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环节一:课堂展示:</p><p>王雅婷老师通过让同学们说出生活中疼痛的感受,是先缩手,还是先感觉到痛,大家议论纷纷,调动了学生的活跃性,从而引入新课:神经调节的基本当时—反射</p> <p>活动一:王老师与学生配合完成膝跳反射,让下面的同学观察并说出这个反射是来不及思考,不受大脑控制,从而引入概念什么叫做反射</p> <p>王老师通过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反射有哪些?课堂积极性高,王老师说出反射通过什么路径完成的,引出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实现的。路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p> <p>活动二:接着让学生分组活动,用贴纸,剪头完成反射弧,完成后,王老师展示两组同学的反射弧结构基础</p> <p>3.接着王老师说出反射的类型:简单反射,复杂反射,并讲授这两种反射类型的区别,简单反射是不需要条件的,而复杂反射是需要条件的,让同学举例说出生活中两种反射例子,同学集体积极回答问题,气氛非常好,</p> <p>并说出反射对人类的意义</p> <p>最后,让同学说出几个词语的区别:吃梅止渴,望梅止渴,谈梅止渴,也就是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的区别,最后总结这节课的内容,</p> <p>练习:王老师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这节课的知识点,同学们集体回答,声音响亮,可见,学生所学的知识点牢固,讲授讲解</p> <p>理化生组与其他科组认真听课并做记录</p> <p>环节二:说评课</p><p>王老师说课:</p><p>知识性目标:1, 联系日常生活的实际理解反射的概念。2,明确反射发生的前提条件。3,认识并掌握反射弧的基本结构。技能性目标1、学习膝跳反射实验的方法。2、体验科学探究活动。3、通过小组学习,来逐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归纳整理及表达交流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激发学生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二、说课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以下5个基本环节: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2、探究新知,理解概念;3、突破难点,提升能力;4、强化训练,活学活用;5、归纳总结,展示收获。</p><p>反思:纳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知识点,并谈谈收获。反思本堂课学生积极性较高,动手能力很强,学生很快能进入情境中,进行学习。但仍然有许多的不足:1.活动的切入过于生硬,只是为了完成活动而进行的活动,没有发挥活动最好的效果;2.语言组织不够精简,导致很多内容重复说,重复讲;3.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的时间,导致大多数学生没能来得及思考,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学生很难形成自己的东西;4.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应该更加的掌握课堂,调动全班的积极性,让全体同学都能融入课堂。</p><p>组长评课:</p><p>王雅婷老师这节课的亮点:1、通过回顾与本课有关的已学知识和概念来更好的导入新课,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2、通过让一位学生配合做膝跳反射实验来体会这种反射不受大脑控制,是一种低级的本能反应。3、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和学生的亲身经历及引用成语典故等对比成语更好的区分低级反射和高级反射的区别。4、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贴图的方式来更好的掌握反射弧的传播途径,并通过路径长短决定反射的低级和高级的区别分析,同时,利用展台展示学生的作品并引导分析指正,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和概念。</p><p>总之,本课,老师都以学生为主,老师适时引导为辅的教学模式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老师引导、练习、指正过程中掌握知识,做得非常好!</p><p>孙老师评课:王老师1.通过联系生活说出感受从而导入新课反射弧,师生配合活动,同学们回答积极,让同学亲身体验活动非常好,符合分组实验的要求,最后习题练习的足够。建议:可以让同学们单独起来回答问题,集体回答问题,难免会有从众现象,思考就不会深刻,也就跟着一起回答,关注哪些些学生不会理解知识。总体学生还是比较活跃的。</p><p>蔡老师评课:</p><p>王雅婷这节课的亮点很多,既抓住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师生互动较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特别是学生拼装手贴反射弧更是最大的亮点,这点值得我学习,总之这节课是非常好的示范课。建议:这节课一个课时来完成时间较紧,内容也较多些,用2课时来完成可能更好些,第一课时只讲反射和完成膝跳反射的实验,这个实验较容易,可以让学生俩俩自由组合自己来做实验,这样学生都亲身感受,印象会更深,也有更多时间参与讨论,第二课时讲反射狐。</p>