低近射击又歼敌1 名,缴获卡宾枪1 支,残敌3 名向展览馆方向溃逃,被9 班击毙,我又重新夺回了高射机枪阵地。</p><p><br></p><p>4、清剿残敌</p><p> 三营配合兄弟部队攻克朔江后,奉命在那寮至敦张一线继续对越军残敌进行清剿,以防止小股敌人袭击我后方供给运输线,并保障公路、桥梁畅通无阻,掩护我主力部队从高平安全撤回国内。</p><p><br></p><p> 3 月11 日七连九班抓捕了越军中尉副连长,经审讯得知,在那交西山还有一个营指挥所和一个连指挥所的残余越军躲避,根据此情况,营党委连夜召开会议,决定次日进行搜剿,并制定了搜缴方案。第二天,部队按原计划开始行动。经过激烈的搜捕完成了原定作战方案,摧毁了越军指挥部。</p><p><br></p><p> 当搜剿分队准备原路返回时,接到报告:在我们对面约300米山头处,有十多名越南公安兵持枪混入近50名村民下山,请示能否用重机枪将公安兵击毙。当时为了避免误伤村民,我给他们明确:枪口抬高一点,如果公安兵不向我方还击,我们就收枪返回,如果还击就将其击毙。结果枪声一响,公安兵和村民全都趴下躲避。</p><p><br></p><p> 这时已是下午5 时了。天已近黄昏,此地不利于我部久留,营指发出收拢信号,部队在天黑之前赶回驻地。这次搜缴,我军无一伤亡,毙伤敌上尉营长1 人,俘敌中尉连长1 人,中尉指导员1 人,副连长2 人,少尉排长1 人,准尉排长1 人,上士1 人,士兵3人,缴获手枪1 支,冲锋枪2 支,步枪2 支,敌防御地图两份及部分弹药、军用物资等。</p><p><br></p><p>5、胜利归国</p><p> 1979 年3 月14 日三营归建。1979 年3 月16日22 时,三营全营胜利归国,进至北斗村后部队转入休整和战评工作阶段。</p> <p>(1985年率全师侦察分队上广西边境轮战时所住下栋巧庙帐篷)</p> <p>  我在部队服役二十八年,多次立功受奖,度过了人生中最青春可贵的时光,至今身上还留有弹片。战友们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事迹,时时留在我的脑海中。印象比较深的有一件事:在我担任团作战参谋时,谢益镇股长对我关怀备至,经常指导我的工作,两人亲如兄弟。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当他坐车去审俘虏时,因车压响了反坦克地雷爆炸,不幸牺牲,留下妻子和两个孩子,这时离撤出越南回国只有几天,家人正热切等待他的归来。现在他却永远留在了异地他乡,这是多么令人悲哀的事情!因为两人同是姓谢,都有"谢股长"之称,故许多人传说是我牺牲了。急得我妻子专门通过军线打电话到越南找我,直到听到了我的声音,她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p> <p>(1986年在中越边境上和军部侦察处长、师部侦察科长在察看地形)</p> <p>(在广州军区赤坎基地的工作照)</p> <p>(1991赴京参加首届全军优秀企业家表彰大会留影)</p> <p>(1994年11月时任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在广州军区赤坎基地视察)</p> <p>(1994年11月,时任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到广州军区赤坎基地参观酒厂流水线生产。)</p> <p>(1995年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张万年在广州军区赤坎基地视察)</p> <p class="ql-block">三、岁月留痕 </p><p class="ql-block"> 对越自卫反击战至今已经四十一年了,当年发生的人和事,仿佛就在昨天,永远忘不了。忘不了战友们奋战的身影,忘不了烈士们栩栩的面容,忘不了青春报国的拳拳赤心。生命可贵,青春可贵,但都比不上祖国和人民的安全、幸福可贵。战友们舍生忘死,保卫祖国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们——不要忘记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对比起那些牺牲了的战友,我们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名利不可以放弃呢?战斗中的那些人和事,永留心间。</p> <p>(获授上校军銜的命令 1988)</p> <p>(南京高级陆军学校毕业证书 1982)</p> <p>(立三等功证书 1979)</p> <p>(获首届全军优秀企业家证书 1991)</p> <p>(获军区劳动模范证书 1994)</p> <p class="ql-block">四、战友情深</p><p class="ql-block"> 四十年前,我们一起浴血奋战,为祖国人民的利益出生入死,这种战火中形成的友谊无比珍贵。尤其是我们的营、连、排各级干部,都是当年作战的骨干力量,是我的左、右臂,是我的好拍档、好兄弟!我永远感谢他们,珍视他们!我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一一中国军人!我们永远怀念在战争中不幸牺牲的战友!我们永远怀念战火中的青春岁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虽然那场战争已经离我们远去,但动荡的国际形势仍需我们保持警惕,枕戈待旦。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血染群山风采铸,霹雳新宇好儿男。让我们携手并肩,迎接祖国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请看看我们的连排干部的英姿:</p><p class="ql-block"><br></p> <p>(原七连干部2017年在开平战友聚会中的合影,从左至右依次是:副指导员赖燕权,指导员袁凯斌,我,连长杨月明,副连长黄贤国。)</p> <p>原八连干部2018年在南宁聚会。从左至右分别是:副连长(战时任班长)冯成球,三排长陈健康,连长何作逸,战士陆明洲,副指导员陈润钖,我,后任连长刘成明,四排长冯杏春。</p> <p>九连干部2017年相聚于中山,从左起分别是:副连长戴华章,副连长冯成球,班长孟铁山,副指导员谭国防,连长李小林,战士苏玲光。</p> <p>九连战友聚会,左一副指导员梁荣辉,左二副连长冯成球,左五副营长黄建明。</p> <p>与三营几位战时连级干部在一起,左起分别是:原机炮连连长陈焕锐,原炮连指导员张伟邦,我,原机枪连连长韦以瑞。</p> <p>三营几位营、连干部相聚于贺州战友聚会中,第二排左起:三营教导员谭国防,三营营长余学权,原三营副教导员龙灿炎,原八连连长何作逸,原三营教导员李泽星,我。</p> <p>我和战时副营长黄建明在一起。</p> <p>和杨月明连长在一起。我当班长时,他是我的排长,战时任七连连长。</p> <p class="ql-block">五、几点说明:</p><p class="ql-block"> 本文部分资料来自亓建军编写的“血色山峦”和戴华章编写的“华章漫记”。陈润锡、谭国防、孟铁山也提供大量资料,在此表示感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0年5月写作于江门</p><p class="ql-block"> 2020年7月28日修改定稿</p><p class="ql-block"> 2020年8月28日再次增改</p><p class="ql-block"> 2021年7月再增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