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版(二十九期) 齐心同战疫 满目尽春晖

小学教研室

记昌平区小学教师抗疫团队:北京市空中课堂录制团队专刊之四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32道“数学风味”,昌平数学教师为你精心烹制</h3> <h1><b>卷首语:</b></h1> 3月26日,数学教研员周卫红老师接到空中课堂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录制任务,6月24日,实验学校杨树会老师完成最后一节数学课的录制。32节高品质课程、91天的“磨课”经历,每一次研讨、每一次“推敲”至今令人回味。回顾这段历程,教研员周卫红老师和13名参与录课的老师,以及参与审核课件的陈晓晓老师,无不感慨、兴奋、激动。<br> “空中课堂”是为全市中小学生提供的线上教学资源,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课程教学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空中课堂”覆盖面大、受众面广,对课程质量要求极高,每一节课都要经得起家长、老师、学生的考验。<br> 事非经过不知难。在录制“空中课堂”的过程中,录课老师是不易的。他们要有高超的学科专业水平,熟练的课件制作技能,精准的语言表达素养,强大的抗拒压力能力。不仅如此,这些录课教师还承担着本校的教学、管理任务。教研员是不易的,要当得起学科专家,做得来心灵导师。每每在单子上签下的名字,是责任、担当,更是对老师的理解和肯定。从教学设计到细节指导,教研员周老师既要宏观把握又要事无巨细。“磨课”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教研员周卫红老师从不抱怨、从不叫苦,因为她知道,这不仅是普通的32节数学课,而是昌平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一次展示,更是为全市学生准备的重要学习资源。“走过才知深浅,唱过方品心音”,艰难的过程定会带来丰厚的收获,也必将成为每一位数学录课教师职业生涯中的难忘经历。<br> 张誉馨个人简介:张誉馨,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昌平学校,一级教师,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北京市基础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先进个人;昌平区小学“双师影子”计划学员;校级榜样教师。在学科教学方面,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多节研究课、展示课获得国家、市、区级一、二等奖。在北京教育学院一级学科创新平台“小学生学习评价与发展研究”活动中做研究课《填数游戏》;积极参与教育部组织下“同上一堂课”录制及北京市空中课堂录制。<br> 录制内容:<div>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一)》(一年级北京版)</div><div> 2.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二)》(一年级北京版)<br></div> 录课感受:<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动之以情,晓之以“理”</div>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学校教育常态,线上教学给所有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荣幸地参与了北京市空中课堂的录制,这成为了我在特殊时期中最难忘的特殊记忆。<br> 我所承担的课题是北京版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巧合的是,我在“同上一堂课”中也参与录制了北师大版的同一课内容。在前期备课中,我对比两个版本教材的教学设计,吸取上一次录课经验,呈现多维度的学生作品来努力还原现实课堂中学生间讨论、质疑、互相启发、思维接力攀升的学习过程。正当我“躺在已有成果”上窃喜的时候,范老师审稿时的点评与建议,让我的心情降到了冰点。无论是学生对比不同方法后的归纳,还是老师的总结提升,都是在说“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忽视了计算中的本质是“计数单位”。对范老师一针见血的建议,我心服口服,可就是想不通究竟什么是算理?究竟如何和一年级的孩子们讲清楚算理。当天我迫不及待地约请了教研员周老师和一直线上陪伴我备课的张子文老师进行指导。周老师耐心地由数学史发展的角度讲解着“计数单位”到“位置制”,帮我理清算理与算法的关系。慢慢地,我明白了在这一课的计算过程中,让学生反复操作、讲清“是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减,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减”,这就是学生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算理的外显形式(之一)。所谓教无定法,是教师在授课时,更多地考虑学情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将知识、技能、情感纵横贯通地融汇成教学设计。如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般,同一课内容经由不同的教师遇见不同学生会演生出精彩纷呈的课堂,这都是教法的变幻多端,但始终不变的是其中的“理”。学生在“法”中悟到“理”,才是教师授之以“渔”,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br> 一节再简单不过的计算课,前前后后“折磨”了我两个多月,而我是多么幸运,这折磨出的道理会让我受益良久。“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是张老师及团队里老师们的悉心陪伴,是周老师深夜里不辞辛苦的严谨指导,是范老师、张老师的高度点拨,让我在这难得的备课经历中一次次蜕变、提升,体会着做教研中拨云见日的愉悦、与志同道合者为谋的幸福。<br> 40余稿的修改 倒计时4天,深夜里,把新鲜出炉的新课件发给张子文老师,没想到竟然第一时间发过来逐页修改意见。 倒计时3天,收到张丹老师的修改意见,深夜里周老师逐页逐条逐字进行修改,直到凌晨1点左右,全部改好,才放心休息。 倒计时2天,凌晨我们刚刚结束通话,一早起来,周老师想到线段图要规范,再次发来教材图片,叮嘱修改细节。 录制前夜,张老师细心的叮嘱,温暖的鼓励和陪伴。 杨树会个人简介:杨树会,现任北京市昌平区实验学校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数学学科骨干教师,吴正宪小学数学工作站成员并担任兰州、南昌分站基地指导教师。承担北京数字学校、昌平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在北京市教委“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研修”项目培训中担任导学教师。曾到北京、山东、内蒙、拉萨等省市地区承担农村支教、课堂观摩、讲座等任务,参加北京市组织的两次大型教师基本功比赛成绩优异,撰写的30多篇文章获国家、市区级奖项。曾获优秀共产党员、中央教科所课题研究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座右铭:知识与智慧并重,做事与做人兼行! 录制内容:<div>1.《认识算盘》(二年级北京版)<br>2.《认识算盘》(二年级人教版)<br>3.《总复习:综合练习》(二年级北京版)<br></div> 录课感受:<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要画一个“圆满的句号”</div> 今天是6月24日周三,明天就是端午节。我早早起床,面对安静教室里崭新的大屏,在第N次的练习着双手操作……我不仅是大昌平录课团队32节课的最后一节,而且是北京版教材二年级课程的最后一节。<br> 我们的团队群里从昨天起就开始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就按捺不住杀青胜利的放松心情。回忆这三个月的艰辛历程,周卫红老师带领着团队成员真可谓是披荆斩棘、栉风沐雨。从崔静老师的第一节课,经历过摸索前行的彷徨与困惑之后, 品尝到旗开得胜的幸福与喜悦,张丹老师的充分肯定与表扬带给我们的是整个团队的信心与努力方向。从赵东、赵震两兄弟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各项技术手段的实施,从晓晓老师课件审核角度的技术支持,从团队成员间的携手相助,从开到夜深人静的腾讯会议上,范存丽老师对每一节课、每一环节的的悉心解析、精益指导……这许多人的无数个挑灯夜战、无数个彻夜未眠。我能为集体做点儿什么呢?对!要画一个“圆满的句号”!<br> 有了这个想法和决心,就要为之付出行动。我拿出比前两节课加倍的努力,细心的推敲周老师、市级专家和团队成员的指导意见,并逐一修正完善,直到在录课基地的准备室里,我还在将学生资源中的“3:06和3:32”修改成更加精准的“3:07和3:33”,还在添加着“回忆你跑50米的场景”这些更能唤醒学生亲身体验的话语。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这一录课基地,我第一次去,便咨询赵东老师各种问题,他不厌其烦的帮我一一解答。在这段时间里,我亲密地称赵东老师、崔静老师为“我的拐棍儿”,每次有不懂的细节就联系他们,而他们又总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讲课稿确定以后,我按照赵东老师提示的注意事项,反复练习。而周老师在深夜11点多还在为我联系专家确定讲课中的关键细节。<br> 功夫不负有心人!下午14:40我按既定时间顺利完成了任务。录课基地的两位老师称赞道“昌平的老师录课最好!” 大家共同的努力换来了昌平人的好口碑,在等待专家校对的时间里,天空下起了大雨,走在回家的路上已是夜幕降临,疫情并没有使得北京三环路的拥堵现象有所改善,但我此时的心情是久违了的惬意!<br> 5月15日,我录制的第一节课,在录课前紧张的准备阶段,周老师带病坚持解答我的问题,全程监听、校对和陪伴。 同一个人,同样的课题,不同的版本,不同的呈现方式。 我们团队的最后一节课,画上圆满的句号。 凌晨周老师还在给我说课,一字一句修改。 清晨接着说课,不觉困顿。 周老师带上家属陪同我去现场录课,幸福的时光。 陈晓晓个人简介:陈晓晓,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二级教师,昌平第二实验小学数学教师兼教研组长,从教4年。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市、区级一、二等奖;在区教学设计评比、“创先杯”课堂教学大赛、教研活动展示、原创课程辅助资源评选和演讲比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 课件审核感受:<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欣赏中显苛刻 细节里求完美 </div> 5月26日晚上,我接到了教研员周老师的电话,让我参加张丹老师组织的“空中课堂”课件审核工作,我带着惊讶又激动的心情答应了这项充满挑战的任务。前后不到5分钟的时间,我就正式成为了“空中课堂”课件审核5人组的一员,张丹老师与我私信沟通课件审核工作要求,在群里再次提出明确指导,以及周老师的多次了解都让我顿时感觉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br> 从5月27日至6月25日,近一个月的时间,我共完成了100多节课件的审核。在这段时间里,我审核的每一节课件对我来说都是一次次学习和一场场历练,每一节课件都凝聚着市、区级教研员无数次耐心的指导和老师们日以继夜的反复修改,有时我甚至都不忍心那么苛刻的去给老师们“挑错”,因为可能一个细小的问题老师们又要废寝忘食的去修改。可是,为了给学生们呈现最优质的课堂,我们在审核课件时必须尽力确保“零错误”,大到检查课件内容的正确性和逻辑性,小到一个标点符号,一个字号,一个位置的细微差别,我们都要确保正确。每一个课件我都至少检查两遍以上,抱着一定要找出课件问题的心态一字一字去阅读,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对照,自己把握不准的就去问身边的同事,问审核工作组的老师们,一个课件的审核至少要花半小时以上。审核课件期间基本上都是守在电脑旁边,最忙的一天可能从早上8点守到晚上11点多;有时中午也不敢休息,以免接收PPT不及时,必须争取第一时间能帮老师们检查PPT,这样他们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修改。虽然这是充满挑战和辛苦的一个月,但我真的学习和收获太多,“学科、专业、钻研、严谨、认真、合作、大局观、奉献……”都是我切身体会到的代名词,由衷的感谢周老师的信任和推荐,张老师和于老师的指导,以及其他老师们的帮助。<br> 保存好每一份ppt的修改建议,这是宝贵的学习资料。 晚上十点多,张老师和于老师还在指导我们审核课件的注意事项,这就是专业的态度! 于老师一条一条的与我们讨论提出的修改建议。 及时向张老师请教疑问之处,聆听最专业的的指导。 晚上11点12分,发送我当天审核的最后一个PPT修改建议。战斗力满满的一天。 欣赏一下录课过程中调研的来自昌平第二实验小学的学生作品吧,孩子们的学习力和创造力太棒了。 <div style="text-align: right;">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2020年7月8日</div> 编辑:周卫红<br>制作:陈军<br>审稿:杨新荣、陈丽

老师

课件

录课

录制

空中课堂

教研员

审核

教师

昌平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