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前行 风劲情浓,~记哈拉道口学区党支部书记宋占峰

追梦人

<p> 矢志前行 风劲情浓</p><p>&nbsp;&nbsp;&nbsp;&nbsp;&nbsp;宋占峰,1972年出生,男,中共党员。1994年7月参加工作,在松山区职教中心先后任教师、班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工会主席、安监办主任、副校长等职务,2018年7月调入哈拉道口学区中心校任校长。</p><p>先后获得赤峰市级优秀教师、赤峰市级教学能手、赤峰市级优秀工会工作者、十一五先进科研工作者、十二五科研规划“优秀实验教师”、区级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p><p>担任哈拉道口学区中心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以来,带领哈拉道口学区先后取得“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松山区级宿舍管理达标学校”、“赤峰市级诚信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2019年度松山区中小学幼儿园考核实绩突出单位”等不菲业绩。</p><p>一、坚持读写,践行“读书-实践-写作”职业生活方式</p><p>秉承“开卷有益”信念,倡导“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多年来坚持读书,个人读书笔记、心得、摘抄已近五十万字。阅读激发了浓厚的教育科研兴趣,先后参与了国家级课题《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半工半读中的教学管理研究》、《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设计与开发实验研究》、《阳光体育在中小学中的应用 与创新研究》。为了总结推广所学理论及实践所感,一直坚持撰写经验总结、发表论文。撰写的《浅谈班主任组织学生活动的艺术》、《论小组合作在教学中的应用》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学术论文《关爱每一颗心灵,重视每一个学生》在国家期刊《才智》发表。</p><p>2019年在哈拉道口学区开展“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读书活动,并召开了读书汇报会。撰写的“《习近平在正定》读书心得”,受到全体教师的好评,为教师树立了读书汇报的样板。全学区的教师通过读书活动领悟到:读书就要深度阅读,就要有反思,就要联系自己的当下,就要有所悟、有所收获,从而在读书中丰富理论和学识、在实践中运用巩固学习成果、在写作中总结深化推广。</p><p>为进一步提高学区教师专业理论水平,2020年布置学区教师阅读《教学关键问题指导丛书》、《统编教材改了什么?课怎么上?》、《课堂可以这么有声有色》、《如何抓德育》等教育大咖的专著,增添了教师的教学勇气和智慧,助推了学区学习共同体建设。</p><p>二、厚积薄发,以尊重的态度矢志于学习共同体建设</p><p>为了更深入了理解掌握近期教育改革动向,系统的研究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及2018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丰富完善了课程改革理论系统,确立了近期教育改革所遵行的“七大原则”即:</p><p>第一、改革要重视课程整合性改革,在价值取向、理论基础、课程管理、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要素科学整合发展的基础上改革才是创新性改革。</p><p>第二、教育改革要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的改革,要以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为改革切入点。</p><p>第三、实施“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中小学要探索把课堂教学与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p><p>第四、加强发展性评价,发挥评价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p><p>第五、改革要把培养什么样的人做为教育的首要问题,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工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工夫。 </p><p>第六、改革要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优化教学方式,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引领学生走向学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建构以学习者为中心,“个性化学习、协作化学习、终身学习”相融合的学习体系。</p><p>第七、学校要强化综合治理,健全教学管理规程,统筹制定教学计划,优化教学环节,抓实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工程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p><p>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理念的建立使学校管理进行顶层设计有了基础与保障。</p><p>三、系统设计,确立“一推三改两促进”策略</p><p>在落实“学习共同体”建设工作中,确立了“一推三改两促进”的核心策略,即:聚焦课堂,推进课堂转型;改变育人方式、改变教师成长方式、改变学校管理方式;促进每一个学生实现高品质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让“学习共同体”建设在学区扎根生花。</p><p>(一)改革学校管理、推进课堂转型、强化课程建设。</p><p>制订《学区2020-2025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实施“一体两翼三评价”建设行动纲要》、《哈拉道口学区课程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哈拉道口学区中心校实施“一体两翼三评价”建设学习共同体行动实施方案》等行动依据文件,让改革有了着陆基点。课堂由原来的机械讲授、“满堂灌”、“满堂问”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开始有了主题学习、协作学习、综合性学习的创新运用,课堂上建构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倾听关系。新的课堂评价标准促进二十几名教师成长为松山区领航教师,开启了实施“共同体”学习方式的远航。</p><p>在校本课程建设上,树立了新理念,打造项目型、主题型、综合型、社团型、兴趣小组活动型等整合性校本课程体系,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学区五所学校共打造了十五项校本课程,补充了两级课程建设,共同构成活泼生动、满足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p><p>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落实,对《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认真研讨,解析制订了各学段目标,制订了考察探究、职业体验、社会服务、设计制作四个基本版块的操作流程,建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行动记录册。《探究身边环境污染的原因和现状》、《环境污染相关小调查》、《父母之爱》、《插花艺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研究》、《农事季节我帮忙》、《认识搜索引擎》、《中学生上网现状的调查》、《中学生早恋问题调查》、《中学生消费情况调查》、《走进新农村服务农家》、《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等活动开展的有生有色。学生的问题认知能力、提出问题能力、确立主题的能力、制订计划方案的能力、搜集记录信息的能力、整理分析行筛选信息能力、成果展示设计制作能力、反思改进能力、信息媒体操作使用能力得到大面积提升。</p><p>(一)建立“三全育人”新体系,深化德育成效,打造“一校一品”。</p><p>本着“全员参与、全科渗透、全程培育”的原则,实效落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宗旨,整合了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等方式,从而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培养团结友爱、避免校园欺凌等工作的落实。形成了川宝地小学研学旅行、学区中学“德育六阶段体系”、波罗和硕小学衍纸活动、哈拉道口小学足球特色校等品牌教育模式。</p><p>(二)树立“大德育观”,打造“一个人都不能少”四级承包管理机制。</p><p>在学区大力推行“大德育观”践行活动,建立四级承包责任制。倡导中心校领导包校、各校领导包区域包年级、班主任包班、科任教师包学生制度。使每一名学生都有责任教师,使每一名教师都承包着学生,使每一名校领导都对学校相应区域和年级负责。定人员、定岗位、定责任、定目标;谈家庭、谈处境、谈心理、谈理想。一个人都不能少的大德育观践行活动在整个学区中小学各校掀起了“人人参与、人人管理、人人改变”的热潮。截至目前落实“大德育观”,巡查记录、谈话谈心记录已达5000余人次。</p><p>按照市区两级主管局工作要求,以“一个都不能少”做为行动口令,重点加细对学困生、单亲学生、留守儿童、三残儿童实施关爱活动。2019年学区55位班主任家访达4200人次,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与尊敬。</p><p>(三)创新校本研训,促进教师成长。</p><p>构建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方式,以“常态研训”与“创新研训 ”相整合为要主模式的研训机制。引领教师在集体备课、公开课、示范课、人人上过关课、说课标说教材活动、组织学科活动类等常态研训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在撰写教育教学反思、叙事研究、课例研究、案例研究、微型课题研究、主题教研、教育科研等创新研训中提升专业素养。近两年我学区有9名教师成长为松山区级优秀教学能手、教学能手,有21位教师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基本功大赛并获得了奖励证书。</p><p>(四)构建发展性评价机制。</p><p>发展性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被评价者的提高。这种评价,着眼于被评价者的发展、注重评价的诊断功能、突出评价的过程、关注个体的差异、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p><p>在这种评价机制的引领下,学区中学“德育六阶段”评价体系、哈拉道口小学的《学生综合素养动态评价体系》已经彰显出评价促进功能的特效,形成了评价方面的特色项目。这两种评价关注核心是学生的养成教育,创新性的将“学生综合素养”与“好习惯”养成教育评价整合到一起,实现了学生成长增值评价和成长历程记录的功能整合。</p><p>(五)树立服务意识,开展活动益师益生。</p><p>改变垂直管理方式为扁平化管理。要求全学区教职员工树立“服务”意识,改变事不关己的“漠视”心态,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跑多次的不作为、消极作为现象,提倡首遇负责制。实行中心校成员半天工作制、1+0.5工作方式,即:半天在中心校,半天在责任单位办公;工作想全做细、精益求精。在各级校领导中开展全年听课百节、谈话百人次的“双百”活动。</p><p>重视党、工、团、队、少年宫、社团建设及活动的开展,按要求开展党建活动,组织召开教职工代表会议,“三重一大”立会研究并在工作群公示、纸质张贴公示。通过组织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明确服务对象,通过活动来温暖人心,凝聚人心。修改制定了教职工出勤管理办法、公章使用管理制度、教职工师德行风条例、教师课堂常规、控辍保学实施方案、财务管理制度。研究适用于农村中学、小学课堂教学的课堂模式。召开质量分析会议,从源头上查找问题,提出“明明白白做常规、踏踏实实抓质量”的口号,出台中学、小学教学质量提高激励办法。重视文化建设工作,创办了校刊《哈拉道口》、校报《学区通讯》,及时宣传学区活动、先进事迹、学习体会、身边的优秀等内容,成为学区各校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促进了学区文化品位提升。</p><p>根据学区特点,组织一所中学、四所小学、一所幼儿园相关项目负责人对同类工作,例如党建工作、应急安全管理工作、疫情防控、食宿管理等方面互查互检,在展示学习交流中达到共同提高,改变了过去自检“灯下黑”的状态。安排专业教师“走校”,为教学点解决了音乐、体育、美术课程无人上或不规范的问题。学区小学女子篮球队荣获2018年松山区中小学生篮球赛第四名、2019年第五名的好成绩。与川宝地村党支部开展融合党建活动,成功的解决了川宝地小学多年来没有水源,学生靠从家带水的实际问题。为波罗和硕小学附属幼儿园整修屋顶、接入暖气、更换地砖、粉刷四壁、更换桌椅,解决了多年来生炉子这个安全隐患,改变了老百姓口中的公办园不如民办园“亮堂”的说法。</p><p>与属地政府密切衔接配合,联防联控。在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上下学交通管理、托班培训班治理、疫情防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哈拉道口小学、中学安装净水设备,解决了饮用水氟、菌群超标一直困扰的问题。在2019年12月,哈拉道口镇党总支组织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知识竞赛中荣获第一名。</p><p>四、矢志耕耘,促进学区教育教学工作再向前</p><p>创建有涵养的学校,造就有素养的教师,培养有教养的学生。让学校成为师生员工向往之地、留恋之地,记忆深处的回忆之地。这是宋占峰的办学思想。</p><p>在他的引领下,哈拉道口学区已经构建运行起“抓师德建设------促学生品质形成------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机制;“理论指导----研训一体-----过程优化”的教师培养机制;“以人文关怀为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魂-----以教育和管理两线并举为纲”的学生管理运行机制。正是他的扬帆奋进,矢志耕耘,才有了如今哈拉道口学区的进步发展。可他却常说“我只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步”,这种谦虚的人格赢得了同仁的认可,得到了群众的赞赏。</p><p>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望未来,哈拉道口学区的发展风正劲、情更浓!</p><p>&nbs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宋占峰,本科学历,中共党员。1994年至2018年任职于松山区职教中心,先后任教师、班主任、工会主席、安监办主任、副校长等职务,2018年7月调入哈拉道口学区中心校任校长。</p><p>多年来,在教育教学改革及学校创新管理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先后获得赤峰市优秀教师、赤峰市级教学能手、赤峰市级优秀工会工作者、十一五先进科研工作者、十二五科研规划“优秀实验教师”、松山区级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p><p>宋占峰同志始终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教育事业负责”为工作宗旨。认真履职,尽职尽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用知识和智慧尽心尽力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具有强烈的对社会民族以及教师学生的发展负责的使命感责任感。在松山区职教中心任安监办主任期间。高水平迎接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11家媒体23名记者到校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调研。其中”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安全管理工作重在改变意识,重在行动落实”、”抓小防大、抓大放小”等管理经验获得与会记者的好评。2018年7月,因工作需要,调任哈拉道口学区中心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面对农村学校积贫积弱的现状,宋占峰同志不惧困难,勇挑重担,运筹帷幄,勾画出”以制度求生存”、”抓基础保生源”、”以激励促发展”、”以书香为特色”等一系列发展规划。多措并举,引领学校建设学习共同体,打造农村教育特色学校的美好蓝图,并初显成效。</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先后取得“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松山区级宿舍管理达标学校”、“赤峰市级诚信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2019年度松山区中小学幼儿园考核实绩突出单位”等业绩。</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