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湘潭英烈谱:</p><p class="ql-block"> 叔外公刘辑瑞等八烈士牺牲始末</p><p class="ql-block"> 文/楚国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位于湘潭市雨湖区陵园路30号的湘潭市烈士陵园就在我工作单位(中共湘潭市委党校)的旁边,建党99周年到来之际,走进园中,伫立烈士墓碑前。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叔外公刘辑瑞烈士的名字赫然在列,叔外公刘辑瑞烈士离开我们己经80个春秋,作为知情人,刘辑瑞烈士侄女,我的母亲刘雪梅也于2019年6日29日离开我们,随着老一辈知情人的不断离世,叔外公和他的战友们的英雄事迹也渐渐不为外人知晓,深感有必要向后人讲述他们的革命事迹,作为忠于信念,传承担当的一手资料备忘于此。于是提起笔来,写下我无尽的怀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题记</p> <p class="ql-block"> 叔外公刘辑瑞,又名芝瑞、瑞生,1913年生于湘潭县白云乡(今易俗河镇)白云村。1938年8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10月11日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于今易家湾镇红旗村的凤形山麓龙骨坡。同时遇害的还有中共茶园铺区区委书记郭曦,中共易俗河区区委委员曾纯熙,中共银塘乡支部书记何庆余,中共杨溪乡支部书记彭仲珊,中共彭家围子特别支部书记彭金华六同志及忠信乡乡长杨芝华、白云乡乡长楚保文。《中国共产党湘潭县历史》第一卷称之为"八烈士血染龙骨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投身革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叔外公刘辑瑞出身中医世家,长大后,自开诊所,在乡间行医。人称“大满先生”,他待人和善,密切联系群众,为贫苦人民救死扶伤,不取分文,深受群众爱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湘潭县工委于1938年1月恢复,使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停顿了10年之久的湘潭党组织得以恢复活动。这一时期,中共湘潭县工委根据上级指示精神,放手发动群众,团结各界进步人士,深入开展抗曰救亡运动,从运动中发展党的组织。接着,又陆续建立了农村党的组织。从1938年1月恢复中共湘潭县工委以来,到1939年12月,全县共建立6个农村区(不含韶山)和一个城区委员会。以彭镇衡为书记的中共易俗河区(南一区)委包括易俗河、包爷殿、尖岗山、银塘等地开展地下斗争。1937年,彭金华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3期学习,并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4月毕业后,带着哥哥彭德怀的嘱托,回到湘潭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在省、县党组织的领导下,彭金华在乌石寨成立了“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后又建立了中共彭家围子特别支部,自任支部书记。为发展武装力量问题有一次彭金华专程去省工委汇报,从衡阳归来时恰好碰上了国民党县党部干事周季五,因身着八路军制服,引起了对方怀疑,从此埋下了祸根。1938年8月间,大革命时期担任过农会干部的曾纯熙、何鳌、彭仲珊以及进步人士郭曦、刘辑瑞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党组织为了培养提高新入党的基层干部,便派刘辑瑞到衡阳参加中共湖南省工委办的“党员骨干训练班”的学习,曾纯熙到湘潭县城里参加中共湘宁中心县为委办的“党员骨干训练班”的学习,郭曦、何鳌、彭仲珊也参加了县工委办短期党训班的学习。通过学习,使他们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提高了阶级觉悟。同年秋、冬时节,易俗河与茶园铺区先后成立中共地下党区委会,并随即建立了一批农村党支部。郭曦任牌楼山支部书记(后任茶园铺区委会书记),曾纯熙任双江口党支部书记,兼易俗河区区委委员;刘缉瑞任庞家冲党支部书记兼易俗河区区委委员;何鳌任银塘党支部书记,彭仲珊任杨溪党支部书记。中共湘潭县工委根据省工委的指示精神,决定部分党员打入到国民党地方政权及民众团体中,利用合法的身份去开展抗日救亡工作。为此,郭曦、曾纯熙、、刘辑瑞、何鳌、彭仲珊等通过各支部的党员在群众中进行活动,经过选举,彭仲珊当上了杨溪乡乡长,何鳌当上了白云乡第二保保长,郭曦当上了忠信乡第三十八保保长,刘辑瑞当上了白云乡第五保保长(后因故未赴任);曾纯熙则进入学校任教。郭曦管辖的那个保,15个甲长中有14个是共产党员。还有些党员打入乡公所当警察。当时,忠信乡乡长杨芝华,在大革命时期,曾与我党合作搞过农运。白云乡乡长楚葆文,原是较为进步的小学教员。日寇陷境时,他们常为国家民族存亡而忧虑,拥护共产党的抗日主张。郭曦、刘辑瑞等便利用上下级关系,同这两位乡长常相往来,建立了深厚的私人交情,后来,逼过工作,终于把这两位乡长争取过来,积板投入了抗日救亡运动。并主动掩护和支持地下党的活动。</p><p class="ql-block"> 国民党当局在汉口失守后采取“焦土抗战”政策,1938年11月12日纵火焚烧了长沙,日机又来湘潭轰炸,而国民党的军队竟跑到后方奸淫掳抢,抓夫抓丁;政府官员亦贪污腐化,敲诈勒索,草菅人命,老百姓人心惶惶,饥寒交迫,真正到了生死关头,朝不保夕的地步。郭曦等同志忧国忧民,商讨对策。他们认识到,党必须为群众排忧解难,指明方向。他们遵照毛泽东《论持久战》一文的精神和党的“十大抗日救国纲领”,大力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使群众了解到在中国的土地上还有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他们创建了抗日根据地,正在打击日本侵略者。彭金华利用民众夜校的讲台,“民先队”的学习会,田头的闲谈,炉边的聊天,学报纸,讲故事,宣传群众,鼓舞斗志。曾纯熙团结进步教师,开办文化夜校,组织师生演文明戏,写标语,贴传单、出墙报,教唱抗日歌曲,宣传抗日救国的方针政策,声讨日寇暴行,驳斥卖国投降谬论。刘辑瑞以行医为掩护,走村串户作宣传。彭仲珊、何鰲等人则利用合法的身份,适时宣传全国抗日战争形势,揭露日伪暴行,激发人们抗日救亡的热情。郭曦、曾纯熙、刘辑瑞、何鳌、彭仲珊等还利用湘潭驻军国民党第5师招兵的名义,在短时间内动员了300多名青年参军,后来集中在易俗河、洪塘一带,组成一个营,暗中操练了20多天,计划由曾纯熙带领,把这支队伍送往华东新四军,不幸途经江西铜鼓时,突遭国民党军队包围,被解除了武装,这一愿望未能实现。</p> <p class="ql-block"> 二、抗日救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了动员群众抗日,减轻农民负担,郭曦等等地下党员掌握了地方政权后,就积极开展工作。当时,首要的任务是开展“三抗”斗争。国民党抓壮丁,早为人民深恶痛绝,他们就利用合法身份,采取一拖、二躲、三顶替的办法的为穷人抗丁。乡公所来人催壮丁时,他们写个限期字条拖延时间;不能拖时,要乡警到中签壮丁家去抓,暗地里,则派人送信让其避开,常使乡警扑空。然而,拖与躲的办法并非长久之计,终究要人去当兵。于是,他们又采取了对策,在保上成立征兵委员会,利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个抗战口号,按田产摊筹钱粮,买几个“兵流子”顶替,这就为穷苦农民卸下了抽壮丁的枷锁,改变了过去地主豪绅既不要出人当兵又不要出钱的做法。征粮征税,他们也按田产征收,把主要负担转嫁到有田产的富人身上,改变了过去按户按人头分摊的办法,使穷苦农民减轻了负担。他们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关心群众过生活。在荒月时,根据农民饥荒程度分借积谷,阻止豪绅、奸商抬高粮价和输运谷米出境,而以平价粜给农民解决粮荒问题。为帮助抗日军人家属和部分穷人度过生活难关,郭曦在白云乡尖岗村办了一个麻草鞋厂,组织妇女进厂做鞋,增加收入,同时为党提供了活动场所和费用。何鰲在银塘村筹建织布厂,以解决部分农民的困难。他还在保上办信贷组织,无息贷款给农民作喂猪的本钱。他得到培植水稻良种不花成本又能获得较高利润的信息,立即动员农民培植,无偿供应种籽,并亲自组织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又包销了农民生产的良种,使农民获得了实惠。事后,农民感激不尽,都说:“搭帮何保长赚了钱,解决了困难”。刘辑瑞凭着自己的医术,为贫苦农民救死扶伤。当时的农村严重缺医少药,请医生要轿子接送,贫苦农民又无钱医治,只得以命来搪。刘辑瑞不管路程远近,风晴雨雪,黑夜难行,只要是贫苦农民,就有求必应,步行出诊,有时不取分文,甚至自掏腰包购药给无钱治病的穷人。不仅如此,他常对穷人解囊相助,为地下党的同志无偿提供餐宿,还提供了部分党的活动经费。抗日战争期间,盐价高昂,每百斤稻谷只能兑换一斤多盐,当上保甲长的地下党员则利用有利条件,千方百计地筹购食盐,平价供应农民。倾向进步的杨芝华、楚保文乡长,在地下党开展的“三抗”斗争和解决民食问题等方面,尽量给予支持,使地下党的同志得以顺利地开展工作。</p> <p class="ql-block"> 三、逆风由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自汪精卫公开投敌叛变后,国民党制定了一整套反动的“防共”、“反共”政策。1939年6月,国民党顽固派在湖南制造了“平江惨案”,发动了反共高潮。此后九战区副司令长官杨森从1940年2月开始布防,4月间开始有计划地密捕、密讯、密杀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他们秘密地相继颁布了《异党问题处理办法》、《沦陷区防范共党活动办法(草案)》。《处理异党实施办法》等一批反动文件。接着在湘鄂赣边区成立了“防范异党委员会”,乡、镇普遍建立了特务班或巡逻队,在第六、第九战区的指令下,湘潭县政府、县党部、三青团、警察局成立了“特种会报室”,每月进行一次特种会报,加速了反革命的步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秘密策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0年1月,廖佩之接任湘潭县县长,三月间按薛岳密令成立湘潭县特种会报室,他当主任。参加该室的有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赵拔群、中统调查员赵荫森、警察局长钟承模、三青团干事长李光粟(后陈子玉)。其目的和任务就是取缔所谓异党活动,专门残害共产党员。并在全县建立了反革命情报网,侦骑四出。易俗河地区中统调查室情报员、易俗河通讯组组长杨期,就是由特务机关派去的敌特分子。杨于1940年7月经刘秉奎、何权(后自首)介绍钻入我党,猎取情报。同年9月公开叛变,出卖我地下组织和同志,"八烈士血染龙骨坡"湘潭这一大惨案主要是由他内线告密造成的。彭金华案则是国民党县党部宣传干事周季五一手制造的。据周季五自己交代:“我是惨杀地下党员凶手之一。彭金华案我是元凶。”1939年,有一次赵荫森问他认不认识彭金华,他心领神会,愿效犬马之劳。他二哥周立方是国民党石潭区党部书记,乌石乡属其管辖范围。周季五从周立方口中获悉彭家围子有共产党秘密集会并准备成立游击队的消息,如获至宝,立即报告了赵荫森。赵认为情况重要,要周立方作出专题报告。周季五将报告换上自己的名字,递交调统室,后经赵荫森整理,由廖佩之专呈薛岳。后调统窒进一步搜集情报,基本掌握了我茶园铺区、易俗河区和石潭区的部分地下组织和骨干成员情况,半年后惨案终于发生了。赵拔群奉上峰令向特种会报室交出一份名单,打算动手抓人了,而且指出办案要由党部负责。据廖佩之交代:调统室有一次汇报。湘潭的共产党员以白云乡包爷殿为活动的根据地;并说长浏阳、平江、醴陵、宁乡等县的共产党干部拟于1940年6月间来此集会,作短期训练。他们非常重视这一情报。经过精心策划,决定不打草惊蛇,让事态发展,静候人员到齐,一网打尽。但六月期间,并无什么共产党集会的动静,因此他们才作出第二步的行动。在这次特种会报中,县调统室提出了一批名单。廖佩之觉得其中有抗日将领彭德怀副司令员的亲属在内,问题较大,难于下手。如果派本县警察办案,绝难保密。于是主张请省方直接派员来县缉办。这样,一则在外表上可以推卸责任,二则可防走漏风声。经此次特种会报研究决定,为保密计,急电省方饬队来县直接处理。当即由廖佩之密电省政府主席兼全省保安司令薛岳。其密电全文是:</p><p class="ql-block"> 耒阳湖南省政府主席兼全省保安司令薛钧鉴;密报机密,本县狡匪首要何权、楚保文、彭镇衡、杨第甫、唐雅开、何庆如等,布置组织活动甚力,迭经密报。顷奉秘机申(8月)梗(23日)电,自当遵照严防。惟可否先发制人,密捕讯办,或请钧府派员莅县缉办,谨乞电示,祗遵。</p><p class="ql-block"> 湘潭县县长廖佩之叩</p><p class="ql-block"> 佩机申(8月)卅印</p><p class="ql-block"> 接着,在9月的一次特种会报中,调统室再次提出了一批“狡匪”名单:</p><p class="ql-block"> 忠信乡:曾纯熙、郭曦、杨芝华三人 易俗镇:何权、彭仲山、唐日生、郭应中、彭镇衡、何庆余、刘辑瑞七人</p><p class="ql-block"> 石潭乡:彭俊杰(即彭金华)</p><p class="ql-block"> 白云乡:楚保文(乡长)</p><p class="ql-block"> 这份名单系墨笔书写(现存县档案馆1940年16--5--119第三页),所列12人,这次被捕杀害的8人全部在内,其余几人如何权、彭镇衡等闻讯逃走,没有抓到。</p><p class="ql-block"> 这就说明,此次惨案就是按这份名单抓人的。根据墨迹,是廖佩之的手令。</p><p class="ql-block"> 该案卷第四页上还有一份“湘潭县异党分子组织调查表”。其中包括何权、楚保文、彭镇街、彭仲珊、唐雅开(曰生)、何庆余、何卜涵、杨第甫等8人,并详列其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党的机关、公开职务、活动区域、备考等项。如楚保文是白云乡乡长,备考栏内注明“拟先假故撤换”,后来楚保文就是廖佩之以省干训团调训名义事先诱骗去县收监的。在杨第甫名下注明“党的机关系省委、活动范围全省、去西安受训”。还有一份“湘潭狡匪易俗镇两区部及各辖支部党员名册”计43名。由此可见他们通过内线,掌握了较准确的情报,只待动手了。</p><p class="ql-block"> 在行动之前,中统长沙区头目、九战区长官部专员罗德钰潜来昙党部,在赵拔群的小室内密谈了个多小时,便匆匆而去,接着惨案发生了。</p><p class="ql-block"> 10月4日薛岳从长沙警备司令部派武装一队来潭,赵拔群、赵荫森迅即陪同队长来到县署。廖佩之又用电话约集李光栗、钟承模在他的办公室内再次商议行动计划,决定分三路进兵。廖佩之下手令派县政府科员李挚及警察队长胡柏坪带队前往石潭乌石方向,易俗河、白云、忠信乡则由赵荫森直接布置。在同一时间内,他们诡秘潜踪,分途行动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突击缉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国民党长沙警备司令部一队武装在潭株警备营部分兵力配合下,组成约一个营的武装警特(包括便衣),于10月5日下午从湘潭分途出发。开赴乌石彭家围子的一队兵力39人,持机枪二挺、长短枪数十支、乘坐一辆卡车,由县政府科员李挚和石潭镇中队副黄遂初带路,当夜到达云湖桥,6日凌晨三点钟到达彭家围子。他们架起了机枪,摆开了阵势,团团围住彭宅。中共彭家围子支部宣传委员彭荣华(彭德怀二弟)听到门外突然狗吠,脚步声促,便悄悄从床上起来探望,只见黑影往来窗前,他晓得事情不妙,便转向后屋,推开厨房门,刚跨出门槛,便被敌人开枪射倒,其妻龙国英赶来扑救,敌人连开数枪,龙国英右手中弹受伤,彭荣华再次中弹,血流如注,不到三个小时就牺牲了,时年仅38岁。住在西房的彭金华(彭德怀大弟),发现情况危急,知已无法逃走,急忙将支部党员名册及有关文件烧毁。敌人入室抄查,别无所获,仅在金华卧室左壁上取走了他从延安抗大带回的毛泽东相片一张,而后李挚出示拘票,缉拿“会党嫌疑分子彭俊杰”,彭金华当场申辩,、敌人不由分说将彭金华捆绑起来,天刚亮即解县,关押在潭株警备营驻地湘潭陶公祠内。派往易俗河地区的一队武装,当日下午五时到达易俗镇,进驻镇公所洋屋里。领队即找到镇长罗瑞兰密谈。当时我地下外围组织成员杨开成在镇公所担任班长,镇长令他派队兵领路,分头往白云、忠信、河口等地。杨开成警觉到事出有因,一面遵镇长交代分派队兵领路,一面暗中通知炊事员火速回白云乡告彭镇衡躲避。忠信乡公所设郭家桥,敌人要缉拿郭曦、曾纯熙、杨芝华三人。一百多名警特于五时夜晚到达乡公所,从隔壁的周养真药店破门而入,把正在熟睡的职员和乡警统统从床上喊起来,聚集在楼上的一间房子内,分别被叫去带路捉人。16岁的乡警郭友昭,家住三十八保,和郭曦同住一地,就把他拖到坪前的柳树下,交代他带路去踏连挢。到了踏连桥又要他带路去晏家湾。到达晏家湾,才告诉他目标是袁家湾郭曦家里。郭曦事前毫无所知而被捕了。此外,由乡警方桂秋带路捕获了曾纯熙,赵云生带路捕获了杨芝华。第二天天刚亮,敌人就在郭家桥饭铺里集合,摆渡涓江,解往湘潭。开赴白云乡的一支分队,也是在五日半夜时分到达乡公所的。他们首先架起了机枪,包围了乡公所,然后喊门入室,要挟看家的经济干事周启明派人带路。周派了肖梅生领敌武装约40人,前往尖岗村楠竹山捉拿刘辑瑞。当晚刘辑瑞正好从洪塘回家过夜。次日凌晨四时左右,敌人围屋了,刘辑瑞被捆捉。敌人还翻箱倒柜,撬开楼板,搜查了一番。事后,敌人反要找人证明他们“无侵扰”,结果由刘辑瑞妹夫李厚吾和邻居周礼安具结了事。捉拿彭镇衡,是由另一名乡警带路的,彭镇衡逃脱。银塘的何庆余、河口的彭仲珊则是由易俗镇直接派人带路抓到的。敌人按预谋还要捉拿何权和杨第甫。何家住银塘,杨家住卓江湖,他们均不在家,故没有得逞。当天晚上除楚保文一人先由廖佩之诱捕外,其余各处共捕获七人,当场枪杀一人。他们中,六人是地下党的骨干党员,杨芝华、楚保文二人则是同情和支持地下党的,被敌人作为“异党”逮捕。第二天八名“人犯”同关在陶公祠监内。据廖佩之交代,对在押的八人略加审讯,即决定下毒手密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六、秘密杀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敌人的这次行动完全是按他们“密报、密捕、密讯、密办”的阴谋进行的。这么大的案子,当时既没有什么审讯笔录,大小报纸也没有什么报道,纯属密捕密杀。彭金华是以“会党份子”被捕的。家属及当地党组织曾积极设法营救,并电告八路军彭德怀副司令员,彭德怀立即报告毛泽东主席。毛主帮电询蒋介石时,回答是“湖南无逮捕彭德怀亲属一事”。入狱后的第六天,即1940年10月11日凌晨二点左右,反动当局以将“罪犯”解省候审为名,由一百多名武装警察和便衣特务将这八人口塞棉花,押上轮船,迳向易家湾驶去。据当地群众反映,凤形山上当晚就已通宵戒严,还不时可以听到枪声,天亮以后,不许老百姓上山放牛、砍柴。敌人在采取行动之前,已接到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中途处决”的密令。敌人从易家湾陈家码头上坡,在一家饭店里开了早餐。当时被解的同志已从种种迹象中预感到敌人要下手了。曾纯熙在吃饭时用一块小纸片写上“曾纯熙”三字,放在上衣的小口袋内,以便于自己遇害后亲人能找到尸体。到了凤形山麓鹭鸶塘上面的龙骨坡,敌人架起了四、五挺机枪,一时杀气腾腾。烈士们在就义前呼喊着口号,怒斥敌人无耻,敌人就在他们的口里一个个塞上石头。凶恶的敌人头目一声令下,一班豺狼似的持枪刽子手站在上坡,齐向坡内密集扫射。有的同志身中六、七弹,还久久不能断气,有的十个指头都磨断了一节,地上的草皮滚光了一大片,洒满了烈士的鲜血!万恶的敌人在血腥屠杀后,还暗中布置三天不准收尸。一些死者的家属,从湘潭找不到亲人的下落,便到省城去找,东奔西跑,全力营救,但都是白费气力。几天后听说易家湾一次杀了八个人,才陆续探听到消息。杨芝华家是第一个去寻运尸体的。去时,在当地老百姓家里住了一晚。老百姓说,八个人的尸体已由当地领了慈善堂的“施木”分别收殓,分成两大穴草草掩埋了。群众在收尸时发现死者口里有石头。曾纯熙烈士的家属闻讯赶去收尸,一时难于辨认,幸而他的妻子周银英认出她亲手做的一双布鞋,再从尸体口袋里找到了曾纯熙亲笔书写的名字,才确认无误。何庆余烈士家里去人收尸,第一次没有辩认出来,第二次根据死者特征才辨认出来了。总之,其状惨不忍睹,反动派灭绝人性,罪大恶极,令人发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七、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共产党人是吓不倒杀不绝的。烈士生是好汉,死是英雄,他们临危不惧,虽死犹生。让我们记下他们的名字! </p><p class="ql-block"> 彭金华,又名钻、俊杰,彭德怀元帅的胞弟,1900年生于湘潭县乌石寨彭家围子。小时讨饭,学棕匠手艺。及长,开荒种地。</p><p class="ql-block"> 郭曦,号汉池,字天杰,19o9年出生湘潭县长岭乡(今谭家山镇)牌楼,自幼习武,体粗力大。他家境贫寒,世代以耕种为生。曾纯熙,又名曾灿,1906年出生于湘潭县双板桥乡(今河口镇)曾家坪,曾在乡间当小学教员。</p><p class="ql-block"> 何鳌,号庆余,1889年生于湘潭县易俗河乡(今易俗河镇)银塘村,靠打短工,帮工谋生。</p><p class="ql-block"> 彭仲珊,1906年生于湘潭县易俗河乡(今易俗河镇)杉荫村,粗识文字,种田为主。</p><p class="ql-block"> 杨芝华,忠信乡乡长,开明土绅,1887年生于湘潭县郭家桥乡。</p><p class="ql-block"> 楚葆文,白云乡乡长,当过小学教师,1906年生于湘潭县白云乡白云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六个共产党员被捕入狱后,考虑的不是自己和家庭,而是组织和同志的安危及未竟的革命事业。叔外公刘辑瑞赤胆忠心,把生死置之度外。他所焦虑的不是自己的安危和即将分娩的妻子,而是家中夹楼板内藏的一份党员名册,它关系着易俗河区全体党员的安全和党的事业,惟恐敌人搜去。趁他胞兄刘石山探监时,机警而又仔细地指点他,把存放在家里楼板夹缝中的一份党员名册和几本进步书籍好好保存,千万不能外传和落入敌手。郭曦在押解途中乘隙托人搭信要旷源躲避,敌警发现他们交头接耳,还打了郭曦一个耳光。彭金华入狱后,受到敌人四次审问,严刑拷打,他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敌人在追问他为什么搞抗日宣传时,他理直气壮地回答说:“抗日救国有功,而卖国投降才有罪!”在支部成员扮作亲属探监时,他对支委颜正良说:“我们要坚强些,要面对新的不测后果。”乌石人民每当回忆彭金华在世的一切,总是说:“留着彭金华在就好了。”取义成仁当年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革命先烈精神不死,浩气长存。在以往的岁月里,它激起了人民的觉醒,鼓舞着人民的斗志,赢得了革命的胜利。今天仍将以无穷的精神力量激励着后人奋发向上,为建设繁荣富强的祖国,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而战斗不息!</p><p class="ql-block">革命烈士永垂不朽!</p> <p><br></p><p><br></p><p><br></p><p>参考文献</p><p><br></p><p>1、中共湘潭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湘潭县党史资料》第二辑1984</p><p>2、巜岳塘史迹》新风出版社出版2006年12月</p><p>3、《中国共产党湘潭县历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第一印刷</p><p>4、鄢德全主编《湘潭英烈谱》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5月第一版第一印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