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我的家乡――陈岗(原创)

东佳钟语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序:总有一些思念,刻骨铭心,总有一些记忆让人永久不忘……</p><p class="ql-block">林林总总,时常离开老家,又常常思念她!</p><p class="ql-block">我是个恋家的人,为了工作、生活时不时的要转场,尤其是一个人独处或是一次次</p><p class="ql-block">远行的时候。老家在豫南商城县(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大别山的腹地。)金刚台镇一个叫陈岗的小山村。她据岗而居,故名岗,她座西北,向东南,她的东、西处各有一个山顶几乎等高,南面是个弧型的山脉连接东西,北面最低,似一个大大的“C”字,中间是一个小小的盆地,房子就建在盆地的周围。至于叫陈岗是因为陈家迁到此处才叫这个名字。据县志记载:1664年陈家从固始草庙迁到了陈岗,屈指数来已经有三百五十多年了,可谓是一个古村落了。它的人口占全行政村的约五分之一。居住着陈、岳、熊、刘等四姓人家。</p> <p>【陈岗】</p><p>她先前叫段家楼,是陈姓到来之后,改了她的姓氏,她是一位古老而又年轻的母亲,哺育了一代一代的陈岗人,周边村镇甚至外县外省也有她的后代。几百年来一直生生不息,繁衍至今。她登高四顾:东边的看棋山、六大尖永远是旭日东升的地方,从东到西有一条好像玉带似的还乡河,河的南边形成了一个扇形的小小平原地带,那是人们的粮仓!有良田百顷;南面是绵延起伏的大别山脉,它像一条奔腾的巨龙蜿蜒盘旋。雨后,远眺群山叠翠的管山、大孤山、小孤山、大月亮口、小月亮口、猫耳峰、丁家岩、火炮山、牛头山、横山、二龙戏珠(胡太寺雄居其上,据说,当年商城从固始析出置商城县时是县政府住地的首选,后因缺少囚地才迁到现在的县城。)等让你满眼碧绿,江山如画,好不巍峨壮阔,令人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江准大地的无穷魅力!西面可闻千年古刹,胡太庙的暮鼓晨钟,晚霞夕照、渔歌唱晚。北面大小鼓镇山奇峰罗列,山的左边彭冲、玉冲像两只硕大的车瓢,正向她的粮仓灌斗。彭冲、玉冲的两支溪水也汇入到她的还乡河,一路引吭高歌汇入胡太河,奔腾到沙河,完成他们梦中的淮河之旅。</p> <p class="ql-block">【小河】</p><p class="ql-block">那条静静的还乡河是我们儿时美好记忆的重要内容,她的发源主要来自于两部分:一部分是发源于东部苏仙石乡政府所在地的曾岗街,及东北部的大小彭冲、玉冲,另一部分是发源于东南部的管山和大孤山,而后汇集了知名和不知名的小溪,到了她的身旁河道突然变得曲折迂回,与其说是一个大大的“U”字,倒不如说是一个巨型的“S”,河床很宽,发水的时候河面很是宽阔,不知疲惫的各路大军浩浩荡荡一路向西,去拥抱她们美好的明天。她和对岸居住着的陈楼、双石头、老店、徐河一衣带水,隔河相望,和刘湾、李树林陆路相连。那时河水尚且干净、清凉甚至甘甜。小河是人们天然的牧场和游乐园。节假日,我们呼朋引伴去放牛、放羊、放鸭、放鹅……夏季里约几个小伙伴瞒着大人去河里游泳,每到汛期小河就变成了汹涌的长江、黄河,白浪翻滚,顿时滔滔,看到了小河的另一面!堪比长江黄河的壮美!洪水来的快去的也快,这时候两岸的人们在开始谋划怎样才能把小河里的鱼变成自家餐桌上的美食,不时的,也会把多余的鱼拿到集市上去卖,以补贴家用。唯一值得缅怀的便是,以后的许多日子,只要发大水,总是有鱼吃。当然方法就是:网逮、手捉、用土药梗子闹,鱼闹晕了再逮――此时村子里会逮鱼的人就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好汉!小河弯弯曲曲大概三公里左右,一路汇集,不情愿的向远方奔去。只是,怕是它连它自己都不曾知道,它瘦小的身躯是有限的脉流,曾经要去那么远的淮河;它也并不知道,挨着它的良田在它的浸润下,养育了多少代的人们;它亦不曾知道,后来它竟活成了我们的美好回忆!</p> <h3>【池塘】<br>老家的池塘,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她的四周,更像一副天然的项链装饰在她的胸前,站在东北角的古镇山上,你会一览她秀美的容颜,以至藏在深山人未识!村子是主人公,山水是灵魂。星罗棋布的池塘,构成了一幅明丽的山水画:向四周望去从东依次环形排列的是:熊岗小塘、中塘、顶塘、高小塘、大塘,大塘是全行政村最大的人工湖,可灌溉几百亩良田,周边的邻居也受益不少。次之,后小池、后塘、插塘,住宅中央的小池子、小塘计十口,不知什么时候小池子不存在了,此时正好是如九星拱月,陪伴在她的身旁!<br></h3> <h3>池塘是我们那代人的游泳馆,我们的游泳技术就是在那里练就的,夏季里大人看的紧,河暂时去不成了,悄悄地溜出家门,就近找一个池塘,痛快地游个泳,那时池塘的水都是甘甜的,呛到了就势喝下去,不比当下的纯净水差,此时,我们必须做好心里的准备,便又各自快快到家去躲将起来,免得一会儿挨打。就是这条美丽的还乡河和众多的池塘,构成了村子里发达的水系。这是祖辈们抗旱保苗,浇地灌溉的水源。更是我儿时放牛、摸鱼欢乐的河。如今河水依然在,但已失去了她的清澈、她的灵秀,当然也失去了她昔日的青春活力。</h3> <p>【水鼓】</p><p>记忆中,那时工业并不发达,靠着丰富的水资源,村子里建起了小型水电站,其实它不发电,是个水能转化成动能的机器,它形似一面巨大的鼓,因而得名――水鼓。它是一个巨型的水轮,在水的冲击下产生了动力,用它来打米、磨面、弹棉花,以解决生活之需。不但方便了本村的居民,还方便了三乡五里的人们,真是既绿色又环保。当时,没有游乐场,这个水鼓既像大风车,又像飞火轮、摩天轮,引得十里八村的孩子们都缠着大人一睹他的魔幻英姿,来满足孩子们那颗好奇、求知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光阴似箭,岁月悠悠!每个人都有一个心中的家乡,我也是……“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忽闻:“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梦醒:是日,作文以记之!</p><p class="ql-block">――庚子·夏·陈万福·于大凌河畔</p><p class="ql-block">一一2020年6月30日建党节前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