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版(二十七期) 齐心同战疫 满目尽春晖

小学教研室

记昌平区小学教师抗疫团队:北京市空中课堂录制团队专刊之二 32道“数学风味”,昌平数学教师为你精心烹制 <h1><b>卷首语:</b></h1> 3月26日,数学教研员周卫红老师接到空中课堂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录制任务,6月24日,实验学校杨树会老师完成最后一节数学课的录制。32节高品质课程、91天的“磨课”经历,每一次研讨、每一次“推敲”至今令人回味。回顾这段历程,教研员周卫红老师和13名参与录课的老师,以及参与审核课件的陈晓晓老师,无不感慨、兴奋、激动。<br> “空中课堂”是为全市中小学生提供的线上教学资源,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课程教学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空中课堂”覆盖面大、受众面广,对课程质量要求极高,每一节课都要经得起家长、老师、学生的考验。<br> 事非经过不知难。在录制“空中课堂”的过程中,录课老师是不易的。他们要有高超的学科专业水平,熟练的课件制作技能,精准的语言表达素养,强大的抗拒压力能力。不仅如此,这些录课教师还承担着本校的教学、管理任务。教研员是不易的,要当得起学科专家,做得来心灵导师。从教学设计到细节指导,教研员周老师既要宏观把握又要事无巨细。“磨课”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教研员周卫红老师从不抱怨、从不叫苦,因为她知道,这不仅是普通的32节数学课,而是昌平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一次展示,更是为全市学生准备的重要学习资源。“走过才知深浅,唱过方品心音”,艰难的过程定会带来丰厚的收获,也必将成为每一位数学录课教师职业生涯中的难忘经历。<br> 赵震个人简介:赵震,北京市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北京育翔小学回龙观学校副校长。“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首批进站成员”,“北京市第一批名师发展工程培养对象”,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教育先锋教书育人标兵,北京市先进工作者。2005年《生活中的负数》一课获得“全国第七届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观摩交流活动”一等奖第一名。近年来,到山东、浙江等二十余个省市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作观摩课和专题讲座近二百节次。2016年3月由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个人专著------《让思维真正产生》。<br> 录制内容:<div>1.《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一年级人教版)<br>2.《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二)》(一年级人教版)<br></div> 录课感受: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专注的做好一件事,真好</h3> 4月初的一个晚上,区教研员周卫红老师打来电话,征求我的意见能否参加市级空中课堂的录制任务。一想到能在这疫情期间发挥一点自己的作用,心里很荣幸,也欣然应允!<br> “两节课的录制任务,课题是一年级“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和(二)”,5月13日、14日正式播出,大约提前一周录制约25分钟的视频。教师不用全程出镜,可以在PPT里标注讲解文字,中间有错误可及时暂停纠正……”听了周老师的简要介绍,回想自己有多次录制北京数字学校视频课例的经历,也没把这次的录课任务想的有多复杂。<br> 一周左右,顺利的和周老师沟通了两节课的环节框架,便开始了对第一节课的细致准备。可中间的波折和挑战接踵而至……<br>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这两节一年级的计算课,要准确把握好课程目标定位,不能重复前面的知识也不能越位到后续的课,到底应当将学生的学习引向哪里?如何有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学生究竟应该学会写什么呢?这对我这个从来未实际教学过一年级的老教师而言,也是个不小的挑战。<br> 初步准备尝试录屏后首先发现:教师全程几乎要面对电脑PPT,除了几处简短的停顿之外,教师的要连续讲出25分钟的语言文字。这里的25分钟由于不包括学生实际参与的时间,所包括的信息量已经远远超出了实际课堂的40分钟,这同以往经历过的微课录制有着很大的不同。<br> 同时,我也深深地知道,为了避免一年级学生较长时间面对屏幕的枯燥,应当努力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内容上不能做简单的练习题的堆积,环节重点要精炼突出,视屏教学要努力增强启发性、参与性,要有利于一年级的小不点比较清晰的感知学习重点。可这些,仅仅意识到是远远不够的,背后的思考只有经历者才能够体会。<br> 经历了录制学生音视频介入教学过程和通知取消学生音视频的曲折,一周通宵达旦的部署、录制和后期处理就这么过去了。但还是从心里感谢校内一年级数学孙菲老师、设计中心于琦老师和多媒体中心张凯老师,微信间成百上千条语音和文字见证了彼此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真挚的情谊!<br> 实在难忘后期大约十五天的冲刺过程了!由于两节课要连续录制,自己随时感受到的一句话就是——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除去吃饭睡觉,就几乎都在电脑前了。一句句文字的推敲与输入、一页页PPT的设计与制作,都随着时间一分一秒滴答的进行着。<br> 为了不影响两个上高三的儿子学习,我压低声音在阳台上录屏演练。一次次的修改、一点点的完善,最终促成了4月26日、27日连续两天的顺利录制。<br> 经历已成往事,专注的做好一件事,感觉真好!<br> 一年级小朋友心中的45+20,不要小看 播出前的校对,一点也不敢马虎。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赵东个人简介:赵东,昌平区南口铁道北小学,高级教师,北京市数学骨干教师,曾获北京市第八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场观摩课一等奖,全国录像课评比一等奖,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北京市第五批名师发展工程培养对象。被评为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先进工作者,区级经济技术创新标兵、师德标兵、先进教师等荣誉称号。 录制内容:<div>1.《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一)》(一年级北京版)<br>2.《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一)》(一年级人教版)<br>3.《画图解决问题》(一年级人教版)<br>4.《画图解决问题练习》(一年级人教版)<br>录课感受:<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严谨求实 精益求精</h3> 2020年3月接到周老师下达的录制北京市“空中课堂”微课的任务,在感谢周老师的信任同时,我的心情略有紧张,虽然前一阶段我有录制区级微课的经验,但我知道此次录制的微课要面向全市小学生播出,要求更加严格:微课内容要突出数学核心思想,情境创设要吸引学生,环节设置要紧凑,课件制作要精美,语言运用要生动,绝对不能出现科学性错误……<br> 在一次次视频会议明确要求的基础上,认真研读教材之后,在周老师的指导下,我的微课脚本一改再改,仅《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一)》一课的脚本我就写了9版,其中有这样一个环节让我印象深刻。引导学生学习例题:比较32与29的大小,通过操作学具学生得出比较方法后,我总结了这样一句话“十位上的3要和十位上的2去比,个位上的2要和个位上的9去比,而且不要先比个位上的数,是这样吗?”我正为设计出这样一句“完美”的总结兴奋不已时。周老师告诉我:这句话总结的有问题!第一,既然十位上的3和十位上的2相比已经能比出数的大小了,就不要再强调个位上的数去比了;第二,你虽然说了“不要先比个位上的数”,但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而言要明确指出先比较十位上的数;第三,你问学生“是这样吗?”最后没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回答。最后,周老师告诉我,像这样总结方法的句子,放在学生比较多组数之后,有了一定的体验、积累、感悟时,用学生对话的方式进行互动交流式的总结。 <br> 就是这样,我录制的四节微课,大到教学内容本质的把握,情境的创设,整节课各个环节的逻辑关系,小到脚本中每句话、每个用词的斟酌,课件的精美程度,每个文件的命名是否正确……事无巨细周老师都给我细致的建议、耐心的指导。与周老师一次次磨课的过程中我更多的是体会到周老师做学问时,科学严谨的求实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br> 我想由衷的说:周老师,感谢您的一路陪伴,精心指导,细心呵护!<br> 录制第一节课,距离上场还有15分钟,终于完成了课件的最终的修改。 微课录制前,周老师亲自为我示范怎样操作电脑。 周老师发布“官宣”,享受福利的同时,促进我向同伴虚心学习。 张士平个人简介:张士平,中国共产党党员,本科学历,高级教师,昌平区数学学科带头人。昌平第二实验小学主管数学教学工作。曾获得北京市优秀班主任、昌平区优秀教师、课改先进个人、教学质量与评价优秀教师、优秀教研组长等荣誉称号。在学科教学方面,多次参加市、区级课堂比赛取得优异成绩。数字教育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设计评选,北京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课堂大赛等活动均获得北京市一等奖;多次获得昌平区骨干教师“创先杯”课堂大赛一等奖;撰写的20余篇论文获得市、区一、二等奖。 录制内容:<div>1.《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一)》(一年级北京版)<br>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三)》(一年级北京版)<br>录课感受:<br></div> 四月末接到教研员周老师的电话,想让我承担一年级三节课的录制任务,说实话当时惊喜之余更多的是担心,担心源于不自信,不自信源于从没有教低年级的经验。周老师安慰我说:“没关系,我们都会跟你共同备课,也可以找学校一年级老师跟你一起完成”,于是我放下顾虑,和一年级石维华老师很快进入“备战”状态。<br> 由于缺少低年级教学经验,前期听了二十多节一年级的《同上一堂课》和《空中课堂》从教师的表情、语言……一招一式去学习。然后把一年级教材、教参通览一遍才开始撰写教学设计。一个月的备课时光,感觉每一天都很充实。视频会议学习,在线集体备课,每节课的设计不断研磨,有十余稿。<br> 虽然镜头前讲课的是一人,但是幕后却是团队作战。十几人的录课团队“大咖”云集,特级教师、市骨干……虽然很多是“大咖”,但都很亲民,录课前分享课件,录课后交流经验……32节课就是32集电视连续剧,教研员周卫红老师就是总导演,一路陪伴、指导。市教研员范存丽老师和张丹老师以及于国文老师还有我们的课件审查员晓晓老师就是监制,一遍遍审核修改。专家们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感染着我,每一次练习都会发现一些“瑕疵”,反复斟酌修改,尽力追求“完美”。就在录课前一晚的10:30,团队的老师们还在研磨每一个文字,每一幅图片……录课当天的早上5:30起床,发现前一天范老师给我留言新的修改意见,顾不得梳妆打扮,赶紧拿出电脑一一做了修改,终于在6:20出发前修改完毕。周老师叮嘱我,录课之前再检查一遍,生怕临时修改会出现问题,备场时再次检查,还真发现其中一幅图因为做了修改,动画有错误,避免了一个“大失误”。录制过程非常顺利,一气呵成!这次录课,让我收获很多,成长很多!对自己最大的锻炼就是能临危不乱,面对镜头不紧张。感谢团队里的“大咖”伙伴们无私帮助;感谢专家们的悉心指导,为这样一个工作极其严谨的专家团队点赞!感谢学校领导和身边伙伴们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从教具准备、学情调研、到课件修改……都有一群“好伙伴”鼎力相助,让我再次感受到有你们真好!<br> 一个‘单位名称’的探讨~调研中孩子编摘樱桃的故事,用的是‘个’,引发一些争议,樱桃是说‘个’还是‘颗’,为此我们搜集了很多资料,‘颗’一般用于书面语,‘个’多用于口语。 一个都不能少~调研中孩子的每一幅作品,每一种想法……我和周老师都会认真‘研究’,不放弃。 录课前做最后的检查。 石维华个人简介:石维华,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一级教师,一直从事数学教学工作。课例《倍数的认识》被评为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优课;首都特色优质原创课程辅助资源活动被评为二等奖;微课程《时、分的认识》获得昌平区一等奖;创先杯教学大赛一等奖;教学案例《倍的认识》获昌平区二等奖;撰写的论文《浅谈如何借助几何直观有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北京市“教师专业能力”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撰写的《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研究》获北京市二等奖。 录制内容:<div>《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二)》(一年级北京版)<br>录课感受:<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感“悟”</h3> 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学生无法到校正常上课,只能通过网络观看空中课堂推送的课程,与此同时也给我提供了非常棒的学习平台。<br> 说实话,刚接到任务的时候我感觉还是挺轻松的,没有太大压力,自认为对教材对学生是非常了解的。可是随着备课、教研等活动的深入开展,我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站位”的问题。虽然在日常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生的发展,但是当遇到难题时还是会不由自主的“教”方法,而忽视学生“悟”的过程。教研员周老师不止一次地强调:“一定要做学生调研!要让学生‘悟’出这样做的道理。”<br> 比如练习中这样一道题,“猜一猜,59-16和46-18得数的十位是几”,我认为这种题只要计算十位上的两个数相减,然后看个位上够不够减,需不需要从十位退一当十,接下来就是对方法的强化训练。可是当我调研学生的想法之后,我发现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的方法是不同的,大部分学生还是习惯计算出具体得数,然后再看得数的十位是几,很少用我提出的这种抽象的方法。学生的思维发展不是一蹴而就,它是在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悟”出来的。正如蒙台梭利教育名言: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其实这就是学习真实的写照。<br> 历时一个月的备课时光,让我这个已经过了不惑之年的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工作,深耕教材、研磨教法、了解学生,教学之道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此感谢市区级教研员的悉心指导,校领导的鼎力支持,同伴的无私相助。<br> 教研员周老师不止一次地强调:“一定要做学生调研!要让学生‘悟’出这样做的道理。” 通过调研学生的想法,才知道老师的“一厢情愿”学生并不一定买账,孩子之间的语言才是他们最熟悉的接受方式。 <div style="text-align: right;">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2020年7月4日</div> 编辑:周卫红<br>制作:陈军<br>审稿:杨新荣、陈丽

老师

录制

学生

一年级

教研员

录课

教学

北京市

空中课堂

昌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